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 鹿 教 学 设 计榆社县箕城小学 李 林教材分析:大鹿这首歌曲是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第六课。这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两乐段,旋律明快跳跃,节奏简练活泼。叙述了小白兔来到大鹿家的情景及小兔子害怕恶狼的紧张心情和大鹿不怕风险的决心。歌词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幽默风趣,易于儿童所接受,深受学生喜爱。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在轻快的音乐声中感受美,进 行审美教育。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大鹿。2通过演唱歌曲,积极参与音乐剧表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在音乐创作实践中感受到愉悦。3通过歌曲的学习,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教学重点:学唱歌曲,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不
2、同的角色。教学难点:歌曲中最后一句:“兔儿兔儿快 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中的“ 进来”和“ 咱们” 的节奏是本课的难点所在。教具准备:电子琴 多媒体课件 动物头饰若干个教学过程:一、激情体验(律动火车开啦)师:(课件情境导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认识许许多多的朋友。 “早晨,森林里一片宁静。太阳出来了,给森林带来了光亮,小草舒展舒展身子,大树伸了伸懒腰,准备迎接一天得到来。小动物们也起来了,小鸟们在枝头欢快的叫着,他们在快乐的玩耍着。 生:聆听歌曲旋律。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动物吗?请你模仿里面的小动物,喜欢谁就模仿谁。 生:学生模仿小动物。 师:你们真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唉!
3、不对呀?里面怎么少了两种小动物呢?到哪里去了?我找找看!在这儿呢! 生:学生抚摸小动物。 (小白兔和小鹿) 师:他们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每天一起上学,一起玩。他们俩为什么这样好呢?因为它们之间发生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 二、展开想象师:有一天,小白兔正在森林里采蘑菇,突然听见狼的叫声师:是谁来了呢?它要干什么? 生:是狼,它想吃小白兔。 师:小兔子会怎样? 生:小白兔会逃跑。 师:对,小兔子拼命地往前跑!跑着跑着,它发现前面有一栋房子,那好像大鹿的家。后来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们想一想,把这故事编完,好吗?可以和附近的同学轻声地说一说。 师:谁能勇敢地给大家讲一讲? 生:小白兔跑到大鹿家,对大鹿说
4、:“大鹿、大鹿,我被恶狼追赶,你能帮帮我吗?”大鹿说:“ 当然可以,你快 进来吧,我们一起来克服困难。 ”最后,大鹿和小白兔同心 协力一起战胜了困难。 师:请你们说一说,他的故事编的怎么样。 三、学唱探究师:你们编的故事很生动!我编的故事原来是这样的(教师范唱歌曲) 师:故事的结果是什么呢? 师:让我们再来认真地听一遍。1、播放录音范唱带。2、歌词学习。(1)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歌词内容。师:小朋友,当小兔逃向大鹿的时候 ,大鹿正在干什么?(大鹿站在房子里,透过窗子往外瞧)。大鹿看见了什么?(林中跑来一只小兔咚咚把门敲)。小兔边敲门边说了什么?(鹿呀鹿呀快开门,林中恶狼追来了)。勇敢的大
5、鹿怎么说的?(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2)全体学生朗读歌词,师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语气来突出歌曲的意境。3、学唱歌曲(1)师弹琴,学生小声跟唱。(2)难点处理:师:“小白兔被 谁救了? ”(大鹿)。 “我们把大鹿救小兔的一句再来唱一唱。 ”(由此突破难点,让学生容易掌握)(3)难点:兔儿兔儿快进来,咱们手把手挽牢。 一起解决难点部分。像小兔子和大鹿一样争取把困难克服掉。 ) (4)歌曲处理:师生合作 师:在这首歌曲里你最喜欢小兔子、大鹿、狼?小兔子们,你 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速度)声音和情绪演唱呢?(小兔子、大鹿、狼分别定位演唱) 生:小兔子:(小兔的心情是很着急的,很紧张,唱的时候速
6、度要快一点,语气要急切一点) 大鹿:(大鹿的心情也是很着急的,唱的时候速度也要快一点,语气也要急切一点) 狼:(一开始需要躲藏起来,不能被兔子发现,声音要轻。要 显得比较狡猾。后来兔子没抓到,感到很失望,垂头丧气地走了)分别演唱。 师:如果我们综合在一起演唱,我想一定很好听。你们有信心唱好吗?老师先为你们加油!播放歌曲范唱。 四、音乐戏剧表演师:同学们,大鹿和小兔都是很弱小的动物,面对危险毫无畏惧,表现得非常勇敢,能够团结起来,一起战胜困难。我们应该像小动物们学习,做事情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这样就能克服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以小组为分组排练。学生表演 12 组。 五、小结师:刚才你们表演的大鹿呀、小兔子真是太可爱了。老师真喜欢你们,到前面来表演一下,好不好?你们可以自由组合,把这首歌曲表演出来,好不好?(随着音乐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大鹿这首歌是一首具有童话色彩的法国儿童歌曲,歌词采用拟人化的叙事手法,幽默风趣,深受学生们的喜爱。本节课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指导学生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出大鹿的心情,用紧张的情绪演唱出小兔的心情。并启发学生创编动作、即兴表演。在设计这一课时,我通过提供开放式和趣味性的音乐学习提供情境,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创造活动。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的参与活动就变得主动,变得有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