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服装设计要点 一个对排料没有经验的,要核算一件衣服的大概用料,最简单的折算平方的方法,这也是最常用的,这针对的是普通的上衣,具体如下:前身= (1/2 胸围+1/2 下摆)/2+前衣片的左右缝头*(前衣长 +长下缝头)/面料门幅后身= (1/2 胸围+1/2 下摆)/2+后衣片的左右缝头*(后衣长 +上下缝头)/面料门幅袖子 =(袖肥+袖口) /2+每袖片左右缝头*(袖长+上下缝头) /面料门幅领子=(领长* 领宽)/门幅挂面=挂面宽* 挂面长/门幅单衣用料=(前衣二片 +后身+二只袖子+二层领子+二根挂面) *1.03+损耗一般棉衣的用料比单衣多,要加制版的余份.这些只是个人的,只供参考.这
2、个用料算的特别紧,损耗相对来说要加多一点 上衣面子:胸围120CM -衣长+ 袖长+10CM+7CM(普通领) 上衣夹里: 衣长+50CM 裤子: 臀围120CM- 裤长+10CM裤子:臀围120CM-3/2 裤长裤长=内长+ 前浪=外长(注是否连腰)上衣:胸围120CM-若无叠门,仍可照衣长+袖长+10CM+7CM上衣 :胸围120CM 且有叠门-衣长*3 有人说我这是误导,我想申明一下,这只做为参考,具体的用料要排料师傅排,或是电脑排。 目前服装行业用料一般是板房或技术部根据人工或电脑排的麦架给出单件用量表。 计算方法:1、根据样板或衣片的平方面积计算。2、针织面料根据重量计算。3、可以运
3、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进行排料得出。4、可以根据生产数量,用样板中间号码或最大与最小号样板排料得出。5、经验得出。人体座高与立裆深的关系 在制板过程中,对于立裆深的确定,最常用的公式 H/41。也有使用 TL/10+H/10+X 的。这两公式对一些基本型的款式还可以应付。现在的裤装廓型变幻异常,同一裤长与不同的放松量组合成腰位不同的高低的款式。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以上公式,一些经验不够的朋友会出现立裆或深或浅的情况,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调整概念。下面将我对立裆深的确定原理介绍给大家。首先对人体进行测量,取得人体座高,再将座高分为四等份划线,由下至上的四分之一线为臀凸点,四分之三部位的中点为腹凸部点。再根
4、据款式需要的腰位高低,在座高上减去一定的量,剩下的为立裆深,条见是臀凸点不能高于立裆深的二分之一;腹点最多高于腰头 3cm.一 160/64A 女 座高 27.5腰 位 座高减去量 腰围加放量 裆底空隙量 臀围放松量 高 腰 0 02 +0 4 特 低 腰 11 810 +0 4 低 腰 7.5 68 +0 4 正 腰 4 24 +0 4 正 腰 4 02 +12 10 二 170/74A 男 座高 27.5腰 位 座高减去量 腰围加放量 裆底空隙量 臀围放松量 款型 特 低 腰 10 810 1+0 48 贴体型 低 腰 6.5 68 1+0 48 贴体型 略 低 腰 5 46 1+00.5
5、 812 合体型 正 腰 4 24 1+1 1216 较合体型 正 腰 4 24 1+2 16 宽松型以上立裆深不含腰头宽,为一些基本款型的设计,特殊款型可根据其原理自由设计。裆底空隙量后面加的数值是在作图时另加的数。裆底间隙量为裤子穿在所设计的腰位处裆底部的空隙量,如果穿在所设计的腰位以下,裆底的间隙量就随之增大,(如男裤,掉裆就这原因)也有为达到着装效果故意穿在下面的。一、袖窿来源: 袖窿与人体臂根围相吻合,形状与尺寸来源离不开人体。在服装袖窿结构与形状的研究中,一是解剖人体,观察人体臂根围截面,能直观并且详细的了解到眩骨、三角肌、胸大肌、棘上肌、前后腋窝下脂肪层等内部关系。二是用蛇型尺在
6、人体臂根围进行精确测量,在保证不变形的情况下,拓画在纸上,这样也能清楚的观察到外型轮廓线。同时,可以准确测量臂根围度尺寸,建立起袖窿结构的基础理论。有利于在各种款式服装变化中,推导出科学合理的计算公式。 二、人体臂根围测量: 图中臂根截面形状是测量净胸围 84cm 的标准人体取得的。人体臂根围形状及尺寸近似整圆,直径在 11.5cm 左右,围度 36cm,可从观察中得到,前袖山强弯曲,后袖山弱弯曲。因为前袖山由眩骨头形成,后袖山由三角肌形成。前后腋窝点成前略高、后略低的形状。 三、按人体臂根围推导公式: A、袖窿深推导:将测量得到的臂根围形状拓画在纸上,确定前胸宽与后背宽线。将肩峰点 SP打开
7、,将前袖山弧线拉成与前胸宽所形成的 11 度夹角,此时按水平线测出 SP 点移动为 3cm,将此点作为有效袖窿深点加原来的直径长度。再加肩斜角度形成的数据 4.5cm,可以得出 11.534.5 19 为前NP 点至 BL 线距离。代入 2B10 可得到 16.8cm 再加 2.2cm19cm,因此 BL 公式可得到2B102.2cm ,B84cm ,BL 19cm(最小 BL 线深)。如果弹力面料可以负紧身,前胸宽可减小至2B10,BL 线公式可不变。 B、前胸宽,后背宽公式推导:已知:B 2龙门宽前胸宽后背宽。84211.5cm 30.5, 30.52 15.25(平均分配)。按前胸后背差
8、 1cm,前胸宽等于15.25 0.514.7515cm ;后背 15.250.515.7516cm,代入 1.5B10 公式,胸84cm, 1.5B1012.6cm。距 15cm 相差 2.4cm,可采用 2.5cm 计算,即 1.5B102.5cm。后背宽比前胸宽大 1cm,可推导出公式为 1.510B 3.5cm。将 36cmAH 代入 HB,约毛病地 0.85HB。净胸围84cm,HB 42cm,0.85HB4235.7cm36cm。内衣类可得出 0.88HB,基础推算完全可得到0.85HB。 四、按不同款式服装确定 BL 线: 基本 BL 线公式推导,我们在人体上取得计算可简化为 B
9、L2B102cm。各类服装可加系数变化及放松量变化,每类服装袖窿应加深 1.53cm,AH 不小于 5cm 较科学。因为 5cm 除以 2等于0.8cm 是可以看成是另一类服装变化的。小于 0.8cm 可以认为是同一类款式放松量在做变化。 A.紧身类、无袖类、针织类:2B 102x,x0 B. 紧身适体类、唐装、旗袍类:2B 10 2 x,x1 1.5cm C.适体类、正装类:2B102cmx, x2 3cm D.较宽松类、衬衣、风衣、休闲类:2B102cmx,x3 5cm E.宽松类:风衣、大衣、茄克类:2B 102cm x,x68cm 女装用公式“2B/10”来推算半胸宽、半背宽、袖窿深有
10、明显的偏差。因为胸围每增减 10 厘米,上述部位即增减 2 厘米,明显地大于人体的增减比例。男装用该公式亦存在偏差,只是偏差的程度比女装小一些。讨论制板技术最主要的是:服装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及如何实现造型款式变化的效果等问题。 我国目前通行的制板技术与人体的相互关系偏差较大,尤其是女装制板技术更为明显,如常见的1/6、1/5、2/10、以及所谓的纯百分比(真比例)法等等比例法,与人体重要控制部位(半胸宽、半背宽、袖窿深等部位)的增减比例相去甚远,而且没有科学的胸点定位方法,亦缺少科学的胸省量的增减比例,体型覆盖面很小,公式却很繁杂,对款式变化的束缚较大。 这些弊病给初学者入门设置了障碍,形成事
11、实上的职业壁垒,这亦是许多老师傅坚持落后技术的原因之一。老师傅可以 kao 经验来修正上述弊病,而初学者要积累足够修正的经验需要很多年,不易动摇老师傅的职位,不幸的是企业和整个行业的进步因此受到阻滞。请看一看服装结构设计研究与案例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淘宝网、叮当网上书店都有,看后、实践后再交流,我的邮箱: 按新一代女装原型:原型的袖窿深用 B/8+10.5 控制深浅(从后领中向下量,B 是人体胸围);合体、紧身有袖衬衫、连衣裙的袖窿深直接按原型;合体、紧身无袖衬衫、连衣裙的袖窿深可提高 12 厘米;合体、紧身春秋装、西服等加深 12 厘米;半宽松、宽松休闲装、茄克等加深 28 厘米(
12、按设计视觉效果而定);以上是样衣板。推板时,无论样衣板袖窿深或深或浅,一律按 B/8 增减(即原型的增减比例);即胸围每档跳 4 厘米(合体、紧身),袖窿深相应跳 0.5 厘米;胸围每档跳 6 厘米(半宽松、宽松),袖窿深相应跳 0.75厘米。袖山:合体、紧身的按 AH/4+2.5(衬衫、连衣裙)、 AH/3(春秋装、西服)定袖山高,可以按设计视觉效果微调加减 0.51 厘米;半宽松按 AH/56、宽松按 AH/810 定袖山高。上述方法体型覆盖面较大,可以推 79 个(甚至更多个)规格不出现袖窿深超深、袖宽超宽现象。袖窿周长与袖山弧线也比较容易匹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裤子直裆的量法与算法 直裆是
13、裤子横裆线以上的长度,它的长短在穿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裆太短会出现夹裆;直太长会发生落裆,妨碍人体的活动。它的长短直接影响裤子的穿着美观与人体的舒适度。掌握正确的侧量方法与计算方法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按人体量:坐着量,由腰部髋骨向上 34CM 量至凳面(包括腰头)如图 11 是比较常见的量法。本人介绍一种站着量直裆的方法,首先量出裤子的长度,然后减去裤子的内裆长见图 12,在侧量中显得既快又准确,且十分方便。二、按成品量:a:从横裆缝量至脚口为下裆长,再将量得的裤长尺寸减去下裆长即为直裆尺寸b:从腰上口沿垂直量至横裆处(如图 22 )按公式算 1.直裆的算法有臀围推算法: a 直裆长为
14、 H4 即 0.5H2 (不包括腰宽)b 直裆长为 1.510H 10(不包括腰宽)c 直裆长为 210H 6(不包括腰宽)2.裤长、臀围推算法: L10H106(不包括腰宽)四、人体测量与公式相结合:即从前腰节线通过裆底量至后腰节线称为统裆尺寸再根据公式:(统裆尺寸2CM)25,不包括腰宽尺寸。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领口改宽变窄为撇胸不知各位板师制板是先画前片还是先画后片,但国际通用是先画后片。因为相比较后片的变化要比前片小。以一个变化小的衣片为基础,更方便调节整体结构与平衡。当我们先确定了后领口宽后,作为女装来讲,前领口宽最好不要大过后领口宽。而且有些款式结构前领口宽还应该小一些。加宽或改窄
15、前领口宽是和撇胸有直接关系的。做撇胸的方法有丙种:一种是先确定撇胸的大小,再画前领口宽。或是将纸样的前止口剪开,颈点随着移动( 图一) 。另一种方法是在颈点不动的情况下,以袖窿深线为基点,前止口腰节处向外放出 l 厘米,与基点向上至领口连一条直线(图二) 。第一种方法是将前领口加宽、止口线加长了。这样做的结果是,驳口线会有浮起发空的感觉,前胸会很暴露,不符合女性审美。有时还会造成划口。当加宽前领口的同时,肩宽也要向外移动。如果不加大冲肩量,前宽也要受到影响。所以作为女装,开宽前领口是弊大于利。而第二种方法实际上是将前领口改窄了。也就是我们说的倒撇胸。这种方法适用于关门领以及无领结构的服装。这样
16、做可以很好的控制前宽,前胸会很服帖。不会因为前宽过宽而造成前宽处出溜和视觉上显得臃肿。西服领的上衣前后领口宽一致就可以了。如果不是特殊的体型,前后腰节也保持一样,上平线在一条线上。作为男西装前领口可以适当开宽。可以加大冲肩量来控制前宽,这样肩部在视觉上得到了夸张,显得很魁梧,前撇胸的推门和归拢能使前胸更为饱满撇门量完善胸部造型胸省存在前衣片袖窿长之中,无论从立体或平面理解胸省。当把前衣片平铺在人体或人台上,在袖笼处始终有一定余量,这样会使前衣片袖笼比后衣片袖笼要短些。胸省的量大小是根据体型、胸高变化而变化。( 胸高的变化是随着身高,乳房高低的变化而变化) ,为解决胸省的取值。在上装制板时,直接
17、将胸省绘制在袖窿上,先在前袖窿弧线的中点处确定一点的 a,并连接 BP 点,以 BP 点为圆点,以夹角12 度,再连接 b 点绘制出前袖窿底部弧线。由于胸省从前侧缝中分离出来,只需运用转省的原理,就可以自由设计出多样的省来(如图) 。从人体体型特征上可以看出,人体的胸高于颈根,从胸高至颈根处是一个倾斜的坡度,与垂直线有一个角度,一般为 1216 ,把面料覆盖于人体胸部时,在领口前中心线部分就会出现多余的面料褶皱,将这部分面料剪去,前中心线处才会平服,这个剪去的量即为撇门量,所以说,撇门设计是合体款式设计的必要手段。撇门量与胸省的关系 撇门量是胸省的一部分被转移到前中线上,引起前中线增长,撇门量
18、一般 0515cm 。撇门的工艺处理相当于隐形“缝省” 将转移在前中线上的胸省量均匀烫缩、归拢,将撇门引起的门襟止口胖势推向 BP 点,塑造该处立体感,使门襟止口归复平直。(1)关门领,立领上衣较少应用撇胸法,即使应用撇胸量也较小,因为撇胸大了门襟止口不容易归推平直,在将止口归推平直后,要沿止口线上牵带收住胖势,或在归拢部分将挂面稍拉紧。(2)翻驳领上衣在将门襟止口推平归拢的同时翻驳线也随之被归短,隐形省量大的还要在翻折线中段 E 牵带,收住归缩量与胸部胖势量,门襟止口在归缩部位上牵带或将挂面稍拉紧。撇门工艺要求面料有良好归拨性能,如采用了化纤面料,本身面料就没有良好的归拨性能就会出现前止口外
19、斜,领口后倾等弊病。撇门量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如果款式造型在肩部或领口设计有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合体时,由于原有的胸省量全部转移为肩省或者领口省,这两个省位离前中线位置近,可以消除前中心线的不平服现象。不设计撇门。如果款式是宽松造型的话,由于整体造型属于宽松风格,不太讲究服装与人体的合体性,这类服装也就不需设计撇门。如果选用的面科带有明显的条纹的话,一般不设计撇门。(如设计撇门时会影响服装的外观)而采用在前身衣片的底摆增设起翘的方法,当前后衣片缝合后,前衣片会产生一定的倾斜,从而产生与撇门相同的效果。如果款式造型有腋下省和斜腰省的造型,且服装的整体感觉较合体时,由于省位离前中心线位置较远
20、,对于前中心线处的不平现象无能力,因此为结构平衡,应设计撇门,量为 115cm。在这里有一点要注意,可以把撇门量转移成为领口省,把领口省位隐蔽在翻领下面,这样既没有改变服装的造型,又满足了撇门的设计。在款式结构设计时,可以根据造型的具体要求,结合以内容加以运用 女性人体胸部呈隆起形状,设置胸省是勾勒女性人体胸部线条美感必不可少的。它在女装结构设计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女装胸部的合体程度与前、后衣身的平衡程度都是由胸省来把握。不管是合体的、宽松的、二面构成、三面构成、四面构成,都存在着胸省。胸省在结构上的表达方式有两种,即直收法与变量法。直收法指以 BP 点或 BP 点附近为省尖点,收掉结构造型所
21、需的胸省量。直收法在合体女装中最为常见,它是根据款式面料以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胸省的位置。通常的手法有分割转移,以原型为基础演变几种胸省的位置 (图 1),图中的各种手法都是比较直观易懂的。 变量法是指不通过 BP 点,将结构造型所需的部分胸量转移到结构边缘部位,将一部分省量放在袖窿里。变量法在宽松服装中最为常见,它也是根据款式、面料及工艺要求来确定转移的部位。门襟变量法与撇胸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撇胸是去掉一部分的门襟量,领圈与肩线上的变化只是用大概的数值来表示。而门襟变量法是通过改变纱线,把部分的胸省量转移到胸围里,另一部分量放在袖窿里。门襟变量法只适合开襟及开襟不对折的款式。门襟变
22、量法的步骤见图 2。 l、对齐腰线画好 a 线。2 、按住 BP 点,将门襟点向袖窿方向转移,转移量为前领圈底点与门襟距离,一般为 1 厘米至15 厘米,具体量还需视款式面料而定。3、将原型袖窿底点与转移后的袖窿底点对齐平行于前门襟面胁线。4、将原型与转移后的原型作比较,可以看出胸省以变量的形式转移到肩部与袖窿里。下摆变量法是通过起翘前下摆与前腰线,来转移部分胸省量,另一部分胸省量放在袖窿里,下摆变量法不适合用格子及横条纹理效果的面料。具体操作见图 4,将胸省量放在袖窿与下摆处,后领肩点在水平线以上,下摆呈起翘状。总之,根据不同性质的面料与不同款式,胸省的位置有相应的变化,胸省的合理运用关系到
23、整体成衣的结构美观。 女装实用规格设计服装规格设计方法有多种:第一种按款式效果图中人体各部与衣服间比例关系;第二种从成品服装实物测量所得,多用于外贸加工服装,单量单裁制作服装;第三种直接在人体上测量所得;第四种按国家服装号型系列标准进行总体规格设计。我们这里介绍生产中较为实用的,第一种方法通过审视款式或效果图来设计总体规格。按总体高与净胸围的相互关系设计,实际生产中成衣规格更多地以身高、净胸围为参照物。我国女性标准体 A 型总体高 160cm;净胸围 84cm,长江以南多用 5:2 系列,长江以北多用于 5:3 和5:4 系列。总体规格公式衣长 (L)=短上衣:总体高的 04 倍X中长上衣:总
24、体高的 05 倍X长大衣:总体高的 06 倍X(X 为衣长调整数,视具体效果增减)袖长 (SL)=短袖:总体高的 015 倍 X长袖:总体高的 O3 倍+78cm 夏季总体高的 03 倍+910cm 秋季总体高的 03+llcm 冬季胸围(B):贴体:净胸围 B*+(内在衣服厚度)+ 放松量 08cm较贴体:净胸围 B*+(内在衣服厚度)+放松量 812cm较宽松:净胸围 B*+(内在衣服厚度)+ 放松量 1215cm宽松:净胸围 B*+(内在衣服厚度)+放松量 15cm 以上领围(N)=(净胸围 B*+内在衣服厚度)x025+1520cm前腰节(WL)=总体高 025 倍+05 1cm肩宽
25、S=窄肩:胸围 Bx03+11cm正常宽:胸围 Bx03+12cm宽肩:胸围 Bx03+13cm 或 13cm 以上上装腰围 W=宽松腰身 BO 一 6cm较宽松腰身 B 一 612cm较贴体腰身 B1216cm贴体腰身 B 一 18cm 或以上上装臀围 H=造型为 T 型 B 一 2cm造型为 H 型 B+O 一 3cm造型为 A 型 B+5cm 或以上裙裤类规格设计裙长(SL)=大腿中部:占总体高的 O25 倍齐膝裙:占总体高的 036 倍中长裙:占总体高的 05 倍X长裙;占总体高的 06 倍土 X裤长(TL)=一般西裤:占总体高的 0.6+4cm长直统裤:占总体高的 O6 倍+6cm九
26、分裤:占总体高的 06-6cm中裤:占总体高的 0_36 倍腰围(W)=净胸围 14-18cm=净腰围+O-2cm=W臀围(H)=宽松:净臀围+18cm 或 18cm 以上较宽松:净臀围+12-15cm较贴体:净臀围+6-10cm贴体:净臀围 +(弹性面料 0)3-5cm膝围(KL)=宽松:臀围 02 倍+4-5cm(不包含裙裤)适中:臀围 02 倍+25-3cm 贴体:臀围 0.2 倍+1-2cm裤口(SB)=臀围 02 倍X(X 为调整数,视款式而定)领的立体裁颈的构造由于人体颈部构造与胸腔呈一个较大的角度,从功能性角度出发,决定了领的造型原则上应与衣身分开。仔细观察颈部形状近似圆柱形,略
27、向前倾斜,有自上而下渐粗的特征。进一步观察会发现后颈根中心点比前颈根中心点高,将两点连接起来便形成后高前低的斜线,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前开领要大于后开领了。二 立领的立体裁剪 立领是立体裁剪中最基本的一种领型,实际上是颈部结构的平面展开形式。操作步骤如下:1 取长 =1/2 颈围+5 厘米、宽 =设计宽度+6 厘米的经向布料,使用前将布料用熨斗熨烫拉伸成稍弯曲形,将布料的中心线与衣身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一致。2 将其余面料顺着领围线继续安装,边安装边观察造型边调整。3 在做好的领型上做上标记,修剪多余的布料。三 翻领的立体裁剪 翻领不同于立领只局限于颈部,与肩胸部分不发生联系,因此结构相应要简单,翻
28、领不仅有立领部分同时还有翻领部分,即还需考虑领与肩的关系。操作步骤如下:1 取长=N/2+10 厘米、宽=设计量+5-8 厘米的斜纱面料一块,划出中心线。2 将中心线与后领窝的中心线复合,再依据领窝来确定翻领形状。3 调整好翻领形态后用笔在领窝处做上记号,并用标识带作出翻领的造型。4 从人台上取下之后置于平面上进行修正。四 波浪领的立体裁剪 波浪领的制作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量取法,即当衣身完成后量出领窝大小,再在平面上剪出领窝大小的圆弧形样片,将领面内弧线的两端拉开,与衣身领窝复合,遂形成波浪领;另一种方法为直裁法是典型的立体裁剪方法,操作方法如下:1 取出长=宽=(N/2+5)/2 的正方形
29、45 度正斜布料,在布料的正中剪开,剪切长度为后领宽,作出基础领样,将基础领样的后领部位固定于衣身后领窝处,并根据领窝形状在基础领样上做剪切口。2 在基础领样的外侧做波浪,做波浪时,一手按住领样的装领处,另一只手捏住布料做波浪,边做边在领窝处开剪口以消除牵扯力。3 做到一半时将波浪翻到正面,观察波浪量是否合理,以进一步修改。4 继续波浪领的制作,注意各部位的协调保持波浪的均匀。5 当波浪完成后用标识带定出波浪领的外形。五 驳领的立体裁剪 驳领与翻领的不同在于肩领与驳领连接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翻驳领结构,其横开领与直开领都应做相应的调整。操作步骤如下:1 取长=N/2+8 厘米、宽=设计宽+5 厘
30、米的斜纱布样,在后领处剪去深 5 厘米、宽 8 厘米作成基础领样,将其安装在衣身领窝上。2 将后领翻折线翻折,并观察其是否平整。3 用标志线作出衣身的驳头造型,将基础领样的前端与驳头复合一致。4 在基础领样上作标志线,并按标志线作出外轮廓造型。5 剪去对于的布料,作成最后完成的领样。六 变化领型 上面介绍了基本领型的立体裁剪方法,变化领型的操作步骤也同基本领型一致,关键地在于首先要根据造型来确定面料的纱向,表现垂褶状态的领型应选择斜纱,连翻领类的也应采用斜纱,如铜盆领等。合体型前后裤中线如何定位臀部前凹或后凸体,人体上裤中线相应前、后前偏移。但出纸样时,不必考虑裤中线-因为其他的线改变,裤中线
31、亦随之变化。臀部前凹体:前幅- 腰线前档处上移(翘);后幅-腰线后档处下沉;前档内撇线上部外倾,前档中下部弧线变深/下沉;侧缝内撇量变大,腰省前移,横档线下落,下档线上部内收。臀部后凸体:前幅-腰线前档处下移(沉);侧缝内撇量变大后幅-腰线后档处上移(翘);前档内撇线上部外/后倾,前档弧线中上部变浅;下部不变,横档线持平,下档线不变,侧缝需加外撇量,腰省后移。裤中线的画法,很多书籍上前、后片都有差异。一般后片的,取浪嘴点到( 横档线与侧缝直线)交点的 1/2 处;前片的,取浪嘴点到横档线与侧缝弧线( 一般内撇 0.5-2cm)交点的 1/2 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裤子挺缝变化有规律 作者:
32、中国品牌服装网 为保护作者权益,转载本站信息注明作者和出处 问:裤子前片挺缝线的位置总是伴于前上裆横线的中分线位置,从而达到横裆对称,中裆对称,裤口对称,称为三对称前裤片,而裤子后片挺缝线的位置是根据裤子款式和工艺制作方法的不同有所变化,请问其具体变化有何规律可循? 答:首先,裤后片挺缝线位于后中裆的中分线位置(做三对称后裤片),这样裁剪出的裤子在制作时不需要归拔工艺的处理,后裤身挺缝线的成型形状为直线状。 其次,裤后片挺缝线位于后上裆线中分线偏外 0.51cm 的位置外(偏外指向侧缝方向)这样裁剪出的裤子在制作时稍需归拔工艺的处理,来达到三对称结构,后裤身挺缝线的成型形状略呈弯曲状。再次,裤后片挺缝线位于后上裆线中分线偏外 11.5cm 位置外,这种结构形式的裤子在制作时必须经过归拔工艺的处理,来达到三对称结构,后裤身挺缝线的成型形状为合体的曲线状。 以上三种情况是裤子结构设计变化,但是注意排料时一定要保证前后挺缝为直丝绺,否则就会出现挺缝线歪曲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