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色“武安谷” 成就大产业7300多年前的“神农氏粮仓,如今的“中国小米之乡” ”金色“武安谷” 成就大产业 武安市发展小米经济产业纪实文/环渤海财经网总编李杨林国家质检总局发布2010年第28号公告,正式批准对武安小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借助公告的发布,武安市有关部门将积极帮助农民推广使用优质专用谷子新品种,有机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并把小米产业列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10大产业之一。受到保护的武安小米将严格按照公告中的质量技术要求组织生产。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获批,将对发展武安小米产业,推进农业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全市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2、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小米之乡小米,古称稷或粟,中国北方俗称谷子。古时所谓“五谷” ,泛称大地上生长的各种农作物,可见谷在农业中的地位之重。中国种粟历史悠久。出土粟粒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如西安半坡村、河北磁山、河南裴李岗等距今已有六七千年。武安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75.6万,农业人口65.9万,耕地面积76.8万亩,是全国“百强” 、河北“十强”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全省重点培养的中等城市和“区域次中心城市”;综合实力连续多年跻身全国县域济“百强”和全省“三强” 。武安是粟的发源地,谷子的故乡,有着7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在武安
3、市磁山镇磁山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大量粟灰。考古专家认为,分析磁山5万余公斤粟的储藏量和当时很少人口的反差,这里可能是上古神农氏的粮仓。经中国科学院吕厚远研究员课题组对磁山文化遗址植物遗存进行研究,证明距今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武安原始人种谷,饲养家畜、制作生产生活用具,进入了人类最早的文明。这一发现,把我国黄河流域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约万年,填补了前仰韶文化的空白,也修正了目前世界农业史对植粟年代的认识。武安种植谷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76.8万亩耕地中有50万亩属于丘陵旱地,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中国北方许多地方种谷子,唯有“武安谷”与众不同,其小米色泽金黄,入口绵甜糯香,可暖胃养人,舒缓筋
4、骨,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因此武安以其小米优良的品质,悠久的文化而先后被命名为“河北小米之乡” 、 “中国小米之乡” 。武安市农牧局副局长李保安向我们介绍。小米做出大产业以往,在人们的的印象中,钢铁、焦化、建材,是武安的标志产业;而有着悠久历史的武安小米,却“养在深闺人未识” 。长期以来,武安人对小米品牌的意识不强,观念较为落后,并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仅满足于自给自足式的生产,制约了武安小米的发展。近年来,为了带动武安小米产业的发展,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的需求,武安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小米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了关于发展优质小杂粮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发展小米产业的实施方案 ,并把小米产业列为“十一五”国
5、民济发展规划的10大产业之一,市财政每年拨出专款扶持谷子生产。几年来,武安市农牧局陆续从科研院所引进11个优质谷子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并请专家对小米现场品偿,筛选出小香米、冀谷19、冀谷18、冀谷20、冀谷21、冀谷25等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同时,建立了桃源沟、南山沟、西峧沟、琅矿沟、天井沟、徘徊铺上等优质谷子种植基地,这些基地谷子亩产量均在320公斤以上。金秋时节,山东、河南等外地小米加工企业纷纷到武安抢购谷子,武安小米远销到北京、天津、河南、山东、湖南等地,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市场的拉动,种谷效益显著提高。武安有关部门曾经进行过种谷子与种玉米的产量效益50户调查,结果显示,种谷优势显著,谷子
6、亩产值高于玉米产值一百多元。仅此一项武安谷子比玉米增加产值3000万元以上。武安常年种植谷子20万亩左右,2009年种植25.3万亩。其中,无公害谷子面积达24.15万亩,有机谷子面积1274亩,绿色谷子面积10265亩。成功的背后武安小米产业的成功,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超前的观念,持之以恒的决心。在技术上,武安依托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指导谷子科研与生产,示范推广优质专用谷子新品种、有机、绿色无公害栽培技术,实现品种更新和良种良法配套。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通过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基地建设、优种供应、试验示范、标准化生产,促进小米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武安小米的市场竞争力,为小米产业
7、发展增添了后劲。在龙头企业建设上,河北仓盛兴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1.5万吨的优质小米生产线。同时注册了“武安小米”地理商标和“磁山粟” “晶秋”商品商标,进行了小米的有机食品认证和正在进行小米的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并与农户立签了收购订单,带动农户10万多户。为了拉长产业链条,与河北省农科院谷子研究所立签了小米多功能营养粉生产技术转让协议,项目正在施工实施,今年有望投产。同时,小米营养乳、小米糠油、高纤素等系列深加工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在基地建设上,对武安市73万亩耕地进行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评认定,使武安市所有的谷子都产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局每年还从科
8、研院所引进十几个优质谷子新品种进行品种展示,并请专家对小米现场考察,筛选出小香米、冀谷19、冀谷25等优质品种进行推广,同时,建立了白府、阳邑、石洞、桃源沟、南山沟、西峧沟、琅矿沟等优质谷子种植基地;另外,在建立绿色食品(小米)生产基地1万亩的基础上,又建设成了有机谷子生产基地。通过种种措施、建设带动了武安优质谷子基地的发展,调动了广大农户种植谷子的积极性。目前,武安已有73万亩耕地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环评认定,并获得了认定证书。从此,武安小米全部是无公害农产品。标准、服务保障产业发展 在标准化生产上,根据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和武安谷子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有机、绿色谷子生产技术操作规
9、程,通过培训在全市推广实施。通过示范带动,建立了22个标准化科技示范村,以示范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优质谷子生产技术的推广;以技术骨干为核心,成立了11个技术服务小组,统一培训标准、统一供应优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 ,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大力了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人员还从生产源头上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确保了武安小米的质量。通过优种推广、基地和龙头企业建设,武安市谷子良种普及率达到了100%;加工转化率由过去的52%增加到78%;种植面积由2006年的20.1万亩增加到2009年的25.3万亩;2009年总产达到6.72万吨,比2006年增加2.62万吨。2009
10、年总收入1.8亿元,比2006年增收8000万元以上。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在科技人员、农民、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武安小米产业呈现出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基地规模日益扩大,品牌效应日益显现,它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拉长拉粗产业链条通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谷子标准化生产格局已形成,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在已有年产小米1千吨左右的小米加工厂20多家的基础上,武安市仓盛兴油脂有限公司2008年投资新建年加工2万吨小米的大型精小米加工厂,之后又投资30万元于小米多功能营养粉生产技术。龙头企业在建立了有机和绿色谷子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小米和绿色小米认证并与农户签订了种
11、植收购协议。并与农户立签了收购订单,带动种谷子的农户10万多户。目前,武安市谷子年加工销售量在4万以上万吨,加工销售率在90%以上,销售收入达4亿元以上。农产品的深加工,是提升产品附加值,是拉长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武安小米产业已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十一五”规划的十大产业之一,武安小米的产业链条将会越拉越长,带动小米生产基地规模越来越大,并将成为武安农民增收的优势产业。发挥政府的服务与调控功能,服务于“三农”“三农”中的“农民”问题,一直是困扰着“三农”发展的瓶颈。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中的重中之中、关键中的关键。而增加农民收入,其根源在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增收模式。站在沉甸甸的谷穗前,看着
12、一望无际的谷田,武安市白府村支部书记朱海军高兴地说,俺村种了3000多亩谷子,已经丰收在望,每亩比去年增加产量100斤以上,增收150元以上没问题。仅这一项就为全村增收50多万。这都是沾了工作组帮助引进的优良种子和技术指导的光。迂城村农民赵振海说,在前期受旱后期连阴雨的不利条件下,我这块谷子一水没浇,一亩地能打一千多斤谷子,别人不相信,我也不敢相信,省里来的和山西来的谷子专家却说这是真的。这都是工作组给俺上课培训、帮俺种、帮俺管的结果。这些朴实的农民所说的“工作组” ,就是邯郸市农业“4123”双增工程工作组。政府积极帮助龙头企业的建设,在帮助河北仓盛兴粮油工贸有限公司建成了年加工谷子2万吨的
13、小米生产线的基础上,还帮助龙头企业建立了有机谷子和绿色谷子生产基地,进行了小米的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今年,邯郸市成立了农业“4123”双增工程工作组,在示范推广过程中,通过抓好基地建设、优种供应、试验示范、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建设、促进了小米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实现了统一培训标准、统一供应优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销售的“六统一” ,从生产源头上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大力推进了标准化生产,确保了武安小米的质量,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武安小米的市场竞争力,为小米产业发展增添了后劲。此举先后得到了邯郸市政府、中国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省农业厅、
14、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厅领导和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还在赤峰召开的首届全国谷子产业大会上做了典型发言。在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武安小米产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经过公示和专家论证,并获批准。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科技厅、财政厅、省农业开发办公室和邯郸市政府、农业局领导都亲自到武安考察了谷子高产方、新品种展示方和龙头企业;省农科院谷子所组织召开了谷子现场会,进行了现场观摩。在夏秋严重旱灾的不利条件下,一水未浇的品种展示方,最低亩产214.82公斤,最高亩产518.23公斤,首次突破单产超千斤历史。武安谷子基地规模日益扩大,龙头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品牌效应日益显现,产
15、业链条越拉越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也越来越好,已成为助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2010年3月17日,武安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李明朝在谈到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时强调,要更加注重“三农”工作,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按照“育龙头、扩基地、建园区”的思路,进一步壮大小米等三大龙型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仓盛兴小米营养粉等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建设,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十一五末,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武安市把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看作突破传统发展模式制约,实现产业体系升级转型和再次跨越的核心任务来抓。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力实施“工业倍增、农业提升、三产振兴、项目支撑”
16、四大计划,构建起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在武安大地焕发勃勃生机。随着“瘦肉型猪、林果、小米、蔬菜”四大基地建设的强劲发展,农业已构建了“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销售收入10.76亿元,带动24.22万户农民实现增收致富。名词解释地理标志产品 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按照相关规定,武安小米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范围为武安市现辖行政区域,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武安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申请,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武安小米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4123”双增工程 即从2009年开始,组织实施四个百万工程(百万亩粮田增产工程、百万亩谷子提质增效工程、百万亩杂交棉间作套种工程、百万亩蔬菜增千元工程),总增产粮食10万吨以上,带动全市种植业效益年增加2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