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4944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上海奉贤区高三二模试卷(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试卷(2018.4) (完卷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积累运用(10 分)1.按要求填空。 (5 分) (1) ,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 (2)成语“任重道远 ”出自 泰伯:“ ,任重而道远” 。 (3)古人诗词中常借用虚拟之景表达情感,如秦观踏莎行中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 柳永的雨霖铃中与之手法相似的诗句是“ , ”。 2.学习中遇到困难止步不前时,下列名言用以自勉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 分)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 B.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荀子劝学 C.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论语

2、子罕 D.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孟夏纪 3.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我们在以理性为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应对理性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用武器批判一切之前,是否先对武器本身进行批判?我们在使用工具之前是否应先研究工具?理性是什么?它的内容和界限是什么?这种 ,就是哲学思考的根本问题。 A.对理性的思想,对理性的批判 B.对理性的批判,对思想的批判 C.对理性的思想,对思想的思想 D.对理性的批判,对批判的思想 二、阅读(70 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4-9 题。 (17 分) 一般印象中,人类学家有点像是独行者,他在一个遥远的地方,去经历

3、着不同文化给 自己的磨难。所以,李亦园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类学的研究工作有一大特色,那就是 要到研究的地方去做深入的调查探索,无论是蛮荒异域还是穷乡僻壤都要住过一年半载,并美其名叫参与观察 。 ”因而,人类学家的生涯,与孤独寂寞分不开。人类学家要备尝田野的孤独寂寞,是因为田野工作引起的文化冲击或文化震撼“经常使你终身难忘,刻骨铭心” 。人类学家不仅要承受孤独寂寞和文化震撼,还会时不时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困境。马林诺夫斯基在田野中写下的严格意义上的日记 ,有这么一段话对自己的“迷糊状”做了生动的自白:4 月 7 日(1918 年) 。我的生日。我还是带着照相机工作,到夜幕降临,我简直已筋疲力尽

4、。傍晚我与拉斐尔聊天,谈到特洛布里安德岛人的起源和图腾制度。我困惑,我陷入到了那里的生活方式之中。所有一切都被阴影笼罩,我的思想不再有自己的特征了。 像马林诺夫斯基这样的人类学家,大凡都要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他的日记给人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感。从一个角度看,他们成为人类学家,与他们遭受的磨难有直接的关系。马林诺夫斯基之所以是马林诺夫斯基,是因为他离开了家园,离开了波兰和英国,到蛮荒的特里布恩德岛;费孝通之所以是费孝通,是因为他离开了家乡,离开了自己的学院,偕同妻子双双去了大瑶山为什么这些人类学家非要这样实践他们的人生?要把他们的青春耗费在遥远的穷乡僻壤?马林诺夫斯基在自己的日

5、记里,忠实地表达了作为一个平常人的困惑,他面对过的压抑、无聊、无所适从,也是其他人类学家面对过的。然而,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坚信,田野生涯里的种种忧郁,不是没有价值的,相反,它们正是特殊的人类学理解能力的发挥。 做一个人类学家,要培养一种“离我远去”的能力,到一个自己不习惯的地方,体会人的生活面貌。所以,这里的“我”是“自己” ,但不单指个人,而指人生活在其中的“自己的文化” 。做一个人类学家,首先要学习离开自己的技艺,让自己的习惯和思想暂时退让 给他对一个遥远的世界的期望。像李白说的,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在别的世界里体验世界的意义,获得“我”的经验,是现代人类学的一般特

6、征。 “离我远去”的技艺有多种。一些人类学家要求自己身心都要离开自己的文化一段时间,另一些人类学家则通过他人的间接描述来“神游”于另外一个世界。作为集体的人类学 家共同体,区别于其他思考者的特征,正是一种文化精神意义上而不单是个体肉身意义上的“离我远去” 。不是说人类学家要抛弃自我,成为疯子,而只是说人类学家的“自 我”表达的是一种“非我”的艺术,这种艺术使人类学家获得了与其他学者不同的经验,使人类学家能够比较“移情”地觉悟到自己的文化的局限性。 人类学家离开自我的途径,有的是时间的隧道,有的是空间的距离。他们去的时间,是已经流逝的过去;他们去的空间,是一个“非我”的世界。因而,人类学家不以肉

7、身的离去为目的,他们带着自己的心灵,超越自己的文化,领略人如何可以是人同时又那么不一样。人类学家不一定要追求对遥远的文化的求索,不少人类学家也从事本土文化的研究。在本土研究中, “离我远去”的意思,转化为与自己社会中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形成的暂时陌生感,转化为一种第三者的眼光,它让我们能站在“客人”的角度来对待“主人”我们本身。在这样的情形下,人类学家的肉身没有被自己搬运到别的世界中去,但他们的心灵却必须在一个远方寻找自我反观的目光,在一个想象或实在异域中寻找他者相对于“我”的意义。 近代以来,人类学家要培养的那种“离我远去”的习惯,针对的是我们今天生活在其中的现代性。他们希望从被观察的边缘人群

8、的“当地观点”出发,来展示众多与近代的世界不同的小小世界,体会这些“小传统”的力量,从而反观逐步渗透到整个世界的“大传统”现代观念体系,我们将这里追求的东西叫做“文化的互为主体性” 。 选自人类学是什么4.对第 段中引用马林诺夫斯基日记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真实而生动地揭示了人类学家在研究中会遇到的困境。 B.表明随着研究的深入,人类学家都会“离自己远去” 。 C.灰暗的笔下流露出人类学家面对困境时内心的困惑哀怨。 D.引出下文所有人类学家走上人类学研究道路的客观原因。 5.第 段中加点词“大凡都”的表述是否矛盾?(3 分) 6.第 段中加点词“非我”的意思是 。

9、 (2 分) 7.对 “离我远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 A.费孝通的田野工作属于“离我远去 ”的技艺中身心都离开的类型。 B.“离我远去”能力的养成必然让人类学家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 C.不管是通过时间还是空间, “离我远去”的关键不在身体而在心灵。 D.本土研究中人类学家的 “离我远去 ”是指去到由想象产生的异域。 8.综观全文,概括人类学家从事人类学研究的价值。 (3 分) 9.阐释第段中“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内涵,并推测人类学追求“文化的互为主体性”的 目的。 (5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10-13 题。 (15 分) 多闻草木少识人 王开岭 某种意义上,没

10、有人真正看过一朵花。 乔治亚奥基夫 住海淀区时,最常去的是北京动物园和香山植物园。 迷恋动物园,因为它帮我确认一件事,它反复地、一遍遍向我证实:生命是丰富的,物种是多样的否则,我真怀疑世上只剩下人了。 逛香山,则为消焦灼、蓄元气,更为避世。躲开车马鼎沸的聒噪、高楼大厦的逼视、远离骨骼与骨骼的撞击、欲望与欲望的火并、脏口与脏口的对骂草木乃最安静、最富美德的生物,也是肉体最伟大的保姆:献花容以悦目、果茎以充腹、氧气以呼吸、林荫以蔽日,还承接人之垃圾和秽物没有草木,我们真是一秒也活不成。 香山植物园最大魅力是阔,阔得足以让人忽略其败笔:院墙和门票。除山风浩荡、野趣丰饶、地气充沛,它还有个好处:人寡。

11、人寡,则幽,则清,则定。不过,颇为尴尬的是,面对妖娆花木,我竟无法叫出她们的名字。成千上万的她们,我所识者寥寥。爱慕,却不知称呼;惊艳,却无从指认。甚至无 法转述她们的美,炫耀我的眼福。 其实何止于我,翻翻书报, “一朵不知名的小花” “一棵不知名的大树” ,懒汉比喻 和无知之说比比皆是。曾见一位母亲带儿子在园子里玩,童声一连串地问“妈妈,这叫什么” ,我清楚地听见萱草被说成了马兰、蜀葵被说成了木槿、鸢尾被说成了百合、茑萝被说成了牵牛,其它我也说不出了末了,年轻的母亲被逼得声音越来越低,嗫嚅不清了。我把此事告诉一朋友,大发感慨:现代人熟记的人名多不胜举,尤其演艺明星,所识草木却可怜至极,真是奇

12、怪!过了几天,收到朋友一赠书野花图鉴 。还有一条短信:“每次看到全草入药几个字,我都肃然起敬!”果然,翻开该书,几乎每条注释中,皆见“全草入药”四字。 草木深深,福佑其中;花果累累,生之有养。我想,若有一日,自己被发配荒野,携一卷本草纲目 ,也就能活下去,芥命无忧了。若再奢侈一点,容我多带一本书,该是什么呢?无疑是诗经了。在我眼里, 诗经乃性灵之书、自然之书、童话之书,更是照亮精神之书。我想,从古到今,即使只有这么薄薄一册,华夏文化也堪称灿烂。后人若能承先民衣钵、循童年心性,文明又何尝堕落至此?扔掉诗经 ,遗弃它的纯真精神,背叛它的诗意逻辑和生存美学,乃悲剧之始。 诗经伟大在哪儿呢?夫子看得透

13、:“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思无邪” ,即纯洁、烂漫,即清澈、雅正。最后,又似乎想起了什么,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这是我极欣赏的一句话,也是酷爱诗经的一大理由。 它确是一部生物百科全书。陆玑著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对诗经里的物类作了详解,计草本 80 种、木本 34 种、鸟类 23 种、兽类 9 种、鱼类 10 种、虫类 18 种,共动植物 175 种。而据台湾学者潘富俊统计, 诗经藏有草木 160 种,比陆机统计的多出许多。张爱玲读诗经 ,很为里面的情爱男女“怎么这样容易就见着了”而欢欣、兴奋得脸通红。胡兰成则解释:“直见性命,所以无隔。 ”不愧为情事大师,一语道破。诗经里的美丽

14、欢爱,正因人之心性和大自然息息相通,人之情思和旷野一样率真、赤裸。天光明澈,心静如水,无泥沙拖累,无城府之深,故彼此认出、相互照见即简易得多、笔直得多。哪像今人这般诡秘周折? 什么叫“天地作合”?诗经里慢慢找。懂得天地,方懂男女。 最后,我想对孩子说一句:多闻草木少识人。 这年头,名人的繁殖速度比细菌还快,都急疯了。草木润性,浮尘乱心。这个信息爆炸和绿色稀缺的年代,即便“少识” ,业已识多;即便“多闻” ,已然寡闻。 10.第 段作者写自己迷恋动物园的意图是 。 (3 分) 11.分析第段画线句中 “竟” 的作用。 ( 3 分) 12.有人曾评价王开岭的文章“ 浪漫而冷峻” , 请结合本文,谈

15、谈你的理解。 (4 分) 13.结合全文,探究标题“多闻草木少识人 ”的深刻意蕴。 (5 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6 题。 (8 分) 江夜 【清】吴锡麒 万峰壁立大江横,秋色连天露洗清。但觉无船无月载,不知是水是风行。隔汀孤鸟欲同梦,逆浪老鱼微有声。半夜月沉潮又上,渔灯流过蓼花明。14.这首诗共有几联对仗?正确的一项是( ) 。 (1 分) A.1 B.2 C.3 D.4 15.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自然清丽 B. 沉郁顿挫 C.豪放飘逸 D.平淡质朴 16.请结合全诗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 (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724

16、题。 (18 分)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也。武德初,除陈仓尉。部人有折冲都尉鲁宁者,豪纵无礼,县莫能止。仁轨特加诫喻,期不可再犯,宁又暴横尤甚,竟杖杀之。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 显庆五年,高宗征辽,令仁轨监统水军,以后期坐免,特令以白衣随军自效。时苏定 方既平百济,留郎将刘仁愿于百济府城镇守,百济复叛,引兵围仁愿于府城。诏仁轨发兵合 势以救仁愿。仁轨军容整肃,所向皆下。时苏定方奉诏伐高丽,进围平壤,不克而还。高宗 敕书与仁轨曰:“平壤军回,一城不可独固,即宜泛海还也。 ”将士咸欲西归,仁轨曰:“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便国家,专

17、之可也。今平壤之军既回,则百济余烬,不日更兴,高丽逋薮,何时可灭?唯宜坚守观变,乘便取之,不可动也。 ”众从之。于是诸将会议,或曰:“加林城水陆之冲,请先击之。 ”仁轨曰:“加林险固,急攻则伤损战士,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贼之巢穴,群凶所聚,除恶务本,须拔其源。若克周留,则诸城自下。 ” 于是仁愿帅陆军以进。仁轨乃别率水军及粮船,自熊津江往白江,会陆军同趣周留城。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于是百济悉平。 吐蕃入寇,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仁轨每有奏请,多被中书令李敬玄抑之,由是与敬玄不协。仁轨知敬玄素非边将才,乃表敬玄为帅以代己,果覆其众。 咸亨

18、五年,以功进爵为公,并子侄三人,并授上柱国。州党荣之,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仁轨虽位居台辅,不自矜倨。每见贫贱时故人,不改布衣之旧。 【注释】逋薮:逃亡之人的聚集之地。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 分) (1)于是诸将会议 (2 )不自矜倨 18.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分) 期不可再犯( ) A等待 B. 商定 C. 限期 D. 要求 19.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 分) 专之可也( ) A单一 B. 单独 C. 专擅 D. 变通 20.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 2 分) A遽追入,与语 高宗敕书与仁轨 B特令

19、以白衣随军自效 以功进爵为公 C引兵围仁愿于府城 于是仁愿帅陆军以进 D命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 号其所居为乐城乡三柱里 21.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5 分) 州司以闻,太宗怒曰:“是何县尉,杀吾折冲!”遽追入,与语,奇其刚正,擢授栎阳丞。22.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 分) 23.以下诗句最符合刘仁轨拒绝奉诏泛海西归心理的一项是( ) 。 (2 分) A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C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D.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24.“不隐恶 ”“不为讳”是传统史家对记史的态度,请结合这一点分析第段记载的刘仁

20、轨事迹。 (3 分)(五)阅读下文,完成 2529 题。 (12 分) 胡宗元诗集序 【北宋】黄庭坚 士有抱青云之器,而陆沉林皋之下,与麋鹿同群,与草木共尽。独托于无用之空言,以为千岁不朽之计。谓其怨邪?则其言仁义之泽也;谓其不怨邪?则又伤已不见其人。然则,其言不怨之怨也。 夫寒暑相推,草木与荣衰,庆荣而吊衰,其鸣皆若有谓,候虫是也;不得其平,则声若雷霆,涧水是也;寂寞无声以宫商考之,则动而中律,金石丝竹是也。维金石丝竹之声, 国风 雅 颂之言似之;涧水之声,楚人之言似之;至于候虫之声,则末世诗人之言似之。 今夫诗人之玩于词,以文物为工,终日不休;若舞世之不知者,以待世之知者然。然其喜也,无所

21、于逢;其怨也,无所于伐。能春能秋,能雨能旸,发于心之工伎而好其音,造物者不能加焉。故余无以命之,而寄于候虫焉。 清江胡宗元,自结发迄于白首,未尝废书,其胸次所藏,未肯下一世之士也。前莫挽,后莫推,是以穷于丘壑。然以其耆老于翰墨,故后生晚出,无不读书而好文。其卒也,子弟门人,次其诗为若干卷。宗元之子遵道,尝与予为僚,故持其诗来求序于篇。自观宗元之诗,好贤而乐善,安土而俟时,寡怨之言也。可以追次其平生,见其少长不倦,忠信之士也。至于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则又似予所论诗人之态也。其兴托高远,则附于国风 ;其 忿世疾邪,则附于楚辞 。后之观宗元诗者,亦以是求之。故书而归之胡氏。 【注释】陆沉:无水而

22、沉,喻隐居。舞:玩弄,戏侮。 25.对第段中的 “不怨之怨” 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既要表现才华无所用的悲哀,又要表现隐逸山林的快乐。 B. 放弃建功立业的雄心,只能借助诗文实现生命不朽的无奈。 C. 即使抒发个人壮志难酬的愁怨也要保持平心静气的超然。 D. 才德之士选择隐居的行为本身就是对生不逢时的无声控诉。 26.可填入第 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 。(1 分) A.也 B.耳 C.矣 D.焉 27.从句式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 分) 28.对第段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感慨胡宗元的“喜” “怨” 无人应和,与下文写胡宗元的创

23、作经历相呼应。 B. 承接上文,进一步解说“候虫之声”的创作特点,凸显文章的中心观点。 C. 借题发挥,针砭时弊,批评当下诗人只知玩文词之工,却无兴发感人之意。 D. 以“候虫之声 ”喻指胡宗元的诗风,为其 “世无知者 ”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29.请分条概述作者借本文表达的诗歌创作理念。(4 分) 三、写作(70 分)30.阅读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冲突是指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之间的互相对抗。达伦多夫在社会冲突论中认为,冲突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2017 学年第二学期奉贤区调研测试高三语文参考答案(2018.4)1 (5 分) (1)楼船夜雪瓜

24、洲渡 (2)论语 士不可以不弘毅 (3 ) 杨柳岸,晓风残月(如多答“今宵酒醒何处” ,不扣分) 2 (2 分) D 3 (3 分) C4.( 2 分) D5.( 3 分)不矛盾。 “都”表明从事实地研究的人类学家经历冷酷的田野生活是一般规律(1 分) , “大凡”表明不排除例外(1 分) ,体现了科普类文章表达的严谨性(1 分) 。6.( 2 分)去除自身文化、精神的痕迹;(不答“文化”扣 1 分,如“不带有自己的思想特征” )7.( 2 分) D8.( 3 分) (1)理解与自身文化不同的文化;( 2)丰富对世界的认识;(3)反观自身文化,觉察局限性并有所改进;(4 )对现代观念体系有所补

25、充完善;( 5)拥有平等对待一切文化的意识。 (答前三点即可,答到(4) (5)也给分)9.( 5 分)内涵:或大或小的文化都可以保持、展示自己的文化。 (2 分)目的:使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交流变得可能;使世界文化发展更加多元丰富;倡导人们用平等的眼光去对待自身以外的任何文化,多些包容和理解。 (3 分)10.( 3 分)委婉地表达对现实生活中人到处都是的厌弃(2 分) ,为下文表达对草木的热爱作铺垫(1 分) 。11.( 3 分)愧疚自己对花木所识甚少/对花木的生疏(2 分) ;以及对无法传递花美的遗憾。 (1 分)12.( 4 分) “浪漫”体现为作者行文灵动,联想丰富,由日常生活到社会现象

26、到书籍中的草木再到名人掌故,过渡自然;也体现在对花木称呼的拟人化,如第 5 节称为“她们” (2 分) ; “冷峻”主要表现为作者借草木关注到了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状态,思考深刻而严肃。 (2 分)13.( 5 分)草木既指的是自然的草木鸟兽,也指的是对于发展人的自然、纯真心性有益的一切事物;(2分)人主要指的是与自身身心无益的纷繁人事;(1 分)作者借“多识草木少识人”此题,呼唤人们多关注自然、享受自然、敬畏自然;(1 分)亦希望人们可以发展一种自然率真的生活状态,保留自然率真的心性/借此抵御世间纷乱的一切和急功近利心态,促进社会文明的自然健康。 (1 分)14.( 1 分)B 15.( 3

27、 分)A 16.( 4 分)首联融情于景,通过夜航所见,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1 分) ;颔联随着诗人行船时产生的错觉,表达出自由逍遥的愉悦(1 分) ;颈联以“孤鸟” 、 “老鱼”等意象传递了诗人触景而生的孤寂、惆怅之感(1 分) ;尾联从动态的角度表现出江面上的生气与活力,暗寓作者的喜悦(1 分) 。17.( 2 分) (1)聚会商议。 (2)夸耀。18. (1 分)D 19.( 1 分)C 20.( 2 分)B21.( 5 分)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 太宗生气地说:“这是怎样的县尉,杀了我的折冲!”立即追召他入朝,和(他)交谈,对他的刚正感到惊奇,升任他为栎阳丞。 (重点:2 处省略,

28、是,遽,奇,擢)22.( 2 分)通过对比(语言描写) (1 分) ,塑造出刘仁轨智勇双全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眼光(1 分) 。23.( 2 分)B24.( 3 分)刘仁轨与李敬玄关系不和,就故意推荐他代替自己征战,让其战败出丑(1 分) 。刘仁轨这种罔顾国家利益的做法(1 分)体现他性格中狭隘的一面,是其人生的污点(1 分) 。25.( 2 分)C 26.( 1 分)D 27.( 2 分)整散结合,既体现出三种声音的不同,又简洁明快,节奏鲜明。 28.( 3 分)C29.( 4 分)诗歌应该有“不怨之怨 ”的精神境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感而发而且要符合音律(动而中律) ;诗歌要有广阔

29、深刻的思想内容(兴托高远) ;诗歌创作要刻意求变,努力出奇(遇变而出奇,因难而见巧)。30作文(70 分)评分标准(建议基准分为 49 分)一类卷(6370)基准分 67 分:能准确把握题意,立意深刻,选材恰当,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有文采。二类卷(5262)基准分 57 分:符合题意,立意较深刻,选材较恰当,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3951)基准分 45 分:基本符合题意,立意一般,选材尚恰当,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充实,感情尚真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偶有病句。四类卷(2138)基准分 29 分:偏离题意,立意或选材不恰当

30、,中心不明确,内容单薄,结构不够完整,语言欠通顺,语病较多。五类卷(20 分以下)符合以下一项即为五类:(1)脱离题意。 (2 )文理不通。 (3)全文不足 400 字。说明:(1)未写题目扣 2 分。 (2)错别字 1 个扣 1 分,至多 3 分。 (3 )标点错误多,酌情扣 12 分。(4)文面不整洁,酌情扣 12 分;文面整洁美观,酌情加 12 分。参考译文:刘仁轨,汴州尉氏人。武德初年,任陈仓尉。本地有个叫鲁宁的折冲都尉,依仗班位高, 放纵无礼,县里没人能禁止。刘仁轨专门加以劝诫晓谕,要求不可再犯,鲁宁却更加横暴, 刘仁轨最终用杖刑把他处死。州官将此事上报朝廷, 太宗生气地说:“这是怎

31、样的县尉,杀我的折冲尉!”立即追召他入朝, 和他交谈,惊奇他的刚正, 升任他为栎阳丞。显庆五年,高宗征辽, 令刘仁轨暂时统领水军, 因没按期到达而获罪免官, 特令他以平民的身份随军效力。当时苏定方已平定百济,留下郎将刘仁愿在百济府城镇守,百济再次反叛,率军将刘仁愿包围在府城。诏令刘仁轨率领军队合力救援刘仁愿,刘仁轨军容整齐,攻无不克。当时苏定方奉诏征伐高丽,进兵包围了平壤, 没能攻下而撤回。高宗传诏书给刘仁轨说:“平壤军队撤回, 卿的一城不能单独固守, 应立即渡海返回。 ”将士都想西归,刘仁轨说:“春秋之义,大夫出境, 遇上可以安定社稷、便利国家的事情, 可以独断而行。现在攻打平壤的军队已经返

32、回,那么百济余众,很快就会重振旗鼓,高丽这块亡命之徒的藏身之地, 何时才能平定?只应坚守观察变化, 乘机进取, 不可轻动。 ”众人听从。於是众将聚集到一起商讨军事,有人说:“加林城是水陆要冲, 请先进攻它。 ”刘仁轨说:“加林城险要坚固,急攻就会损伤战士,不如先攻周留城。周留, 是贼寇的巢穴, 群凶聚集之地, 铲除罪恶要从根本, 必须先拔掉根源。如果攻克周留, 那么其他各城自会投降。 ”於是刘仁愿率陆军进兵。刘仁轨就另外带领水军和粮船,从熊津江开往白江, 会合陆军同时进攻周留城。刘仁轨在白江口遇到倭兵, 四战四胜, 烧毁倭船四百艘, 烟火冲天,映红了海水,贼众大败。百济于是全部平定。吐蕃入侵,朝廷任命刘仁轨为洮河道行军镇守大使。刘仁轨每次上奏事务, 大都受到中书令李敬玄的阻挠,因此和李敬玄不和。刘仁轨深知李敬玄本非边将之才,就上书推荐李敬玄代替自己担任统帅,李敬玄果然被吐蕃打败,全军覆没。咸亨五年,凭借功劳进爵为公,子侄三人同时授任上柱国,本州同乡感到荣耀,将他们住的地方称为乐城乡三柱里。刘仁轨虽然位居宰相,从不骄傲自大,每次会见贫贱时的旧友,不改平民时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