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 发展规划 - 1 - 前 言 残疾人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社会事业。编制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是为 加快推进区划调整后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残疾人 类别化 、个性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 使全 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与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战略目标相适应。 东城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是 东城区 “十二五”规划体系的组成部分,认真总结回顾了“十一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 “ 十二五”期间残疾人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是编制实施残疾人工作年度计划
2、、做好各项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依据;是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共同努力奋斗的行动纲领。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京发 2009 17 号); 北京市 东城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 十 二个 五 年规划纲要 ; 北京市“ 十 二 五 ”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 纲要 ; 国家和本市残疾人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规划适用范围和实施期限: 规划适用于北京市 东城 区,规划实 施期限为 2011年 2015年。 - 2 -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 一、全面夯实残疾人事业工作基础,实现发展新跨越 “十一五”期间,东城区残联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
3、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着力构建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圆满完成各项任务指标。 残疾人基层组织进一步夯实、康复服务创新发展、就业工作扎实推进、社会环境明显改善、职业康复中心落成启用,一系列重点难点工作取得新突破,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先后荣获 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 全国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 全国残疾人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奥运残奥先进集体等 荣誉称号, 为构建和谐社会、成功举办北京奥运 会 残奥会、国庆六十周年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为“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全面实施十大助残工程,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全面改善,参与社会生活能力显著提
4、高。 科学推进康复服务、就业援助等十大助残工程,扎扎实实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各项优惠政策和帮扶举措的有效落实,使残疾人生存发展状况全面改善。 一是创新 康复 服务模式 , 规范“组织管理、技术指导、服务网络、档案资料、人员队伍”五大工作;构筑“医疗康复、职业康复、辅助器具供应、精神病防治、盲 人定向行走训练和贫困残疾人康复 救助 ”六大平台,形成具有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康复服务体系。 免费发放- 3 - 辅助器具 17877 件,圆满实现 了 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二 是以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方式转变为契机,创新开展“定单、定向、定岗、定人”的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实现
5、个性化、多元化、广覆盖,安置就业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累计安置就业 1909 人、培训 4102人,审核收缴就业保障金 4.78亿元。三 是按照 “重 分类、有梯次、保基本、 全 覆盖 ”要求, 扩大保障范围,提高救助标准, 396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461 人享受重残生活补助, 1103 人享受重残无业补助, 1678 人享受特困生活补助, 277 人享受待业补助; 501 人得到临时救助,金额 75.28 万元;办理大病医疗保险 2804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补贴 1901人;有学习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100%,累计向 2369 名低保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发放助学款 26
6、7.49 万元。 四 是积极落实“九养”政策,整合利用各类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建立信息网络和服务热线等方式,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作、网络保障的居家助残服务体系。 2010 年发放居家助残服务券 298.5 万元,为 3461 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提供服务。五 是残疾人积极参与 奥运残奥和国庆六十周年各项活动, 15 支残疾人文体团队充分带动活跃了基层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打造了 轮椅舞蹈 、 轮椅柔力球 等群众体育特色品牌; 举办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表彰会、“残奥之星”评选、素质教育大讲堂等活动,残疾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充分展现了新时期残疾人- 4 - 热爱生活、自强不
7、息、拼搏奉献的精神风貌。 (二)全力构筑两大服务平台,残疾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 。 基层残疾人工作的组织体系、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实现了街道残联机构保留、专职理事 长单设、职责单列、工作经费纳入街道财政预算的目标,百余名专职委员活跃在社区岗位上。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要民生工程,全市首家区县级职业康复中心于 2010年在我区落成启用,建筑面积 2300多平方米,内设七大 功能 区,标志着我区 残疾人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2008 年开始启动示范温馨家园创建工程, 作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富于区域特色的 综合服务 载体,全区的 27 个市级示范温馨家园让残疾人不出街道、社区即可得
8、到 各项体贴入微的 个性化 服务 ,并作为残奥会对外接待窗口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为保证温馨家园健康 运行,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温馨家园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实施意见,有效促进了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三)城市 无障碍建设不断加强,社会环境更加和谐文明,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全区积极推进城市无障碍建设, 逐年加大管理投入 力度 ,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新建、改扩建城市道路、建筑物和公共服务场所时,增加无障碍设施,规范无障碍设计,对占用、毁坏行为限期整改 ,在创 建 全国无障碍示 建设 城 市 活动中,代表北京- 5 - 市接受 了住建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和全
9、国老龄委 的检查,并受到检查团的好评。 实施无障碍进家庭工程 , 完成 2466 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任务;建立无障碍监督大队, 开展宣传和监督检查活动 50 次 , 提出各类整改建议和意见 163 条,积极督促有关部门整改, 城市无障碍水平显著提升。加强残疾人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落实和监督, 健全信访“排查、评估、化解、稳控 ”和应急处置机制, 建立区法援中心残联工作站和温馨家园法援室,律师参与日常信访工作,无一例越级访、集体访, 残疾人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各级领导“听民意、访民情、解民难”,带头深入贫困残疾人家庭走访慰问, 大力弘扬人道主义, 扶残助残蔚然成风。 二、面临形势及主
10、要问题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全面推进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阶段。“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的发展目标使得政府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残疾人事业地位作用更加突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这为东城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东城区残疾人事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残疾人整体状况与全区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残健 参与社会生活能力差别比较明显;二是职康项目和温馨家园长效运行管理急需加强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三是残疾人事业在技术、人才和信息化等- 6 - 软件服务方面 的发展相对滞后;四是残联组织需要进一步明确自身定位,加强组织规范化
11、建设,有效发挥作用,充分满足残疾人类别化、个性化、多层次的发展需求;五是如何充分发挥残联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残疾人服务业。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 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东城区残疾人事业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按照新时期市残联和区委、区政府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部署,顺应残疾人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以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统筹 兼顾,注重特性,完善制度,强化基础,努力建设残疾人工作的首善之区,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实施“国际化、现代
12、化”新东城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做出 积极 贡献。 二、 指导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发展。主动顺应和融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大局,加大投入保障力度,确保残疾人事业统筹安排,兼顾特性,同步实施,协调发展。 2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按照 建设世界城市和 “国- 7 - 际化、现代化”新东城 的要求, 高标准建设残疾人基础设施,高水平提供残疾人公共服务, 加快与国际 先进水平接轨 。 3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从实际出发,重视各类别残疾人的需求差别, 对重度困难残疾人给予重点保障和特别扶助,积极发展残疾人专项公共服务项目 。 4坚持调动政府和社会两个积极性。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
13、用, 加强 部门协调 配合,形成新时期 残疾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培育和扶持社会力量参与从事残疾人公共服务,全面提升社会化 服务的规模和水平 。 5坚持重心下移、强化基础。完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依托街道、社区开展残疾人工作,努力将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三 、 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 “国际化、现代化”新东城和 世界城市的战略大局,迎难而上、改善民生,开拓进取、创新发展,到 2015年残疾人 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 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 , 残疾人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 提高, 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 得到 进一步优化, 类别化 、多样化
14、、多层次的发展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全面实现残疾人 “ 在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康复有条件、教育零拒绝、救助无盲点 ” , 使 东城区残疾人事业在体制机制、保障水平、服务能力、社会环境和权- 8 - 益维护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 第三部分 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切实 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深入推进 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为补充,体现残疾人特殊需求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保障服务,促进残疾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目标 任务 残疾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率不低于社会总体水平,在保险待遇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残疾人专项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
15、 1提高生活救助水平。 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实施分类救助政策,对重度残疾、老残一体、一户多残等特殊困难对象,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对低收入家庭,要在生活救助的基础上,根据困难程度, 在冬季采暖、水电、燃(煤)气等方面的费用给予补助,逐步提高低收入残疾人家庭的生活水平。 2. 积极落实专项救助制度。 落实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的医疗救助政策,适当放宽救助条件,提高救助标准。对患大病、重病,享受相关医疗保险和救助政策之后仍有困难的残疾人再提供一次性救助。加大残疾人家庭住房保障力度,保障性住房优先配租、- 9 - 配售给通过资格申请的重度残疾人。对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在康复、教育、住房、司法等方面
16、遇到特殊困难,要给予及时救助,优先解决。 3. 扩大临时救助范围。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家庭变故等 原因造成的生活困难给予临时救助,提高救助标准,降低救助门槛,简化救助程序,及时解决残疾人的现实困难。继续开展节日走访慰问、送温暖和结对帮扶等活动,动员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力量帮助残疾人解决各种临时困难。 二、 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 ,切实提高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 (一)深化残疾人康复服务 将残疾人康复全面纳入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康复服务的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推进康复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康复服务水平。 目标任务 社区康复工作实施率达 100%; 残疾儿童康复全覆盖; 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配置率 100%。 1 强化残疾预防。依法落实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办法。 全面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三级预防工作 。普及孕前检查和产前筛查与咨询服务,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和 0-1岁儿童出生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