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0734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无冕之王”安然无恙乎?新闻记者常被人称为“无冕之王” ,尽管这一称呼名不副实。但在世人眼中,既然为“王” ,想必新闻记者的工作是非常舒适安闲的。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因为在世界上,新闻记者这一行当属于高风险职业。国外的心理学家通过长期、大量的研究,将当代人的工作紧张程度划分为 10 级(级数越大越紧张) ,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矿工(8.3 级) ,警卫人员(7.7 级) ,飞机驾驶员、领航员和新闻记者(7.5 级) (详见本期第 12 页) ,可见新闻记者的工作并不轻松。总部设在布鲁塞尔的国际记者联合会最近宣布,去年全世界在采访中丧生的新闻记者多达 86 人。据国际记者联合会秘书长爱丹?

2、维特统计,在过去的 10 年中,全世界共有500 多名记者在采访中遇害。至于因劳累过度而身患重病去世者,恐怕难以计数。 “无冕之王”不堪病魔一击 以我个人的生活体验,这几年便屡屡目睹了同行的英年早逝,不得不让人感叹:所谓的“无冕之王” ,竟如此不堪病魔一击。 1998 年底,我正在贵州参加“新闻扶贫” 。有一天突然得到消息:解放日报评论部编辑田国栋硕士被查出身患肝癌,来日无多。我实在不敢相信,因为就在我启程赴贵州之前,他还拿来一篇论文,让我看看能否2在新闻记者上发表。当时商定等我从贵州回来后再商讨论文修改事宜。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1998 年 11 月 22 日,这位年仅 33 岁的山东汉子带

3、着无限的遗憾,撒手西去。 1999 年 7 月 30 日,沪上的新闻报(午刊)开全国报界之先河,推出“白事”专版。不曾想到,在该专版的创刊号上,上海法制报记者吴真生的照片竟被一圈粗粗的黑框紧紧地围住。吴真生在最后一次采访后,被突如其来的脑溢血致命一击,猝然倒下。他走时才 45 岁,上有八十多岁的老母,下有才 20 个月的女儿,甚至还没能听见女儿叫一声“爸爸” 。1999 年 10 月 29 日,一位如花似玉的女记者又离我们而去。新民晚报的才女、当年上海高考文科状元曹丽?B,和病魔搏斗许久,回天无力,没能度过自己 27 岁的生日。在她的追悼会上,不少三大五粗的男子汉都哭成了泪人。人们心里在问:果

4、真天妒英才? 正是从曹丽?B 的追悼会回来之后,本刊编辑部同仁有感于新闻记者的英年早逝,遂萌发了一个想法进行一次新闻从业人员健康状况的调查,看看“无冕之王”的身体状况究竟如何?于是,本刊便和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联手,首次在上海新闻界开展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抽样调查。 调查结果令人忧虑 本次调查从 2000 年 1 月起,至同年 3 月底止。采用统一问卷、随机3抽样的方式,对上海市在职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调查问卷分 A 卷和 B 卷,A 卷由新闻单位负责填写,B 卷则由个人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 A 卷 12 份,回收有效问卷 1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3.3;发放 B 卷 22

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200 份,有效回收率为90.9。本次被调查的新闻单位有:解放日报、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含文汇报、新民晚报、文学报) 、上海电视台、东方电视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方广播电台、新闻报、青年报等 10 家主要新闻单位,基本涵盖了上海新闻界。被调查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层次、文化水平、职称结构、新闻工龄等情况,大致符合上海市新闻界的总体情况,因而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详见表 1) 。 本次调查的结果不容乐观。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 10 家上海新闻单位中,自 1995 年以来在职职工死亡人数为 28 人,其中因病致死 22 人,意外事故致死 6 人,其中男性占绝大多数;癌症是第一杀手

6、,患癌症致死者的比例高达 72.7,其余两大杀手分别是脑溢血(9.1)和肝病(9.1) ;被调查者中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为 47.40,患病者为 8.9,健康者仅为 18.4;60.5的人没有享用国家规定的每年一次的公休假,59.5的人从来没有参加过单位组织的疗休养;而当生病时,有 44的人照常上班;新闻从业者中有 75.5的人从不参加或很少参加体育锻炼。癌症成为第一杀手 4新闻从业人员因病死亡情况,是本次调查的一个重点。因为有资料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为 70 岁,但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 53岁,中年知识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两倍多(据解放日报电子版 2000年 5 月 10 日) 。而新

7、闻界的情况又如何呢? 在被调查的 10 家新闻单位中,自 1995 年以来,在职员工共有 28 人去世,其中病逝 22 人,占 78.6;意外事故死亡 6 人,占 21.4。其中,男性为 78.6,女性为 21.4。死亡年龄高度集中在 40 岁至 60 岁这个年龄段,竟占 78.6。经加权测算,平均死亡年龄为 45.7 岁。而且,一旦超过 40 岁,死亡人数便成倍增加,从而验证了“人过 40 岁便是危险的开始”之说(详见表 2) 。 表 2 死亡年龄 20 岁30 岁 30 岁40 岁 40 岁50 岁 50 岁60 岁 10.7 10.7 39.3 39.3 平均死亡年龄:45.7 岁 由此

8、看来, “英年早逝”在新闻界决不是一种巧合,因为这 10 家新闻单位自 1995 年以来,职工因病住院治疗人员的年龄构成同样表明,一过 40岁,住院人数的比例较之 30 岁40 岁这个年龄段便大为增加。而且,住院治疗者的平均年龄为 44.2 岁,接近于平均死亡年龄的 45.7 岁(详见表 3)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上海近年来屡屡有中年新闻工作者“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表 3 因病住院人员年龄构成 20 岁30岁 30 岁40 岁 40 岁50 岁 50 岁60 岁 9 18.7 43.5 28.8 平均住院年龄:44.2 岁 在病故者中,癌症致死的比例高达 72.7,可谓第一杀手,其次分别为

9、脑溢血、肝病5和心脏病(详见表 4) 。 表 4 致死病因 癌症 脑溢血 肝病 心脏病 其他 72.7 9.1 9.1 4.5 4.5 如果孤立地看,或许其中有许多偶然因素。但是,如果我们把 1995 年以来上海 10家新闻单位住院人员的病因作为一个参照物,便不难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癌症患者的比例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而远远高于其他疾病(详见表 5) 。考虑到癌症的死亡率明显要高于心脑血管疾病,因此,癌症成为新闻从业人员的第一杀手也就绝非偶然。 表 5 住院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 癌症 糖尿病 胃病 肝病 胆结石 肾病 其他 7.7 5.9 3.3 3.0 1.8 1.5 0.7 76

10、.1 “无冕之王”成了“恹恹病夫”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把健康状况分为六种:很好、较好、一般、不好、很差、说不清,请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结果显示,自认为身体很好或较好者仅为 26.5,而绝大多数(69)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身体一般或不好,可见新闻从业人员的总体健康水平偏低(详见表 6) 。 表 6 健康状况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很差 说不清 3.5 23 54 15 3 1.5 如果说,上述情况还只是一种个人感受,带有相当大的主观性,那么,被调查者最近一次健康普查的结果统计便足以说明问题:健康者仅为 18.4,患病者为 8.9,亚健康者则高达47.3(详见表 7) 。 表 7 最

11、近一次健康普查的情况 健康 亚健康 患病 结果不明 18.4 47.3 8.9 25.4 众所周知,新闻工作节奏快、压力大、任务重,属于繁重的脑力劳动,这使得大多数的新闻从业人员往往超负荷工作。因此,他们所患的疾病势必带有某种职业特6征。故而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还有意识地对被调查者所患的疾病进行调查,试图了解这些疾病和新闻工作的特点有何关联。调查表明,四分之一强的新闻从业人员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12的人患有眼部疾病,还有 10.5的人患有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详见表8) 。 表 8 新闻从业人员患病情况 心脑血管疾病 25.5 神经系统疾病 10.5 肝炎 3 消化系统疾病 2

12、5.5 呼吸系统疾病 10.5 肾炎 2 眼部疾病 12 肥胖 6.5 其他疾病 4.5 从被调查者的自诉症状中,我们也可清楚地发现,45.5的人经常感到全身乏力,38的人睡眠不好,32的人眼睛不好,30.5的人容易伤风感冒,28.5的人常常头昏胸闷,还有 24.5的人经常情绪紧张(详见表 9) 。由此可见,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的确令人担忧。 表 9 新闻从业人员自诉症状(多项选择) 全身乏力 45.5 情绪紧张 24.5 睡眠不好 38 胃纳不好 20 眼睛不好 32 心脏异常 16 容易伤风感冒 30.5 呼吸困难 5.5 头昏胸闷 28.5 其他症状 5 “无冕之王”还须善待自己 中国

13、有句流传甚广的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换一种说法,便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近年来,新闻界有感于蒋筑英、陈方良等社会精英屡屡早逝,故而不遗余力地呼吁社会各界要重视精英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吁请精英们要善待自己,以便为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7新闻界的同仁们在写这类文章时,广征博引,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头头是道。但是,轮到自己时,却又重蹈覆辙。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新闻从业人员的睡眠时间普遍不足,大大低于成年人每天必须睡眠 8 小时的标准:68.5的人每天睡眠时间不足 8 小时。经统计测算,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睡眠时间为 7.1 小时(详见表 10) 。这其中的原因恐怕是多种多样的:一

14、是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从业人员必须是个杂家,故而需要知识的不断补充和更新,因此挑灯夜读便是每天必修的功课;二是敬业精神使然。在不少同行看来,手头总有做不完的工作,而唯一可减少的就是睡觉时间;三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总认为病魔离自己很远,防范还为时过早。其实,过度地减少睡眠时间,无异于透支生命。另外,现代医学早已证明,午睡可以弥补夜晚睡眠之不足,从而确保在下午乃至夜间工作时能够精力充沛。但是,只有 8.5的被调查者每天坚持午睡,25的人有空才睡一会,而绝大多数的新闻从业人员或因没有午睡的习惯,或因工作太忙,或因没有午睡的条件而作罢(61) 。在这种情况下,企盼新闻从业人员能有健康的体魄,恐

15、怕是不现实的。 表 10 新闻从业人员睡眠时间 10 小时 9 小时 8 小时 7 小时 6 小时 5 小时 5 小时以下 2 6.5 23 39.5 25.5 2.5 1 31.5 68.5 平均睡眠时间:7.1 小时 至于新闻从业人员利用下班、休假之余加班加点工作,更是司空见惯,似乎这已成为一个好记者、好编辑的“客观标准” (详见表 11) 。 表 11 新闻从业人员夜晚、节假日加班情况 是否经常在节假日加班? 是 48.5 否 10 8视情况而定 41.5 是否经常在晚上看书、工作? 是 55 否 4.5 视情况而定 40.5 另外,国家早有明文规定,在职职工根据各自工龄长短,每年可以享

16、受 10 天至 20 天的公休假。遗憾的是,这一规定对新闻界来说形同虚设,因为很少有人享受过这种福利待遇。调查表明,只有 6.9的人全部享用,还有 21.2的人部分享用,而高达64的人却放弃了公休假(详见表 12) 。究其原由,还是因为新闻从业人员工作太忙,难以脱身。 表 12 是否享用每年一次的公休假 是 否 享用一部分 其他 6.9 64 21.2 7.9 当身体有所不适时,竟有 44的新闻工作者照常上班,而只有 10.5的人主动休息,16的人上医院看病,还有 33.5的人自己买药服用。这样的调查结果不能不让人吃惊(详见表 13) 。 表 13 当身体不适时的选择(多项选择) 主动休息 1

17、0.5 自己买药服用 33.5 照常工作 44 服用营养品 7.5 去医院看病 16 其他 4 正是因为出现上述的情况,因此,往往造成患病之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以致病情加重的情况。这其中,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患者本人不重视(24.8)和未能及时发现病情(6.8) ,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没有及时就医和治疗(60.9) ,以致耽误了病情(详见表 14) 。新民晚报的曹丽?B,病痛得佝偻着身体,还坚持着出门采访,在门口被部主任拦下,急送医院,结果查出已患了不治之症,没多久便香消玉殒。 表 14 患病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的原因 工作太忙以致耽误 自己不重视 未能及时发现病情 60

18、.9 24.8 6.8 单位不重视 医院医疗条件太差 医药费不9足 3.8 2.3 1.4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的不良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这一特殊群体身体素质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在被调查者中,35的人经常熬夜,21的人吸烟,19.5的人饮食不周(详见表 15) 。 表 15 不良生活习惯(多项选择)熬夜 吸烟 饮食不周 经常喝酒 其他 35 21 19.5 9 3 在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中出现的新闻记者,大多是孱弱、病态的文弱书生,而少有健壮、剽悍的英雄豪杰。这恐怕不能责怪编导们的别有用心,也不能说这是一种社会偏见,因为本次调查发现,竟有85.8的人很少或从不参加体育锻炼,即使

19、参加体育锻炼的,也不过是打打牌和下下棋而已(详见表 16) 。无怪乎中国足球队前任主教练霍顿的翻译谢强毫不客气地批评中国的体育记者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因为绝大多数的体育记者非但对足球外行,甚至还和体育无缘,凭什么要让“踢了 20 年足球、当了 20 年足球教练”的霍顿听他们的指教?话虽是尖刻了些,但也不无道理。正因为长期缺乏体育锻炼,加之日复一日地透支生命,才使得“无冕之王”容易成为“恹恹病夫” 。 表 16 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 您是否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从不参加 很少参加 经常参加 每天参加 26.1 59.7 11.4 2.8 85.8 14.2 您参加哪些体育活动? 棋牌 球类 拳

20、操 游泳 田径 其他 29.7 17.4 9.4 8.7 0.7 34.1 新闻单位要为“无冕之王”保驾护航 要想让“无冕之王”身体健康,除了新闻从业人员要善待自己、加强体育锻炼和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外,新闻单位也必须负起应尽的职责。10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一半以上的新闻单位都有专人负责职工保健工作(60) ,当职工患病后也有足够的经费用于治疗(90) ,并基本上按期为职工交纳了医疗保险金(80) 。但同时,却很少有单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并定期举办医疗保健讲座,而且也很少定期举办各种群众性的体锻活动,这就很有些遗憾了(详见表 17) 。 表 17 新闻单位有关保健、体锻的情况 是否制定

21、切实可行的保健措施? 是 18.4 否 19 不清楚 62.6 是否定期举办医疗保健讲座? 是 11.3 否 41.8 不清楚 46.9 是否定期举办群众性的体锻活动? 是 21.1 否 34.1 不清楚 44.8 我们知道,定期到风景区进行疗休养,有助于放松身心,调节情绪,消除疲劳,这对于改善新闻从业人员的身体状况大有裨益,被调查者中大多数人也持这种观点。但是,值得关注的是,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上海传媒业,对于职工的疗休养却舍不得花钱,竟有 59.5的被调查者从未享受过疗休养。这就未免太让人吃惊了,因为本次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 40.5 岁,平均新闻工龄为 13.7 年,工作了这么长的时间却没有享受过疗休养,实在是说不过去。所以,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现在的疗休养机会实在是太少了(详见表 18) 。 表 18 对于疗休养的看法 您认为疗休养的结果很好 很好 较好 一般 不好 说不清 31.1 26.4 17.9 1.9 22.7 您多长时间疗休养一次? 一年一次 两年一次 三年一次 四年一次 四年以上 从来没有 12.3 9.8 4.3 4.3 9.8 59.5 您认为现在疗休养的机会 很多 较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