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44514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1. 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恒星特点:自身可以发光、发热;体积、质量巨大; 距离遥远。彗星 哈雷彗星 76 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2.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河外星系地球3.天体系统:总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 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 (小行星带) 、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 巨 行 星 木星 土星远日行星 天王星

2、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 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 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 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 6000K.2. 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3. 太阳辐射的影响: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3、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 、色球层(耀斑和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 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 周期约为 11 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1. 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速度类型 绕转中心 方向角速度 线速度 周期自转 地轴除南、北极点为零外,其他各地均相等(15/时)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极点为零(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

4、度越大)恒星日(23 时 56 分 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日常作息时间公转 太阳自北西逆向南东顺 近似正圆的椭圆,速度大小不等近日点(1 月初) ,角速度、线速度快远日点(7 月初) ,角速度、线速度慢恒星年 365 日 6 时 9分 10 秒备注:1. 地球自转时,最北端(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2. 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3.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南北纬 60的线速度约为赤道的 1/2。赤道(1670km/h) ,30 度1447km/h,60 度 837km/h4.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2.太阳直射

5、点的移动(1) 黄赤交角自转 赤道(平)面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公转 黄道(平)面 (2326) 限制了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大,热、寒带面积变大 变小,热、寒带面积变小,温带面积变小 温带面积变大(2)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1.移动方向夏至日冬至日 向南移动冬至日次年夏至日 向北运动2.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一年各只有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无直射3.周期:回归年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3.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1.昼夜产生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2.晨昏线:A.判定:顺着地球的自

6、转方向,如果是由夜进入昼则为晨线,由昼进入夜则为昏线。B.特点:a.晨昏线(晨昏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 00.b.晨昏线(晨昏圈)把各纬线圈分为昼弧和夜弧两个部分,昼弧代表昼长,夜弧代表夜长,如果昼弧夜弧昼长夜短,昼弧夜弧昼短夜长,昼弧夜弧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每天 6 点日出,18 点日落。c.只有在二分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经线圈相重合,全球昼夜等长,全球各地 6 点日出,18 点日落。d.二至日时,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夏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e.运动方向为自东向西。3.

7、昼夜交替的周期:太阳日 昼夜交替的时间 24 时光照图的判读判断南北极,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数递增(或西经度数递减)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为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若北极圈为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直射点的经纬度确定:纬度由直射纬线的纬度确定,经度由地方时为 12 点的经线决定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 12 点,夜半球的中央经线

8、为 0 点,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为 6 点,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为 18 点。判断昼夜长短:昼长=(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昼长夜长的计算)(2)时差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规律:A经度相差 3600,地方时相差 24 小时;经度相差 150,地方时相差 1 小时;经度相差 10,地方时相差 4 分钟。B.东早西晚 C.东加西减D.东大西小F.同经同时地方时的计算: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两地的经度差/15(东加西减)2.区时: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跨 15,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为同一个时区,每相差一个时区,时间就相差 1 小时。区

9、时的计算步骤:a.求时区:时区号数=已知经度/15(余数部分7.5 0,取商+1)b.求时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c.求区时: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的选择,根据“东加西减”原则)日界线(1)人为日界线:原则上以 180 度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把这条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 ,简称“日界线从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减一天;从西十二区到东十二区,日期加一天(2)自然日界线:即地方时为 0 时或 24 时的那条经线,又称为子夜线,它是前一天的结束和新的一天开始的经线注意:顺着地球转动,从 0 点到 180 为新的一天,180 到 0 点为旧的一天

10、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移(右图)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向。 (左右手定则)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书 19 页)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简便计算:太阳高度=90 0-两地的纬度差(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3) 四季更替和五带1. 四季的划分我国的传统四季划分:四立欧美国家的四季划分:二分二至日气候四季的划分:3-5 月为春季;6-8 月为夏季;9-11 月为秋季;12-次年 2 月为冬季。2. 五带的划分: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限分为: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

11、南寒带。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一、 地球的内部圈1. 划分依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特点分类传播物质 所经物质状态 共同点横波(s 波) 较慢 固体纵波(p 波) 较快 固体、液体、气体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改变2.分层圈层 范 围 特 点地壳 莫霍面以 上 固态:平均厚度 17 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 33 千米,海洋部分平均厚度约为 6 千米) 。地势越高,地壳越厚。莫霍面(在地面以下 33km,纵波和横波的波速都明显增加)地幔 莫霍与古登堡面间 具有固态特征,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铁、镁含量由上至 下逐渐增加。古登堡面(距离地表 2900 千米深处,纵波减速,横波消失)地核

12、 古登堡面 以下 组成物质可能是极高温度和高压状态下的铁和镍。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外 核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由坚硬的岩石组成。2. 地震波的波速变化: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都明显增加;古登堡面,纵波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3. 岩石圈=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地壳二、 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主要成分是氧和氮水 圈 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 范围为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分层:按大气温度随高度分布的特征,可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 :

13、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降低 ,原因是 对流层大气的热量 。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平流层 :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 升高 ,原因是 该层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适合于高空飞机飞行。1.受热过程示意图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选择性 性。平流层 臭氧 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CO 2 吸收红外线;反射: 无选择 性。散射: 有选择 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太阳 地面 大气 宇宙空间2.结论: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最重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二、 热力环流1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2 成因:地面冷热不均根本原因:地球高低纬

14、度间的温度差异3.形成过程:结论: 一般而言,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削弱作用用大气逆辐 ()射高空和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相反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高压低压指同一水平面而言,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等压面高压向上弯,低压向下弯4.几种现象的解释:(注意结合图)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三、 大气的水平运动1.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2. 三种情况:一力: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一致,方向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二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这种情况只在 高空中 出现。三

15、力: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这种情况在 低空中 出现。3. 风力大小的判断: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4. 识记: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力大小。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一、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从图上可知:(一)形成:(1)气压带1.分布规律:共 7 个气压带,南、北对称相间分布2.成因:热力原因:赤道低气压带(原因:气体受热膨胀上升)极地高气压带(原因: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动力原因:副100610081010(hPa)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地转偏向力100610081010(hPa)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2)风带:共 6 个风

16、带,0 0-300为信风带;30 0-600为西风带;60 0-900为极地东风带(3)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随太阳太阳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大气环流: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备注:1. 总的而言,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的原因在于:北半球海洋与陆地相间分布;而南半球气压带呈条带状分布就在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性质比较单一(均匀) 。2. 亚洲低压形成的原因:夏季,陆地升温比海洋快,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形成低压。亚洲高压形成的原因: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气体受冷收缩下沉,形成高压 补充:季风:1.概念:盛行风向随季

17、节的变化而变化的,称为季风。2.分布地区 夏季 冬季 成因东亚地区 东南风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南亚地区 西南风 东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全球气候类型:气温带 气候类型 气候特征 分布规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多雨 南、北纬10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等地、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湿季多雨,干季少雨南、北纬1020之间非洲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等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热 带:T最冷月 15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雨季多雨,北

18、纬1025之间的大陆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受夏气流状况 亚洲大陆 北太平洋 北美大陆 北大西洋1 月(冬季)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7 月(夏季) 亚洲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旱雨季分明 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高温少雨2030 大陆内部和西岸非洲北部地区、亚洲阿拉伯半岛和澳大利亚大沙漠区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南、北纬2535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亚热带T 最冷月:015 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

19、,冬季温和多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西岸,非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西南等地受副高和西风的交替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东北,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和日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即受夏季风和冬季风交替控制)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南、北纬3560之间大陆内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温带T最冷月:150(温带海洋性气候0)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温和湿润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西欧、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西海岸狭长地带、新西兰全年受

20、盛行西风控制北 纬60附近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暖季短促,降水少且集中夏季北纬5070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 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苔原气候 全年严寒,降水少 分布在极地附近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寒带T 最热月10冰原气候 全年酷寒 分布在极地 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内陆地区 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和冰原气团控制高山气候 垂直变化明显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 地势高,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的判断:根据气温、降水判断气候类型(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特殊气候类型的成因:从地形、洋流、风是否来自海洋(主要大

21、陆东岸考虑风) 。如果形成的特殊气候比理论上的气候降水多,考虑的因素(位于迎风坡、暖流、风来自海洋吹带来丰富水汽) ;如果形成的特殊气候比理论上的气候降水少,考虑因素(位于背风坡、寒流)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从全年降水总量看: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为 1500 毫米2000 毫米;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为750 毫米1000 毫米。 孟买的雨季月降水量可达 600mm,而巴马科却只有 250mm。从年降水量来看,孟买大约是巴马科的两倍。从雨季上看: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偏短,为 6 月9 月,且集中在夏季; 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偏长,为5 月10 月,干、湿季明显。从降水过程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过

22、程具有突变特点;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过程具有渐变特点。 从降水的集中程度来看:热带季风气候降水更为集中,季节变化大。 (5)从最少月降水量上看:热带季风气候没有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乔木;热带草原气候可能出现为零的月份,所以,生长一年生草本植物。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一、 锋与天气(1).气团: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2)锋面:当冷暖两种性质不同的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相遇时,它们之间就会出现一个倾斜的交界面,叫做锋面。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一般把锋面和锋统称为锋。(3)类型:类型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锋面示意图锋面符号过境前天气 晴朗 晴朗 晴朗过境时天

23、气 阴天、刮风、下雨、降温 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天气 气温、湿度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温、湿度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降水位置 锋后 锋前降水时间、强度 时间短,强度大 时间长,强度小连续性降水代表性天气 夏季的暴雨、沙尘暴、寒潮一场春雨一场暖 梅雨二、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与天气类型 高压(反气旋) 气旋(低压)气压状况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 从中心垂直指向四周 从四周垂直指向中心由中心向四周呈顺时针方向辐射下沉由四周向中心呈逆时针方向辐合上升气流 北半球流向 南半球由中心向四周呈逆时针方向辐射下沉由四周向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合上升控制天气 晴朗 阴雨我国典型天气 我国秋季“秋高气爽”的天气长江流域 7、8 月份的“伏旱”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经常出现的“台风”天气 暖气团冷气团冷气团暖气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