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3963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语文教学追求简约之美语文课就要有浓厚的语文味。程少堂先生认为:语文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阅历和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鉴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阅读欲、创作欲,这样,在长期的濡染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美感,触发学生的灵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优美的文明气质和优雅的文化风度。反思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笔者感到,“臃肿”的语文课堂急需要“瘦身”,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当前的小语课堂教学现状而言,要以“净”和“静”为纽带: 一、净 1. 教学目标精一些 目标就是想

2、要达到的目的和境界,没有目标就谈不上效率,目标在教学之前有导向作用,在教学之中有激励作用,在教学之后有测评作用。一堂课你教了什么,数学老师的回答很干脆,而我们语文老师却很尴尬:所教的就是这一篇课文啊,字、词、句、段,听、说、读、写似乎什么都教了,好像什么都没有着力地教。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语文老师心中并不清楚要教些什么,更不清楚要教到什么程度,用什2么方法教合适。语文新课标把小学六年的教学目标按低、中、高三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并且各阶段目标根据三个维度从“识字与写字” 、 “阅读” 、 “写作” 、 “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目标。 新课改已经实施四年,新课标的部分理

3、念在小语课堂教学中已经有所体现,但低、中、高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课堂教学中“高耗” 、 “低效”的现象依然严重。1978 年,吕叔湘先生曾大声疾呼:“十年的时间,2700 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如今,这悲剧仍在某些老师的教学中上演着。 当务之急,从根本上解决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顽症是应该确立明确、精当、合适的目标,辅以恰当的方法,语文教学才能柳暗花明,云开雾散。 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净化,需要“瘦身”调理。三个阶段目标的调理不必多说,只要三个阶段的教学目标实施到位就行。那如何“瘦身”呢?首先,三个维度要进行整合。 “知识和能力” 、

4、 “过程和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一个互为融合的整体。人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熏陶情感,形成价值观。那种把三个维度分为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分三个目标实施的做法是不科学的。 其次,要精简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贪大、求全,要讲究“一课一得” 。即一堂课,目标要集中、明确任务要少而精。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定位在识字、读书、写字上。第二课时可以定位在“精读”上。要认真落实好“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扣读导悟,读中见悟”3的十六字精神。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学第一次抱母亲时,第一课时就是让学生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要求读书时,不仅“一字未宜忽”,而且要读出符号的区别。第二课时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读出文字显形和隐性的意思,进而把课文的感情读出来。 总之,教学目标要“化繁为简,削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 。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扎扎实实地落实好。 2.教学内容纯一些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是新课改的一个新的取向。老师们努力打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壁垒,把唱歌、画画、游戏、表演、实验等引进课堂。课堂上,学生或唱,或画,或跳,热闹非凡,就是静不下心来识字写字;有的让学生过多或过早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大谈网上搜集的资料;有的大放录像、滥用课件使语文丢失了“

6、本体”,失去了自己的特征和特点。语文课需要净化,应尽可能把不是语文或不具有语文味的,甚至是语文但不是重点的东西剔除出语文课堂。什么是语文?其实早年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故合言之。 ”显然,他是将语文定位于“口头”和“书面”这两种“语言”的范畴。那么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在语言训练中让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研究语言的特点,发现、掌握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所以净化语文课堂主要可以从“语言入手” 。 我们的语言内涵丰富,文本中的语言一方面是信息的载体、认识的工具,学生必须凭借它披文得意,入情悟理,学习思想,接受熏陶;另一方面它又是认识学习的对象,学生阅读不仅要接受

7、信息更要掌握载体本身。生活4中,我们学习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文章讲什么,更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体会品味语言文字,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思考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领悟一些运用语言的方法和规律。如“番茄太阳” 一文的学习,绝不是为了记住明明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他人的孩子,更重要的是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来表情达意的,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等。 由此推断,有“语文味的课堂应该是这样的: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要不断地、实实在在地反复接触文本,理解文本,享受情感的熏陶和启迪,品味文本表达的妙处,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其他一切与此无关的东西,都该从语文课堂里清除出去,

8、实现语文课堂的净化。 二、静 1.老师需要静读文本 首先教师要细读教材。教材中的文本文质兼美,每一篇课文,都是作者智慧的结晶,是一个独特的精神宇宙,而用以感受这精神宇宙的学生心灵和心灵导航师的感悟也是独一无二的精神世界。 “高师出高徒”,要想学生把自己的生命融入文本,背负着“传道、授业、解感”重任的教师,首先要是一个读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不仅要读准、读熟、读懂、读透课文,而且要透过语言文字读出自己的情、趣、意、味,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其意皆若出于我心” 。教者只有充分走进文本,教学中才能引领5学生品语言、析精义、探奇妙,领悟语言的言内情,言外意。 教师读文的深浅,是优教优学的关键之一。因

9、此,教师要静心静气读文本,和文本亲密接触,使自己衷情于文本和作者情感共鸣,在静读中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使个性飞扬。 其次,教师要博览群书。 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教师要有浓郁的语文味。这种语文味来自于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 “腹中有诗气自华”,“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要沉下心来博览群书,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 。文字学、哲学、美学、小说等广泛涉猎。唯有如此才能上出语文味:有涵味的兴味,有优美的意境,有拓展的空间,语文课才能行云流水、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才能有韵味,有境界。那种整天抱着几本教科书和教参的教师是很难上出语文味的。 2.学生需要静思默想 “读”是学生接触文本的主要方

10、法。课堂上书声琅琅已经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但琅琅书声背后又似乎缺少了一点韵味。如桂花雨的一个教学片断: 原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桂花雨!好香的雨呀!” 师:盼望已久的桂花雨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了,此时,“我”的心情怎样? 生:高兴、激动。 师:你能把“我”高兴,激动的样子读出来吗? 6生抑扬顿挫地读 师:看到桂花雨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会边喊边做什么动作? 生:又蹦又跳、手舞足蹈。 师:能又蹦又跳地读“我”说的话吗? 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 师:你选一个词带到文中读。 生声情并茂地读,同学们鼓掌 师:“我”还可能闭着眼晴喊,陶醉似的。 生陶醉地读 学生在

11、老师的引导、点拨下学得积极投入,入情入境,笔者也被学生那出色的朗读感染了,但感动之余又觉得有些失落。在品味语言文字方面学生只停留在“激动、高兴”肤浅的感性认识上。 “定能生慧”,如能让学生静下心来读文思考:你从哪儿体会出“我”的高兴、激动?为什么?再将学生拉回到对那段文字的品味、感悟之中。学生会从“喊”和三个感叹号感悟到“我”在桂花雨中欣喜若狂的心境,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其中的丰富内涵是学生用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清楚的。 “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牢牢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扎扎实实落实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静心研读、定心思考,精心策划,定会品尝到充溢着浓浓语文味的语文课。 简约并不简单。语文课堂教学只有删繁就简,才能无比丰盈。大道至简,真水无香;简约语文,丰满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都市宗村小学) 7责编 / 齐鲁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