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高三复习题 2011.4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韩非子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下列最先实践该政治思想的是 ( )A封邦建国 B确立皇帝制度C设三公九卿 D实行三省六部制2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 ,再到荀子强调“仁义” ,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 ,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3与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特点相符的有 ( )
2、以个体小农为经营主体 以精耕细作为技术特征 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经营目的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A B C D4历代封建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限制和打击工商业者 B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维护自然经济 D巩固封建统治5. 对右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第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B、第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C、第段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的是英国D、第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历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击下,中国近代盛开
3、了进步之花。根据这种观点,对洋务运动的定位应是A同治中兴 B同光新政 C自强新政 D地主阶级自救运动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下列几位是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A传播了西方科学技术 B发动了社会变革运动- 2 -C促进了中国近代化发展 D是掀起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主将8英国工业革命后,大量的棉纺厂在城市中得以兴建,其关键因素是 ( )A城市拥有众多的劳动力 B交通工具有了重大突破C城市居民市场潜力大 D改良蒸汽机的投入使用9 “17 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 ”
4、材料表明自然科学的发展在当时 A已经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B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D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10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 ”材料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 ( )A李鸿章 B冯桂芬 C康有为 D陈独秀11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米兰多拉说:“(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您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牲;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5、”这表明他认为 ( )A人不是上帝创造的 B人是无理性的 C人的地位在上帝之下 D人是伟大的12. 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 (美国、欧洲、东亚) 、 “五极论 ”( 美 、 日 、 欧 、 俄 、 中 ) 和 “六 极 论 ”( 前 五 极 加 印 度 ) 等 争 议 , 这 在 本 质 上 反 映 了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C、美国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13. 经济史学家罗斯托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统计:“19361938 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资本主义工业国占 76%,其中美国一国就占了 32%;社会主义苏
6、联占 19%;而广大的亚非拉地区仅占 5%.”对上述统计数据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殖民扩张和掠夺导致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显示出了积极效果C、罗斯福新政的推行保障了美国的经济发展优势D、资本主义工业国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14. 中国古代作品的命名方式除了姓子式(如孟子 ) 、姓名式(如岑参集 ) 、表字式(如李太白全集 ) 、别号式(如王荆公诗笺注 )外,还有一些其他命名方式,下列作品中以帝王年号命名的是A 稼轩长短句 B 梦溪笔谈 C 元氏长庆集 D 资治通鉴15.一个民主国家必须承认各地区的自治权,特别是居民的民族成分复杂的地区和专区的自治权,这种自治区同民
7、主集中制一点也不矛盾;相反地,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大国只有通过地区的自治才能够实现真正民主的集中制。据此,我们可以认识到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体现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有利于各民族的平等和民族团结A. B. C. D.- 3 -16.据记载,1771 年,当美国经济学家阿瑟扬参观韦氏陶厂和斯塔福德郡其他陶厂时,他注意到“其中一些最优秀的产品被销往法国” ,大量的奶油色的陶器销往爱尔兰、德国、荷兰、俄国、西班牙和英国在东印度的殖民地,并且“有大量产品被销往美洲” 。到 1783 年,韦奇伍德的日用品和装饰品的出口率已占总销
8、量的 80% 。该材料表明韦奇伍德瓷产品的销售具有的特点是A.注重顾客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需求 B.注重开发世界市场,以外销为主C.销售的地区广,客户多样 D.注意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设计产品 17.从一项统计数据来看, (德国)全国食糖消费量从 1876 年的平均人均 6 公斤增加到 1913 年的 21.4 公斤,棉花消费量从 1871 年的平均每人不到 3 公斤增加到 1913 年的 7.6 公斤,储蓄存款从 1870 年的约 15 亿马克增加到 1914 年的约 200 亿马克。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从侵略中国中受益 B.俾斯麦的铁血政策C.德国统一的完成 D.普法战争的赔款18.美国副
9、总统阿尔戈尔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中指出, “各国温室气体的相对排放量为:美国 30.3%,欧洲 27.7%,俄罗斯 13.7%,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蒙古、朝鲜、韩国共占 12.2%。对此,拥有更多新技术的人们应该有更多的道德约束,从而理智地使用新技术。行动起来吧,为了人类共同的未来。 ”戈尔要表达的本质思想是A.美国、欧洲、俄罗斯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量的 70%以上B.发达国家应该在新技术使用和温室气体排放上应承担更多的责任C.东亚、南亚、东南亚和非洲国家对温室气体排放不承担任何责任D.人类要继承在历史上共同面对问题,共同承担责任的光荣传统19.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 “没
10、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 ”以下历史现象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北朝时期均田制的出现 B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 C徽汉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20.明朝张居正在赠周汉浦榷竣还朝序说:“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穡。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穡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至于病,乃无以济也” 。张居正的观点客观上反映出当时的历史现象或政策是 ( ) A.官营手工业迅猛发展 B.闭关锁国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21.近代西方有一位思想家主张:“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
11、的力量来防御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 。在政治实践中率先体现这一主张的国家是 (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22.1888 天津开平煤矿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 )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B.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D.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4 -23某学者认为“法律是人为的产物,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不同的法律只不过是不同利益的
12、体现,政府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它的利益,法律不可能为公道、正义等价值准则提供根据,因此法律对人的约束力也是有限的。”这一学者应属于( )A 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薄伽丘 D.孟德斯鸠24剪纸、杨柳青年画等民间艺术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这些民间艺术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民间文化的繁荣主要反映出 A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政府对民间艺术的扶持 C文人对民间文化的推广 D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25对下列几幅图片所反映的共同信息概述最准确的是( )A中国积极加强与第三世界的交流与合作 B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
13、和平外交政策C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正逐步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新型区域合作26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手工业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多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手工业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官营手工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很好地服务和满足了社会的需要 私营手工业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主导地位A B C D27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 ”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28(东汉)班固汉书卷五九张安世传:“(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夫人自纺绩,家童
14、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29下表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化情况。其中,与 1923 年 6 月至 1937 年 1 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变动无关的因素是- 5 -时间 1921.7 1923.6 1927.4 1927.8 1934.9 1937.1 1945.4 1949.10人数 57 432 5.7 万 1 万多 30 多万 4 万多 121 万多448 万多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B农村革命根
15、据地的不断开辟C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30美国 1787 年宪法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避免了权力的过于集中 B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 C体现了民主共和的精神 D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二、非选择题31 (13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 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 样行动。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材料二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 资金和物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
16、史必修一(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到 50 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4 分)材料三 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 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 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 1960 年时还微不足道, 1970 年也只有 2.3 亿美元, 1980 年时就达到了 42.2 亿美元。20 世纪世界史材料四 中曾根内阁(19821987 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 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 政治大国 ”(或“ 国际国家”)的国
17、家发展目标。日本史(2)据材料四,指出日本 20 世纪 80 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5 分)材料五 据美国市场观察报2010 年 11 月 13 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 13 日在横滨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重申美日同盟关系,并称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 6 -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还称赞双方关系是 “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腾讯新闻网(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 分)32 (12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弹指一挥间,中国从第一个五年 计划到“十一五” 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 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 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材料二 在上个世纪 70 年代中后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上个世纪90 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 ;本世 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 发展过程中,中国 踩着历史的 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回答:(1)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为什
19、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 分)(2)各举一例说明在“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在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八五”计划期间,在邓小平南巡谈话精神的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 分)“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邓小平南巡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 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
20、放坚定不移- 7 -(3)根据材料二结合史实说明,近 30 多年来,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3 分)(4)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出哪些认识?(3 分)33(11 分)材料一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 险 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 )社会保 险法(1935 年 8 月)材料二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
21、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 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 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材料三 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 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 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材料四 “十一五” 期间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
22、是国家 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摘自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求是2010 年第 24 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 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3 分)(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体制因素。(4 分)- 8 -(3)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 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4 分) 26 (13 分)(1)日本战败;美国遏制苏联、中国;美国争夺地区和世界霸权的需要;冷战的需要。 (4 分
23、)(2)变化:日本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2 分)原因:日本经济的发展。 (1 分)影响: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2 分)(3)轨迹:控制(占领)扶植竞争伙伴。 (2 分)主要因素:综合国力、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2 分)27 (12 分)(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 分)(2)新进展:对内改革:1983 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1984 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具体措施亦可) (三者只需举一例即可)(1 分)对外开放:开放
24、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两者只需举一例)(1 分)转 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 分)(3)三个节奏: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 分)1992 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1 分)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 分)(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从符合中国国情的实际出发;顺应世界潮流,抓住发展机遇。 (3 分) (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33答案要点(11 分)(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
25、平,促进经济发展( 任意两点 2 分)。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 “福利国家”提供范例。(1分,只要答到“福利国家”即给分)(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 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2 分)原因: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2 分)(3)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2 分) 原因: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得 2 分。)BADDB CCDDD DADCD BCBDC ACAAC CDA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