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孙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13985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郁达夫与孙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郁达夫与孙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郁达夫与孙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郁达夫与孙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郁达夫与孙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郁达夫与孙荃天作地合 孙荃,名兰坡,字潜?q,1897 年生于富阳县宵井镇一个颇有资产和地位的书香世家。父孝贞先生曾经寒窗苦读十数年,但时运不济,福星不照,屡进考场,屡次失败,十几年过去了,连个秀才也没捞到, 怒之下,遂抛开诗书,放弃功名,固守田园,重振家业,先是经营毛竹生意,以后又办了小造纸厂,两者的收入都甚为可观,再加上祖上遗留下来的百亩上好水田可供出租,所以,家境之富裕,资产之雄厚,地位之显赫,在方圆数十里之内都是数得着的。 毋庸置疑,像孙荃这样的有地位有家产,而又品性端正,才华出众的少女,待字闺中时,不可能不招来一班贵公子、阔少年们的倾慕和追逐。登门求亲者,托人缔结良缘者,你来我往,

2、应接不暇。然而数年过去了,那么多的求亲追逐者,却没有一个能叩开她爱情的心扉。 就在孙老先生为膝下娇女的婚姻大事愁眉不展的时候,一个远房亲戚干闲聊中带来了福音。说县城里已故中医郁士贤家的三公子郁文正在东洋留学,年逾 20 尚未婚配,可与孙小姐结为百年之好。 讲求门当户对,是那个时代的最基本的择偶条件之一。因此,当他听到郁家既无恒产,又无恒业,仅靠两代寡妇摆摊设点维持全家的生计时,便不免对这门亲事犹豫起来。孰不科,孙荃听了父亲的介绍,竟欣2然表示同意这门亲事,原来郁达夫正是她心中所理想的少年情郎。 孙家应允以后,郁家老太太则有点犯难了。未来儿媳的相貌、气质、品性等是一无所知,更不知能否博得小儿子的

3、欢心。这一点倒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考虑再三,于是通过媒人向孙家捎信说,要孙荃有空到城里来玩玩,其实就是要亲自给儿子“相亲” 。 在一个初秋的午后,孙荃忐忑不安地来到郁家。令她意料不到的是,她一进郁家门就深深爱上了这个家。首先让她感觉欣喜的是郁家有一幢3 开间的老式楼房,听人说城里人有着如此规模的房屋是不多见的。况且它坐落在风光明媚的富春江边,景色宜人。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因而在见到郁母的时候,就显得格外自然和亲切。当时她留给郁母的印象也蛮好的。一双明亮的大眼睛,像一泓清水,晶莹透彻,不时地闪烁着诚挚和智慧的光芒,两条乌油油的辫子长垂腰际,给人以健康硕美之感,丰满圆润的臀部,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这一

4、点,对守寡多年,膝下子孙不欢的郁母来说是再满意不过的了。所以,一见之下,她便对孙荃这个未来的儿媳妇产生了好感。 对日本女性追逐一次次失败的郁达夫,此刻正陷八性饥饿、性苦闷的烂泥沼而不能自拔,突然收到家中召他回国定亲的书信,且又闻女方是故乡一带有名的丽姝佳人,于是乎,他那颗已近似沉沦的心又得到了复苏。 郁达夫与孙荃从订婚、相识到洞房花烛夜整个过程,完全是由命运之神从中牵线、撮合的。仅凭个人容貌、气质、情趣、学识以及家庭财产、社会地位等因素。二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二者一是满腹经纶、3风流倜傥的东洋留学生,一是缠小脚、扎大辫的乡下女子;一是富甲一邑、声名显赫的大户人家的干金;一是破落乡绅之家的飘零

5、子弟。然而命运之神独具慧眼,硬是认为他们是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 高山流水 郁达夫与孙莶从 7 月初相识,到 8 月末旬分别,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其感情交流已是相当的融洽了。彼此不但有书信来往,诗词唱和,而且还曾商量过有关结婚的具体事宜。郁达夫去日本前夕寄赠孙荃的几首小诗便是证明。如 许侬赤手拜云英,未嫁罗敷别有情。 解识将离无限恨,阳关只唱第三声。 梦隔蓬山路已通,不须惆怅怨东风。 他年来领湖州牧,会向君王说小红。 杨柳梢头月正圆,摇鞭重写定情篇。 此身未许缘亲老,请守清宫再五年。 立马江浔泪不乾,长亭判决本来难。 怜君亦是多情种,瘦似南朝李易安。 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天边

6、鸣雁池中鲤,且莫临风惜尔音。 这“热恋”中的离别赠言,虽只有几首清淡的小诗,而在实际上它却孕育着千言万语和用笔墨所难以描述的丰富内容,读之令人心旷神怡,4思之令人缠绵悱恻。其一,诗人通过对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对爱情执著、坚毅的“云英” 、 “罗敷”等丽姝才女的歌颂,借以表达对未婚妻孙荃清丽容貌、高洁心灵的赞赏之情。其二,诗人借南宋词人、名士姜白石和娇妾小红夫唱妇随,相亲相爱的典故,仿佛是在向孙荃暗示说,我们之间经过一个多月的接触和感情交流,爱的桥梁已架通,不久的将来,像姜白石和小红所过的那种“白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的蓬莱仙境便会到来。其三,诗人委婉地向孙荃吐露了自己暂时还不能答应马上与

7、她举行婚礼的苦衰,希望孙荃能够体谅他,默默地在闺阁里再守上五年,等他留学归来,经济自立时,再欢度那春宵一刻值千金的良辰美景。其四,诗人利用白居易的琵琶行 ,王实甫的西厢记 ,李清照的醉花阴等人们所熟知的描写“离别”的典故和艺术手法,曲折地向孙荃表示了自己将出国时的复杂心境以及对她的无限留恋之情。其五,诗人明借对杜少陵春望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的赞赏,而实际上的弦外之音却是在提醒孙荃以后要多寄信于他,以此来架起彼此心灵相通的桥梁。 相识之初,郁达夫对孙荃炽热的爱情,从其赠诗中可以看出,而孙荃对郁达夫爱的表现形式,在同时代的年轻女性中也是不多见的。 秋闺第二首 风动珠帘夜月明,阶前衰

8、草可怜生。 幽兰不共群芳去,识我深闺万里情。 显而易见,这首秋闺怀人诗是孙荃触景生情而作。其背景和大5意是,深更夜半,月明星稀,万籁俱静,秋风掀起挂在门上的珠帘,露出了一弯皎洁的新月,照得大地如同白昼,就连房前台阶下已经凋零枯萎的花草也依稀可辨。于不经意间看到一株不愿与群芳共去的幽兰正频频向我招手致意。啊,我明白了,这“幽兰”之所以不愿与她的众姊妹一同离我而去,是因为她窥探出了我独居深闺,思念远方亲人的寂寞情怀,所以愿陪伴我度过这一个个孤独无聊的漫漫长夜。 秋闺第三首 百年身世感悠悠,灯下黄花瘦似双秋。 雁过池塘书不落,满天明月独登楼。 从该诗所充溢的哀愁和惆怅的语调中去推断猜想,这首秋闺大约

9、写在诗人久候郁达夫的书信不至之时。因为郁达夫在赴日本的前夕,曾在赠别诗中用“天边鸿雁池中鲤”的典故暗示过孙荃要常常寄信于他,以此来保持相互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天边的鸿雁,池塘中的鲤鱼,都是古代传递信息工具的象征。多情善感的孙荃每当候书不至,或望见掠空而飞的鸿雁和池塘中嬉闹的鲤鱼时,一股思念海外漂泊亲人的情愫也就不期然地袭上心来,故有“雁过池塘书不落,满天明月独登楼”之感慨。郁达夫与孙荃经过半年多的来往,两颗赤诚火热的心渐渐地撞击在了一起。1918 年后,他们之间的那一首首情韵缠绵的唱和诗就是例证。如 1918 年初春时节,孙荃赠郁达夫的两首小诗是 独在异乡为异客,风霜牢落有谁亲? 纵然欲诉心中事

10、,其奈阳6光少故人。 年光九十去难留,怜尔杨花逐水流。 海上仙槎消息断,雪花满眼不胜愁。 从这两首诗题名为无题的小诗里可以清楚地看出,孙荃对待郁达夫的态度较之她写作秋闺等诗时有了明显的转变。前者多为狐疑、哀愁和不信任,而现在则只剩下深切的关怀和惦念了。对孙荃的这两首无题小诗,郁达夫是极表赞赏和钦佩的,特步其原韵,作诗四首以唱和。这里摘录两首以飨读者。 谙尽天涯飘泊趣,寒灯永夜独相亲。 看来要在他乡老,落落中原几故人。 未有文章惊海内,更无奇策献双亲。 论才不让相如步,恨煞黄金解弄人。 “文为心声” 、 “诗言志” ,这两句话用在热恋中的孙荃身上再恰当不过的了。自 1917 年和郁达夫订婚以后,

11、心中每有所思所感,或触景生情时她都要诉诸诗文。较为满意的,便寄给郁达夫共同“欣赏” 。1919 年,她写给郁达夫的“情诗”有这样几首。 月感两首 笑不成欢独倚楼,怀人望断海南州。 他年纵得封侯印,难抵青闺一夜愁。 淋漓襟上旧啼痕,难断柔情一寸根。 正尔愁心无托处,何堪梦里遇游魂。 7字字句句,可谓情切切,意绵绵,无尽的相思,无尽的关爱溢满了字里行间。这两首小诗,还给我们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在孙荃的眼里心里,夫妻问的相聚团圆、恩恩爱爱,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和至高无上的快乐境界,什么“夫婿”封侯不封侯、挂印不挂印,她看得很淡很淡。 对郁达夫与孙荃之间的诗歌来往及其“唱和” ,其长子郁天民在幽

12、兰不共群芳去一文中曾有过很好的概括。他说,从孙荃仅存的诗篇里,我们既可看出“一座娴静典雅的塑像” ,但同时也能听到“塑像内那颗承受着旧时代千重苦难的心灵的剧烈搏动” 。又云“十分明显,她的诗,受到了郁达夫因时代的苦闷所赋予的感伤气质的深厚影响。但她没有呼喊,只是如泣如诉。 ” 新婚燕尔 郁达夫与孙荃订婚之初,原打算留学归来,经济上有了独立收入之后再来谈婚论嫁。首次赠孙荃诗中的“请守清官再五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1918 年 4 月 27 日,他在致长兄曼陀信中说的“母老矣,不能为弟养妻养子也” ,也同样表达的是这个意思。然而,随着彼此情感的变化,及双方家庭和家长的“催逼” ,到了 1920 年

13、,他们不得不举行婚礼了。 “催逼”他们早日举行婚礼的动力,首先来自女方。 孙荃小郁达夫 1 岁,1 91 7 年和郁达夫订婚时已是 20 有余,在当时,别说是江南一隅,就是在全国而言,都可算得上是未婚大龄青年了。男8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人类繁衍的基本法则,也是自然规律。据中国传统的势力和民间的风俗习惯,女儿到了该出阁的年龄,如果还没有出阁成婚,其父母和家人是要受到社会舆论谴责的。乡亲们的热情关注和社会舆论的压力,是促使孙氏家长“催逼”郁达夫早日回国完婚的第一动力。其二则是来自孙荃本人的强烈欲望。 孙荃自第一次来郁家相亲之后,便深深喜欢上了坐落在富春江边的这个破落的乡绅世家,并认定今生今世“生

14、是郁家人,死是郁家鬼” 。这之后,她不但经常到郁家殷勤服侍郁母和其祖母,而且还主动地给两位老人代笔与郁达夫互通音讯。久而久之,她不期然地与郁氏家族融为了一体。 未来儿媳和孙媳频繁地在郁家走动,并将两代老人侍候得异常周到,自然会引起两位老人的好感,她们也希望这位温柔贤惠的“媳妇”早日过门到郁家生子育女。 而此时此地的孙荃则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她和郁达夫的婚姻虽已有双方家长“铁定” ,而且自己还不断与其书信来往、诗词唱和,但这位风流才子,东洋留学生内心世界是个什么样子的,他对自己的情感究竟如何,在眼前却是一片白茫茫,对未来更是不可预知。她想,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那一颖温柔善良的心,如果能和郁达夫

15、同枕共眠一段时间,一定会博得他的欢心,赢得他的爱怜。因此,在她的心灵深处是巴不得早一点与郁达夫举行婚礼的。 双方家长的态度,代表了孙荃的心声,而孙荃殷切的期待,又为双方家长早日与他们完婚坚定了信念。但在异乡他域的郁达夫,这时的心9情则和他们完全相反。 其时当时在郁迭夫的心里,有点不大满意母亲的包办。以及嫌孙荃太土气,但他为了不使母亲伤心,想来一个“拖拖看” 。不料孙荃却似乎吃了秤砣铁了心。双方的家长也都认为这是早已定局的了,尤其是订婚以后孙荃就已有“生是郁家人,死是郁家鬼”的决心了。此后,孙荃不但常到郁家服侍郁母和祖母,还担起了与郁达夫通讯的代笔者。久而久之,迭夫在心灵深处,便对孙荃产生了好感

16、,也不再那么激烈地排斥这个乡下姑娘了。 蒋增福才女?贤妻?良母 蒋增福在文中用辞特别谨严,也相当准确。订婚之初的郁达夫对孙荃确实是不那么感兴趣,也真是大有“拖拖看”的意思,只不过后来随着诗词唱和,书信来往,渐渐产生了好感,不再那么激烈排斥罢了,至于说到马上洞房花烛,共度春宵,恐怕在郁达夫的心里还没有这个准备。这是其一,其二,那时的郁达夫正一个心思地进行文学创作和筹办“纯文艺性杂志” ,恐怕已无暇顾及回国绘声绘色之类的琐碎小事了。在这样一种氛围下,又是那样的一种心态,郁达夫自然是极不情愿抛开“火热”的集体战斗生活,而回国与孙荃结婚。然而母命难违,盛情难却。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他最终还是向命运之

17、神低下了高贵的头。 不管经历了多少风雨,也不论踏平了多少坎坷,毕竟迎来了郁达夫与孙荃的新婚大喜。 尽管郁达夫回国之前,双方的家长已就婚礼去繁就简一事达成了其识,但郁达夫到家后,他们还是想热闹一番。不管怎样说,结婚毕竟是10人生的头一桩大事,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鸣炮奏乐,既是一种气氛,也是种宣言。尤其是后者更为重要,它等于明确向世人宣布,从此始,男女双方交欢媾和,生儿育女,已是合法了,什么男女授受不亲,对他们已无任何约束了。当母亲把这个意思婉转地告诉郁达夫时,他的态度异常的坚决。 “一切均从节省,拜堂等事,均不执行,花轿鼓手,亦皆不用。家中只定酒五席,分二夜办。”这一切虽然很苛刻,也不符合当地的风

18、俗习惯,但为了女儿能早日结婚成大礼,孙家还是满口答应了下来。1920 年 7 月 26 日,在乱云飞渡,红霞映满西天的傍晚,一乘小轿抬着孙荃走进了郁家的庭院。没有举行结婚的任何仪式,也没有证婚的媒人,更没有请亲朋好友来喝喜酒,连蜡烛花炮之类吉祥之物也全免了,一切都是无声无息的。 江南的 7 月,正值酷暑季节。夜深之后,大地一片宁静安谧,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早已进入梦乡。而此时的郁达夫却没有一点睡意。他搬出一张竹椅坐在庭院里,喝着藿香叶泡的绿茶,望着闪闪烁烁的满天星斗,心事苍茫,一点也没有新郎官的那种高兴愉快的样子。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看作是人生的最大幸福。然而,身处其境的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