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什么是旅游? 往往人们会想起旅游不就是游山逛水吗?词义辩解:看下面的对话对话一 甲:暑假期间你干什么了?乙:我跟几个同学去阳朔旅游了。对话二 甲: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乙:我是搞旅游的。对话三 甲:你是学什么专业的?乙:我是学旅游的。在以上三组对话中,分别都使用了旅游这个词。根据每一组对话的语境或对话内容,大家都会明白其中旅游一词的含义所指。第一组对话中的旅游显然指的是旅游活动;第二组对话中的旅游指的则是旅游行业或旅游业;至于第三组对话中的旅游,则是指旅游专业。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性质及特征一、旅游的定义什么是旅游?这是旅游学研究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学习应该明确的第一个概念。迄今为止
2、,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高教版 9 种、田里编著南开高职版 8 种、李天元编著南开版 7 种、魏向东林业版列出国际 11 种、国内 7 种),对旅游的定义大体可以划分为两类:理论性定义(或概念性定义)和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理论性定义(或者叫概念性定义)是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演绎与归纳)给事物定义,是为了探究旅游活动最本质的特征,发生、发展的原因、趋势和规律。技术性定义是用技术的方法(调查统计)给事物定义。这种定义大都根据人们离家外出的活动目的,在目的地停留的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标准去界定旅游者的范畴。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出于某种实际工作的需要,比如说旅游统计工作。这种定义多是为了调查
3、和统计所用,而且往往是根据人们离家外出的旅行距离或活动范围、外出访问的目的、在目的地停留时间以及其他一些可能的标准去界定纳入旅游统计的人员范围,因此,这种技术性定义大都是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范围。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1.理论性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居住,并且不涉及任何赚钱的活动。”这是瑞士学者汉泽格尔和克拉普夫在 194
4、2 年就提出来的,后来在 20 世纪 70 年代为“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xperts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所采用。英文缩写“AIEST”的中译文为“艾斯特”,故称。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活动中必将产生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即强调了旅游的综合性内涵。(不仅包括了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了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目前国家应用比较多的是艾斯特定义:就用“非定居者”强调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用“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用“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强调了旅游的非就业性,
5、用“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显然,这个定义从消遣性旅游的研究角度,较好地把握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因而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学界都有很大影响。按照这样的定义,今天数量众多商务、公务、会议及事务性外出访问旅游都没有包括在内。而现代旅游实践和旅游统计中却是包含了上述活动的。(分析见教材 46 页)“非就业性”的解释。定义中的旅游活动是“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指的是旅游者出游的非就业性质。这里表述了旅游活动有别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的排他性的规定,强调旅游活动的休闲性、消遣性。这就容易把现代旅游概念中的“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会展旅游”等广义的旅游经济现象排斥在外。应该这样理解。休
6、闲性、消遣性肯定是旅游活动最本质的特征。狭义的旅游自然包含在内。而跨地区的会议旅行、商务旅行,甚至政治旅行等往往附带的计划了消遣、观光的内容,这个内容自然符合“非就业性”的特征。即使其动机是非“非就业性”的,其异地流动的消费,也增加了旅游目的地的经济收入,影响了社会和文化。所以从技术的层面讲,也应看作是旅游。2.技术性定义联合国的“官方旅行机构国际联合会”(AIGTO)认为“旅游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时间超过 24 小时的短期游客,其旅游目的属于下列两项之一:1悠逸(包括娱乐、度假、保健、研究、宗教和体育运动);2业务、出使、开会等”。这个定义是一个国际旅游的定义。很显然,从逻辑上说,这个定
7、义不够严密,但明显地出于技术性需要,为了调查与统计的可操作性。属于技术性的定义。 3.两种定义的关系前一种定义我们称为狭义的旅游概念,后一种定义我们称为广义的旅游概念。那么,在学习本课程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两个概念的关系呢?就看我们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前面提及,现代社会对旅游活动关注和研究的动力是经济,是市场,是产业,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所以,我们更倾向于从广义的立场去理解旅游。理由如下:(1) 任何目的的旅行常与休闲消遣相伴公务旅行和商务旅行大多伴随着消遣旅游活动。旅途过程的消遣旅游活动符合狭义旅游活动的特征异地性、非定居性、非职业性、消遣性。所以不能排除在旅游活动之外。(2)
8、任何旅行活动都有旅游经济的意义出于任何目的到非长住地(国)访问,对接待地(国)都有经济贡献和社会影响,对接待地(国)有旅游经济或产业的意义。(3)世界共识国际组织公认事务(包括公务、商务等)访问者应纳入旅游统计人员的范围内。2、其他若干个概念性定义的优缺点的讨论。在国际上,比较有影响的旅游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德国的蒙根罗德:交往定义: 1927 年,德国的蒙根罗德对旅游的定义:旅游从“狭义的理解是那些暂时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和文化的需要,或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3、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
9、游研究所:目的定义:50 年代,奥地利维也纳经济大学旅游研究所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理解为是暂时在异地的人的空余时间的活动,主要是出于修养;其次是出于受教育、扩大知识和交际的原因的旅行;再是参加这样或那样的组织活动,以及改变有关的关系和作用。”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的基本目的是:消遣和增长知识。4、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流动定义:1974 年,英国的伯卡特和梅特列克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活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注意:这个定义强调了旅游的重要的特征:流动,以及所具有的特点:异地性和暂
10、时性。5、时间定义:1979 年,美国通用大西洋有限公司的马丁普雷博士在中国讲学时,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为了消遣而进行旅行,在某一个国家逗留的时间至少超过 24 小时。”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各个国家在进行国际旅游者统计時的统计标准之一:逗留的时间。6、相互关系定义:1980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伯特麦金托什和夏西肯特 格波特对旅游的定义:“旅游可以定义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访问者的过程中,由于游客、旅游企业、东道政府及东道地区的居民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注意:这个定义强调的是:旅游引发的各种现象和关系,即旅游的综合性。7、生活方式定义: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 198
11、5 年对旅游的定义为:“旅游是现代社会中居民的一种短期性的特殊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是:异地性、业余性和享受性。”评:这些定义都存在泛化的倾向,包含了其他非工作目的的旅行,但是这些旅行活动可否视为旅游,仍存在争议。这类广义的定义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纳的,因为一则便于统计,二则是其统计结果更能显现出旅游对经济的正面影响。以上定义的共性:(1)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是人们离开自己的定居地,去异国他乡访问的活动。(2)旅游活动的暂时性。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作短期停留的访问活动这种短期停留有别于移民性的永久居留。 旅游在时间上的特点,就是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做短暂的逗留,有别于移民性的
12、永久居留。因为对于大多收旅游者来讲,只有在完成所承担社会工作之余,有充分闲暇时间,才能参加旅游活动。旅游只能占用闲暇时间的一部分对于接待地看来,旅游者只是来去匆匆的过客由干休闲在人的生产、生活中只占全部时间的一小部分,旅游对每个人只能是短时间的行为可以说,没有休闲,就没有旅游(3)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旅游是人们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合、它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综上所述,我们给旅游一个较为综合的定义:旅游是人们处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它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迁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或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二、关
13、于旅游定义的补充说明:(一)旅游一词的词义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诗人沈约的悲哉行:“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徐光旦垂彩,和露晓凝津。时嘤起稚叶,蕙气动初苹。一朝阻旧国,万里隔良辰。” 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典籍中最早见到的“旅游” 一词,比西方早了 1300 多年。在当时就已含有外出游览之意。而在这之前,汉语中表现旅游活动和旅游现象的词主要是用独立的“旅”和“游”。按照唐孔颖达周易正义释“旅”字云:“旅者,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其本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它是指一个人在空间上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移动过程。而“中国古代的游,即遨游,也即游览的意思。礼记学记”息焉游焉“古人把游解释为“为闲暇无事
14、之为游。这表明中国先民对于外出游览活动必须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观念很强烈的。在现代英语中,tourism 这个词出现在 1811 年,在此之前,是用 travel 这个词来表示旅游的,travel-travail 转换过来的,其原意是阵痛、艰苦、困难和危险,也就说出门旅游是受罪的。在中国也有这种类事的说法,人们总是把外出旅游看作是一种困难和危险的事情,一种可能遇到风险的事情。“在家千日好,外出一时难。所以,亲友们常常祝愿“一路平安、一路顺风”。为什么,这表明在过去,由于外出旅游要受到天灾、人祸、野兽侵袭等的威胁,人们对旅游存有畏惧心理。2004 年亚太地区的旅游收入因为受到海啸的影响,损失将达到
15、 30 亿美元。亚太旅游业每年可为本区域带来 500 亿美元的收入。不过,像这种事情的可能性一般都不大。(二)(1)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2)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旅游与迁徙、旅行的关系:三者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并处于不同目的而发生。迁徙最大特点是离开定居地并计划不再回来。而旅游和旅行的关系是所有的旅游都要经过旅行过程,但并非所有的旅行都是旅游。二者最终都要回到居住地。旅游与旅游业的关系:旅游是旅游者的行为,形成旅游需求,旅游业是旅游企业的集合行为,形成旅游供给。讨论题 关于旅游的定义有很多种,不同的学者和官方机构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界定。有经济化的旅游定义,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官方或半官方的
16、定义。经济化的旅游定义中比较典型的是奥地利经济学家 Herman Von Schullard 所阐述的观点,在他看来“旅游是外国或外地人口进入非定居地并在其中逗留和移动所引起的经济活动的总和”。Cooper 等人认为:“旅游是人们离开通常居住和工作的地方,暂时前往目的地的旅行和在该地停留期间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创立的各种设施。”文化论者的旅游定义:法国学者让梅特森认为,“旅游是一种休闲的活动,它包括旅行或在离开定居点较远的地方逗留。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他的经历和文化教育。”道格拉斯皮尔斯认为, “从一个更为技术性的意义上说,可以把旅游看作是人们出自休闲和娱乐的目的而
17、旅行以及暂时居留而引起的关系与现象。”官方或半官方的定义:即本书中的官方公布的各种技术性定义。请同学们思考上述这些旅游的定义,你赞同哪一种观点?你认为旅游是一种现象还是一种活动还是关系和现象的总和?旅游应该如何定义?旅游的本质是什么?三、旅游的本质和属性(一)、旅游现象的表现(即旅游的属性)1旅游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什么是社会性?回忆政治上学的,人的本质是社会性,其中社会性含义是)。体现为:旅游活动不再是以往单独的个人活动,而是社会组织性的,人们外出旅游都会接受各类旅游组织提供的服务;旅游活动的社会内容,旅游已不是纯粹的游山玩水,而是包含教育、文化交流、审美等许多社会活动的内容,欣赏民族风情、
18、购买手工艺品、拜访当地家庭等都是社会行为。旅游过程中与同行的游客、景点饭店的其他旅游者及当地居民都会有交往,也表现出社会性。2旅游活动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旅游者自身的文化素养、目的地的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旅游动机;旅游活动本身是一种审美。旅游资源具有文化性。旅游资源本身,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是一种文化体现。自然风光如果没有人的审美,也就不能成为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发展是一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具体表现形式。旅游业的硬件、软件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以及艺术、建筑等文化因素。3旅游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旅游者的出游需要借助于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二者构成一种经济上的供给与需求
19、关系旅游活动本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旅游对外界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影响4旅游活动还涉及政治表现为:(1)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是出境旅游实现的前提;(2)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发展旅游的又一前提。(3)旅游作为交往活动,可以改善国家的政治关系,经济上还可以平衡进出口贸易。注意:以往人们在分析旅游的性质时,主要强调它具有经济属性,或充其量认为旅游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种判断的依据是旅游全过程中所离不开的消费(支付)行为。这在表面上看似乎没错,但实际上颇值得讨论。二、旅游活动的根本性质是一项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和政治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的真谛是通过经济手段完成的审美文化活动”讨论
20、:为什么要讨论旅游活动的性质?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构成讨论:大家想一想,一个人要想完成一次旅游活动需要为他提供哪些服务和条件?说法:三要素、六要素、地域系统说:客源市场系统、出行系统、目的地系统和支持系统三要素:(1)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在旅游活动的要素中,旅游者处于主体地位。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表明,旅游实践乃是先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后有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从业队伍。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导因素,他们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等等是决定旅游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相应协调的主要因素,因而是旅游活动的主体。(2)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在旅游活动构成的各要素中,旅游资源处于客体或对象的地位。当一个
21、人有了足够用于旅游花费的金钱和时间,并且有外出旅游以满足娱乐和求知的愿望之后,他首先考虑的是去哪个国家或地区才能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这时,吸引旅游者的决定性因素就是合乎其口味的旅游资源。固然,一个人准备去某国或地区旅游时,同时也会考虑到那里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但这只是第二、三位的需要。而那些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旅游资源,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替代,必须自己亲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满足。所以,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观基础,是一个国家招徕客源、开拓市场、发展旅游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3)旅游业是旅游活动的媒体。相对于旅游者和旅游资源来讲,旅游业是旅游活动构成的媒体。旅游业是实现旅游活动的
22、媒介、手段和条件。现代旅游中,完成旅游活动的要素已不再只是旅游者和旅游资源,而是将旅游业这一中介也包括进来,因为大众旅游的特点之一便是利用旅游业提供的便利服务完成旅游活动,这已经成为一种规范化的模式。在现代大众旅游阶段,几乎没有旅游者不再利用旅游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虽然使用旅游业提供的旅游服务并非是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但旅游业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在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的实现之间架起一座便利的桥梁。六要素:所谓旅游环节构成是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活动构成。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主要是行、住、食、游、购、娱等。游是旅游的中心环节。它是旅游者动机和目的之所在。有了游”的动机、旅游者就会离开习惯
23、了的常住地,去获取新的知识,去享受些活的美。游也是旅游者外出旅游的主要内容,有的旅游者喜欢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以享受山川的壮美、阳光的明媚;有的旅游者喜欢凭吊历史古迹,追溯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尽管旅途劳累,但人们通过游而得到精神的陶冶和物质享受。行是旅游的基本环节。行是指旅游的空间转移,要实现旅游的目的离不开行。首先,旅游者离开常住地实现空间转移是由“行”实现,旅游过程中的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的转移,从住宿地到景点间的转移都要遁过行来完成;其次,行在旅游的全过程中也是花时间最长,需用支出最多的项目。据不完全统汁,在一天 10 小时的旅程中,平均每天约有 5-6 小时用于乘车船,即在旅游的全过程
24、中,几乎有一半是在行中渡过的,远距高旅游或景点间距离较远的话,“行的比重还会上升。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的旅程一般都比较远,因此行的条件也会影响到行的时间及旅游活动的质量。旅游过程中对旅游工具的要求可以概括为“安全、便利、高效、快速、舒适、经济,通过使用好的运输工具,可以减少疲旁,缩短“行的时间,增加“游的时间,保证旅游者顺利实现旅游目的。最后,“行也影响和决定着放游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随着旅游范围的扩大,现代旅游的形式已不再只是单纯的观光旅游,以“行的方式命名的旅游也日渐增多,如航空旅游,汽车旅游,江河漂流登山旅游等等。由此可见,”行在旅游全过程中的重要性。吃、住是旅游的重要环节。“吃”住是指旅
25、游中的餐饮和住宿。旅游是一项动态的活动,对旅游者来说,、吃、住是恢复体力完成旅游的生理保证;也是旅游服务质量的重要体现,吃”住的保证程度影响旅游者对旅游的满足程度,因此可以说“吃住是旅游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旅游的重要内容。随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的心理,无论去旅游地或住宿地,住宿的建筑风格和餐饮的品味都正走向民族化、特色化,以便增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在令天的现代旅游中,设施完备的高档宾馆和高品味的宴席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昧,富有特色的民居和餐食也日益成为旅游者追求的目标,今天,建筑文化、餐饮文化正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购娱也是旅游的重要环节。“购是指旅游购物,娱是指旅游中的娱乐,有
26、人错误地将旅游的全过程概括为“吃、住、行、游,将“购娱作为可有可无的两个辅助环节,完全否认了购娱在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外出旅游,往往把购置一些具有异国他乡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商品作为旅游中的一大乐趣;其次,从旅游业角度来看,旅游商品的销售更是旅游经营的重要方面。旅游业为旅游者提供的商品可以分为无形服务和有形商品两类,通过销售旅游产品而形成的销售收入已成为旅游业重要的经济来源,此外,购物旅游的兴起,使购物成为旅游中下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据统计,到香港旅游的旅客中,大部分人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购物,在旅游者的全部旅游花费中购物占 50%左右,由此可见,购物已成为旅游过程中
27、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旅游业收入的重要来源。“娱也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者在旅途中劳累奔波,非常辛苦,为了调节、恢复疲劳,旅途中少不了“娱,同时,娱往往是异国他乡文化的表现形式,旅游者通过娱乐能更多地领略异国他乡的文学艺术和民欲风情。因此“娱已成为旅游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综上所述,旅游过程中的行、吃、往、游、购、娱六大环节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过程,这六大环节既互相衔接又有秩交叉,由此构成旅游的整体。第三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一、按旅游目的划分(一) 消遣旅游: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包括观光、度假、探险等。1、观光旅游:以参观、欣赏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为主要目的和游览内容的旅游消费活动。它是
28、最为普通、最为常见的旅游活动类型。 (易经 上曾有“观国之光”一语,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特点:第一,旅游范围广,按一定旅游路线沿途观光。第二,适应性强。不分年龄、职业、身份都适宜。第三,接待方便。2、度假旅游:以度假和休闲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一种旅游消费活动。或利用假期进行休养和消遣的旅游活动方式。特点:第一,度假地点相对固定,活动范围不大。第二,强调休息。第三,重复性较高。第四,对娱乐设施要求较高。3、生态旅游: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以生态景观欣赏和体验为内容的自然旅游活动,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特点:第一,旅游者是那些对环境保护有高度责任感的人。第二,活动规
29、模较小,不需要太高的资金投入。第三,必须对旅游地采取严格的环保措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第四,必须配备高素质的导游。(见卢云亭、王建军生态旅游学第 70、71 页,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年版)生态旅游是自然旅游中的一种专项或特种旅游形式。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继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之后发展的第三大领域。(二) 事务旅游: 包括商务、公务、会议等。1、商务旅游:以经商为目的、将商业经营与旅行游览结合起来的旅游活动。特点:第一,旅游频率高。第二,消费水平高。第三,对旅游设施和服务质量要求高。2、公务旅游:政府人员因公出访在公务之余进行的参观游览活动。特
30、点:第一,多采取团体形式。第二,专业行强。3、会议旅游:以组织、参加会议为主要目的,并提供参观游览服务的一种旅游活动。特点:第一,消费水平高。第二,停留时间长。第三,计划性强。第四,对接待设施和服务要求高。(三)个人或家庭事务旅游:1、探亲旅游2、修学旅游3、教育旅游(四)二分法:(刘伟、朱玉槐旅游学第 4 页,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1 年版。F5/141)1、单纯的旅游:以娱乐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即消遣旅游,包括观光、度假、探险等。2、联带的旅游:以公务、商务等为主要目的联带的旅游,即事务旅游,包括商务、公务、会议、探亲、宗教朝拜、体育、修学等。二、按地理范围划分(一)国内旅游公民在本国国
31、境范围内的旅游活动,不属于所在国居民的长驻(1 年以上)外国人在所在国进行的旅游活动。(二)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包括国际来访的入境旅游和本国居民出境旅游两种情况。入境旅游:一般指外国公民到本国的旅游活动,又可分为过夜与不过夜的一日游两种情况。特殊情况:迄今为止,港澳台同胞来大陆地区的旅游访问活动。(原因:台湾还没有统一,港澳虽然已经回归,但都作为特别行政区实行高度自治。)出境旅游:一般指本国公民到他国的旅游活动,又可分为过夜与不过夜的一日游两种情况。特殊情况:大陆居民前往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活动。发达国家的现代旅游发展路径:先发展国内旅游,再发展国际
32、旅游。发达国家的发展旅游业,是走一条国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的常规型的发展路径,即发达国家在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满足以后,国内旅游开始兴盛繁荣,继而国际旅游业也发展起来。我们所说的发达国家,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工业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是在6000 美元以上。原来的联邦德国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走的这样的一种道路,他们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空白点开始发展的。20 世纪 50 年代,随着联邦德国国内经济的恢复,国内的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这就进入了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恢复工作需要大量的外汇,在国内旅游发展的基础之上,举办了吸引国外旅游者入境旅游的系列活动,以赚取外汇,于是进入了第二个阶段。最后到了 60
33、 年代,以发达国家的高额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国际收支顺差为依托,出现了“日耳曼民族大移动”的出境旅游,出国游客曾占世界第一位,进入了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第三阶段。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路径:先发展国际旅游,再发展国内旅游。当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旅游业走的是非常规型的发展道路。具体说,就是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率先发展国际旅游业中的入境旅游,并且这种入境旅游随着经济发展引致的外汇瓶颈加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伴随国内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业开始兴盛起来,当迈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000 美元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行列时,国际旅游业中的支出旅游即出境旅游也崛起繁荣。我们所说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 410 美元一下的低收入国家,也包括后起的发达国家,他们那发展旅游业的初期目标主要是为了赚取外汇、发展经济。(三)国内旅游与国际旅游的差别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是否跨越国界。此外还有以下一些差别:1、消费程度2、逗留时间3、便利程度4、经济作用三、其他划分:(一)按组织形式:团体旅游(简称 GIT)、散客旅游(简称 F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