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103729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浅谈豫剧在民国时期的传承与发展豫剧,在清末时期,叫“河南呕” ,是一个扎根于民间的地方戏,非常粗俗。当“河南呕”走进城市剧场之后,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旧时的开封是河南的省会,占据城市剧场的唯有来自北方的京剧艺术。这个时候, “河南呕”受到京剧艺术的影响,开始了初步的变革,被称为“河南梆子” 。此时的河南梆子戏以外八角为主,多以演出宫廷戏、征战戏来与京剧艺术相竞争,取得了可喜的变化。第一,艺人日趋专业化,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河南梆子艺人。如:王海宴、老盛三、李德奎、张小乾、张福寿、张同庆、唐玉成、燕长庚、陈玉亭、孙建德、李剑云、阎彩云、徐金发、张子林、石湘云、李瑞云、王序厅、石金声,等等;

2、第二,演出剧目异常丰富多彩,比如:反徐州 、 五堂会审 、 二堂舍子 、 张仪伐苏秦 、 跑徐州 、 虎丘山 、 蝴蝶杯 、 跑汴京 、收吴汉 、 单刀赴会 、 下燕京 、 马方困城 、 挑袍 、 水淹庞德 、收岑彭 、 雷振海征北 、 马三保征东 、 秦琼打擂 、 探山 、 古城会 、 反五关 、 反登封 、 卖苗郎 、 清风亭 、 送女 、 老少换 、申包胥挂帅 、 烧纪信 、 刘全进瓜 ,等等;第三,服装、化妆、舞台等都有所进步;第四,在声腔上形成了鲜明的地域色彩。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漯河为中心的沙河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各具特色,各霸一方;第五,在表演上也

3、开始注意刻画人物;第六,武戏、红脸戏是河南梆子的主打戏,让河南梆子戏更加彰显了阳刚、古朴、热烈、奔放的色彩。 2特别是,河南梆子戏从乡村高台进入到省会开封的剧场后,很快占领了城市剧场,赢得了生活在城市中的民众的喜爱。由于城市民众欣赏水平较高,因此带动了河南梆子戏的变革与发展。在当时,开封有三个戏院,分别是永乐舞台、同乐舞台和国民舞台,陈玉亭、李瑞云、于得水、王清云、石金声、杨金玉、彭海豹、金玉美、聂良卿、盖洛阳、李德奎、张子林、赵顺公、杨吉祥、王金玉、李门搭、刘荣心等,各有各的观众,竞争激烈,无形中提升了河南梆子戏的地位和表演艺术,扩大了河南梆子戏的影响,推动了河南梆子戏的发展。 女演员的出现

4、和知识分子的介入,更加有力地推动了河南梆子戏的变革。因为戏曲艺人地位的低下,所以基本上都是男演员分角演戏。文化人看不起戏曲艺人,尤其是反感河南梆子戏演员。或者是物极必反,或者是河南梆子戏命中注定,在某个时期迎来了一个大的转机。 大约在上世纪三十代至四十年代,开始有大批的女孩子学戏,传承河南梆子戏。在这个十年间,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女演员,比如:陈素真、马双枝、王润枝、杨素真、王秀兰、李景萼、司凤英、陈素花、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徐艳琴、汤兰香、苏兰芳、崔兰田、桑振君等,还有一批优秀的男演员,比如:赵义庭、黄儒秀、许树云、贾保须、马天德、曹子道、张金山、赵锡明、王二顺、李斯忠、刘久来、唐喜成、张

5、敬盟、李杰等。河南梆子戏本来是以外八角为主,男演员统治舞台,一派阳刚之气。自从女演员进入舞台以后,旦角逐渐取代了生角、净角挂帅的地位,成为舞台的主宰,生角、净角、丑角开始为旦角配戏。粗3犷豪放、热烈奔放、激情四射的表演风格开始走向细腻婉约、柔美舒展的表演风格。大腔大口、激越刚健的演唱开始走向甜美纯净、悠扬缠绵的声腔艺术。女角一旦走向城市剧场,备受民众的欢迎。 为什么说女演员走上舞台后,河南梆子戏被极大的推动呢?这就是因为文化人、知识分子介入的结果。1934 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的河南才子樊粹庭出任河南省教育厅社会教育推广部主任,看到了陈素真的戏后,一下子喜欢上了河南梆子戏,并且开始踏入梨园行,为

6、河南梆子的革新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力量。 樊粹庭先生被誉为“现代豫剧之父” ,由此可见他是一位致力于河南梆子戏改革的大功臣。他的功绩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他结束了河南梆子戏没有剧本的历史,开创了河南梆子戏职业编剧的先河。前边谈过, “河南呕”的演出脚本没有文字资料,都藏在艺人的肚子里,都是由艺人之间通过口传的形式一代代往下传,直接在舞台上演出。他看到这种现象之后,就开始创作剧本。其实,樊粹庭先生本不会写剧本,就先将艺人的口述记录下来形成文字,然后认真揣摩,加以领悟,再认真观看演员在舞台上的演出,熟悉舞台,寻找规律。接下来,他先从整理和改编演出剧目入手,最后开始大量创作剧本。正是由于他投身于剧

7、本创作,才从根本上改变了河南梆子戏粗俗浅陋的面貌,才使河南梆子戏脱胎换骨走上了大雅之堂,真正地完成了从庙会高台向城市剧场的跨越,取代了京剧艺术在开封的统治地位,也使政界、文化界、军界等社会上流开始关注河南梆子戏。自 1935 年到 1949 年末,他创作了几十部好戏,比如:凌云志 、 义烈风 、 柳绿云 、 三拂袖 、 女贞花 、 霄壤4恨 、 伉俪箭 、 克敌荣归 、 巾帼侠 、 丽膏西施 、 为国纾难 、花媚娘等。大量新剧或者旧戏新创,极大丰富了河南梆子戏的上演剧目,提升了河南梆子戏的品味,提高了河南梆子戏的演出质量,丰富了河南梆子戏的人物画廊;第二,他从改剧本、写剧本开始,又担起了导演的

8、职责。同样, “河南呕”也是没有导演的,都是老艺人一说戏,一拉戏,就开始在台上演出了。樊粹庭先生是一个戏曲天才,从戏迷到专职导演,他的转变之快令人称奇。通过他对剧本的解讲,让演员知道了戏曲故事要传达的主题,知道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内在情感。通过他的亲自执导,让舞台呈现更加好看、更加有趣,让剧情更加合理顺畅,能够极大调动观众的兴奋点。第三,他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剧团管理制度。河南梆子戏的旧艺人有很多毛病,自由散漫,自私狭隘,拉帮结派,江湖作风,打架斗殴,误场笑场,等等。他借鉴了京剧团体的管理经验,又把政府的管理办法灵活转换进来,制定出了一套比较完善、完备、完整的规章制度,奖罚分明,公开公正,奠定了当代

9、豫剧的管理基础,形成一种模式,被广为应用;第四,他建立了一个固定的演出剧场,大大提升了河南梆子戏在表演上和声腔上的艺术水准。一个剧团班社,如果长期在庙会、田野上演出,那么就会为了适应广场观众而不顾艺术质量大喊大叫、粗放式演戏。正式由于樊粹庭先生的积极运作,让成立起来的狮吼剧团以豫声剧院为演出阵地,推动了河南梆子戏的变革和发展;第四,在戏曲教育上大胆启用京剧教师,为河南梆子戏的精致化做出了贡献。河南梆子虽然在“河南呕”的基础上有了不小的变化,但还是比较粗俗。樊粹庭先生在戏曲教育上,就请京剧教师来教基功、武功。这5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演起戏来就比较规矩、讲究,一招一式颇有京剧的风采。第五,樊粹庭先生在

10、河南梆子戏音乐唱腔上的革新也是功不可没。河南梆子带有较重的说唱艺术的痕迹,包括发声、行腔、用气也都比较随意。由于剧本的唱词比较规范,也比较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因此也就要求音乐唱腔不能完全套用老腔老调,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声腔,推动了河南梆子戏唱腔的发展。 在民国时期,哪位演员最红?陈素真最红。她的演出剧目丰富多彩,并且以新剧取胜。她的声腔悦耳动听、悠扬婉转,她的表演俏丽多姿、细腻传神。谁是幕后英雄?樊粹庭。陈素真是一位天才的表演艺术大师,被樊粹庭遇上之后,成就了樊粹庭。二人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创造了豫剧艺术在民国时期达到最高峰的一个神话。 常香玉成功的背后,是文化人王镇南、史书明的有力助推。二位先生为常香玉编创的六部西厢 ,成就了常香玉。这一时期,陈素真、司凤英、常香玉的激烈竞争,促使了河南梆子戏在声腔艺术上的交融,推动了河南梆子戏的发展,为河南梆子戏向全国的传播做好了铺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