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推敲中学习 “推敲”“文本”作为语言的成品,具有它的“原生价值” ,当它作为课文时,就增加了它的“教育价值”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细读,不仅要对文本的原生价值进行解读,更关键的是从中发现教学的价值,寻找教学的切入口。因此对文本的细读,教师需要读懂这样三方面内容: 一、读懂文字蕴含的思想内容 推敲一课,主要讲的是唐朝著名诗人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一个字,不知不觉闯进韩愈的仪仗队,当韩愈弄清真相后,与之一起思考,最后决定改“推”为“敲”字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贾岛苦苦吟咏、颇费推敲的诗人形象。贾岛推敲的故事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诗歌创作上浅斟慢酌、字锻句炼的严谨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读懂承
2、载内容的表达方式 作者的思想情感、价值意义都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表现出来的,教师既要和教材文本的思想意义对话,也要和教材文本的表现方式对话,从中我们可以寻觅出作者的行文思路、文章的重点之所在,了解作者的表现手法,把握了这一点,便找准了教学的切入口,有利于我们制订有效2的教学策略。 推敲的故事内容简短,条理清楚,语言平实。课文开头简要介绍贾岛早年生活境况,接着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一天贾岛拜访朋友不遇,留下一首诗题李凝幽居 ,接着写了第二天贾岛斟酌“推”、 “敲” ,闯进韩愈仪仗队,留下了推敲的故事。这是作者行文的思路,体现着文章的层次结构。 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最大的特色是用词非常准确,朴实中见匠
3、心。第一自然段, “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 , “贫寒”一词写出了贾岛的家境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极其清贫,一贫如洗。第二自然段, “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 “拜访”一词表现出贾岛诚心诚意地去探访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 ,简简单单一个“摸”字,却把贾岛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朋友家的情景描写得淋漓尽致。第三自然段, “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 “即兴”一词展现的是贾岛触景生情,因感而发,即时写下了小诗的情景。细细阅读,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词语,如“妥帖、簇拥、闯、宽恕、大驾”等,都值得我们好好推敲。 三、读懂文本与学生发展的内在
4、联系 语文课程应至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发展”不仅仅是掌握知识,了解事实,发展也不仅仅是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发展”更是在能力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3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学此文,如果仅仅让学生知晓这个故事,懂得写文章要好好推敲的道理,这无疑还是在教教材,还是在进行说教和灌输,对学生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如果我们树立“用教材教”的思想,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就可以凭借教材,可以让学生亲历“推敲”的过程,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生活发生联系,在探究发现中建构新的认识,创造新的
5、意义。 相应的,教学分成这样五大板块: 1.古诗导入 让学生吟诵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句,看谁吟诵得好。 2.推敲诗句 由学生吟诵诗句自然引出贾岛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先让学生反复吟诵这句诗,在吟诵的基础上去猜想体会诗句意思,然后对照书上描绘的当时的情景,推敲诗句,你觉得这句诗哪些地方写得好,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 3.印证原文 学生在推敲诗句的实践活动中,建构起对诗句新的认识,形成新的经验。这时再和原文进行印证,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中人物韩愈的思想、智慧去切磋,去对话,去碰撞,吸纳前人的智慧,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 4.推敲语言 在学生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完善的基础上,让学生学着
6、贾岛的样子尝试着进行推敲课文语言的实践活动。 5.畅谈收获 在亲历一系列探究、实践的过程后,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畅谈自己的收获,建构起属于自己的创造性的认识。 整堂课,在学生亲历“推敲”这一活动中展开,在教材文本的组织4安排上,先呈现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然后呈现的贾岛写诗句当时的情景,最后呈现的韩愈改“推”为“敲”的情景,增加了教材文本的问题性和猜测性,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究。在方式上采用了猜测、推敲、印证、比较等方法,让学生的能力智慧经历一个亲历、感知、探究、发现的过程,经历一个与先人智慧印照、切磋的对话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其充分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存在的价值,更感受到学习及成长的快乐! 在人文性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强调背诵教条、接受教条,而应追求那种心灵的体认,追求那种“视界融合” 、 “潜入文本”的境界,使学生变得聪慧起来,变得有思想,会思辨,能不断去探究真理。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洛社中心小学) 责编 / 郑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