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学习提要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物质资料生产的三要素;生产工具的重要性。2、物质资料生产四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二、社会生产力重点掌握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第一生产力。三、社会生产关系重点掌握生产关系的内容和基础。四、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3、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五、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经济规律的类型与特点。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2、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第二节 商品理论1、商品的二因素是指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整个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商品的价值量是怎样决定的?第三节 货币理论1、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2、 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3、 货币的职能。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4、 贮藏手段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5、 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待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自身
3、的流通速度成反比。6、 通货膨胀的含义、原因和危害。 (见第 50 页)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 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 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三章 剩余价值生产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1、 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异同。2、 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不在流通中产生。3、 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4、 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是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和劳动者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5、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怎样决定的?第二节1、 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2、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3、
4、相对剩余价值是怎样生产出来的?4、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剩余价值规律。第三节 资本主义工资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2、 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3、 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的关系第四章 资本积累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新特征。第二节 资本积累1、 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2、 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对剩余价值的贪求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竞争是资本积累的外在压力。3、 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哪些?4、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什么有不断提高趋势?5、 个别资本增大
5、的两种方式: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二者的区别与联系。6、 资本集中的两大杠杆:竞争和信用。7、 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8、 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财富在资产阶级一方积累;失业和贫困在工人阶级一方积累。第三节 资本原始积累9、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第五章 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一节 资本循环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及其各自的职能:第一,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第二,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第三,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2、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货币资本的
6、循环、生产资本的循环和商品资本的循环。3、 产业资本连续循环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并存;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继起。第二节 资本周转1、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第一,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第二,生产资本的构成即生产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2、 划分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依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3、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划分的区别。4、 固定资本磨损的两种形式: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5、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是指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6、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
7、响有哪些?第三节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1、 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2、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问题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3、 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包括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4、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两基本原理:社会总产品从价值上分为三部分;社会总产品从实物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以及相应地把社会生产部门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5、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是什么?6、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是什么?第四节1、 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8、激化的产物。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具有周期性?第六章 资本主义分配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 成本价格的重要意义2、 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二者是同一个东西,在量上是相等的。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3、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例。它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4、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与联系。5、 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哪些?6、 平均利润率是怎样形成的?7、 生产价格等于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8、 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第二节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 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商品资本的独立形式。商业资本的职能就是商品
9、资本的职能:销售商品,实现剩余价值。2、 商业利润的来源: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 商业利润的量:等于平均利润。4、 商业流通费用及其补偿。第三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1、 借贷资本的形成。2、 借贷资本的特点。3、 利息是职能资本家为了取得借贷资本的使用权而付给借贷资本家的一部分平均利润。它同样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4、 利息率是利息与借贷资本的比例。影响利息率的因素是:第一,平均利润率的高低;第二,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利息率有下降趋势。5、 股票价格的实质和计算公式。6、 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区别与联系。第四节 资本主义地租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特点:第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土地所有权与人身依附关系相分离。2、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形成的两条道路。3、 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资本主义地租是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由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农业资本家与土地所有者共同剥削农业工人的关系。4、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5、 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6、 级差地租两种形式的区别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