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初中数学课堂所谓“主体参与型”课堂,是指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预设,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出现,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这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很多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探究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不一。因此,高效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探究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质量。 一、转换教师角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
2、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式学习,对于教师设计的数学探究活动,往往停留于表层,教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如何解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一言堂” “填鸭式”教学模式变更为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一种开放式师生交流模式,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自主学习,提升数学综合能力。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科学合理的设计好探究问题,组织好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例如:在探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已经掌2握的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为基础,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
3、知,从函数图像的形成过程入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与一次函数图像性质的语言表述的比较,学生不仅发现在表述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时有“在同一象限内”条件,通过引导探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要特别加“在同一象限内”条件,是否多余呢?让学生参与到对条件形成的探究活动过程中去,加深对条件的理解。 二、设计有效的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 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重要的是设计有效的学生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深度。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在设计主体参与型数学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
4、规律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探究质量。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新课标,根据课标的要求设计符合学生学情的教学活动。比如,在九年级探究的“数据的统计”与七、八年级相比较,有着很大的区别: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对于数据统计后的分析还没有从深层次挖掘,学生理性分析数据的能力还欠缺,如果还局限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学生的兴趣就没有那么高,此时可以重新设计主体参与型活动方案,以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能力为目标,更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 2.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 3对于学生主体性参与探究活动,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背景,易于让学生参与探
5、究活动,将置于丰富多彩的探究情境之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比如:在让学生体会“加权平均数”的“权”的含义时,我设计这样的一个问题:请收集我们班级每个同学年龄情况的数据,并填写下表: 计算出班级同学的平均年龄,这里的每一类型的岁数对应的人数叫什么?如果老师想让班级的平均年龄大些,你有什么办法?这样的问题设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现场收集数据,学生主体参与的热情很高,提高课堂探究的质量。 3.科学、合理的评价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过程 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探究活动的质量还取决于教师的合理引导、科学评价,给学生探究活动指明方向。特别对于八、九年级数学学习活动,教师的主体参与
6、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给他们的评价,他们对于教师设计的思维强度比较大探究活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障碍,遇到困难便会退而远之。保证主体参与型教学活动顺利实施,激发学生的热情,提高主体参与的质量,课堂活动的表现做出正确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因此,教师要观察学生课堂表现,适时给予恰当指导,给学生信心,积极鼓励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去。 如今,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倡导“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一方面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外负担,同时,也是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作4为教师,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设计有效的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在课堂中乐于学数学,善于学数学,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台市梁垛镇台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