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资金来源分析一、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特点浙江毫无疑问是民营经济的大省,浙江发展中的民营经济属于民间无数自组织主体自由竞争的自发秩序类型。截至 2014 年 8 月底,全省共有各类市场主体 400.75 万户,同比增长 9.51%,其中企业 119.51 万户,同比增长 16.35%;私营企业 104.89 万户,同比增长 19.07%;个体工商户274.67 万户,同比增长 6.77%。目前,在我们看来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仍处在良好的发展状态,虽然他们依然有诸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是民营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积极克服资源要素环境制约,不断适应国内
2、外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生产经营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民营经济贡献了全省 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以及 90%以上的就业岗位, “六七八九”现象充分说明了民营经济在浙江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2014 年中国民营企业 500 强榜单中,宁波占据 21 家,台州占据 11 家,金华地区也有 9 家民营企业入围,入选榜单的企业在规模和效益上同比均有明显的提高。从台州市路桥区的调研情况来看,该区 2013 年实现生产总值 428.40 亿元,其中 99%由民营企业贡献,创造了 95%以上的就业岗位。2、是民营经济结构逐渐优化。近年来,广大民营企业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
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大力进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产品的附加值、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且第三产业占比已超过第一与第二产业之和。目前,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高新技术企业 10000 多家,实现增加值占民营工业增加值的 19%左右;2013 年信息经济生产总值达到 10000 亿元以上,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 5.9%。出现了一大批如娃哈哈集团、万向集团、吉利集团等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跨国公司。3、是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浙江民营企业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大力加强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企业股份
4、制改革和上市步伐。截止去年底,浙江 300 余家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占 80%以上。同时,浙江民营经济对内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努力在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营销网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目前,浙商遍布世界各地,在外浙商有 750 多万人,其中有 150 多万人分布在 13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浙江积极实施“浙商回归工程” ,鼓励浙商回归创业反哺家乡,得到广大浙商的积极响应,为浙江带回了数千亿元的有效投资以及宝贵的智力资源。4、是民营经济发展氛围良好。 “重商亲商扶商”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制定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原则,义乌国际商贸城就是
5、在浙江各级党委政府敢于当担的氛围中建设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的“八八战略” 、 “两富两创”和“两美浙江”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推动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政策,积极主动转变政府职能和机构改革,经过一年的努力,省级层面行政许可事项从 706 项削减到 400 余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从 560 项减少到近 100 项,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例,减少审批事项 40 余项,内资企业审批登记两天完成,外资企业三天完成,这一速度已超过上海自贸区。消除体制性障碍,鼓励民营经济进入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改革、放宽民营资本进入领域。全面和大力创新财税和金融支持体系,促进
6、民营经济“高精尖”发展,助力民营企业稳定发展。积极引导在外浙商资本、资源、人才、信息、技术等优质生产要素回流。二、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总体上看,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步入增速换挡、经济结构调整、政策消化三期叠加。当前,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1、是浙江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浙江提出转型升级历经 10 余年,但“小、散、弱”的现象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据调研,全省小微企业占全省企业总数的 90%以上。浙江民营企业在市场上仍然是资源要素的竞争,拼的是价格,低端锁定的发展势能和路径依赖惯性过大。低端同质化竞争严重,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浙江民营企业造成的国际贸易摩
7、擦越来越多,占全国总数的1/3 强。从中国民营经济 500 强榜单来看,2014 年入选的浙江民营企业有 138 家企业,而 2006 年是 206 家,降幅高达 33.8%。浙商文化中短期、功利主义盛行,民营企业家对知识创新、企业转型升级以及长远战略规划普遍缺乏,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不够重视,调研了解到资产规模和销售额1 亿左右的民营企业中,不少民营企业家的“土豪气”过重,员工缺少归属感,人才流失严重。2、是浙江民营企业发展受资源要素约束严重。近年来,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和节能减排硬约束的强化,民营经济发展越来越多地遇到了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以及原材料成本、融资成本和工资成本快速上升等问题
8、,使那些靠拼资源、拼环境、拼价格的“三拼”民营企业面临生存的考验。调研中路桥区有关企业反映,目前 50%的土地指标给大项目,剩下绝大部分用于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土地资源极少,目前区内土地价格最高已达 100 万元/亩。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自身积累和民间借贷,直接和间接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贷款担保难,抵押手续繁,信用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虽然出台了信用担保、风险投资等方面的政策,但具体操作在基层落实难。浙江民营企业大多是从个体经济发展起来,大中型企业比例较低。小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普遍较弱,创新能力较低,拥有知识产权的企业少,贴牌生产企业较为普遍,企业竞争力普遍不
9、强。3、是浙江民营经济的“空心化”趋势比较明显。从调研情况看,由于浙江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严重制约,加上外省招商引资的门槛普遍低于浙江等因素,造成了浙江民营企业转而迁往外省甚至是东南亚等国,使浙江经济“空心化”的趋势比较明显。有的民营企业家精神有衰退迹象,认为“以前可以嚼着梅干菜闯江湖,现在吃上了鲍鱼就不愿冒险了” 。有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年纪过大,观念老旧,接班人培养出现断层。企业产权往往与企业家的个人产权混合在一起,没有形成现代企业所具备的独立和完备的产权制度,一元化产权结构导致摆脱不了家庭血缘关系的干预。由于缺乏具备现代管理理念的经理人,企业的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程序,管理和决策有较大的随意
10、性。有的企业家热衷于赚快钱、短期钱,将资金投向房地产、矿产等产业,造成资金链断裂,部分社会责任弱化的民营企业家,甚至采取恶意破产、跑路等方式逃避债务,使原本经营还不错的联保企业被拖入困境。三、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存在问题解决1、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2、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3、提供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四、资金来源资金是企业的血脉,是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实质上就是资金的流转过程,在资金的良性循环中,企业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并不断成长;同时在这种良性运动中,资金才能保存价值并使原有的价值得到增值。 以下是不同的行业有关中小企业划分的标准
11、:图表 1 资料来源于国家经贸委网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能够进行其他融资的基础,企业只能通过利用自有资本发展壮大后,才能够吸引外部资金的投入。外源融资是指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使之转化为自己投资的过程。由于存在融资难,中小企业在初创时期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金,通过想亲友借贷、民间集资等方式,即使进入到后期,内源性融资仍然是首要的资金来源方式。依据国际金融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业主的留存收益与资本占我国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 26%和 31%。在外源性融资方式,例如银行借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方
12、式中,证券市场门槛高,融资成本高,中小企业难以通过资本市场来获得资金。我国中小企业资金来源情况表(单位:%)方式渠道 资金来源 中小企业 成长型中小企业银行贷款 38.89 29.41发行股票与债券 2.38 17.65企业积累的自有资金48.41 47.06通过新建或技术改造项目申请国债或其它国家、地方财政投入4.76 5.88资金来源的首选方式引进外资或通过其他企业的收购兼并5.56 0.00四大国有银行 69.05 52.94股份制银行 4.76 5.88地方性银行、信用社贷款5.56 5.88内部利润留存 16.67 35.29亲朋借款 6.6 0.00租赁 0.79 0.00资金来源
13、的渠道商业信用赊欠 3.17 0.00而无一例外,浙江省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来源也建立在此基础上。根据 2011 年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发布浙江省小企业经营与融资困境调研报告 ,该报告在对浙江宁波、台州、温州等 7 个城市的 94 家小企业、4 家专业市场和 12 家当地银行进行走访,并通过网络问卷对浙江各地 2313 家小企业进行调研后形成 从此次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浙江许多中小企业倾向于亲友借贷,其通过亲友以及民间借贷的比重高达 50%,向银行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贷款只占了 21%,通过典当行和小额贷款公司作为资金来源只占 7%,还有 22%的企业不发生借贷
14、行为。而浙江作为中小企业的大省,跟成为中小企业的强省。在推动经济发展、繁荣内外市场、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外经外贸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的今天,它的资金来源无非这么几种。从调查显示的数据来看,浙江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的选择相对都比较保守,在企业的任何一个阶段,内源融资都成为融资的第一选择。种子期选“自有资金”的占 35%,然后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自有资金份额不断减少,到市场化期,自有资金只有 22%,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利润积累不断增加,到市场化期选“企业的利润积累”的达到 31%。向亲朋好友借款却是随之减少,种子期时为最多达 13%,到市场化期则没有。这三项相加就可以得到在企业的不同发展期,
15、企业的内源融资规模分别占各时期的比例为 60%、57%、59%、54%、和 53%。这组数据表明即使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大的市场化阶段,内源融资占比都超过 50%。所以现阶段内源性融资还是浙江省资金来源的首要选择。针对于这种现象,浙江省也在不断的努力,大力进行金融改革探索,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使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得到改善。具体措施如下:1、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在中小企业金融中,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是由政府设立,用于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的政策性基金,属于非盈利性质。其投资对象大多是创业期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一般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等方式,扶持民间资
16、本设立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即风险投资企业),引导社会资金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投资。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能有效降低社会创业投资资本的投资风险,激发社会资本对创业企业的投资热情,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2、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是鼓励和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小企业贷款的政府引导性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对象主要是年销售收入在 500 万元以下,且金融机构贷款金额在 200 万元以下的生产型、科技型、就业型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小企业。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能发挥地方财政资金的放大效应和导向作用,激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3、对民间资本进行规范和引导浙江民间金融发达,地下钱庄遍布全
17、省各地,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台州、义乌、宁波等地,民间借贷更加普遍。据省金融办估计,目前浙江省民间融资的规模大致在 1500 亿至 2000 亿之间,其中温州约有 400 亿至 500 亿元,宁波约 400 亿元。一项针对民间借贷的调查显示,目前温州企业运营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的比例,已从 2006 年的 6024:16,转变为5418 28,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企业曾有过民间融资行为。民间融资在浙江省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高利贷和以血缘、亲缘和朋友圈为纽带结成的融资担保网络等特征,具有较大的风险隐患,近几年甚至发生了多起影响恶劣的社会事件,
18、亟需给予引导和规范。2008 年以来,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浙江省逐步使民间金融机构“翻明转正” 。2008 年 7月 2 日,浙江省下发了关于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首次以文件制度的方式承认民间贷款机构的合法地位。2008 年 7 月 23 日,浙江省工商局发布全国首部小额贷款公司登记管理办法浙江省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该办法首次通过制度正式承认了民间贷款机构的合法地位,详细规定了申请成立小额贷款公司所需具备的各项要件,同时明确了工商部门规范小额贷款公司经营行为的各项职能。这意味着浙江省民间贷款机构首次在制度上获得合法身份。4、企业联保贷款。企业联保贷款是丽水市“山
19、海协作”企业联合促进会破解小企业融资难的创新举措,主要支持对象是劳动密集型、 “三农”经济关联度高的小企业。主要做法是,5 家以上信用记录良好的企业自愿组合成一个联合担保组,由“山海协作”促进会考察后推荐给银行。在申请贷款时,联保小组成员企业各自拿出相当于贷款额 20%的现金建立共同的风险基金,任何一家成员企业没有及时还贷,银行都将没收风险基金作为补偿。同时要求联合担保组成员企业互相监督,必须互相提供各自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及贷款增减情况。 5、股权质押贷款股权质押贷款是指借款人以自有或第三人合法持有的股权作为债权的担保,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融资行为,是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创新模式。2008
20、 年 6 月 16 日,浙江省工商局出台了浙江省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暂行办法 ,规定企业注册登记地在浙江的有限公司和非上市公司股东可以将持有的公司股权用作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2008 年 7 月 15 日,又出台了浙江省股权质押贷款指导意见作为其补充。截至 2009 年 3 月底,全省共办理股权出质登记 536 户,出质数额达 131.7 亿元(股),融资金额 241.8 亿元。 6、股权出资登记。股权出资登记是指允许境内自然人或境内企业以其在本省注册登记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向在本省注册登记的进行改制、重组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内资股份有限公司出资。投资人用于出资的股权必须权属清晰、权能完整,且
21、已足额缴纳;用于出资的股权由法定的评估机构评估作价;股权和其他非货币财产出资额之配合的方式,主要以每个时期的国家政策为依据,重点为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提供担保。产业政策由政府主管大臣制定后公布,同时对该指定行业的中小企业或由该类中小企业为直接或间接成员组成的团体给予指导。通产省每年根据政府的产业政策制订担保计划,担保计划具体规定了担保对象的规模和标准,要求被担保的中小企业要符合政府的标准,担保的项目应符合政府产业计划的项目。大藏省每年通过中小城市企业信用保险公库融资给信用保证协会,这部分资金没有回收期且利率为零。当保证债务不能履行时,信用保证协会按照其向银行出具的信用保证书的约定向银行代为偿还债务,在信用担保协会采取各种措施之后,最终的损失,由政府信用保险公库承担 70%-80%,信用保险协会一般只承担 20%-30%的保证责任。政府对不能回收的求偿权给予最终的补偿,解决了信用保证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