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析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摘 要:立案登记制不是对立案审查制的彻底“颠覆” ,而是“改良”,立案登记并不意味着只是“登记” ,当事人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在登记时还仍需进行审查。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才应受到法律的保护,立案是法院受理的一个标志。而随着我过目前出现的立案难的现状,本文进行了对立案登记制度的浅析和讨论,并且提出了完善其制度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立案登记制度;民事立案;制度的完善 立案制度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关键环节,在保障诉权、提高诉讼效率、合理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行了几十年之久的立案审查制度,抬高了法院受理案件的门槛,限制了当事人行使诉权的范围, “起诉难”
2、、 “立案难”等问题加剧了当事人和法院之间的矛盾,在法治不断健全的新环境下,显然已经不能体现立案制度的应有之义。 一、我国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概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法院接到当事人提交的民事、行政起诉状时,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起诉,应当登记立案;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材料,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需要补充必要相2关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告知当事人。在补齐相关材料后,应当在七日内做出决定是否
3、立案登记。 民事诉讼法第 123 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起上诉。 ” 二、民事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当事人将案件提交到法院,是对法院的信任,也是为了解决自身的问题。可是我国目前立案难的问题难以解决。立案登记制增加法院办案压力。在大量的没有必要的案件或是可以通过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处理的案件纷纷涌入法院系统的情况下,使得原本就稀缺的司法资源更加匮乏,办案压力的进一步加大会造成人员流失和
4、办案质量下降。无救济则无权利,当前,民事纠纷居于首位,卢梭认为:“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绝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 ”1诉讼的提起并不需要双方当事人的同意,诉讼结果具有强制执行力,并且由中立的第三方居中作出,能体现公平正义,这是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作为诉讼的开始,诉讼系属的形成始于法院的立案。作为提供司法服务的法院,应当尽量给予当事人启动程序的便利,而不是设置障碍2。 二是的确我们需要法院,法院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也是解决纠纷的主要场所。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法院都能够帮我们解决问题。民事3立案登记制下不再进行实质审查,降低了起诉门槛
5、,使得当事人容易起诉,对滥用诉讼权的行为如恶意诉讼!虚假诉讼的防范更加困难,而公民的滥诉行为最终会影响司法权威,降低司法公信力。 (二)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 一是立案部门做好引导工作。对于一些诉状格式不符,诉讼请求不明确、缺乏起诉要件的案件,立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向当事人进行释明,指导当事人补正、修改,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应当补齐的材料。立案部门可以在立案大厅内张贴相关的通知和公示材料,让当事人对立案所需材料要求一目了然,提高当事人立案材料准备的效率。 二是有条件的、逐步实施立案登记制度,对民间借贷案件、合同类、知识产权类等法律关系较为简单明确或者当事人的法律意识较好、诉讼能力较高的案件首先放开进行
6、立案登记制度。对婚姻家庭类、侵权类,行政诉讼等矛盾突出,案件事实比较复杂的案件,有条件、逐步进行立案登记制度。法院应该向社会公布诉状的范本,可以在网上发布正式的范本格式,好让不会写诉状的人们能够有一个参考的方式。但是,法院也要协调好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要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对于不应该公开和不能公开的资料和信息予以保密,充分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虽然,对于立案登记制度的完善问题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需要花时间和人力物力,但是我们也要做好这项工作。立案登记制不只是简单登记受理,而是对诉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仍需审查。把好诉状质量关,实行立案登记制后,立案庭的功能除审查诉状、登记诉状、送达诉状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应当是正确引导和疏导当事人进行依法诉讼,4要求当事人树立正确的诉讼观念。确立诉讼风险意识,及时化解矛盾和纠纷,绝不可以无所事事。正确认识接收诉状、立案、受理的关系。切实履行法官释明的义务。 三、结语 人的诉讼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所以我国的法制建设应该更好的为了人民,已维护司法公信。 参考文献: 1何兆武译.社会契约论M,北京:北京商务印刷馆,2014. 2张卫平.论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的职权J.法学论坛.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