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法门浅谈1-布施.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51927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度法门浅谈1-布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度法门浅谈1-布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度法门浅谈1-布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度法门浅谈1-布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六度法门浅谈1-布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要论佛法修持的总纲,总结起来也只有六个字,即“持六度、破四相”。所以末学在此也只是试讲而已,是绝无此本事能讲全讲透的,还要大家多多帮忙,以后也还要常常讨论。六度当然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了。按常理来说,持戒应放在布施的前面才好。因为最基本的五戒里有“不偷盗”,即不拿不属于自己之物。而布施则更进一步,不但不乱取,还要把“自己”的舍出去,呵呵。布施除了财施外,还有法施,而且后者重于前者。法施能作为某人得以解脱轮回苦海的缘起,佛祖说有大功德。但于功德却不能贪著(佛祖说过福德不能贪著)。贪著就连自己都解脱不了了。故不能为积累功德而法施,那正是贪欲,一个大大的凡夫。故若为自己的话,不愿

2、弘法而又勉强弘法的,万勿如此做。福德为生天界,功德是为了证菩萨以上果位。但莫忘啦,菩萨若知“自己”是菩萨,即非菩萨。怀着非菩萨心,却欲证菩萨位,岂可得也?菩萨是不求任何回报的,但凭一念慈悲,感应化度而已。故若有所求而弘法,很可能把经念歪,害了别人。弘法是一件自然的事,从分享中得到快乐,凡夫俗子都能达到这个境界,如此而已。而若只是单纯财施,而不趁机稍稍弘法的话,却只能解脱他在“人”道之中苦的万分之一。而且很可能因此助长他的依赖懒惰思想,对其将来转生更为不利。而且,这样的话,正说明这是你前缘里欠他的,现在正好还他,便变成了这么简单的一件俗事了。即便真有所得,也仅自己得了所谓“福德”而已。福德多的,

3、先去某一界“天”享福(但仍有苦苦、坏苦、行苦之一),再去某一道中受恶报(果报不能相抵消。我们在修行前,已多少造了些孽)。心中若有求福德想,则不解脱。这正是捡了芝麻丢西瓜啦。所以说,单纯财施的话,施财如施幻。于已于人,无一毫利益。就算你真觉得是暂时缓解了他的一点苦,但你可知,每一个人果报是要受尽才能解脱的! 若是有人修行精进得快,可以提前解脱的,他还要多受一番苦楚哩(不过那是凡人眼中在受苦,他却能安之若素)。故只随心救,随缘救,不是到处找人来救。要知轮回苦海本是迷茫幻梦,哪里有受苦的“众生”呢?你的责任是要摇醒他,而不是在梦里给他个梦饼吃,更不必到处找人去送梦饼吃。那么,财施就没意义了吗?不。前

4、面不说了吗,不能单纯财施,而要让他知道你是向佛的。如此而已,可不能再多说多劝了。不能给人这样一种心理,收了他的好处就要听他的教训,那可就适得其反了,呵呵。其次呢,财施其实也是为了自己修行。为何?可去悭。即去吝啬爱财之性。实际目的,是为了逐渐减少自己的欲望,为将来精修无“我”的高境界做准备。(后面有几大段内容,都在前面一篇日志中有过了)想想看,假设你每月工资是 3000 块,你还想再换份工作挣到5000 块(欲心永难填,因此受苦无穷) 。可是修行时若规定你必须每月捐 500 块以上(只是比方,并无此规定,呵呵)。你每捐一次后都可能会作如是想:我再挣得多,也无非是捐出去。而且师傅还告诉我,在我能力

5、范围内最好再多捐点! 那我这累死八活的再多挣干什么呢,最后也无非就是捐出去罢了。这样一想,挣钱的心态就平和多了,炒股时股价涨跌也没那么紧张了,创造各种条件去评职称也不甚积极了。过一段时间会发现,好像你比以前轻松多了。重新认识到人生到底该怎么过,我真正追求的东西到底是啥。这样就有时间会去想这些问题。有一天你终于发现,我所追求的当然是幸福。但幸福是自己创造的一种心情,好像并不是非得挣钱很多不可。就像一个发型,别人说什么都没用,我自己喜欢就行。干别人什么事呢?只要我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一百个人一百个意见,你还能堵住他的嘴吗。爱说说呗,我又不欠你的,呵呵,就是这样。这“去悭静心”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为后

6、面的修行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是,在家的居士要注意,要顾及尚未学佛修行的家人的感受。财物稍大的,必须征求家人意见。而且不可去做思想工作。要不然,他们又不敢不答应(不了解佛教,怕佛祖怪罪),心中却对佛教隐有怨心,对其将来转生很是不利的。轻描淡写一句,不同意就算了。反正不是必须施,有这一念慈悲也算不错的。再次,若已将钱财看破的话,因它只能在“人”这一道中用,而人道亦是幻梦一场。饿不着、冷不着也就差不多了。若已无俗世责任的话(这个就算看破了也要顾及的,是为接引方便,不能让世俗都认为修佛人是绝情心狠之辈,还怎么弘法度人),又只想做个自了汉(已证得饿痛皆不在心,生死亦都随顺),且再不愿弘法度人(视其为造作

7、) ,那直接坐化了也是可以的。所以莫诘曰:你说人道幻,能不吃饭么,呵呵。修行到后面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对美味、装饰、美景等的兴趣也越来越减淡,因为知道它们幻化不实,为其费心思着实不划算。对自己看破之后的轻松舒适倒是兴趣越来越浓,对入定后观照世界更是颇为期待。那你说,都这样了,粗茶淡饭特知足,钱能花到哪去?即便平时一分不捐,你也已知道,这个东西捐与不捐,有何所谓?你道我舍不得捐么,我留着干啥?我是懒得,而且我还懒得跟你解释哩。爱误解误解呗。最后钱会归谁,关我什事?这一幻物你们便去争抢好啦,我实在懒得管。天界生灵观人界,便是此等心态。人界生灵观畜生界的争夺,亦是此心理。那就是,冷漠。可知两片珊瑚虫交

8、界的地方,每晚都会发生极为惨烈的地盘争夺战。战死的珊瑚虫不计其数。我们观之,不也觉得他们争得太冤了么?但是,任何事都不是走极端。最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还是要保存,只是不再刻意追求档次、面子、享受等。需要的,买回去用。但不考虑老半天的,又挑拣老半天的。差不多了,行了。居士更是,不能经常干涉家人的这些俗世要求,你自己可以看淡。财施就讲到这。下面一起探讨一下法施。前面已提到,法施更重要,但不能为一己私而有勉强心。是想说才说的,看到别人明白一点就欢喜(其实却不应该欢喜。因为他内心本有法理,你一说他才醒悟过来,并不是你送给他他才有的。我们都是平等无二的佛子,只是有的人醒了个迷迷糊糊,有的还睡得正香哩)。法施

9、不但自己不勉强,尤其不能勉强别人,这一点千万千万! 你要是勉强他,多劝几次都无效,他都被你搞烦了。不但烦你,还烦佛法,还可能在别人面前毁谤佛法。可不是把他害得很惨么?这还是好的。有的人当面跟你争个不休,时出秽语,那其实是你的罪过。缘未到,何与诤。切记!切记!不管财施、法施,都应遵循“遇缘则施,缘散则寂”的原则。莫故意、莫刻意、莫勉强。不想做就不要做,想做一点时就又做一点,总之随性随顺就是。想走走,想停停,不纠结。要养成懒得仔细分辨、懒得仔细思量的习惯(为去分别心。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又早已在之前修行中刻入骨髓中了。这可能就类似儒家的虽然随心所欲,却仍不会逾矩吧)。但“他”若在仔细思量又想仔细思量时,也不强力制止,想完了就好啦。那个“他”,就是现在的身、心,就是常说的“假我”了。有机会不施是懒惰。佛菩萨传法给我们是让我们独享的么。虽然众生并非众生,但梦中的苦痛就不苦了么。我们见之何忍,不要拉上一把么?如果确实施而无用,充耳不听,心也自安了,无需想它。结果就让老天爷他老人家去操心啦。还有,自己确有疑惑的,莫轻易法施,以免好心干了坏事哦,呵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