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

上传人:ga****84 文档编号:311456 上传时间:2018-09-21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三篇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对象 :转入资本主义生产研究,本篇限于生产过程的本质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研究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过程、方法、规律。,结构,共5章,第5章-剩余价值的实质和来源;第6章-通过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分析,揭示剩余价值来源于可变资本,通过劳动二重性学说揭示机器等生产资料不创造价值。第7章-分析剩余价值的相对量剩余价值率。第8章-本章才正式讲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舍象掉技术进步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发展。第9章-剩余价值量绝对量和相对量统一考虑:剩余价值量除取决于剩余价值率,还取决于工人人数,即可变资本量的大小。,第五章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总体介绍;1中心:剩余价值来源。资本

2、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劳动过程创造使用价值,价值形成过程-生产剩余价值。二重性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劳动过程一般生产力2结构: 价值增殖过程特殊生产关系3生产过程二重性产生的原由:劳动二重性,二者的对立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在生产过程中的体现。,内容分述,1劳动过程: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人与自然之间变换物质的过程一般劳动过程,即劳动过程的一般社会性质,(2)从劳动过程结果看劳动过程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后二者构成生产资料。劳动表现为生产劳动。 从连续性角度考察,同一劳动的结果会充当另一劳动过程的条件,即劳动产品作为生产资料。有些产品直接用于生活消费

3、,有些用语生产消费。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说明,与活劳动结合是其使用价值保存和实现的唯一条件。因此,生产中活劳动是唯一主动的积极要素。(3)上面是抽象考察劳动过程。如果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替资本家劳动,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2.价值增殖过程:,(1)劳动过程的目的是使用价值,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剩余价值。(2)价值的形成过程:先从质的方面考察定性研究。质的规定,即所谓的假设前提:1)避开各种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确定各种劳动的同一性(抽象劳动);2)避开劳动在各空间上、时间上的差别,将其看成是同一劳动的不同阶段(静态分析)。量的考察:1)产品中生产资料的量,2)活劳动的量;

4、(3)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比较价值形成过程和增殖过程的联系和区别。只有当活劳动时间延长到劳动力价值之上才会有增殖。有了增殖,货币才变为资本。价值增殖过程是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矛盾的转化,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矛盾的统一商品生产的过程,转化为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矛盾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计算价值量的正常条件:1)正常的生产条件(平均技术条件、环境);1)劳动力的正常标准:平均熟练程度、技巧、速度;3)生产资料的合理消耗(平均消耗量)。复杂劳动应还原为简单劳动。,第六章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矛盾,在生产要素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对立。,劳动二重性

5、与劳动结果二重性,新价值的创造 劳动的量 抽象劳动的量(一般人类劳动量) 劳动就价值的转移 劳动的质 具体有用劳动 二重性新价值的创造和旧价值的转移(劳动结果的二重性):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次劳动的两个方面。,劳动过程的不同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1主观因素(劳动)和客观因素(生产资料)2生产资料旧价值的转移:生产资料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转移的特点:(1)旧价值随生产资料形态改变而转移;(2)各部分性质不同而转移方式不同:一次性,分次;(3)转移的价值以其自身价值为限(4)转移旧价值是劳动的附带结果;(5)旧价值是再现到产品中,而不是被再生产出来1劳动力价值的再生产和剩余

6、价值的生产与上述不同:劳动力是主动因素,它的使用不会停留在再生产其价值的界限,它会创造一个余额。,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不同职能,豫付在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因其不改变其价值量,叫不变资本;预付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叫可变资本;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与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第七章 剩余价值率,前面考察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对立,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对力,都是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对立的表现形式,前者表现在过程上,后者表现在要素上。现在获得统一的表现形式:剩余价值率。,1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2生产结果上产品价值的构成:c,v,m3预付资本:C,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4必要劳动,必要劳

7、动时间:生产补偿可变资本的劳动,其劳动时间;剩余劳动,剩余劳动时间:5剩余价值率的本质是剥削率。5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第八章 工作日,工作日的界限:资本主义的对立还 表现在工作日上: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工作日的特点:可分性和可变性,但有界性(上界:自然界限,包括自然时间,身体界限和道德界限;下界:必要劳动时间)2工作日的正常化表现为规定工作界限的斗争,即资本家和工人的斗争;3资本家靠缩短工人寿命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第九章 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量,1三个规律:P174-1762三个规律与一切以表面现象为依据的经验是矛盾的: 日常经验:资本无论以什么比例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等量资本带来的利润总是相等的。(矛盾的解决要到第三卷),三个规律说明:决非任何一个货币额都可以转化为资本的,有个最低限额: 例:假定一个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8小时V,4小时M,剩余价值率50%,它必须雇佣2个工人才能使资本家维持工人的的生活水平;如果要使自己生活比资本家好一倍,并把所占有的剩余价值的一半转化为资本,则工人人数和预付资本量必须是原来的8倍。如果它自己也参加劳动,则他只是小业主,而不是资本家。P1774资本在生产中的强制权力:主要表现在指挥、监督工人劳动,强迫提供更多的剩余劳动。不是工人使用生产资料,而是生产资料使用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