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讲课稿--语文.docx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03398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讲课稿--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模拟讲课稿--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模拟讲课稿海棠花(详细)(2010-11-29 10:07:52)转载 标签: 杂谈分类: 教育教学 一、导入:智者勇,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荣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说,把心留在东方。这是一段颁奖词,说的是?对,季羡林!今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海棠花。我们的学习目标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作者情感二、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一遍课文,读的过程中注意标注好段落序号,并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全文共 9 段,你看标注对了吗?注意大屏幕上的字音和字型如果将文章分

2、为两部分,你怎么划分?文本开头,盛开在异域的一团海棠花,成了回忆的触媒,牵出了作者儿时与海棠花初识的记忆。1-4 段写在国内与海棠花的渊源,抒发爱恋家乡之热情;5-9 写德国哥廷根小城的海棠花,抒发思念祖国之乡思。三、细读文章以“海棠花”为题,为海棠立文,也是为情感做窠。花事即人事,触物伤怀。然而作者却说“我虽然喜欢海棠花,但却似乎与海棠花无缘。”作者真的与海棠花无缘吗?有同学说有缘,因为是海棠花勾起了我的思乡情。用文中的话说就是“把祖国召唤到我眼前来的,似乎就是这海棠花”,大声朗读 7、8 段,看这两段都包含了哪些情感?刚才有同学说痛苦,仅仅有痛苦吗?是啊,痛苦有之,爱惜有之,欣赏有之。令人

3、感到痛苦,是因为身在异乡,长年不回;爱惜和欣赏这一点儿乡思,是因为自己不是漂浮无根的水草,自己有国有家。 “它使我想到:我是一个有故乡和祖国的人”一句,蕴含着骄傲和自豪,也饱含着无尽的思恋和牵挂,亦有一份不能回国的无奈和自责。“故乡和祖国虽然远在天 边,但是现在它们却近在眼前。我离开它们的时间愈远,它们却离我愈近”一句,足见思之切,感之深。“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是多么想看到它呀!”一句,点 出了作为一名游子的担当,作者急切地想回到祖国,拯救祖国的苦难。最后所有这些情与思,都化作了一句感激,感激海棠花把祖国召唤到了眼前身边。那为什么说与海棠“无缘”呢?第 2 段:海棠花就在自己的院子里,平日里

4、可能因为熟视,也便无睹。一写与海棠花无缘。第 3 段:在北京,主观上自己很少有福气“作赏花的韵事”,虽到中山公园看过芍药,到颐和园看过玉兰,到崇效寺看过牡丹,“至于海棠,不但是很少看到,连因海棠而出名的寺院似乎也没有听说过”。客观上受到北京气候条件的影响,北京的春天短,很少能看到海棠。二写与海棠无缘。第 4 段:北京看不到也就作罢,夏天回故乡,看到的仅仅是密密层层的海棠树叶,又没有见此前团团滚滚的海棠花。三写与海棠花的无缘。虽与海棠花无缘,作者却深情地回忆在树下的情形: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读读这文字(或师读),其他同学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写在家乡的夜晚,在海棠树下乘凉,入睡,半夜被落在海棠

5、叶上的雨滴声弄醒,描绘出一幅恬淡、静美的家乡夏夜小憩图,静中有动,动中生趣。可以想见, 作者在异域人家的园子下驻足而“梦”的情景,家乡的一切如形目前,尽入眼底,就连那灰色天空下、星光微照中的夜晚也是那么地摄人魂魄。作者说:“当海棠树的叶子渐渐地转成淡黄的时候,我离开了家乡,来到德国”最初的异乡有没有海棠花?对,有的,只是作者生活在德国的花城哥廷根,花多,但因为叫不出名字,也就不分花种,自然也不去留意海棠花。这就为写与海棠花“看似无缘实则有缘”蓄足了势。原来,作者之于海棠花,不是无缘,而是有缘。缘分何在呢?缘分在于作者突遇海棠花,心动不已,马上联想起家乡的海棠花,思乡之情被点燃,随之便扩大,郁结

6、,诸般情愫纷至,各种思想沓来。当我再去看它的时候,“它依旧同早晨一样,缤纷烂漫地开成一团。它似乎一点也不理会我的心情”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有同学抓住“心情”一词思考,这很好,那作者此刻是什么样的状态呢?补充背景知识:1940 年 12 月至 1941 年 2 月,季羡林在论文答辩和印度学、斯拉夫语言、英文考试中得到四个“优”,获得博士学位。因战事方殷, 归国无路,只得留滞哥城,他一边在高斯韦伯楼梵文研究所担任教员,一边在汉学研究所给德国学生上点儿课。海棠花开头说到的到研究所去的路上,便是指 到高斯韦伯楼梵文研究所的路上。作者在第 5 段中反复强调“不知道日子是怎样过去的”,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自省

7、,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无奈。“我们从现在起要仔仔细细地过日子 了”一句,即希望回到祖国,好好过日子,好好地研究学问,但现实的状况是好好过日子是“不能够”的。有国不能回,有家不能归,而回去的那个国正值国民党统 治、汪伪政权时期,也不是作者真正想要的,自己最终还得要呆在异邦。但长期“去国”,怎能不“怀乡”呢?写“无缘”是为写“有缘”蓄势而“有缘”正是与国家“无缘”的感伤“就这样,在幻想和现实之间,在祖国和异域之间,我的思想在挣扎着”,“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乡思无尽处”!五、拓展思考:请大家读这当代诗人多多的阿姆斯特丹的河流,思考诗歌和季羡林的海棠花有什么异同。思念家乡不是思念抽象的概念,他们都

8、将祖国和家乡具体为感性的事物,多多将想家寄寓到“街道”和“孩子”,季羡林将思乡寄寓到“海棠花”。六、作业借助一种“物象”,抒发一种特殊的情感。板书: 无 有爱心架起友谊桥说课稿耒阳市坪田学校罗春亮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爱心架起友谊桥”,选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八年级),属于人际交往心理范畴。一、教学理念和目标爱 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基础,友谊,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奠基石。对朋友付出真诚的爱心,建立患难与共的美好友情,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教材设置 “爱心行动”这一单元,围绕“患难见真情”这一主旨,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渗透,让学生体会在关键时刻

9、,关心朋友、付出爱心的重要性,培养青少年“爱”的能 力。 根据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制定了三个活动目标:1、了解“患难见真情”的深刻含义。2、学会主动关心朋友,付出爱心。3、感受快乐,获得人生价值。二、教学方法我以故事和情景为主线,采用情境体验法、讨论分析法、交流汇报法进行教学,为了达到以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活动过程四部曲:1,情景导入,感受真情。2,活动引领,学会关爱。3,联系生活,付出爱心。4,实际行动,体验快乐。现在,我具体说说,我是怎样教这一课的。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一) 情景聚焦为了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患难真情”的意义,我准备了一些典型的事例,(课件出示)马克思与恩格斯这两位革命巨人之间的

10、友谊是人类友谊的典范,资本论这部经典著作是他们伟大友谊的结晶。最初,恩格斯经营着自己并不喜欢的事业资助马克思顺利写作。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尽力从事资本论后两卷手稿的整理,完成朋友的遗愿,正是这种无私的友谊及真心的付出,才使得资本论这部革命史书得以顺利出版,为共产主义阶级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我国历史上也有“知音难觅”的故事,传说俞伯牙是一位琴师,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只有钟子期能领悟其中的真谛,俞伯牙将他视为知音,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摔断心爱的瑶琴以祭知音,被传为佳话。通过这两个经典故事,向学生展示患难友情的无限珍贵。(二)各抒己见在“ 情景聚焦 ”的 基础上,讲述鲁

11、滨逊漂流记的故事,鲁滨逊流落到一个荒芜人烟的孤岛上,他最先感受到的是孤独,寂寞和无助,最终他明白,没有朋友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情。作为青少年,我们的朋友正在日益增多,我们不能一味地等待朋友来帮助我们,而是应该主动去帮助朋友,从此引导学生分析:我们可以怎样关心朋友,帮助朋 友?为了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几个场景。场景一:体育课上,小明跳高时不小心崴了脚,痛得坐在地上起不来。场景二:小建是个领养的孩子,最近他知道了真相,情绪异常低落,时常偷偷落泪。场景三:小芳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可是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多病,她面临着辍学的危险。学生看完小品后,分小组讨论,回答问题:1、假如你是他们的朋友

12、,遇到上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办?2、帮助别人之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在热烈的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我们要主动关心朋友,在朋友需要时伸出热情的双手,雪中送炭,让朋友在危难时刻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友谊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牢固,世界会因为我们付出的爱心而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本课的中心主旨,也是课后同学们努力的方向,(三)心灵感悟播放歌曲友谊地久天长,通过倾听经典的歌曲,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患难见真情(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的道理,从而主动付出爱心,关心朋友。交代学生自己做一件关心朋友的事情作为课外作业,结束本课。 四、教学反思这节课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主要讲以下三点:1,灵活处理教材,本课活动来源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格式,而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实际生活,安排了几个生活场景,目的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关心朋友,珍惜友谊,懂得付出,用爱心架设友谊之桥,潜移默化的达到活动目标。2,运用经典故事,深入浅出,有效地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真挚友谊的伟大力量,使平凡的友谊得到升华。3,本课为学生提供了培养爱心,发展友谊的平台,在这里,学生重新审视自我,发展自我,客服自私,学会博爱。最终全面培养和塑造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