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化学实验失败中的成功教育成功的实验固然可喜,但失败的实验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也能成为一种很好的教育情境。那么,当实验失败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实验分析,使实验教学反败为胜呢?下面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经验和做法: 一、针对学生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实验失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扎实的基本功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前提。由于初中学生基本功普遍较差,因而,实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液体时,倒入量筒内的液体超过量取刻度;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时,试管被铁夹夹破;给试管加热时试管炸裂;过滤时,滤液浑浊等。在学生动手之前,我先讲解注意事项和操作要领。一旦学生出现错误,我不是指责学生,而是让学生找出
2、失败的原因后再重复练习。这样教学针对性强,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注意力集中,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培养。 二、针对实验步骤导致实验失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步骤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步骤不全,或由于操作不严格,都会导致实验失败。因此,在学生2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实验失败的学生着重分析在实验过程中有无步骤问题,或是否达到要求标准等。例如,学生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常见水槽中的水变红、集气瓶内氧气无法集满等现象。我让学生从棉团大小、装置气密性是否检查、取用高锰酸钾药品多少等方面分析。再如,在粗盐提纯实验教学中,各组计算的精盐产率不一致,我在讲评时,针对计算结果偏差较大
3、的组,让他们从水溶解粗盐时溶液是否达到饱和、过滤时粗盐是否完全溶解、转移精盐时精盐是否干燥、精盐是否转移彻底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利用课余时间重复实验一次。这样通过帮助学生查步骤、找原因教学,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针对知识负迁移导致实验失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利用知识迁移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和优化。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中,同学们认为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而能否用排水法收集则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在验证过程中,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很难集满,我让学生往发生装置中多加入一些石灰石和稀盐酸,再用排水法集
4、气,则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比较,得出了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最好用向上排空气法的结论。 四、针对操作不规范导致实验失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思想 3导致实验失败的因素有很多,操作不规范就是其中之一。如有的学生做中和反应实验后溶液 PH?,我引导学生找出盐酸过量的原因可能是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大,或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过小,或滴入盐酸时速度过快,或玻璃棒搅拌不及时等。然后,让学生重复做中和反应实验,直到 PH?为止。再如,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常出现细铁丝不燃烧或燃烧时间过短现象,我给学生及时进行提示,细铁丝燃烧需要氧气多且比较纯净,学生马上想到可能是火柴杆过长导致燃烧时消耗了大量
5、的氧气,也可能是因为细铁丝伸入集气瓶时速度过快,找出原因后再进行实验。实验成功后的成就感,使学生认识到操作规范的重要性,从而达到了初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思想。 五、通过实验误差,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电解水正极得到氧气的体积与负极得到氢气的体积理论值是 12,但实验值小于 12。此时,我向学生出示以下做法,让学生讨论哪种做法不可取:a.反复实验。b.检查装置气密性。c.查阅资料,比较氧气和氢气对水的溶解性。d.查阅资料,氧气能否与电极反应。e.实验数值接近理论数值,应该算是成功。通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 e 不可取。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实验、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事实证明,抓住失败实验的契机进行反败为胜教学,学生获得的知识更扎实,记忆更深刻,成功带来的喜悦感更强烈,同时学生的能力也4得到较大发展。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光华中学) 责编 / 齐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