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导游词.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14846 上传时间:2019-05-2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洛阳白马寺导游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白 马 寺 白马寺古建区各位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我代表白马寺对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诚挚热烈的欢迎。我是白马寺的讲解员 XXX,非常荣幸能够同大家一起参观白马寺。我的服务宗旨是您的满意就是我的快乐! 白马寺初创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 68 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是源于南亚次大陆的佛教在辽阔的中华大地赖以发荣滋长的第一座菩提道场,故历来被佛教界尊称为“释源”和“ 祖庭”。 “释源” 即佛教之发源地, “祖庭” 即祖师之庭院。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而且还经过中国逐步传播到越南、朝鲜、韩国和日本。中国第一

2、古刹白马寺,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和发展各国人民友谊,起到了重要作用。1961 年,国务院公布白马寺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 年,国务院又公布白马寺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寺院。2001 年,白马寺又被国家旅游局定位为国家 4A 级旅游景点。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为一长方形的院落,总面积约 6 万平方米左右。门前有宽阔的广场。寺内的主要建筑,都分布在由南向北的中轴线上。前后有五座大殿,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东 西两侧分别有钟楼、鼓楼,斋堂,客堂,禅堂,念佛堂,六祖殿,玉佛殿,卧玉佛殿,藏经阁、法宝阁等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布局规整。现在我们

3、看到的这个建有莲池、放生池的大广场,是 2000 年扩建的。南边那座高大的石牌坊上面的“中国第一古刹 ”是原国家主席江泽2民的题词。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据有关史籍和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洛阳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满心欢喜,于是就派大臣蔡愔、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愔等人于公元 65 年,告别帝都,踏上了“ 西天取经” 的万里征途,他 们越过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八百里流沙,攀过寒风驱雁

4、、飞雪千里的茫茫葱岭,来到大月氏国(即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东汉使者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于永平十年(公元 67 年),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 68 年,汉明帝敕(chi )令在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因此取名“白马寺” 。“寺” 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 ”字。再后来, “寺”字变成了中国僧院的一种泛称。 说到白马寺,不少游人都会把它和“唐僧取

5、经” 的故事联系在一起。例如有人说,唐僧取经路过白马寺;有人说,唐僧取回的经书放在了白马寺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白马寺创建于东汉,而“唐僧取经” 发生在唐代。从时间上看,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 ”早 560 多年。山门前的这两匹石马,通高 1.8 米,身长 2.2 米,形象温驯,雕工圆润。大家可能会问,这两匹石马是否和白马寺的创建历史有关呢?其实这两匹石马和白马寺的创建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右卫将军、驸马都尉魏咸信(赵匡胤女婿)墓前之物, (他的墓3在白马寺西大约一公里的地方,现已不存在)。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1935 年前后,主持僧德浩法师重修白马寺时,将它们迁置于

6、山门前。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门,叫做“山门” ,“山”是大山的山,因 为古代的寺院建筑多是依山傍水,所以称作“山 门” 。“山门”又叫“ 三门”,也就是“三解脱门 ”,分别是 “无相解脱”、 “空解脱” 、“无愿解脱”。这三门分别称为“无相门”、 “空门” 、“无愿 门” 。也就是要放下自己。这个“ 山门” 为牌坊式歇山顶,建于明代。1987 年翻修的顶部,木质匾额上的“白马寺” 三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的。三个门洞,象征着佛教所说的“ 三解脱 门” ,佛教称之 为涅之门。其中中 间门洞高 3.08 米,宽 2.35米,深 3.6 米,三个门洞都是用砖和青石券砌而成的,部分券石上

7、刻有工匠的姓氏名字,如“ 左仲” 、“李部”等。不少人认为,从字体上看,此种券石应是东汉遗物,是白马寺内现存最早的文物。佛教讲究“缘”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今天我们来到白马寺,也是我们和佛的缘分,希望可以给各位带来清净、如意。既然来到寺院就让我简单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关于上香的一些常识,上香礼佛的真正意义在于表达对佛陀的尊敬、感激与怀念。去染成净,奉献人生,觉悟人生。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心想事成。一般一处请上三支清香,三支香表示“戒、定、慧”三无漏学;也表示供养佛、法、僧三宝。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所谓“ 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 诚心”。上香的方法:举香与眉心齐

8、、平举,面对佛像拜三拜。不可用口吹香火,用手扇灭即可。第一支香插在中间,供养佛,觉而不迷;第二支香插在右边,供养法,正而不邪;第三支香插在左边,供养僧,净而不染。上完香后,应对佛像,肃立合掌,恭敬礼拜。寺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4接引殿等可供信众上香的地方,香炉分布在各殿堂前,一般从天王殿开始上香,依次向后即可,不可到处上香。更不可带着点燃的香登阶入殿。因寺院属于古建筑,所以禁止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寺院;禁止在寺内燃高香、长香,金银纸钱等物品。烧大香稍为不慎就会灼伤他人,浓烟滚滚,不利环保,也易引起火患。我们提倡供养鲜花,代替烧香。严禁抽签打卦、算命骗钱等违背正法的行为。好,我们现在看到位于

9、西侧的半截残碑,高约 1.7 米,宽 1.4 米,相传此碑为宋代翰林学士、著名文人苏易简撰写,然经近代考证,该碑尺寸,与苏碑不符,应是一通无名古碑。东侧,为元代所遗存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通高 3.5 米,宽 1.15 米,碑额“ 洛京白马寺祖庭记” 八字为篆书。此碑立于元代至顺四年(公元 1333 年),由元代华严名僧仲华文才撰文,内有“ 上梦金人,自西飞至,身光 炜,以 迟旦告所梦于臣下”,“遣遵偕郎中蔡愔、秦景等十八人,西访至天竺,遇沙 门迦摄摩腾、竺法兰” 等句子,碑文称白马寺为“ 释源”和“祖庭 ”,并说“释源居中天,权舆佛法之地” ,实为“摄 、竺二神僧开教之 绪” 。仲华文才后来

10、到了佛教“ 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成为五台山名刹佑国寺的开山第一代主持。此篇碑文,应是他住锡白马寺时所撰。碑文楷书,字体潇洒工整,丰神秀骨,实为 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珍品。因此碑不曾留下书丹者姓名,碑文书法究竟出自谁手,遂成一桩悬案。到了清代,经毕元考证,定此碑为元代书法名家赵孟頫(fu )所书。我们看一下东西两侧的钟楼和鼓楼。1991 年日本的中村包行先生捐资四百万日元修建了钟楼,不久,这位先生又捐巨资修建了鼓楼,并且又添置了巨大的法钟和法鼓。寺院生活为“晨钟暮鼓” 。晨钟在凌晨三点开始敲击,敲一百零八下,尘世有一百零八种烦恼,敲一下钟断除一种烦恼。 “暮鼓 ”在下午四点到五点之 间打击 一

11、小时,把吉祥如意播撒给5众生。敲钟和击鼓都由专职人员操作,用钟声和鼓声提醒僧众精进修学,不要懈怠,也警醒世间无数的迷梦客。钟楼旁的弘化处有结缘书,鼓楼旁的请香处有清香可供。在钟楼以东、鼓楼以西,靠近东西两侧围墙,分别为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印度高僧之墓。相传二位高僧曾长期禅居白马寺内译经传教,在这里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他们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现墓前有明代崇祯七年(1634 年)所立墓碑, “腾兰墓 ”也是“白马寺六景”之一。朋友!请往后面来,我们主要讲一下沿着中轴线的五重大殿。大家先看一下白马寺的第一重大殿天王殿。朋友们,先在门口停一下,我们先说一下进门的规矩。站

12、在左边的朋友先迈左脚,站在右边的朋友就要先迈右脚了,但无论如何不能从中间过去或是站在门槛上,反之,则是对佛的不尊敬。好了,各位可以进殿了。正冲我们开怀大笑的是弥勒佛,他腹大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呢也给我们讲授了一种人生智慧,要心胸宽广,万事看开,知足常乐,自然健康长寿。相传在五代以前,弥勒形象是非常清瘦的。五代后梁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个和尚,法名叫契此,身材短胖,肚子奇大,言语无常,四处坐卧,常用禅杖挑着个大布袋在闹市中化缘。他能预测吉凶祸福,因而名噪一时。他圆寂时端坐在一块磐石上,说偈语道:“ 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 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说罢便去世了。人

13、们这才悟出原来这 位和尚就是弥勒佛的化身,便照他的模样塑像,供奉在天王殿中。这尊造像是明代的“夹纻干漆” 工艺,只有八斤重。我们再抬头往上看,这是清代的佛龛,用上等香樟木雕刻而成,上面有 50 多条形态各异的龙,雕工非常精美、光彩夺目。我们现在看到端坐两侧的就是四大天王,天王殿由此而得名。四6大天王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四大天王象征风调雨顺,所以分别手持宝塔,掌管风,手持琵琶,掌管调(琵琶调弦),手持雨伞,掌管雨,手持龙,掌管顺(龙身鳞片须顺捋)。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背对弥勒佛、目视前方大佛殿的将军,是 韦驮天将。他担负维护道场、不许邪魔干扰的责

14、任,是寺院的护法神。他左手执金刚降魔杵。这个杵有个说法。如果杵尖朝上,或是双手合十,杵横放于两腕之间,都表明这个寺院是“十方丛林” 。如果杵尖拄地,说明这个寺院是某家宗派的直系寺院,属于子孙丛林,寺里的僧人都是师父收徒弟,徒弟再收徒弟(十方丛林和子孙丛林的主要区别在于竞选方丈,十方丛林的方丈全国各地的僧人都有资格竞选,子孙丛林的方丈只有本寺的弟子才有资格)。韦驮天将右手托着须弥山,是大千世界中心的高山。他能托起这座山,说明他力大无比,法力无边。那么韦驮为何要面对大佛殿呢?据说释迦牟尼被火化后,留下八万四千多颗佛骨舍利。有个捷疾鬼偷走了其中两颗,韦驮拼命追赶将舍利夺回,立了大功,于是专门担当保护

15、释迦佛的重任。自宋代以来,韦驮就面向大佛殿而立,维护寺院的秩序。四大天王和韦驮,都是清代泥塑像。在天王殿的东西两侧,种植着许多石榴树。人们说:“五月石榴红胜火” ,但在白 马寺却恰恰相反,因为这里的石榴花是白色的。 农历五月,榴花盛开。晶莹洁白,如玉似雪,十分好看,真是“ 五月榴花白如雪”。据说,在古代的时候,白马寺内种植的石榴和葡萄都与别处不一样,枝叶茂盛,果实硕大。葡萄个大如枣,一个石榴重达七斤。每年到果实成熟的季节,皇帝便派人来寺里摘取,然后分赐给宫人们,宫人们舍不得吃,又转送给亲朋好友。凡是有幸得到的,都当作奇味佳肴,舍不得轻7易吃掉。这样往往辗转好多家。故当时在国都洛阳城内,流传着这

16、样的谚语:“白马 甜榴,一 实值牛” 。佛教是从西域 传播过来的,石榴也是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的。在新疆地区,许多少女起名为“阿娜尔罕” ,意思就是“美丽 的石榴花”。于是人们把石榴与中国最早的佛寺 联系在一起,这是很有道理和十分耐人寻味的。朋友们,请往后边来。请来看一下这个焚香炉。它铸造于公元1935 年,是由全国各地的寺院、庵堂和个人集资铸造的,集资的寺院一共有七十多家,我们可以看到这上面都有记载的。这个焚香炉拍照拍出的效果特别好,大家待会儿可以在这儿留个影。香炉腿上面的叫做狻猊(suan ni),龙的的九子之一,喜欢玩火闻烟,所以一般香炉下面都会看到它。朋友们,咱们先来看一下东边这个驮碑者

17、。它可不是乌龟,它叫赑屃,是 龙的儿子。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此子呢,就是龙头龟身,天生负重,只有非常重要的碑文才由它背起。俗话说:“摸摸赑屃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赑屃颈,一辈子不生病;摸摸赑屃背,一辈子不受累;摸摸赑屃尾,一辈子不后悔。 ”大家快摸摸,要不然真的会后悔的。大家摸完了,可以看看这块碑,它是明代嘉靖三十五年(1556 年)黄锦撰文的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高 3.8 米,宽 1.03 米。白马寺在东汉初期创立后,在东汉末年董卓火烧洛阳时第一次被毁;其后又曾多次被毁坏和多次被重修。白马寺最繁荣的时期是在唐代。公元 685 年,武则天下令大修白马寺,大兴土木,广修殿阁,使白马寺规

18、模宏大,殿宇辉煌。据说北抵邙山、南达洛水,因僧舍距山门遥远,致有“跑马关山门” 之说,寺内僧众三千余人。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曾夜宿白马寺,给后人留下美丽的诗篇:“月明 见古寺,林外登高楼。南 风 开长廊,夏夜如凉秋。 ”到了明代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太监黄锦又一次大修白马寺。此次重修至8关重要,它大体上奠定了今天白马寺的规模和布局。这方重修古刹白马禅寺记碑,追述了白马寺的历史,尤其详细记载了此次重修的情况。这方石刻对研究白马寺的历史沿革,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各级政府重视文物古迹,尊重信仰自由,也先后多次拨款重修白马寺。1972 年,为迎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访华,决定对白马

19、寺全面修复,周恩来总理在百忙之中,还亲自过问白马寺重修事宜。我们就往后来,看一下大佛殿。大佛殿是寺院的中心建筑,地位特殊,是师父们做佛事、做功课的地方。佛坛供佛像七尊,正中主尊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人,本名叫乔达摩 悉达多。 释迦是其族名,牟尼意为“ 能仁”,释迦牟尼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他于公元前 565 年出生于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地址在今天的尼泊尔。他父亲是净饭王,非常英明仁善,母亲摩耶夫人,是拘利国的公主,为人十分贤惠。摩耶夫人在四月初八生下这位太子。太子刚生下,就能周行七步,脚踏之处,出现朵朵莲花;他举目四望,右手指天,左手指地,自言自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这时天上出现九

20、条祥龙, 为他吐水沐浴。在他 19 岁的时候,他出城四游,看到了人间的生、老、病、死及贫富的差距等等诸多的不平等,他要造福人类,带人们进入一个理想的世界。于是他冲破家庭的阻力,在 29 岁时当了苦行僧,35 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修行成佛。他世寿 80 岁,讲经45 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姿态,是他晚年一次讲经说法的手印。他曾在灵山会上讲经说法,并不讲话,叫做“ 不语说法” ,只是右手拿了一朵波罗花, “拈花示众” 。就因 为他什么都没说,这其中的奥妙才难以理解。但他的大弟子迦葉(sh)悟性非常高,领悟了其中的奥妙,于是发出来会心的的微笑。佛祖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 盘妙心,实相无相,

21、9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也是很有名的禅宗故事“拈花微笑 ”。我 们找一下哪位是迦葉? 对,佛左边站着的大弟子就是迦葉。佛右边的叫阿难,他是佛祖的堂弟,被称为多闻第一。佛每次讲经都会把他带在身边,那是为什么呢?因为阿难有非常好的记忆力,过耳不忘。在佛圆寂之后,许多经典都是由他口述记录下来的,所以许多经书开头都写着“如是我 闻” ,意思是说 “正像我所听到的那样”。这一佛二弟子合称“释迦灵山会 说法像” 。迦葉左 侧结跏跌坐于须弥座上的是文殊菩萨,他手执经卷,是大智慧的象征,他的道场在今山西五台山。阿难右侧是普贤菩萨,他手拿如意,是“大行 ”的象征,他的道场在今四川峨眉山。

22、这一佛二菩萨合称“释迦三尊 ”,又叫“华严三圣”。我 们再往两边看,那两个手提花篮的是供养天人,用通俗的话来讲,就叫天女,她们是护持佛法的,每次在佛讲经时她们便会撒下一些鲜花,来烘托当时的气氛,这就是“天女散花” 和“天花乱坠”的由来。这两尊天女是1973 年的时候由甘肃的工匠仿敦煌的造像塑造的。中间五尊都是明代的泥塑像。请往东边走,看一下这口大钟。这口钟铸造于明代嘉靖三十四年,也就是公元 1555 年,是明代太监黄锦大修白马寺时铸的,高一米六五,重二千五百斤。当月白风清之夜,更深人静之时,僧人击钟,四野传响,经久不绝,远闻数十里。更妙的是只要白马寺大钟一响,远在 25 里之外洛阳城钟楼上的钟

23、也会应声而响。反过来,如果洛阳城钟楼上的大钟一响,白马寺的钟也会立刻鸣响。这就是“ 洛阳两古钟,东西相和鸣” 。“马寺钟声 ”便成为“洛阳八大景”之一,在白 马寺也称“ 夜半钟”,誉为“白马寺六景 ”之一。 这口钟又称“幽冥钟” ,敲幽冥钟一下,幽冥地府就会一片欢腾,因地狱的众生在受苦时只要听到钟声,痛苦就会减轻,故而心生欢喜。地藏菩萨因此也会十分欢喜。咱们看到这下面供奉的就10是地藏王菩萨和他的两位侍者左手边闵公右手边道明父子两个。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在安徽九华山。因为这是明代的文物,不准打击。请各位朋友后边来,看一下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静庄严累劫修。三十二应周尘

24、刹,百千万劫化阎浮。 ”观音菩萨有三十二化身,这是其中的一个化身,她面向南海,普渡众生,又称“ 南海 观音” 。这 尊观音为什么倒坐在大殿上呢?有 话说:“问观音何以倒坐,叹世人不肯回头”,观音菩萨本已成佛, 为了救度众生又以菩萨身化现娑婆世界,故称“倒驾慈航” ,苦海无 边回头是岸呐!这其中的奥妙,还要由我们各位来领悟。大家再看一下,观音的右边有一只鹦鹉,嘴里衔着一串佛珠,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佛法无边,连动物也能被感化。观音的道场就在今天的浙江普陀山。如果谁有难的话,就口中不停地念观音圣号,也就是“南无(nm)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菩萨闻声,就会赶来救人,正所谓“千处祈求千 处应,苦海常作

25、度人舟” 。这尊观音菩萨是明代的塑像。这个大佛殿中的四大菩萨,是佛陀当初派来东方的四大使者,智行悲愿,共度众生。大佛殿东边是卧玉佛殿,这尊佛是用缅甸玉雕刻而成的。长有五米,重有八吨。大家可以欣赏一下佛睡觉的姿势,非常安详的,他这个睡姿又称为吉祥卧。佛陀 80 岁时来到娑罗双树之下,头北面西,曲右肘右侧身而卧,从容安详的进入清净无余涅槃境界,彻底解脱得大自在。这 尊卧佛是深圳、广州的部分居士捐资雕刻而成,于 1996 年安奉在白马寺并于 1997 年 2 月 19 日举行了开光法会。大佛殿西边是玉佛殿。供奉白玉佛一尊,该玉佛是云南玉佛寺妙明法师和缅甸华侨杨广佛居士于 1988 年所赠。佛像高 1.56 米,属缅甸白玉,细腻光洁,富于光感,镶嵌宝石,雕琢精美,堪称珍宝。各位朋友往后来,来看一下大雄殿。为元代所重建,明、清时重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