我爱这土地_罗玲玲.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01647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这土地_罗玲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爱这土地_罗玲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爱这土地_罗玲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爱这土地_罗玲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爱这土地_罗玲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我爱这土地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东莞理工学校 作者:罗玲玲一、教学理念情感自我体验,唤起爱学开放自主合作,培养会学联想探索实践,鼓励善学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位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要求。二、教学设想1.课前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也便于对诗歌主题的理解。2.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激发阅读兴趣,加深对诗句的理解,领会诗的内涵。3.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了解象征的含义及在本诗中的运用,理解并初步掌握诗歌的创作方法;体会诗人的爱国

2、情感,并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教材研究1.课文简介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 1938 年 11 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内涵丰富,鲜明意象来表达歌唱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2教材地位及作用我爱这土地作为单元的首篇,又是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

3、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3学情分析本文的授课对象是中职学校一年级财经专业的学生,他们不太喜欢诗歌,因此接触的诗歌较少,不管是古诗还是现代诗,对诗词的理解还只能停留在比较浅层的阶段,所以要把握这首诗的内涵会有一定难度。他们的优点是动手能力强,善于从网络上寻找资料,很活跃,乐于配合老师。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设身处地的用“心”去读、去品味、去联想和想象诗中的意境,去感悟、探究诗歌中所深含的情感及意义,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及审美情趣。4教学目标a思想品德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中表现的对历经磨难儿又充

4、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b. 知识掌握目标:了解诗歌的特点,通过朗读来培养阅读诗歌的兴趣。c. 能力目标:能把握诗歌的意像,能体会诗歌 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会欣赏诗歌。5.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2)难点:结合本诗写作背景理解本诗的丰富内涵把握诗歌的主题。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侧重于朗读,在此基础上深刻体会作者的感情。第二课时把握意象,学习象征手法,欣赏诗歌凝练的语言。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朗读是含英咀华、把经典“化”入个人身心的过程。通过深情的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2.合

5、作探究欣赏法: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3.多媒体教学法:充分利用其声境、图文并茂的优点,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听觉效果。4重视学生的实践调查:学生从调查学习入手,调查作者和写作背景有关的材料,在调查中形成对诗歌的自我理解。六、说学法指导1动手(学生课前查史料,了解 1938 年前后中国的历史状况)2合作(组合学生课前搜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进行补充)3探究(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意象) 4讨论(老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深刻体会如何爱国)5活动(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课前准备:资料准备:主要由学生来完成,全班分为四个活动小组。“诗韵流长”组:负责我爱这土地朗读的音、视频资料的搜集

6、和制作。“诗意诗境”组:利用网络、图书等进行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主要负责对我爱这土地中意象、意境的分析。“历史史料”组:负责搜集 1938 年前后中国的历史资料,以及作者的相关资料。“爱国歌曲”组:主要搜集能与诗歌意境相合的歌曲,并要求把它制作成音频文件。以上各组成员所搜集的资料由各组组长汇总,在规定时间内交语文教师,教师从中选择可用材料列入活动内容。需要说明的是,资料搜集是在活动前一周布置到各小组,各小组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在完成各自资料搜集之后,要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必要的交流。2情境导入中国,这个曾遭人掠夺而被百般蹂躏,曾有人为了捍卫它而披肝沥胆。在它的脊梁上演绎着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在它

7、的肌肤上烙印着多少中华儿女的眷恋情结。谁不钟爱着自己的祖国,谁不爱恋着大地母亲。 (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爱国气氛)板书:艾青 我爱这土地3作者及背景简介(1)“历史史料”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小组成果,并说出是通过何种方式了解以上情况的(书刊、影视、询问、调查、网络等),并适时播放日军侵华录像资料,学生发言作为解说。(2)老师补充说明:1938 年抗战初期,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他满怀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切齿的恨,写下了诗歌我爱这土地(再次强化特殊背景,加

8、强爱国氛围)设计目的: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这些音像资料可以帮助学生形象感受诗人特殊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4.朗读活动(设计目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设计朗读训练为后文理解诗的意境做准备。)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运用的表现手法,更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

9、是由诗歌的情感所决定的。一般来说,能鲜明的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第一步:“诗韵流长”组派一名代表朗诵。第二步:老师点评,正音,并投影(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第三步:听音频示范朗读。(设计目的:这样有利于学生初步感知情诗人借土地抒发自己对处于日本铁蹄蹂躏下祖国深沉的爱和为国献身

10、的热情。)第四步:老师示范朗诵,带领学生模仿朗读。第五步:全班朗读。第六步:朗诵比赛,每组推荐 1 名读得好的同学在班上朗读,进行朗诵比赛。(老师制作评分表格,由各组的小组长评分,读音准确、情感到位的小组获胜,获胜的小组将会在平时成绩中加 5 分)设计目的:设计这个朗诵比赛,促使学生之间互相竞争,并通过竞争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诵的技巧,切实感悟对祖国的挚爱之情,真正提高感悟、理解、表达、运用等实际能力,完成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经过上一节课的诗歌朗诵,大家是否已经领悟到了诗歌朗诵的技巧呢?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朗诵诗歌致橡树。(朗诵致

11、橡树的部分段落)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木棉、橡树各代表的是什么吗?(设计目的:既可以检测学生的朗读技巧掌握的情况,也可以让学生回想起意象的定义,从而为下面分析诗歌的意象作铺垫。)二、教学过程1.学生有感情朗诵全诗。2.细腻地体味意象 第一步:“诗韵流长”组、“历史史料”组、“爱国歌曲”组这三组学生根据诗文找出诗中写到了哪些意象,老师进行汇总,按顺序分条列在黑板上。第二步:“诗意诗境”组小组成员解答意象的象征意义,老师适当引导。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小组的调控和教师的引导(例如学生在卡壳的时候、学生在语言接不上茬口的时候,教师都要做点拨和引导) ,使每位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发现并及时解决活动中的某些问题。

12、第三步:老师总结,深挖诗意诗境。 (设计目的:由于中专一年级的学生基础不算很好,提问可能比较浅层,难以挖掘诗中的诗意,所以此时由老师来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此诗)思考 1:诗歌开头写着“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请你结合以上歌唱的内容,思考为什么这里用“嘶哑”一词,而不用“清脆”或“嘹亮”? 明确: “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困难斗争的几多悲伤,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如果用“清脆”或“嘹亮”虽添了亮色,但少了艰辛,减弱了对大地挚诚感情的表达,所以不能换。思考 2: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有何深意? 回答

13、:这两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对祖国的爱。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思考 3: 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 “河流”、“风”的前面有“暴风雨所打击的”、 “悲愤的”、“激怒的”这些修饰语,其作用是什么?明确: 这些修饰语丰富了意象的内涵,突出了鸟儿的“爱国者”“吹号者”的形象。“暴风雨所打击的”代表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践踏。 “悲愤的”、“激怒的”代表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虽然祖国大地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正遭受苦难,作为一只在炮火中力薄势单的鸟儿,却勇敢地护卫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但不会弃之而去,而且为它的解放

14、加油呐喊;歌唱汹涌着“悲愤的”“河流”,吹刮着“激怒”的“风”,就是在为中国人民满怀悲愤地掀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而呼号礼赞,目的是等到“无比温柔的黎明”来到的那一天。3.板书设计我爱这土地艾青鸟假如我歌唱 爱 土地(祖国)土地象征国家 对祖国的热爱 河流象征人民 对人民的赞扬 风象征斗争 对侵略军的痛恨(设计目的:清晰地展示出本诗的结构图,让学生明确本诗的意象意境与主旨。)4颗粒归仓 (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 明确:土地、鸟、河流、风、黎明。 (2)鸟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明确:“鸟”是诗人的自喻,是爱国者的象征。 (3)揭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5、 明确:课文最后两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它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对祖国的热爱而且隐含献身精神。 4.课外延伸学生观看视频钓鱼岛的爱国演讲(设计目的:让学生了解时事,了解中国现今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唤起学生的爱国之情。)5.思维碰撞激情讨论诗人艾青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年代对祖国的爱依然痴心不改,对祖国的未来始终充满了希望。而今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设计目的:在讨论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进行适当的调控。通过这一活动,同学们在各自述说着自己的观点,引发大家的思考,从而把爱国教育融入了生活中。同时在激

16、烈的讨论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总结升华教师寄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对于即将成年的中学生不应该是一个空泛的名词,爱国也不应该只停留在浅薄的口号上。爱国,是我们的责任。 大家也许觉得爱国对于我们来说很遥远,它应该发生在建功立业时,应是一番惊天动地的行为,应是在抵御外敌时战死疆场,应是在收复台湾时为国效力等等。其实爱国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爱国不是口号,而是行动。爱家,爱校,爱学习,将来在各条战线上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让国家在世界民族之林有一席之地,让中国在全世界有说话的权力,才是真正的爱国。所以,对于我们中专学生来说,每个人让自己的素质提高一点,这就是最平凡最简

17、单的爱国方式。设计目的:教师的深情寄语,将整个活动从开放的状态中拉回,由此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共鸣,既是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也是对论题的一个简评。四、歌唱祖国学生一起合唱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的繁荣昌盛,老师投影图片,显示现代中国的腾飞。 (由“爱国歌曲”组领唱)设计目的:把爱国教育推向一个高潮,也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体会到现代中国的腾飞,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目的:完成教学目标中“熟读成诵”的要求) 2选读艾青的其他诗作朗读。 (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也便于学生更深入了解艾青的写作风格)六、活动评价活动的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活动始终的。根据活动过程和活

18、动内容,我和同学们设计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将学生的参与态度、能力发挥、参与率、参与效果等都制定在评价标准中,以便学生能够适时自评、互评。整个评价体系包括:小组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个人评价等几个方面,在评价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发挥以及合作交流的成效。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学校: 班级: 学号: 姓名: 项目 A 级 B 级 C 级 个人评价(30% )小组评价(30%)教师评价(40%)认真 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20 分)上课能认真听讲,作业依时完成,有参与讨论。(17 分)上课无心听讲,经常欠交作业,极少参与讨论。(14 分)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查阅

19、有关资料。 (20分)能举手发言,有参与讨论与交流,有查阅有关资料。 (17 分)很少举手,极少参与讨论与交流,没有查阅有关资料。(14 分)自信 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做出尝试。 (7分)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己的想法。 (10分)法。 (4 分)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20 分)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17 分)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14 分)思维的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自己 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20 分)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

20、些。 (17分)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做事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14 分)思维的创造性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10 分)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7 分)思考能力差,缺乏创造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4 分)我这样评价自己:同伴眼里的我:老师的话:注:1.本评价表针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作评价。2.本评价分为定性评价部分和定量评价部分。3.定量评价部分总分为 100 分,最后取值为教师评、同学评和自评分数按比例取均值,所得的分数将计入该学生的平时成绩中。4.定性评价部分分为“我这样评价自己” 、 “同伴眼里的我”和“老师

21、的话” ,都是针对被评者作概括性描述和建议,以帮助被评学生的改进与提高。朗诵竞赛评分标准表项目 得分1 发音(20 分):语音准确 20 分,较准确 15 分,基本准确 5 分,不准确不得分2 语速(10 分):语速恰当、声音洪亮 10 分;因不熟练,每停顿一次扣 3 分。一、普通话(40分) 3 节奏(10 分):节奏优美 10 分,节奏过快或过慢 8 分至 6 分。1 表达(10 分):表达自然流畅,动作设计合理 10 分,表达不够自然大方、无动作扣 6 分。2 感情(20 分):富有感情 20 分,感情处理一般 10 至 5 分。二、表达(50分)3 感召力(20 分):富有感召力、引人

22、入胜 20 分,有一定感召力 15 至 8 分。1 上、下场致意、答谢(5 分) 。四、台风(10分)2 服装得体、自然大方(5 分) 。总分七、课后反思成功之处:(一)努力改变教师角色在本设计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问题答案的权威人士,而是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情境的创设者。如导入环节一改过去以教师介绍写作背景导入新课的方法,而是以学生课下搜集相应的资料,课上交流的方式来导入新课,可谓是“一石三鸟”。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由此可见,本设计在努力改变教师的角色。(二)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设计中,学生

23、活动设计很多。如搜集资料、交流资料、朗读比赛、提出个人问题、发表个性见解、合作学习等等,设计主体是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是力求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学习。由于在课前学生们分工明确,所以在整个活动中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参与其中,而且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出现了一个又一个亮点,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三)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情境创设指的是教师为建立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采用的一种用辅助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原型生活的背景资料铺垫。可以说情境创设是配合课堂教学中各种目标要素、方法要素的主要途径。本设计中无论是学生交流资料,各种方式的朗读,爱国歌曲大合唱,还是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等方法,都能创设出相应的教学情境。不难看出,情境创设贯穿教学设计始终,这是很可贵的。不足之处:1.学生的朗诵水平还有待提高。2.学生对中国的历史认知度还不够,老师还需要进一步普及历史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