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10则.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35483 上传时间:2019-05-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10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8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10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8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10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8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10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8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10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届高考散文阅读精选 10 则【阅读训练一】草木故园彭家河比起人丁,乡下的草木已日渐兴旺。乡村其实是属于草木的,村民本是不速之客。在发现有水有树后,那一队队从猿一路迁徙成人的村民们便驻扎下来,开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谈婚论嫁,生儿育女。于是,乡村便改变成了另一种模样。正是由于村民们的到来,那些山山岭岭、沟沟坪坪便也同时有了名字,成为村民们最朴素的方位标识。彭家是我们那个家族聚居的一个小山坪,村里最古老的那棵柏树要七八个青壮年伸手才合围得住。浓密的树枝遮蔽了树下的山坡,树下一年四季都是干燥干净的,没有草木能在它的身下生长,粗大的树干也没有人能攀爬。老家的房屋后面有三棵古老的柏树。每天晚上

2、,从远处的西河或者嘉陵江里劳作一天的白老鹳回来后,都要在树上吵闹一会才肯睡觉,听着那些声音,我便会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风雨过后,我家房顶上便落满了白老鹳粪和长长短短的枯树枝,有时还有些鱼骨头,我爹便把那些粪扣下来堆在一起,作自留地里的底肥,那些树枝和圆圆黑黑的柏树果便撮回灶屋烧锅煮饭。每年夏天的晚上,村里都会刮几次大风,听着房顶上呼啸的风声,我不怕房顶上的瓦被风揭走,却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于是我不敢入睡。然而就在恐惧之中,我却一次又一次地慢慢睡着了。那些古树个个巍峨挺拔,村民们路过时都要仰望才看得到树枝。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棵大树为了全村的族人,做出了最后的牺牲。村里要通电

3、了,要永远告别柴木取火的时代了。然而我们村除了树多就是人穷,哪里找钱买电线电杆呢?村里大大小小开了几天会,决定砍掉一棵古树。那树在我家的东面。在挖浮土的前夜,村上找来德高望重的长者在树下烧了纸、杀了鸡、点上香,祭祀这棵树后,第二天一早才动工。我们周围的大人小孩便围着那树张望,那棵树也有两三个成年人合抱那么粗了。村里木匠专门找来一根一米多长的钢锯条,为古树做了一个特大号的锯子,几个青壮年坐在树的两边,轮流使劲拉锯。在来回的锯齿中,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很快就在树干的两边积了一大堆。看着那两堆细软的散发着热气的锯末,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半个时辰过后,那宽大的锯条还卡在

4、粗壮的树干中间,仿佛咬在树干上的一排锋利牙齿。周围的大大小小都端着饭碗过来看看,嘴里啧啧地说:这树真大。长了几千年,难道不大吗?哪个人能活这么久呢?那棵大柏树在几天后便支离破碎了,中间的树干也成了一段段的木料,这些上好的木料都先后运出了村,有的换成了电线,有的变成了电杆。那棵大柏树的根也慢慢挖出了一些,那个巨大的有一人多深的大坑也填平了,种上了胡豆。每次看到那里长出的开着紫黑小花的矮矮胡豆,我便想起那个地方曾经站着的巨大的柏树。房前屋后全都是树和竹子,这些我都心中有数。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多年没有回家,这些东西依然清楚。然而,多年没有回家打扫院坝,不少不

5、知名的草也慢慢侵过屋外的石板,蓬勃向前。与我的老家一样,李家湾、蒲家湾、杨家山的那些院落也慢慢人去屋空。老的去世了,年轻的外出打工去了,年幼的也跟上年轻的父母进城当了农民工子弟。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那些没有砍下的树,那些没有除掉的草,又慢慢地,静静地,把曾经撕开的伤口一点一点缝合,把曾经的人世悲欢一点一点地掩埋。回望老家,草木葱茏。(摘编自在川北)4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两段围绕树叙写老家生活留给“我”的印象。文中既写出了树与人、鸟相处的状况,也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B第段中,“我仿佛看到那是树里流出的血”一

6、句,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表达了大柏树被村民锯出锯末时“我”内心的惋惜。C第段中写道,“后檐有棵柚子树,东面路边有棵紫薇树,房子后面还有几棵大柏树”,可以看出“我”对老家的记忆非常清晰。D作者追忆故园草木,饱含深情,对村民远离家园以致故园逐渐荒凉这一现象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5.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意。(5 分)(1)热腾腾的金黄锯末便在一颗颗雪亮的锯齿间落下。(2 分)答: (2)他们在乡下的家园也日渐荒芜,还给了草木。(3 分)答: 6.请根据文本,探析“回望老家,草木葱茏”这句话的含意。(6 分)答: 【参考答案】4.C(A 项,“暗示了树对我家造成的实际威胁”说法有误

7、,原文“怕那些大树顺风倒下来砸着我家的破瓦房”等几句表现的是“树”为“我家”挡风。B 项,“内心的惋惜”不准确,应是“内心的剧痛”。D 项,文章并没有“做了深层次的反思,并提出了委婉的批评”之意。)5.(1)锋利的锯子就这样锯下了生命力旺盛的大树,令人心痛。(2)村民们的外出就这样使他们的家园日渐荒芜,杂草丛生。(解析:理解这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要抓住关键词体会。第(1)句要注意体会用“热腾腾”“金黄”“雪亮”这些形容词的意思;第(2)句要体会“还给”的含义。)6.“我”感受到老家草木旺盛的生命力。故园草木的生机勃发,与乡村生活的日益衰落有密切的关系,村民越来越多地选择走出乡村,把家园还给草木

8、。草木的旺盛,正是乡村凋零的具体表现。“我”对故园浓浓的依恋之情。故园在我的心中,是一个草木茂盛的地方,是草和树的乐园;故乡茂盛的草树,是我浓郁的思乡之情,草木是我们永远的精神家园。草木的葱茏,能让人油然而生“故园将芜,胡不归?”的人生思考。(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语句的深层意蕴。探析关键句的含意,先抓住字面意思,“草木葱茏”是指草木旺盛的生命力,然后再结合语境和文章主旨作答。)【阅读训练二】三 幅 画宗 璞戊辰龙年前夕,往荣宝斋去取裱的字画。在手提包里翻了一遍,不见取物字据。其实原字据已莫名其妙地不知去向,代替的是张挂失条,而连这挂失条也不见了。业务员见我懊恼的样子,说,拿走罢,找着以后寄回来就

9、行了。我们高兴地捧了字画回家。一共五幅,两幅字三幅画,一幅幅打开看时,甚生感慨,现只说这三幅画。三幅画均出自汪曾祺的手笔。老实说,在 1986 年以前,我从不知汪曾祺擅长丹青,可见是何等的孤陋寡闻。原只知他不只写戏还能演戏,不只写小说散文还善旧诗,是个多面手。40 年代初,西南联大同学上演家。因为长兄钟辽扮演觉新,我去看过戏。有两个场面印象最深。一是高老太爷过世后,高家长辈要瑞珏出城生产,觉新在站了一排的长辈面前的惶恐样儿。哥哥穿一件烟色长衫,据说很潇洒。我只为觉新伤心,以后常常想起那伤心。一是鸣凤鬼魂下场后,老更夫在昏暗的舞台中间,敲响了锣,锣声和报着更次的喑哑声音回荡在剧场里,现在眼前还有

10、那老更夫的模样,耳边还有那声音,涩涩的,很苦。老更夫是汪曾祺扮演的。时光一晃过了 40 年。80 年代初,钟山编辑部要举办太湖笔会,从苏州乘船到无锡去。万顷碧波,洗去了尘俗烦恼,大家都有些忘乎所以。汪兄忽然递过半张撕破的香烟盒纸,上写着一首诗:“壮游谁似冯宗璞,打伞遮阳过太湖,却看碧波千万顷,北归流人枕边书。”我曾要回赠一首,且有在船诸文友相助,乱了一番,终未得出究竟。而汪兄这首游戏之作,隔了 5 年清晰地留在我记忆中。1986 年春,偶往杨周翰先生家,见壁悬画图,上栖一只松鼠,灵动不俗。得知乃汪兄大作时,不胜惊异。又有一幅极秀的字,署名上官碧,又不知这是沈从文先生笔名。杨先生则为我的无知而惊

11、异,笑说:“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实在是的,我常处于懵懂状态,这似乎是一种习惯。不过一经明白,便有行动,虽然还是拖了许久。初夏时,我修书往蒲黄榆索画,以为一年半载后可得一张。不想一周内便来了一幅斗方。两只小鸡,毛茸茸的歪着头看一串紫红色的果子,很可爱。果子似乎很酸,所以小鸡在琢磨罢。这画我喜欢,但不满意,怀疑汪兄存有哄小孩心理,立即表态:不行不行,还要还要!第二幅画也很快来了。这是一幅真正的赠给同行的画,红花怒放,下衬墨叶,紧靠叶下有字云:“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临风亦自得,不共赤城霞。”画中花叶与诗都在一侧,留有大片空白,空白上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曾嘱裱工保留此洞,答称没有这样的技术。整

12、个画面在临风自得的恬淡中,却有一种活泼的热烈气氛。父亲看不见画,听我念诗后,大为赞赏,说用王国维标准来说,这诗便是不隔。何谓不隔?物与我浑然一体也。这时我已满意,天下太平,不再生事。不料秋末冬初时,汪兄又寄来第三幅画。这是一幅水仙花,长长的挺秀的叶子,顶上几瓣素白的花,叶用蓝而不用绿,花就纸色不另涂白。只觉一股清灵之气,自纸上透出。一行小字:为纪念陈瀓莱而作,寄与宗璞。把玩之际,不觉欷歔。谢谢你,汪曾祺!瀓莱乃我挚友,和汪兄也相识。50 年代最后一年,瀓莱与我一同下放在涿鹿县。当时汪兄在张家口一带,境况比我们苦得多了。一次开什么会,大家穿着臃肿的大棉袄在塞上相见。我仍是懵懵懂懂,见了不认识的人

13、当认识,见了认识的人当不认识。瀓莱常纠正我,指点我这人那人都是谁;看我见了汪兄发愣,苦笑道,汪曾祺你也不认识!瀓莱于 1971 年元月在寒冷的井中直落九泉之下,迄今不明缘由。我曾为她写了一篇水仙辞的小文。现在谁也不记得她了,连我都记不准那恐怖的日子,汪兄却记得水仙花的譬喻,为她画一幅画,而且说来年水仙花发,还要写一幅。从前常有性情中人的说法,现在久不见这词了。我常说的“没有真性情,写不出好文章”的大白话,也久不说了。性情中人一定写文章,而写出好文章的,必有真性情。汪曾祺的戏与诗,文与画,都隐着一段真性情。三幅画放到 1987 年才送去裱,到 1988 年春节才取回。在家里翻手提包,那挂失条竟赫

14、然在焉。我只能笑自己的糊涂。(有删改)4.下列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回忆了挚友汪曾祺三次赠画的始末及其逸事,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展现了汪曾祺多才多艺、真实坦诚的性情中人的形象。B.“红花墨叶图”恬淡、活泼和热烈,既是汪曾祺豁达、真诚特性的自然流露,也有对宗璞性情的体察,更有对友人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许。C.“小鸡思果图”仿佛一个涉世不深的人在品味人间的酸甜苦辣,观察和思考着社会与人生,汪曾祺借这一可笑的形象,批评宗璞单纯幼稚。D.第二幅画上的空白处有烟灰留下的一个小洞,“我”送裱时“嘱裱工保留此洞”,意在提醒汪曾祺少抽烟,体现了对挚友

15、的关爱之情。5.有人用“结构为文,浑然天成”来评价三幅画,请简要分析文章的思路。(5 分)答: 6有人认为,文章所写内容并不限于三幅画,但以“三幅画”为题,远胜“汪曾祺其人”“我与汪曾祺”等标题,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6 分)答: 【参考答案】4.C(解析:A 项,“在浓墨重彩的叙述和描写中”表述不当,本文风格淡然,笔法简洁,多用细节描写和白描手法。B 项,“这一可笑的形象”和“批评宗璞单纯幼稚”表述不当,“小鸡思果”这一形象可爱而不可笑,且汪曾祺对宗璞绝无批评之意。D 项,“意在提醒汪曾祺少抽烟,体现了对挚友的关爱之情”表述不当,作者“嘱裱工保留此洞”,透露出文友之间的理解和

16、深挚情谊。)5.先写从荣宝斋取回字画,交代其中有三幅画,为汪曾祺所作,点明标题,领起全文;接着宕开一笔,叙写汪曾祺演戏和赠诗两件事,展现其多才多艺的形象,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然后详写三幅画的有关情况,展现汪曾祺的真性情;最后交代三幅画送裱和取回的时间,照应开头,首尾呼应。6.文章以三幅画开篇和结尾,是围绕“三幅画”构思的;汪曾祺的“真性情”主要是通过三幅画而得以表现的,写演戏和作诗是为写三幅画做铺垫的;以“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为题,可以表现多种主题,范围过大,不能像“三幅画”那样突出“真性情”的主题;“三幅画”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给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而“汪曾祺其人”或“我与汪曾祺”过于

17、直白,一览无余。【阅读训练三】寂 寞梁实秋寂寞是一种清福。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我独自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子,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一小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干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心

18、远地自偏”是也。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寂寞是一种清福。在礼拜堂里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从彩色玻璃窗透进一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人的心都洗淘了一番似的,我感到了我自己的渺小。这渺小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自己存在的明证。因为平常连这一点点渺小之感都不会有的!我的朋友肖丽先生卜居在广济寺里,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一个夜晚,月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自踱出僧房,立在大雄宝殿的石阶上,翘首四望,月色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止,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我相信一个人常有

19、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自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间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一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一声“老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子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一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里去。至于“催租吏”一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石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败兴生气,就更不待言了。这还是外界的感触,如果自己的内心先六根不净,随时都意马心猿,则虽处在最寂寞的境地里,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团,六神无主,暴跳如雷,他永远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如此说来,所谓寂寞不即是一种唯心论,一

20、种逃避现实的现象吗?也可以说是。一个高韬隐遁的人,在从前的社会里还可以存在,而且还颇受人敬重,在现在的社会里是绝对的不可能。现在似乎只有两种类型的人了,一是在现实的泥溷中打转的人,一是偶然也从泥溷中昂起头来喘口气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喘几口气之后还得耐心地低头钻进泥溷里去。所以我对于能够昂首物外的举动并不愿再多苛责。逃避现实,如果现实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有过静坐经验的人该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么也不想,那是多么困难的事!那是强迫自己入于寂寞的手段,所谓“参禅”“入定”完全属于此类。我所赞美的寂寞,稍异于是。我所谓的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一刹间的妙悟也不嫌短

21、,失掉了也不必怅惘。但若我有一刻寂寞,我会好好地享受它。(选自寂寞是一种清福,湖南文艺出版社)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作者认为“心远地自偏”,即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只要你的内心清净。B.只有在伟大庄严的教堂里,在沉重的、洗淘人心的琴声中,作者才能感到自己的渺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C.寂寞的清福不容易长久享受,因为世界上总有“催租吏”“石壕吏”之类的东西不时地提醒我们寂寞的清福只是一瞬间的存在。D.寂寞是供在现实的泥潭中打转的人喘息的几口新鲜空气,但是人们喘几口气之后还要面对现实,低头钻进泥潭里去。5. 寂寞只是一种

22、心灵的感受,第一段中,作者用了怎样的手法使这种虚无的感受能够具体而又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5 分)答: 6.梁实秋说“寂寞是一种清福” ,然而有人却责备梁实秋这种态度是“人生的一种逃避” ,结合全文,你是怎样看待梁实秋的“寂寞是一种清福”的呢?(6 分)答: 【参考答案】4.B(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 项,依据原文首段中的“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可知,“只有”表述有误。)5.以细微的声响衬托环境的安静,体现内心的寂寞(2 分) 。以袅袅的炉烟,枯枝的折断、碰击、磕碰等细节描写,表现内心的寂寞感受(3 分) 。6.第一种:我

23、同意“寂寞是一种清福”。内心清净,感受寂寞,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纷扰;寂寞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感到自我的渺小,悟到四大皆空的境界,胸襟自然豁达寥廓;在当时的社会中,寂寞是供人喘息的几口新空气,纵是一种暂时的逃避,也不该再多苛责;寂寞是随缘偶得,无需强求,要学会好好享受这一刹间的妙悟。(6 分,每点 2 分,答到 3 点即可)第二种: 我认为这是“人生的一种逃避”。作者所处的时代令人苦闷,作者需要寂寞来调适自己(2 分)。“寂寞是一种清福”流露的是一种消极的思想,反映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2 分)。当今社会崇尚积极进取,享受寂寞的清福是与时代不合拍的(2 分)。【解析】本题考查

2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题型,认为是“清福”或是“逃避”都可以,但需言之有理。无论持哪种观点,在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再分条阐述理由。如果认为“寂寞是一种清福”,可以结合文中一些能体现“清福”的关键句子来深入分析。如果认为“寂寞是一种逃避”,可以将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与当今时代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作为其逃避的有力论证。总之,不能脱离文本空谈,要能够自圆其说。【阅读训练四】左公柳,西北天际的一抹绿云梁 衡在清代以前古人写西北的诗词中最常见的词句是“大漠孤烟”“平沙无垠”“白骨在野”“春风不度”等。左宗棠和他的湘军改写了西北风物志,也改写了西北文学史。三千里大道,

25、百万棵左公柳及陌上桑、沙中湖、江南景的出现为西北灰黄的天际抹上一笔重重的新绿,也给沉闷枯寂的西北诗坛带来了生机。一时以左公柳为题材的诗歌传唱不休。最流行的一首是左宗棠部下一个叫杨昌浚的人的真实感叹:“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杨并不是诗人,也未见再有其他的诗作行世,但只这一首便足以让他跻身诗坛,流芳百世。自左宗棠之后,在文学作品中,春风终于度过了玉门关。文学反映现实,生活造就文学,这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清代之后,左公柳成了开发西北的标志,也成了文人竞相唱和的主题。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史家对左宗棠或贬或缄之时,文人和民间对左公柳的歌颂也从未间断。如

26、果以杨昌浚的诗打头,顺流而下足可以编出一部蔚为壮观的左公柳诗文集。这里面不乏名家之作。1934 年春,小说家张恨水漫游西北,是年正遇大旱,无奈之下百姓以柳树皮充饥。张有感写了一首竹枝词:“大旱要谢左宗棠,种下垂柳绿两行。剥下树皮和草煮,又充饭菜又充汤。”1935 年 7 月,名记者范长江到西北采访,左公柳也被写入了他的中国的西北角:“庄浪河东西两岸的冲积平原上杨柳相望,水渠交通道旁尚间有左宗棠征新疆时所植柳树,古老苍劲,令人对左氏之雄才大略不胜其企慕之思。”民国期间,教育部长、诗人罗家伦出国途经西北,见左公柳大为感动,写词一首,经赵元任作曲成为传唱一时的校园歌曲。至于民间传说和一般文人笔下的诗

27、画就更见真情。西北一直有左宗棠杀驴护树的传说。左最恨毁树,严令不许牲口啃食。左去世后不久,当时很有名的点石斋画报曾发表一幅甘棠遗泽图,再现左公大道的真实情景:山川逶迤,大道向天,绿柳浓荫中行人正在赶路。画上题字曰:“种树十余年来,浓荫蔽日,翠幄连云,六月徂暑者,荫赐于下,无不感文襄公(左宗棠身后谥文襄公)之德”,“手泽在途,口碑载道,千年遗爱”。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文学形象所意象化了的春风实际上就是左公精神。春风何能度玉门,为有振臂呼风人。左是在政治腐败、国危民穷、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下去西北的。按说他只有平乱之命,并无建设之责。但儒家的担当精神和胸中

28、的才学让他觉得应该为整顿、开发西北尽一点力。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扫荡着那经年累世的污泥浊水。西北严酷的现实与一个南国饱学的儒生,砥砺出一串精神的火花,闪耀在中国古代史的最后一章之上,绽放出一丝回暖的春意。左宗棠在西北开创的政治新风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强化国家主权,力主新疆建省。他痛斥朝中那些放弃西北的谬论,前后五次上书吁请建省,终得批准,从此西北版图归一统。二是反贪倡廉。清晚期的政治已成糜烂之局,何况西北,鞭长莫及。地方官为所欲为,贪腐成性。他严查了几个地方和军队贪污、吃空饷的典型,严立新规。而他自己高风亮节,以身作则。陕甘军费,他每年过手 1240 万两白银,无一毫不

29、清。西北十年,没有安排一个亲朋,有家乡远来投靠者都自费招待,又贴路费送回。三是惩治不作为。他最恨那些身居要位怕事、躲事、不干事的懒官、庸官,常驳回其文,令其重办,“如有一字含糊,定唯该道是问!”其严厉作风无人不怕。四是亲民恤下。战乱之后十室九空,他细心安排移民,村庄选址、沿途护送无不想到,又计算到牲畜、种子、口粮。光绪三年大旱,他命在西安开粥厂,路人都可来喝,多时一天七万人。他身为钦差、总督,又年过六旬,带兵时仍住帐篷。地方官劝他住馆舍,他说“斗帐虽寒,犹愈于士卒之苦也”。五是务实,不喜虚荣。他人还未到兰州,当地乡绅已为他修了一座歌功颂德的生祠,他立令拆毁。地方官员或前方将领有写信来问安者,他

30、说百废待举,军务、政务这么忙,哪有时间听这些空话、套话,一律不看。他又兴办实业,引进洋人的技术修桥、开渠、办厂中国历史上多是来自北方的入侵,造成北人南渡,无意中将先进文化带到南方。而左宗棠这次是南人北伐,收复失地,主动将先进的江南文化推广到了西北。历来的战争都是一次次的生态大破坏,而左宗棠这次是未打仗先栽树,硝烟中植桑棉,惊人地实现了一次与战争同步的生态大修复。恐怕历史上也仅此一例。左宗棠性格决绝,办事认真,绝不做李鸿章那样的“裱糊匠”,虽不能回天救世,也要救一时、一地之弊。他抬棺西进,收失地,振颓政,救民生,这在晚清的落日残照中,在西北寒冷孤寂的大漠上,真不啻为一阵东来的春风悄然度玉门。而那

31、三千里绿柳正是他春风中飘扬的旗帜。西学东渐,湘人北上,春风玉门,西北之幸!(有删改)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3 分)A.文章从人们描写西北的诗词入手,通过具体的诗句,意在引出左宗棠为开发西北所做的杰出贡献,启发读者对西北的现状进行反思。B.第段对张恨水和范长江诗文的引用,不仅表现了西北的自然环境,而且表明在左宗棠去世多年以后,左公柳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C.作者笔下的左宗棠“挟军事胜利之威”,在大西北“掀起了一股新政的狂飙”,他的“新政”绽放出“春意”,改变了晚清政治糜烂的局面。D.本文谈古论今,写人写物,由景物到人生,从文学到人生价值,紧扣个人与国家

32、的命运,行文看似闲散,实则显示出作者构思之巧妙。5.文章主要是写左宗棠对西北的贡献,却用大量笔墨举出前人诗画和民间传说对左公柳的歌颂,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谋篇布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 分)答: 6.文中说:“一个人和他栽的一棵树能经得起民间一百多年的传唱不衰,其中必有道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理解。(6 分)答: 【参考答案】4.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鉴赏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 项,“启发读者对西北的现状进行反思”错误,文中无此信息,文章表达的是对左宗棠功绩的赞美。B 项,引用张恨水和范长江的诗文,表现的应是西北的社会环境,而非自然环境。C 项,“改变了

33、晚清政治糜烂的局面”错误,这里的“新政”指的是左宗棠在大西北所实施的一系列的新政策,新政“不能回天救世”,只是“救一时、一地之弊”,不能改变整个“晚清政治糜烂的局面”。5.示例一:同意。从艺术形式上看,这种写法把左公精神化作美好的文学意境,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呈现历史文化美,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从思想表达上看,前人诗画和民间传说是对左公精神的有力论证,左公柳是左公精神的象征,文章从一个小的角度写起,形象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以及人们对他的爱戴。示例二:不同意。这部分内容占据了文章大量篇幅,使文章头重脚轻,结构上给人不匀称之感;用大量笔墨列举前人诗画和民间传说对左公柳的歌颂,却缺少对左公事迹的正面

34、描写,内容空泛,影响了文章中心意思更进一步的表达。【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先应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结合观点来论述。如果回答同意,应主要从左公柳和左宗棠之间的关系入手,即从象征意义和以小见大的手法这两个角度来回答。如果回答不同意,则可从题干提示的角度答题,思考这样的谋篇布局所造成的结构上的不匀称和内容上的重点不突出。6.在严酷的现实中,完成了平乱之命,获得了军事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在平乱之余,担当起建设之责,为整顿、开发西北尽力;将先进的江南文化推广到了西北,未打仗先栽树,硝烟中植桑棉,惊人地实现了一次与战争同步的生态大修复;左公在一系列事

35、迹中体现出来的人格魅力和精神,让后人赞叹不已,给后人以启发,产生了长远的社会影响,传唱不衰。【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第段,表现了作者对左宗棠的肯定和赞美。答题时,应从全文出发,围绕人们对左宗棠“传唱不衰”的原因来组织答案,也就是围绕左宗棠在西北的贡献来答题。【阅读训练五】 太湖碎锦 范烟桥 太湖,用文人的套语来形容,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 。民间则说“八百里太湖跨三州” 。不经过实测,这样笼统地画出一个轮廓,只能给人们一种山明水秀、浩瀚无际的想象。至于它有什么诗情画意,要费一点时间实地去观察、探索,才能领会。 我从不同的角度,看太湖的部分

36、画面,就感到有不同的胜概。洞庭东山、西山是太湖里两个主峰。东山周围五十余里,山势并不陡峭,土壤又滋润,经劳动人民世世代代辛苦经营,已成了丰产地区。山下坡田,种植各种水稻,是秋熟的主要农作物。夏熟是三麦和油菜,还有豆类和蔬菜瓜果。他们更有园艺的丰富经验,梅、杏、桃、李多得数说不尽。枇杷、杨梅和洞庭红(橘名)名闻远近。随着春夏秋冬,它们先后开花结果,春天果然是“姹紫嫣红开遍” ,夏天、秋天、冬天,也是各有烂漫绚丽的景色。说是“美尽东南”,并不夸张。从观赏说,四时皆宜;从生产说,那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江南的许多淡水鱼,这里样样都有。朝出暮归的千百艘大小渔船,点缀湖光水色中,渔民们勤劳、

37、勇敢,征服自然,利用自然。 西山和东山隔着东太湖,东山最高峰莫厘,和西山最高蜂缥缈遥遥相对,同为七十二峰的领袖。西山也是丰产地区,同是“花果山” ,东山所有的名花嘉果,西山都繁生着。从东山坐独具风格的小艇龙飞快,驶入东太湖,莫厘峰头,云气滃然如蒸。别的不知名的远近诸山,时隐时现,好似给烟波吞吐着,山色因明暗而浓淡不一。船家果然有眼明手快的本领,坐在船里的我,到湖心时常为颠簸震荡而惊心动魄。正因为如此,而愈觉山水奇丽得来不易的乐趣。兀立在东山、西山之间的石公山,则是以玲珑秀逸的姿态吸引着人们。小艇乘风破浪而去,到了山下,显然可见四围的山石,经过千万年的冲刷,有了“皱、瘦、透”的美姿,早给鉴赏者陆

38、续凿去了,苏州园林里的太湖石,都是取于石公一带的石山。因此,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正如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 假使从苏州直接到西山,出蠡口,就展开了图画,山更多,湖更大,变幻就更多。王鏊“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 ,冯善“震泽春浮涨碧漪,净涵天影漾玻璃” ,能把湖山之胜,描绘得恰到好处。道书上所说的第九洞天林屋,就在西山。到了里面,石壁嶙峋如雕塑,是洞庭一奇。这里有许多神话,和山农们闲谈,妄言妄听,也增添了些兴趣。而西边的消夏湾,更附会着西施的种种传说。山湾柔顺的湖水,浅而澄清,可以游泳。有着荷花、菱叶,清风徐来,颇有凉意,确是夏天避暑的好去处。到了包山寺,才窥见缥缈峰突起在丛林杂树

39、之上。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有了山,有了水,才见得山的灵秀,水的空明。太湖就以此特饶奇胜。 太湖还有四个画面,和洞庭东山、西山合起来,差不多得见其全貌。一是从湖州到无锡的一段水程,在群山断续中经过,前后左右可以看到云峦起伏,似乎它们都有动态,与人游戏。一是从无锡到宜兴,数十分钟的汽车行程,在湖边掠过,太湖平铺在车外,远山几抹,可望而不可即。一是无锡的鼋头渚,割取了太湖的一角,经过人力的整理,有着怪石突兀、惊涛汹涌的奇趣。不仅有色,而且有声。夕阳将下,余晖照映湖面,金光璀璨,不可名状。一是苏州光福的石壁,也是太湖的一角,更见得静止处,已不是空阔浩渺的光景。而即小见大,可以

40、使人有更多的推想。 阴、晴、风、雨、云、雾,固然使山水多变,适逢其会,逸趣横生。便是朝曦、夜月下特有的湖光山色,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古今诗人画师,尽管灵思妙想,摄取片断到诗画里,有着他们的杰作,还是概括提炼。我更无能,凭我接触到的,写了些体味,或许有三言两语,能引起到过大湖者的同情,作会心的微笑。毕竟是“尝鼎一脔” ,太湖实在是描写不尽,描写难工的。 (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文写太湖美景,详略有致,既有整体勾勒,又有局部描写,自然景色与审美体验有机融合,韵味丰富。B文章引用形容太湖的套语、诗句,谈及苏州园林、道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增添了太湖

41、的人文色彩和传奇性。 C文章用“一块翡翠放在一个玻璃盘里”,比喻四围山石被削取的石公山兀立湖面这一湖山相映的景致,极为生动形象。 D第段写太湖的四幅画面,都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结合色彩、声音等变化,表现不同时空之下的太湖奇景。 5.结合全文,分析标题“太湖碎锦”的内涵和作用。(5 分) 答: 6.文中说:“近观不如远眺之美,大凡山水之胜,都有这个境界。”你是否赞同这个说法?结合本文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思考。(6 分) 答: 【参考答案】4.D【解析】本题考查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运用想象和移步换景的方法”说法错误,没有运用想象

42、,文中并不是在行走中描写太湖的,而是静态描述太湖的资源和各时段的风光。;且第段是从不同角度写太湖的,不是移步换景。 5.碎锦”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太湖景色的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太湖的喜爱和赞美。 有统摄全篇和联结全文的作用。因太湖辽阔,作者只选取有代表性的几处景色来描绘,并通过这些“碎锦”的组合,呈现太湖的全貌。 作者以“碎锦”表明其文只能算是对太湖美景的部分呈现,既表现了他的谦虚,也暗含了对描写难尽的太湖美景的赞赏。 【解析】本题考查题目的内涵和作用。“太湖碎锦”运用了比喻,“锦”原意为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比喻花样繁多而美好的东西,也指色彩鲜明华丽。联系全文内容可知,题目包含了文章

43、的主要内容。“碎”则凸显了作者对太湖景观的描写特点,从局部着眼。题目的作用主要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形象的比喻也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赞赏之情。 6.(示例一)赞同。近观和远眺是两种不同的审美视角。远眺比近观更能领略自然景物的整体特征和独特风貌。如文中东山莫釐峰“云气溺然如蒸”的迷蒙奇幻之美,正为远眺所得。现实生活也是如此,近观事物,固然能体验到细节之美,但很难统观全局之胜。因此,只有立足高远,面向未来,才能凭高视远,达到人生更高境界。 (示例二)不赞同。远眺只能让人获得事物的概貌,近观才能让人发现和体察细微之美。本文作者若仅远眺而不近观,就无法领略石公山“像斧削过,没有了山脚”的奇景。现实生活也

44、是如此,想要领悟到近处的美与人生的当下意趣,就要立足眼前风景和现实人生。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首先要理解所给语句的含义,“远眺”时一览无余,可得总体、宏观之美,又能略去无数瑕疵,朦胧之中富有诗意。“近观不如远眺”即为此意。题目要求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谈看法,就是要结合具体内容,不能脱离文本。 【阅读训练六】 生死之间 雷抒雁一位墨西哥的作家曾说:“死亡不是截肢,而是彻底结束生命。 ”是的,即使一个人的手不慎失去了,残肢还会提醒他手曾经的存在。死亡,如雪的融化,雾的消散,云的飘移,永远没有了,没有了。可是,记忆没有随着死亡消失,每天,一进房门,你就寻找那张让你思念、

45、惦记,你如此熟悉的面孔。如果没有找到,你会情不自禁地喊一声“妈妈” ,然后,一个房间一个房间地去找,看她是在休息还是在操劳是在洗那些永远洗不完的衣物,是在为孩子们做晚饭,还是在专注地看电视?可是,这一回,你的声音没有得到回应。房子里空荡荡的,她不在。看着墙上那张照片,你知道她已永远离开了。那张一直带给你欢乐的母亲的照片,你突然发现其中竟有一缕忧伤。难道,照片也有灵性,将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怀凝聚在目光中?我不愿再走进母亲的房间,不愿触动她老人家遗留下的衣物,就让它原样留存着,任灰尘去封存。唉,每一件遗物都是一把刀子,动一动就会刺伤那脆弱的神经。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不再流泪。谁不知道死是人生的归宿!生,让我们给生命打了一个结,死,便是一种解脱。妻子这样安慰我,儿子也这样安慰我。他们很快就从痛苦中跳出来,忙忙碌碌,快快乐乐,去干他们自己的事,好像母亲的离世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母亲的死,给他们留下的只是短暂的痛苦,并没有留下伤口,而在我的心里,却留下了很深的伤口,有很多的血流出,我常常按着胸口,希望那伤口尽快愈合。可是很快我发现,愈合的只是皮肉,伤痕的深处无法愈合,时常会有疼痛蔓延开来。我永远不会忘记 2001 年 9 月 6 日下午 5 时,在中国作协的会议室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以一种近乎失态的焦灼,希望会议早点结束,然后迫不及待地奔向母亲的住处。快到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