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学中的性象小说是阐释事件的一种方式,它会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并解释前因后果。何以对同一事件的阐释可能不同,不同事件的阐释又可能相同呢?时代风气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为事件规定原因,流风所及,小说家可能只是时代风气的代言人而已。时代风气与文学会合就演变为文学现象,使文学现象成为文学现象的是时代风气,同时通过文学现象,我们也可以及至时代风气。 我要分析的是五四以来的一种文学现象:文学中的性象,以此讨论我们的文学和我们的时代。性是时代现象,亦是文学现象,文学是时代的触角,若能理解文学中的性象,亦可能会理解我们的时代。为了贴近当下,我将采用倒叙的方式,先从当下和最近的一些文本谈起,然后向前回溯。 先
2、从色戒的两个不同文本说起,一是张爱玲的小说色戒 ,一是李安的电影色戒 。这是一个女特工刺杀失败的故事,其原型就是1939 年轰动一时的郑苹如刺丁默村案,但这两个文本对此事件的阐释大相径庭。张爱玲的这篇小说显得非常干枯,前前后后铺垫不圆满,人物亦显得干瘪;李安则不同,他使这个故事圆润起来,人物丰富起来,事件前因后果也解释得一清二楚。张爱玲解释刺杀失败的原因有些模糊,她将原因归结为爱,但是爱的具体表现则是六克拉的钻戒。王佳芝只有在易先生为其购买钻戒时心理活动才异常丰富,挣扎着想是不是爱上了2易先生,易先生是不是真正爱她。张爱玲对此的解释可以规约如下:是爱导致了王佳芝在关键时刻放走了易先生,然而导致
3、二人相爱的却是六克拉的钻戒。李安则不同,他突出了性的重要,在此方面做足了文章。性爱镜头频频出现,他增添了许多花絮,比如性虐待倾向,性爱姿势等。王佳芝与易先生高潮之后,总会有一个特写镜头停留在王佳芝的脸上,那是一张带着满足神情的笑脸。李安对刺杀失败的解释可以规约如下:王佳芝亦是因为爱易先生才放走他,但是导致他们相爱的不是钻戒,而是性。爱情的力量导致刺杀失败,这点李安与张爱玲没有分歧,何以产生爱则是二者的分歧。 张爱玲的小说很少赤裸裸写性,以色戒论只是隐晦地点到为止而已,她不会将性归结为爱的基础,她描写王佳芝与老易的性爱也是淡淡的:“跟老易在一起 两次总是那么提心吊胆,要处处留神,哪还去问自己觉得
4、怎样” 。张爱玲喜欢将爱的原因归结于金钱之上,甚至金钱可以压倒爱, 色戒是六克拉的钻戒, 倾城之恋是钱财丰厚的婚姻, 金锁记前前后后亦归因于金钱,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奇特的比喻也就可以理解:“红的是一抹蚊子血,白的是饭粒子” 。这是张爱玲的特别之处,亦是她的盲视之处, “金锁”锁住了七巧,也锁住了张爱玲。李安不同意张爱玲的逻辑,他以自己的观念重新演绎这个故事,重新解释了王佳芝和易先生何以产生了爱。李安关注人物的内心,可以说王佳芝和易先生的性爱即是二人磨合的过程,也是二人互相敞开的过程。 事件的原因不在于深处,亦无崇高的理由,未经深刻的思考,亦不是因为理性,只是赤裸裸地本能使然,李安的电影色戒就是
5、如此。3性是爱的根据,是这个事件的根据,甚至也是人本身的根据,甚至也是时代最后的根据。李安重新定义了人,人是性的动物。当然李安不是首创,他只是这股风气的推波助澜者。 在一些小说中这种逻辑性是事情的根据表现得淋漓尽致。 阎连科长于写性,长于以性解构意识形态。 为人民服务即如此。此话耳熟能详,其背景与含义自不待言。阎连科重新阐释了此话,他讲了一个另类的“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小吴常挂在嘴边的话是:“为首长和首长的家人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 ,刘莲则是:“为人民服务,你脱啊” , “为人民服务,你为啊。 ”如此,为人民服务就成了性服务。 坚硬如水亦如此。高爱军与夏红梅不断革命,他们革命的动力是性。地洞是
6、极好的隐喻,地洞中做爱,地上革命。阎连科以具体形象演示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地下是冰山基座,地上是冰山一角,基座形成一角,地下决定着地上。其新作风雅颂亦如此,这次阎连科的目标是大学和教授,性还是他攻克对手的工具。大学校长是偷情者,大学教授是嫖妓者。在阎连科的小说中,性是革命、为人民服务和大学的基础,推而广之则是崇高和伟大只是假相,而真相则是性。阎连科的小说就是为了戳破假相,说出真相。 为人民服务、革命、大学等是这个社会极为崇高的词汇,过分强调或者强行推广则会使之意识形态化。性可以解构意识形态,但是意识形态之中有着非意识形态的内涵,虚假崇高之中亦有真正的崇高的因子。性是尖锐的武器,它能全盘摧毁意识形
7、态和非意识形态,虚假崇高和真正崇高。阎连科未必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他的远作和近作中性都是极为4重要的元素,甚至性已经成了阎连科本人的意识形态。 性为事情的根据,这一时代风气不仅解释着当下的事件,还会上溯从前,重释历史,这在文学中亦能体现出来。李碧华小说青蛇即如此。白蛇、青蛇和许仙的民间传说源远流长,各地尽管具体不一,但大体相差无几。 【1】李碧华的小说则完全重新解释了这个故事,李碧华颇为自负,得意洋洋地自以为认识到了事情的真相。在此书封底有几句话颇能见出整本书的用意:“一个勾引的故事,素贞勾引小青,素贞勾引许仙,小青勾引许仙,小青勾引法海,许仙勾引小青,法海勾引许仙,宋代传奇的荒唐真相。 ”白蛇
8、、青蛇、许仙和法海之间的恩恩怨怨完全简化为“勾引”关系,恩怨的内在原因就在于勾引的成功与否,这就是李碧华发现的“真相” 。白蛇的传说极简单,但是涉及到民间最为基本的东西:善恶,神、人、兽的差别,恩怨、复仇等。 青蛇对此置之不理,全盘否定,白蛇、青蛇、许仙和法海的关系就是争风吃醋的关系,争风吃醋就是整个故事的内在根据和发展动力。 青蛇中性成了善恶,恩怨的基础,性是一切动机的内在原因。按照李碧华的逻辑,神、人、妖都是性的动物,性统治着神、人、妖三界。 我们若再向前追溯,施蛰存的石秀亦是此类作品, 石秀重述水浒传 。 水浒传石秀劝杨雄杀潘巧云,是义之所在,故理直气壮。石秀中多涉石秀潜意识,他劝杨雄杀
9、潘巧云颇为鬼祟,其后有不可告人的动机性,施蛰存对石秀的总结是“嫉妒带着正义的面具” ,在杨雄虐杀潘巧云时, “石秀一一的看着,每剜一刀,只觉得一阵爽快。 ”施蛰存从水浒传中读出对女人的虐杀, 石秀解构了理直气壮地虐5杀。 鲁迅的肥皂亦如此。 肥皂写了四铭先生的潜意识, “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 ”四铭的潜意识关涉性,肥皂是潜意识的外化,也是性的外化。我们由此得知:四铭先生内与外截然相反,为伪君子。 我们可以推测此文学现象是弗洛伊德影响所致,弗洛伊德是一个绝对的因果论者,甚至说麻雀落在房子上也有原因。弗洛伊德要为事情重新寻找原因,他的结论是力比多,文学只是力比多的升华。 弗洛伊德与当下时代风气契合了,故能如此风行,且旷日持久。这个时代风气就是:性为事情的根据,亦为时代的根据。神、理性、义、中庸等均无力成为事情和时代的根据,人要摆脱这些“束缚” ,要从自身寻找原因。因此性不仅煌煌然登上了大雅之堂,且名正言顺地成为了事情的根据。但性能否担当重任,这真是难说。 (刘涛系复旦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士 杨肖系复旦大学文艺学硕士) 【1】 此故事可参见胡兰成今生今世之白蛇娘娘一段。我觉得这本书真正写出了民间的俗,俗使一个民族成其所是。俗有根基,亦有源流。白蛇娘娘一段亦如此,相形之下李碧华的青蛇则是毫无根基一时心血来潮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