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也谈“用教材教”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样的理念是对传统教育中唯书唯上的一种冲击,教师不再是教书匠,无需照本宣科,教材随之走下神坛,不再神圣而不可侵犯。用教材教,尊重了教师的主体性、创造性,是对教师的一种解放。如何用教材教?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 “用教材教”的前提是基于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用教材教”切不可忽视这个例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新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教师要切实用好教材这个例子,把教材视为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有效地依托教材,进行教学设计。缺少对教材本身的研读揣摩,缺少深入细致的备教材, “用教材教”就是一句空话。教材
2、的语言特色是什么,价值取向是什么,情感基调是什么,教材本身所承载的学生要达成的三维目标是什么,结构体例方面有什么特点等等,都是教师“用教材教”之前要着力回答的。“用教材教” ,不是轻视教材,恰恰是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走进教材。独具匠心的解读,灵活创新的教法,深度有效的开发,都是从教材中来。如果错过了教材中的“躲”字,就没有于永正老师教学秋天的怀念中,那“一躲”的母爱情深;如果错过了教材中的“探”字,就没有薛法根老师教学爱如茉莉时,那“一探”的清新灵动。 “用教材教” ,不是同教材的疏离,恰恰要求我们要同教材亲密接触。 二、 “用教材教”的灵魂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永远是落后于教2学的, “用教材
3、教”要求我们的教学源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教师不是单纯地解释教材,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进行深度开发、广度拓展。 “教教材”是个相对静态的过程, “用教材教”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用教材教”不止于教材,不囿于教材。这是因为教材是一种文本化资源,由于文本条件的限制,它并不能全然呈现其完毕的思想,教材必然地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可待生发和创造的空间。这也是由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模糊性”决定的。正因如此,同一教材,不同的人执教,呈现出来的仍然是各有千秋,各具特色,这便缘于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再有,教材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并不一定适合教师当时、当地的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应用教材时对之进行再加工。用教材
4、教需要教师经历一个从教材思路到教学思路的转变。例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版块是“秋天来了” ,学生开学之际,时令虽近秋天,但是秋天的意味却远远不够。至于教材中描写的落叶纷飞、储存秋菜、丰收景象等等,都不是学生在开学初所能感受到的。因此,教师教学时,就可相应地把这一板块内容向后调整,这就体现了对教材处理的活化。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最活跃、最富生机的主要因素,教材的价值,从某种角度讲最终是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智慧来实现的。 “用教材教”恰恰尊重了教师的个性,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过程,也是不断铸造其教学个性,形成其教学风格的过程。 三、 “用教材教”要以生为本,让“人”在场 “教教材”
5、与“用教材教” ,各自所依据的教育思想、课堂教学的立足点是不同的,实际上是以书为本,还是以人为本的一种分界线,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教3教材”的着力点是传授,课堂是教师的“讲堂” ;“用教材教”的着力点是师生的互动交往、积极建构,课堂是学生的“学堂” 。 “用教材教”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的发展。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站在学生的视角思考学生如何解读教材,学生会解读到什么程度,学生的已有基础是什么,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等等。这样才能准确定位基于这一教材的教学逻辑起点,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教师还要顾及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状态和不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这样在备课的过程中才会有不同的视角,才会实现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和谐。 “用教材教”体现了对教材的超越,是一种全新的、多元的、开放的教材观,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科学性的解读,艺术性的开发,创造性的再生,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挑战。因此,如何“用教材教” ,仍然是一个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课题,这本身也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孙世梅,中学高级教师,东北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教育研究部主任。先后荣获全国科研型教师、吉林省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科研型名教师、吉林省骨干教师、吉林省教学新秀、长春市小语名师等荣誉称号。) 责编 / 张新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