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0598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我读崔国强的诗的感悟崔国强是我的朋友,他的诗、书、画自成一体,已形成气象和符号,在社会文化生活中产生着正能量的辐射效果。 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对人类产生无可比肩的巨大影响,现在已在世界各地建起了五千多个孔子课堂,追捧中国的文化热潮不减。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更要发扬光大,人才辈出。 崔国强先生的诗、书、画是在忙里偷闲中结出的硕果,像果园里成熟时的果实,色彩斑斓,飘香十里。 他是国家公务员,原湖南省委书记熊清泉赞扬他是真实的人,勤奋的人,有才华的人。 崔国强是利用节假日,空闲时间,能磨炼诗、书、画于一身的大家,给人很多联想。 有一句歌词“时间到哪里去了?”崔国强先生是以用在文化

2、艺术上的成就作了回答。而且有诗为证:“马驰留迹雁留声,大岳名川各纵横,每赏风光吟一韵,权当日记晒平生” (崔国强诗词集第一首“吟咏” ) 。这是一种境界,正是有崔先生这样的中国人,华厦大地才永远光芒四射。我是写长篇小说的人,非常羡慕诗人对文字的精炼概括。崔国强先生的诗词集一出版,我就买了一本,通读了几遍,掩卷沉思,浮想联翩。2“权当日记晒平生” ,潇洒的人生态度,不懈的学习精神。 我对他的诗作情有独钟,欣赏的同时,有所感悟。愿自不量力地写出来,与人分享。 我认为,欣赏好诗词,对人的思维方式,情怀,生活状态都有裨益。看他的参加孝感汉字书写节: 万人笔底涌波澜, 墨绕唐诗汉字间。 百善流芳先在孝,

3、 文如沧海德如山。 崔国强先生参加汉字书写节,写出颂扬中国人优秀品质的诗句,足见他对中国传统孝文化的深谙与痴迷。 舜帝的孝文化,影响了华夏子孙的优秀品质。百善孝为先, 三字经上“首孝梯,次见闻” ,都是孝文化的渗透。 人的野性,是适者生存演化过程中的必然。用什么方法使人和谐相处呢?靠文化来教化。中国的老子,孔子是文化大师,把道德教养视为人生的必修课。 用孝文化来驯化野性,使之向善蜕变,中国的老祖宗的智慧是高超的。把百善孝为先定为总纲,纲举目张。 崔国强先生当过老师,文化功底深厚, “万人笔底涌波澜,墨绕唐诗汉字间。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文化是支撑这个兄弟姐妹

4、众多、人口庞大家庭的灵魂。崔先生参加孝感书写节的诗作,不仅是描述当时的盛况,而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盛赞,3是对浩如烟海孝文化知识的高度概括。 我是文人,深有同感。 崔国强先生用涌波澜启程,说明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的深爱。在中国,一般小孩长到六岁,就开始让其进学堂读书,学习。老祖宗创造发明了四万七千多个汉字,每个字都有其丰富含意。有的字有多种含意。因此,被外国人视为最难学会的文字。 书与节,那么多高手集中在一起,现场动笔书写,尉为壮观。崔先生突发灵感。把这个盛景视作中华儿女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我认为,是神来之笔,令人回味无穷。 我在小说中塑造读书写字的勤奋人,要费很多笔墨,有时还有言不达意的感受。

5、而崔先生用几个字概括出来了,不得不佩服。 “涌波澜” ,足以说明中国人读书写字的勤奋程度。 大海里起波浪的情景很多人去观赏过,无边无际的浪花似连天雪。 诗人用浪漫的情怀形容中国人读书写字场面的壮观,给后人留下一种记忆。万事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汉字间”相对应的词句,从写字的场面,可以知晓人多的事实。涌波澜,汉字间。有海才能涌波澜。这就是汉字的奥妙。 意境、心境。表达诗人深邃的胸怀,给人精神享受。李白游三峡时,写下了千古流传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的诗句,去过三峡的人就知道,也感受到,李白的意境和心境,把三峡的景、物、水流写活了。 高水准的文字凝

6、炼。是汉字表现人、物、景的重要手段。李白没有4写人看到三峡的景物,后人读了他这首诗,仿佛身临其境。 我喜欢读李白的诗,就是他用通俗的组词给人精神享受。三峡的水流湍急,千里江陵一日还。可见人坐在船上,其速度快的程度。 “两岸猿声啼不住, ”坐在船上的人听到两岸的猿啼声,这就是诗人的本事,把游三峡的情趣写活了。也就是有了这七个字,不知不觉过了万重山。如果用文章写出来,就是用七十个字写出来,也还表达不完这个意思。 白帝城,刘备北伐时死在这里而著名,从这里出发,要经过万重山,有一千里路程。险,水流湍急,两岸的猿声,组合成一首交响曲,汉字多么奥妙。 李白的诗,驾驭汉字的精华运用在写作中,使我受益匪浅。无

7、独有偶,当我读到崔国强先生的诗词集之中近一百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意境、情怀等等的佳作,仿佛看到李白活了的身影。崔先生用通俗易懂的词汇作的诗,有诗圣李白的风范和风采。这就是感人的艺术力量影响人的作用,才使我迸发联想。 “百善流芳先在孝,文如沧海德如山。 ”这就是中华儿女的秉性。舜帝的孝文化,已渗透在中国人的骨髓里。 崔国强先生把孝升华到百世流芳的高度,而且是首位。人类在进化中,野性的蜕变历程很缓慢,用了很多残酷的手段。如:五马分尸,炮烙笼蒸等,令人惨不忍睹的酷刑,似乎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驯服人的问题。 华夏大地为什么有那么多民族能和谐相处?形成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到目前为止,还稳坐人口大国的头把交椅

8、。这是中国的文化和中国5人的品德形成的魅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让世人说成同化力,不管怎么表述,中国人的道德、善心、孝道是凝聚力的重要元素。 崔国强先生的诗,朗朗爽口,给我精神享受。 感悟之二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文的国度。诗词、散文不仅是我们这个民族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抒发情感的最佳方式,联系情感的最佳纽带。 我读崔国强先生的诗,从字里行间领悟其深邃的思想,理念。实际上也是完善自己繁杂思绪归属到人生的正确轨道,善始善终爱家乡,爱国家,做一个真实的人。 人的经历不同,其思想繁杂。要过好人生,谁都不容易。贪婪是人生的大敌,把握欲望的尺度,诗人的贡献很大。为什么这样认定?一是诗人能把高

9、深的理论化为通俗的语言。用人、物、景的实例触及读者的灵魂;二是用疏通渠道使水流畅一样的文字形式,让人受到启迪。这是顺势的手法如同学到文化明事理一样,使人灵魂开窍;三是用灵感之火点燃读者的思想,让读者的灵性与诗人的灵性牵手,从而彰显绮丽的文采,纯朴的思维方式,舒缓繁杂的思绪过好每一天。 讲到过好每一天的话题,谁也不得吹牛皮。说自己把世界看透了。生活中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按理,封建社会的皇帝,能好过日子吧?他的每句话是圣旨,想怎样生活别人不敢干涉。可是,他也有不开心的时候呢。唐太宗李世民有一次被谏臣魏征反对他提出的一道圣旨,话讲得很重,气得李世民暴跳如雷。回到卧室,举起战刀,把一张桌子的一角砍

10、下来了,才平息了心中的怒火。 6一个平民,若是突遭一场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打乱平静的生活。尤其是自身受到了断手缺眼的伤害,能生活得好吗? 诗人在生活中深厚的经验和教训,用神奇的汉文化,选取转换的方式。给读者指明生活的方向。 2012 年 9 月 25 日,崔国强先生创作了屈原故里一首七律诗。千秋遗想发鸿蒙,天问从来讳莫深。一曲离骚当世愤,诗魂庙算动乾坤。 千秋遗响,是诗人对屈原的诗作文章的评价。在中国文坛上,屈原的爱国情怀,用深邃的思想脉络创作的诗和文章。影响中华儿女的思想和理念。东方明珠永放光芒。就是有屈原类似一代又一代的英杰支撑灵魂,爱国爱家乡,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芸芸众生。 有学者经过几

11、十年的潜心研究,用比较学的方法,对西方哲学的人生观进行了反思。认为东方哲学天人合一,天时合一才是最完善的哲学的本质。因为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生存好。 天人合一,天时合一。揭示宇宙与人生存的关系,就像一年二十四个节气,该种植什么,人顺应就是了。 屈原的思想和理念,让后人接受,并发扬光大。 崔国强先生用千秋遗响的组词认定屈原的思想和理念,实际上他自己的行为举止也是遵循屈原的遗响。 鸿蒙时代,需要诗人高举启蒙的旗帜,不怕遭人打击,坚持真理。就是一时蒙难,真理永存,千秋遗响。 也是的,有了真理,就能启发鸿蒙。 中国流传大禹治水的故事,只要把积水疏通了,才有万物生长的空7间。诗人就是用大禹治水的方式

12、,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天问从来讳莫深”屈原蒙难,投汨罗江自杀。一代的伟大思想家,诗人烟消云散。 茫茫人世,庙堂之上,离屈原生活的时代二千四百多年,有很多质疑悬挂在后人心中。 为什么逼着一代骄子投河自杀呢?为什么没有人保护这样的瑰宝呢?为什么屈原的思想和理念得不到当时的统治者的青睐呢?为什么太多的为什么,屈原的天问诠释了。 维护统治者的利益,似乎是中国的特征。尽管后人把屈原蒙难的原因分析为楚王贬了屈原的官,才导致投江。但是,从屈原留下的思想和理念的遗作上,对贬官是导致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理论上说不过去,也很难成立。一个有思想的人,对真理视为生命。当官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终结。人们可以这样

13、推理,不当官,难道就没有思想和理念吗?孔子的思想和理念,就是在周游列国时期形成的。 崔国强先生用“天问” ,讳莫深引导读者。我们只学习屈原的思想和理论,历史上沉淀的矛盾和问题汗牛充栋,谁也不是那个时代的见证者,讲是讲不清的。 同时,只要抓住主要的东西,就像去某个方向,只要搞清了方向,就能达到光辉的彼岸。 “一曲离骚当世愤”屈原对他那个时代的统治者昏庸无道针锋相对进行了抨击,试图唤醒统治者的醒悟。一曲离骚淋漓尽致凸显了屈原的思想、理念,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 世愤,可作多方向的理解。攀龙附凤,是贪婪者苟延残喘的生存方8式之一;没有思想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听之任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的为

14、人处事哲学。对有思想的人,都是看不惯的行为。 屈原离骚一文,在中国影响之大,影响得很深。 据一些学者研究得出结论。 离骚有矫正行为不端的奇妙效果。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和行为准则。 离骚起了过滤器的作用。 “诗魂庙算动乾坤” 屈原思想品质高尚,他的思想情怀永放光芒。 崔国强先生敬仰屈原,称他的诗为诗魂。 屈原的思想和艺术,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永远是标杆。 屈原的精神撼动天地,据汨罗人传说,每年端午节,成千上万的民众往河里抛粽子,意在给鱼类食物,不要去屈原的沉江身旁。多么感人的举动,在中国历史上,有几个思想家,文人得此敬重? 诗人踏足屈原故里,寻找一种深沉的思想和理念,启发人去发扬光大屈原的精神像充足

15、气的轮胎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 我在与文友谈到这首诗,有人提出一些与我不同的看法和观点,认为,诗人对屈原的诗作,似乎有含糊的理解。依据是屈原既然是伟大的诗人,而且称他伟大当之无愧。那么,还有天问从来讳莫深的说法吗? 我反驳,屈原称伟大的诗人,在中国恐怕没有多大的争议。崔国强先生在第二句诗上,是承继第一句诗千秋遗响发鸿蒙,而勾勒屈原当时生活年代的意境。不是吗?那个时代,对文人墨客可以放纵吗?伟大,只能是后人对他的敬仰之称谓,而不是当时的实际情况。西方的法律,明确界定。是为统治者服务的。屈原是伟大的思想家和诗人。他的主张9再好,只要违背了统治阶级的利益,都不能接受。 一个有思想的人,要想沉默,除非病

16、得奄奄一息。否则,不发出声音是不可能的。天问,又可理解为问天。明知无可奈何,但还是要问。讳莫深,按我的感悟,应指一些所谓的聪明人,明哲保身的哲学宁可虚度时光,也不说出真话。这样的人,什么时代都有。崔国强先生不是含糊,而是根据屈原所处的时代而实话实说。其实, 天问是屈原的一篇好诗作,不是天问,问天的意思。我的好友可能误解了,也就作为质疑的依据。别人说我是牵强附会,我不服气。凡是有思想的人,其实心中是明白的。 诗人的思想、情怀、信念,从来不掩遮着,在屈原那个时代,如果有很多思想家支持屈原,统治者还能贬屈原的官吗? 现实有实例明摆着,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年年月月指责中国这不是那不行。核心的用心

17、是不愿看到强盛的中国富强起来,思维里还是老观念,你不能强大,只能听我的话。 如果按美国等西方国家思维成立的话,站起来的中国人又要受到欺负了。 中国有个掷地有声的说法,叫中国声音、中国形象。可以用针缝对麦芒来形容。 凭什么?只能让你说了算?只能树立你老大的形象? 有学者对人类发展史做了深入的研究,认定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战争史。 真可笑,人在人世间,大多数人只能活几十年。除开孩童和老年期,10每个人活在人世间的有作为期顶多是四十几年。这么短的时间,还要用战争来消灭人类,这是什么逻辑?想想只能用悲伤二字来表述。 中国人历来提出和平共处的指导思想,周朝时,社会形态是门不闭户,路不拾遗,画地为牢,老子的天人合一,孔子的礼仪廉耻,都反映一种思想,和谐相处,不主张奋争。 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在中国被西方列强称为东亚病夫时发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还让发生吗?站起来的中国人,当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民族的高大形象。 我认为,这就是大思想,大理念。当然,这个大思想,大理念,是国家民族的精髓,有不可撼动的气势。 至于崔国强先生针对伟大诗人屈原用“天问从来讳莫深”的诗句,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感悟,是根据屈原时代“一曲离骚当世愤”的范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