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学如何塑造干部形象小的时候,一听到“县长”之说就会打个激灵,不单单是我,我估计很多人从懂事起都是这样。 “俺娘说了”和“县长说了”一样伟大,所以县长在一般人心目中,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大官儿”,大到好像能叫人生能叫人死似的。也许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县衙” 、 “县令” 、 “县官”、 “县太爷”,实在是老百姓眼里的“老天爷” 。别的官儿,大家可以不知道,但没有人不知道县长。长大以后有了阅历,仍然敬畏“县长”这一称谓,觉得“县长”才是个“官儿”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县长一职充满着神秘感,心想,人家管了那么大的一块地方,管了那么多的人,真弄不清县长到底有多大权力,是何等的风光,每天都干点
2、什么,是不是每天前呼后拥、花天酒地啊! 由于从小就形成的某种情结,在我心目中,或者说在大多数人的观念里,“县长们”基本上应该是传奇式的显赫人物。但意识中首先萌动的,一定是这人不简单,有本事;其次是这人关系硬,有背景;再就是这人趾高气扬,有钱有势。我估计,大多数人所羡慕的“县长们”,无论正面还是反面,差不多都是这些推断和猜测,尤其是民间更甚。至于说他们究竟在县里怎么工作与生活,具体干点什么事,很少有人关注或者说不太清楚,只感觉人家“事大、脾气大” 。文学作品里有,影视剧里也有,但很少,起码在我的阅读和观看的视野里很少。我在这里所说的少,不是数量上的少,是2里面全面反映他们真实生活的少。不是“不干
3、正事”,不干正事为什么让他们去当“县长们”?难道提拔他们的大领导都瞎了眼?要不就是“正”得不食人间烟火,好像就是为“革命”而生的,难道他们都不是正常人?应该说在我还没有成为“县长们”一员之前,我没有看到一部让我能够真正了解“县长们”的文艺作品。那么,我到什么地方,通过什么途径“走近”他们,以满足我对“县长们”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呢?这是文学艺术的重大缺失,也是影视作品的重大遗憾! 从 2004 年 6 月至 2009 年 3 月,我挂职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任副县长,那是一个山区小县。这一“挂”,就是近 5 年的时间。按市委某领导的话说:“政界敞开口让一个作家真正插进去,这在我们市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4、 ” 我当时并不是冲着写作去“挂职”,是跟着一批年轻副处级干部去当县长的,“挂好”了可以留在县里“当官” 。所以,我必须把“作家”的身份忘了,在“文坛”上消失,甚至想到了改行“混进”政界,便一门心思当起了县长,实实在在当了个“县官儿” 。跑项目,干招商,抓文化,管广播,天天跟县委、县政府一帮领导们“泡”到一起,漫长的日子把我锻造成和他们一模一样货真价实、有职有权、有专车、有司机、有秘书、有办公室、有“领导楼”住的“县领导” 。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酸甜苦辣,每时每刻都弥漫着我浸润着我,当然也包括我自己的感触。我训斥过乡党委书记,跟村支书拍过桌子,和科、局长们抽着烟拧紧眉头破解棘手的工作3难题,
5、与投资者和开发商绞尽脑汁谈判,在信访接待室颤抖过同情之心,也愤慨过无理取闹的“刁民”,拆迁时和“钉子户”斗心眼,在项目“征地”中夜不成寐等等。不是全方位“介入”,“零距离”贴着他们,并像楔子那样插进他们,别说一个雾里看花的 “局外人”即使有时候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实的实在没有机会真正了解他们,没有资格对他们评头论足,更没有权力和能力仅凭道听途说、捕风捉影、以偏概全,甚至凭空臆想那样极其庸俗地为媚俗、为迎合某些“需要”将这些县级领导“妖魔化” 。在中国,直接支撑与操纵着“国家机器”良好运转的 2862个县里的上万名县级领导,是值得信赖的血肉之躯,是基层真正的“中流砥柱”和“执政基石” 。这一
6、庞大的公务员群体或者说队伍,有着比其他阶层更多的艰难困苦和不容易,为祖国和人民的繁荣昌盛、幸福安康,有着更多更大的理想、抱负、责任、奉献和道义。我终于相信了,在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无论做什么,从事什么职业,都想把事情做好,做得有意义,做得让人赞叹,我和县领导们亦然并且决然。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县长们”,才知道原来的猜测和敬畏是多么天真,多么可笑,以往读到和看到的文艺作品中描述的“县领导”是多么轻浮。 既有的文学或影视作品,大都要不写“当官”的龌龊事,要不就是“高大全”式的英雄。但以我的切身体验,并非如此,他们也是一群为工作和生活所劳累、所困顿的普通人。挂职回来后,有一次市委书记和我谈4
7、话,问我当县长的感受,还谈到了当前的“官场小说”,他说这类小说现在不能看了,太胡编乱造了,并慷慨激昂地对我说:“你说,你是作家,在县里干了好几年,是这么回事吗?有些作家,连起码的常识都不懂,连县里一般的施政程序都不清楚,凭空想象,净糊弄也不懂的读者,怎么热闹怎么写。买官卖官,行贿受贿,金钱女人,一味迎合读者的阴暗心理。我从公社书记干起,在政界快 30 年了,哪有那么多这些,都不干正事,那中国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不实事求是,真看不下去,看几眼就扔下了,那不符合实际,太假。我不知道,你在县里待了这些年,以后怎样写这一块的事儿,你不用着急,好好沉淀一下,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把握住这个阶层的本质和实质”
8、书记是中文系毕业,青年时代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写过小说和散文,非常懂得文学规律。他的话让我回去思考了很久,也坚定了我的创作,并让我重新来认识和结构这部小说。我摆脱“有的事能说不能写” 、 “不为地方做广告” 、 “避免县领导那帮伙计们对号入座”等困惑,加强“当官不容易”这一“创作理念”更密集的灌输与展示,利用我醉烂于心的素材资源和可靠并且可信的文字叙述,为当前置身于这个阶层的千千万万个县领导们正名。并调动尽可能的表现艺术形式,以独到的视角和结构方式,全方位探寻县级官员“主流”与“非主流”生活的细枝末节,解剖、揭秘鲜为人知的县级党政机关处理日常工作和排解重大事件的操作运行程序,以及政界官员们内部精
9、细而复杂的从政规则和应变能力。一如表现其他阶层或领域的人生故事一样,“当官”的人生际遇与芸芸众生一样,有着同样的风云变幻、命运多舛;同样的高亢与委琐、伟大与渺小。让读者尽量从小说中,看到“县长们”一天到晚都在干什么,是怎样的一个状态,除5却像我从前那种神秘感和一味的“吃不到葡萄说酸”的诽谤和攻伐。 从表现形式和叙述方式上,为了更能贴近“县长们”的行为状态,使阅读更有“现场感”,我采取“双视角”复合式结构,共分四章若干节,每章框定在一天的时间段内,而一天中又选择一个季节里的某一天,而这一天的故事,均是发生在虚构中的崆山县“从政者”周边的重要事情或者事件,于是,这就形成一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
10、四天中每章一天的结构方式。每章的每一天由两条线索递进,一条线索(A 部分)是县里主要领导的合奏(重点是县长、县委书记);另一条线索(B 部分)是主人公乔志青副县长的日常行为。四章可单独成立,又与各章衔接,交互推进着情节的发生与发展。试图改革以往小说的结构形态与叙述规律,以故事发生的时间为起点,力求贴近客观现实,也就是当下的实际人物心理和事件状态,全部用细节缀连而成,力求在打破传统“故事链”的基础上,并不损坏事件的完整性和人物形象的丰满性。 我为能够这样真诚、用心地去写他们而高兴、快乐,尽管在我狡黠的尽情展开想象力有意虚构之下,他们在小说里已经很难找到自己不必去“对号入座”了。但他们以及千千万万个“县长们”在这个阶段的人生经历与心理履历,则是属于当今这个时代最为真实的。同时,也为自己保留一份刻骨铭心的记忆,还有一本从对“县长”莫名其妙敬畏,到亲身体验“县长们”也是“普通人”生存着的这一巨大嬗变的历史记录。 6趁我的长篇小说县长们即将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之际,说出一些想法,算是写作之余的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