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级社会工作统计基于 SPSS 的数据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代码): 高级社会工作统计2.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学位通识、专业必修、专业选修)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 专业选修4. 课程目的 (1)使学生学会将不同研究手段所得的信息转化为可供统计软件处理的量化数据;(2)通过对量化数据的正确分析获得对社会或心理等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3)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动手实践课堂的知识和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能够针对研究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能够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5. 学时与学分:40 学时, 2 学分。
2、6. 建议先修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计算机基础、统计学基础。7. 教学方式:讲授、实验、讨论、实践(讲授、讨论、实验、实践、分享、项目设计等)8. 考核方式:考查(课程论文)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实验设计、课程论文、课题设计、服务项目设计、案例等9. 开课学期:第2学期(请填阿拉伯数字)10 授课教师: 张德乾 教授(副教授、讲师) 、xx 教授(副教授、讲师)二、课程简介简要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200-400 字)SPSS 概述,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描述统计,统计图, 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非参数检验,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聚类分析。三、教学目标及要求2说明通过该课程的
3、学习主要让研究生学到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不少于 300 字)(1)使学生学会将不同研究手段所得的信息转化为可供统计软件处理的量化数据;(2)通过对量化数据的正确分析获得对社会或心理等现象更深层次的认识;(3)通过上机操作,使学生动手实践课堂的知识和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能够针对研究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并能够对分析结果做出合理和科学的解释和撰写调查研究报告。四、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SPSS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概述计划学时:2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 SPSS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概况。(2)掌握 SPSS 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操作。(3)掌握 SPSS 窗口
4、菜单栏各个菜单的功能。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SPSS 软件的安装、启动与退出操作;SPSS 窗口菜单栏各个菜单的功能。(2)教学难点:SPSS 窗口菜单栏各个菜单的功能。主要教学内容:(1)SPSS 软件简介。(2)SPSS 的发展概况。(3)SPSS 的运行环境。(4)SPSS 的安装步骤。(5)SPSS 的窗口功能介绍。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什么是 SPSS?可以不学习统计只学习 SPSS 软件应用吗?(2)请你自己实际安装一次 SPSS 软件。第二章 社会调查研究的数据、变量与 SPSS 编辑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对数
5、据变量的定义。3(2)掌握在 SPSS 中进行数据录入。(3)掌握在 SPSS 中对数据进行编辑与整理。(4)掌握数据的保存与打开以及从其它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数据的录入;数据的整理与编辑;如何从其它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2)教学难点:数据的编辑。主要教学内容:(1)数据的录入。(2)数据文件的保存与打开。(3)数据文件的扩展与缩减。(4)变量的重新赋值。(5)选取个案子集。(6)数据的分类汇总。(7)对变量的操作:增加或删除变量;根据已有变量产生新变量;产生计数变量;产生分组变量;变量的重新赋值。(8)从其他格式的数据文件中读取数据。配套实践环节:
6、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在对变量进行定义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尝试建立一个数据文件,使得能够运用 SPSS 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第三章 描述统计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标准分数、平均数、中数、中数、百分数等相关的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2)运用 SPSS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3)运用 SPSS 对数据进行探索分析。(4)理解 SPSS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所得出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 SPSS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的探索性性分析。(2)教学难点:数据分析结果的解释;相关统计指标的统计学意义。主要教学内容:(1)
7、求数据文件的平均数与标准误。(2)求数据文件的中位数、众数与全距。(3)求数据文件的四分位数、十分位数与百分位数。(4)求数据文件的频数、峰度与偏度。(5)完成数据文件标准分数的线性转换。4(6)求数据文件的方差与标准差。(7)对数据文件进行探索性分析。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怎样用 SPSS 完成对数据文件标准分数的线性转换?(2)怎样用 SPSS 完成数据文件常见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3)怎样用 SPSS 对数据文件进行探索性分析?第四章 统计图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各种统计分析图的统计学原理。(2)掌握运用 SPSS 制作各种统计
8、分析图。(3)理解各种统计分析图表示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运用 SPSS 制作各种统计分析图。(2)教学难点:各种统计分析图的统计学意义。主要教学内容:(1)条形图的制作。(2)线图的制作。(3)面积图的制作。(4)圆图的制作。(5)高低图的制作。(6)箱图的制作。(7)误差条形图的制作。(8)散点图的制作。(9)直方图的制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怎样运用 SPSS 来制作各种统计图表?(2)各种统计图表的统计学意义。第五章 t 检验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单样本 T 检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两配对样本 T
9、检验的统计学原理。(2)掌握单样本 T 检验的 SPSS 分析过程。(3)掌握两独立样本 T 检验的 SPSS 分析过程。(4)掌握两配对样本 T 检验的 SPSS 分析过程。5(5)理解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 SPSS 完成单样本 T 检验、两独立样本 T 检验、两配对样本 T 检验。(2)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取合适的 t 检验方法。主要教学内容:(1)相应统计知识的介绍。(2)单一样本 T 检验。(3)两独立样本 T 检验。(4)两配对样本 T 检验。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本章介绍了三种 t 检验的方法,在 SPS
10、S 中,分别如何操作?(2)如何选用合适的 t 检验?(3)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 t 检验,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六章 方差分析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3)掌握协方差分析。(4)掌握多元方差分析。(5)运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6)掌握选择合适的方差分析。(7)理解输出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协方差分析。(2)多元方差分析。(3)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4)选择合适的方差分析。主要教学内容:(1)单因素方差分析。(2)多因素方差分析。(3)协方差分析。(4)多元方差分析。(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6)选择合适的方差分析。(7)理解输
11、出结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6思考题:(1)重复测量和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的区别在哪里?(2)协方差分析有什么作用?如何操作?(3)如何根据实际数据情况选择正确的方差分析方法?第七章 相关分析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偏相关分析的概念、原理及应用。(2)掌握简单相关分析操作。(3)掌握偏相关分析操作。(4)理解相关分析的输出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简单相关分析操作。(2)偏相关分析操作。主要教学内容:(1)偏相关的概念、原理及应用。(2)简单相关分析操作。(3)偏相关分析操作。(4)解释相关分析输出结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
12、。思考题:(1)什么是偏相关?它的作用是什么?(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相关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八章 回归分析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一元线性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原理。(2)掌握一元线性回归的 SPSS 分析过程。(3)掌握多元线性回归的 SPSS 分析过程。(4)理解如何根据回归分析结果建立回归方程。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用 SPSS 完成一元线性回归与多元线性回归。(2)教学难点:回归方程的建立与理解。主要教学内容:(1)相应统计知识的介绍。(2)一元线性回归。(3)多元线性回归。(4)曲线回归。7(5)非线性迭代回归。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
13、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如何根据数据文件的信息建立相应的回归方程?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计划学时:2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掌握卡方检验。(2)掌握二项分布检验。(3)掌握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4)掌握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5)掌握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6)掌握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7)理解各种统计分析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1)卡方检验;(2)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3)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4)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5)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主要教学内容:(1)卡方检验。(2)两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3)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
14、(4)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5)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非参数检验的方法主要有哪些?(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非参数检验,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十章 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概念。(2)掌握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3)理解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主要统计量。(4)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的 SPSS 操作方法。(5)理解输出结果。8(6)掌握信度分析的概念及 SPSS 操作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2)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主要统计量。(3)主成
15、分因子分析的 SPSS 操作。(4)信度分析的概念及 SPSS 操作。主要教学内容:(1)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的概念。(2)主成分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3)主成分因子分析的主要统计量。(4)主成分因子分析的 SPSS 操作。(5)解释输出结果。(6)信度分析的概念及 SPSS 操作。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主成分因子分析的统计原理是什么?主要统计量有哪些?各有什么意义?(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主成分因子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3)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信度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第十一章 聚类分析计划学时:4 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1)理解聚类分析的
16、含义及原理。(2)了解聚类分析的种类。(3)运用快速样本聚类分析的 SPSS 操作。教学重点与难点:(1)快速样本聚类分析的 SPSS 操作及应用;主要教学内容:(1)聚类分析的含义及原理;(2)聚类分析的种类;(3)快速样本聚类分析的 SPSS 操作及应用;(4)分层聚类分析的 SPSS 操作及应用。配套实践环节:上机操作实验,内容见实践环节表。思考题:(1)聚类分析的统计学原理是什么?(2)对给定的数据文件,完成相应的聚类分析,并解释输出结果。五、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 40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20 学时,课内上机实验操作教学 20 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和课内实验
17、学时分配表。9表 1 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小计第一章 SPSS for Windows 概述 1 1 2第二章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 2 2 4第三章 描述统计 2 2 4第四章 统计图 2 2 4第五章 t 检验 1 1 2第六章 方差分析 2 2 4第七章 相关分析 2 2 4第八章 回归分析 2 2 4第九章 非参数检验 2 2 4第十章 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 2 2 4第十一章 聚类分析 2 2 4合计 20 20 40表 2 课内实践学时分配表实践方式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 实践内容及目的实验、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课程小论文、专业技法等 备注1 S
18、PSS for Windows 概述 1练习 SPSS 软件安装步骤,熟悉 SPSS 窗口功能,以熟练操作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2 数据文件的建立与编辑 2 数据录入及初步整理与编辑, 以熟练操作技能。 专业技法 上机3 描述统计 2练习对数据的频数分析、描述分析、探索性分析,以熟练操作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4 统计图 2 练习各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以熟练操作技能。 专业技法 上机5 t 检验 1练习对不同数据选用不同 t检验方法,以熟练数据分析及操作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106 方差分析 2对不同数据,分别操作软件得到各自的方差分析结果,以熟悉操作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7 相关分析 2练习对不同数
19、据选取合适相关分析方法,以熟练操作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8 回归分析 2 对给定数据,通过 SPSS 完成回归分析,以熟练操作技能 专业技法 上机9 非参数检验 2对不同数据,通过 SPSS 完成非参数检验,以熟练操作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10主成分因子分析与信度分析2对给定数据,操作软件得到因子成分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以熟悉技能。专业技法 上机11 聚类分析 2对给定数据,通过 SPSS 完成聚类分析,以熟练操作技能。 专业技法 上机六、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类型:考查成绩评定:(1)平时成绩占 50%,分别为:课堂表现占 15%,课内实践占 20%,课外作业占 15%;(2)期末考核成绩占 50%
20、,考核形式有:上机操作。七、 推荐教材、参考书目与推荐网站推荐教材:(1) 张奇 主编 . SPSS for Windows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3 年.参考书目:(1)卢纹岱 主编.SPSS for Windows13.0 统计分析.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年.(2)余建英,何旭宏 主编.数据统计分析与 SPSS 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3)邓维斌 编著.SPSS 19(中文版)统计分析实用教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 年. (4) 章文波,陈红艳 编. 实用数据统计分析及 SPSS 12 应用.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年.推荐网站(1)http:/ IBM SPSS 官网大纲制定人:张德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