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一、 二章(绪论+铸造成型 ):1 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现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缩松。2 顺序凝固:指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再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的凝固方式。3 同时凝固:由顺序凝固的定义可得。4 偏析:铸件凝固后截面上不同部位晶粒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称为偏析。5:宏观偏析:其成分不均匀现象表现在较大尺寸范围,也称为区域偏析。6 微观偏析:指微小范围内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7 流动性:液态金属自身的流
2、动能力称为“流动性” 。8 冲型能力:液态金属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完整、轮廓清晰的铸件的能力叫冲型能力。9 正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 K1 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低,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正偏析。10 逆偏析:当溶质的分配系数 K1 的合金进行凝固时,越是后来结晶的固相,溶质的浓度越高,这种成分偏析称之为逆偏析。11:自由收缩:铸件在铸型中收缩仅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时,为自由收缩。12:受阻收缩:如果铸件在铸型中的收缩除了受到金属表面与铸型表面的摩擦阻力,还受到其他阻碍,则为受阻收缩。13:析出性气孔:溶解于熔融金属中的气体在冷却和凝固的过程中,由于溶解度
3、的下降而从合金中析出,当铸件表面已凝固,气泡来不及排除而保留在铸件中形成的气孔。14:反应性气孔:浇入铸型的熔融金属与铸型材料、芯撑、冷铁或熔渣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在、铸件中形成的孔洞,称为反应气孔。15:侵入性气孔:浇注过程中熔融金属和铸型之间的热作用,使型砂和型芯中的挥发物挥发生成,以及型腔中原有的空气,在界面上超过临界值时,气体就会侵入金属液而不上浮逸出而形成的气孔。三章(固态材料塑性成型)1 金属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产生预期的变形,以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加工方法。2 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
4、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化。3 自由锻:将加热后的金属坯料置于上下砧鉄间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的加工方法。4 模型锻造(模锻):将加热后的金属坯料置于具有一定形状的锻模模膛内受冲击力或压力而变形的加工方法。5 胎膜锻造:是在自由锻造设备上使用不固定在设备上的各种称为胎膜的单膛磨具,用胎膜终锻成型的锻造方法。6 落料:把板材冲压出所需外轮廓坯料的过程。其剪切下来的材料为工序所需的部分。7 冲孔:把坯料内的材料以封闭的轮廓和坯料分离开来,得到带孔制件的冲压方法。8 冷变形:是指金属在进行塑形变形时的温度低于该金属的再结晶温度。9 热变形:是指金属材料在其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塑形变形。10 板料成型:是
5、利用压力装置和模具使板材产生分离或塑形变形,从而获得成型件或制品的成形方法。11 板料分离过程:是使坯料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产生分离而得到工件或者坯料。12 金属的可锻性:金属塑形变形的能力。4 章(粉末压制)1 粉末压制(主要指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或金属和非金属粉末的混合物)做原料,经压制成形后烧结而制造各种类型的零件和产品的方法。2:电解法:是采用金属盐的水溶液电解析出或熔盐电解析出金属颗粒或海绵状金属块,再用机械法进行粉碎。3:雾化法:是将熔化的金属液通过喷射气流、水蒸气或水的机械力和急冷作用使金属熔液雾化,而得到金属粉末。5 章(固态材料的连接)1 焊接:将分离的金属用局部加热或
6、加压,或两种方法兼而使用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内部原子的结合与扩散作用牢固地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2 熔化焊接:在液态下进行焊接时,母材接头被加热到熔化温度以上,它们在液态下相互熔合,冷却时便凝固在一起,这就是熔化焊接。3 压力焊接:在固态下进行焊接时,利用压力将母材接头焊接,加热只起着辅助作用,有时不加热,有时加热到接头的高塑形状态,甚至使接头的表面薄层熔化,这便是压力焊接。4 钎焊:在接头之间加入熔点远比母材低的合金,局部加热使这些合金熔化,借助于液态合金与固态接头的物理化学作用而达到焊接的目的,这便是钎焊。5 摩擦焊:利用摩擦热使接触面加热到高塑形状态,然后施加压力的焊接。6 电阻焊:利用电阻加热的方法,将焊件加热到高塑形或局部熔化状态,然后施加压力的焊接方法。7 直流正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正极,焊条接其负极。8 直流反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负极,焊条接其正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