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速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0一、调研背景高速公路是 20 世纪 30 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为汽车交通提供特别服务的基础设施,经过 70 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 80 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 20 万公里,其中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已经构筑起与本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速公路网。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审视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以“快速、安全、经济、舒适”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它所服务的每一个人和触及的每一寸土地,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
2、也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近十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然而大规模的社会丁程必定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大气环境、声音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高速公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人类物质的交和信息反馈流提供了条件但交通噪声、烟尘等又污染环境,破坏原有的环境平衡,必须重视公路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2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目前高速公路已突破了 6.5 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继续居世界第二位。1988 年 10 月 3
3、1 日,上海至嘉定 18.5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中国大陆有了高速公路。此后 22 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根据交通部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 ,至 2010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 230 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65 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 45 万公里、县乡公路 180 万公里。高速公路的建设对中国经济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有效地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但同时,高速公路自建设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将对环境产生一系列强烈的负面影响。13 高
4、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高速公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建设由于其线形技术标准要求高,建设中开挖填筑、架桥挖隧、取土弃土等都不町避免地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廊道分割效应、水文影响、植被影响、野生动物影响、水土保持影响、土地资源影响,自然保护区影响等。高速公路建设也占用了大量耕地,穿越了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加重了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压力,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3.1 对水土保持的影响公路
5、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堑,开凿隧道,取土填筑路堤等等,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边坡植被需 3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若不及时恢复,在大雨条件下,极易引起侵蚀,产生局部水土流失。公路建设改变地表径流,成为沿线水土流失的另一原因。公路沿线桥梁、涵洞的新建和变更,将影响原有河道、沟渠的断面结构。公路建成后,取弃土场往往处于被放置的状态,成为公路沿线新增水土流失的源头之一,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潜在风险。高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敏感路段、区主要有:挖方地段,弃土石区,取土区和沿海、沿河路段。3.2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
6、日益加重了土地资源的负担,因此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山区地势陡峻,受区域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限制,公路建设宜多建在地势较平缓的土地上,而这部分土地往往又多是优质农林用地,包括水田、旱地、果园、林地等。并且,公路建设在建设期要比运行期对土地的影响要大。公路建设势必占用这些农林用地,造成农村土地面积大量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如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拟(扩)建公路全线占用土地43225hm2,拟建项目将拆迁房屋总计 780hm2,拟(扩)建公路全线填方总计149106 立方米,拟建项目借方 149106 立方米(折合成自然方)
7、。拟建公路全线共设置取土场 16 处,占地约 13039hm2。沿线取土场的设置对自然植被、基2本农田以及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3 对水环境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体的水文条件产生影响,如弃渣侵占河道,沿河而建的公路,或跨越河流湖泊的桥梁都会影响河流的过水断面、流量及流速等水文条件,引起冲刷动能增大,加速河岸侵蚀,诱发洪水等不良灾害。有些公路建设还可能致使河流改道,池塘、湖泊、水库被毁,对地表水资源、水环境产生危害。公路建设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主要是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对周围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粪便等的排放;桥
8、梁施工扰动局部水体使河床泥沙悬浮以及钻孔泥浆、钻渣的跑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含油废水、机械漏油等等。在公路营运期,则主要是路面径流雨水的排放及服务区生活污水的排放,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3.4 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公路建设对动、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工程行为和工程设施将改变和干扰动物的栖息环境。施工噪声将使一贯生活在宁静环境中的动物因噪声干扰而烦躁不安;局部地区树木、灌草的砍伐以及施丁现场扬尘、有害气体对地表水、植被的污染,将可能导致动物因生存条件变化而迁移;公路设施将可能阻隔野生动物出没的通道和改变其活动范围等,这些均可影响其繁衍生息。此外,由于高速公路每开凿一处山槽,所改变的植被面积是平原
9、区的 23 倍,因此对森林植被破坏量较大。3.5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公路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包括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道路扬尘是施工期间的另一种扬尘,道路的起尘量与运输车辆的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路面含尘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尤其道路施工中,材料运输多行驶在土路便道上,路面含尘量很高,道路扬尘十分严重。此外,高速公路建设后,汽车尾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4.4.3 水资源防治措施
10、完善排水工程设计,不使路面径流水直接排入敏感水体。施工中,实施排水系统及各类防护工程,以减轻水土流失。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应在枯水季节进行,并采3取措施与水体隔开。为降低桥而径流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大桥两端岸护坡坡面宜以草皮覆盖。当因公路施工而使农田排灌系统局部改变时,应予重建或改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简易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公路营运期应设污水处理处,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含有污染物的施工材料,堆放地点应远离河流、水库、水塘等,以防止雨水冲淋排入水域,废油、废擦布等集中处理,严禁向河道或水库弃土或倾倒施工垃圾。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在公路上散落物品,造成水体污染。4
11、.4.4 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对策认真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尽量绕避环境敏感区,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不小于 100m。公路通过林地时,应严格控制林本的砍伐数最;经过草原时,应注意保护草原植被。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应认真做好设计及施工方案,力求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以保护水生生物、两柄类生物及鸟类等的生息环境。在有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为动物设置足够数量的过路兽道。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进行完善的绿化设计,中央分隔带内栽植灌木、花卉,地面铺草皮;路基边坡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草、藤)相结合的方法;填方边沟外及挖方段碎落台栽植乔灌木。及时恢
12、复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条件许可时,可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控制绿化带。4.4.5 大气环境防治措施施工扬尘对施工人员和靠近施工现场的村庄居民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一方面采用在施工现场洒水,这样可使扬尘减少 70,收到较好的降尘效果。另外对运输土、砂、石的车辆要求加盖篷布,材料临时堆场也要设置洒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层中的悬浮微粒,又能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4.4.6
13、噪声的防治措施要求在施工路段,特别是周围有村庄的施工现场,自 22 时至次日 6 时停止施工;对能固定安装使用的机械,应安放在距居民点 200m 以外的场地;对操作机械人员定时轮换,减少工人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同时注意保养机械,使筑路机械维持其最低声级水平;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应采取发放防声耳塞等保护措施,4使工人进行自身保护;在整个施工期间尽量做到文明施工,使工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加强交通管理,上路前进行车辆噪声监测;适当设置遮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对超过噪声标准的路段,采取降噪措施,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
14、笛标志。通过以上措施,从而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污染。4.4.7 生态脆弱区的防治措施(1)湿地湿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所占用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取决于采取的保护措施。假如一条公路必须穿越一片河口湿地,那么用桥梁跨越的生态影响就比填筑路基小得多,因为桥梁能基本保持河口湿地的水文状态,而路基则会使河口封闭和水文状态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当公路侵入湿地时,路线宜布设于湿地边缘或采用高架桥、间续修桥等方案。(2)荒地高速公路设计中,为了减少耕地和林地占用,公路线位往往首选荒地通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分割、缩小、功能降低等影响,有些动物可能因阻隔或生境恶化而绝迹。所以公路穿越大片荒地时应进行动植物多样性
15、调查,以确定是否有需要救性的保护物种。(3)自然保护区公路直接穿越自然保护区时,会使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受到盗猎、偷伐、滥采滥挖的破坏,自然保护区土地亦会受到蚕食,保护区的动植物环也因周围地带的开发利用、水文气候条件变化而逐渐恶化,产生根本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公路侵入自然保护区时,应严格控制森林的砍伐数量,在有野生动物出现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视需要结合立体工程设置兽道,施工结束后清理河道中的工程废弃物。55 结语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的生态问题,我们要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规律指导公路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建设,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将自然、人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人生态设计方法,不仅要考虑到人的活动和公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也特别注重维护人们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系统,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生态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