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知识梳理与学习一、养生相关简介 .2二、养生相关源流 .2三、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 .3四、 养生之道 .4调神养生 .4吐纳养生 .4导引养生 .4食饵养生 .5环境养生 .5熏治养生 .5锻炼养生 .5瑜伽养生 .5五、养生相关文化 .6养生文化特征 .6道家养生 .7中医养生 .8国外养生 .8道教养生 .9中医养生音乐 .10养生箴言 .10生活细节巧养生 .11太极禅文化 .11自然养生 .11道德养生 .12养性 .12气功 .13六、相关行业 .131、运动 .132、美食文化(食养传招) .143、茶道养生 .154、旅游养生 .155、美容养生 .18一、养生相关简介 英文
2、名称:health maintenance 定义:根据中医理论,运用调神、导引、四时调摄、食养、药养等方法的中国传统保健方法。 应用学科:中医要学(一级学科) ;推拿学、养生学、康复学(二级学科) 。 百科名片: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之意。总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意思。 吕氏春秋中将医学定义为“生生之道” 前一个“生”是动词“提高” ,后一个“生”是名词“生命力” , “道”是根本性的规律。养生就是人类提高自身组织、自身康复能力的学问,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境界。二、养生相关
3、源流 保养身体养生之道得养生焉。 庄子养生主 通常所说的养生是狭义的养生学,是指通过非药物的方法达到提高自我康复能力的学问。公元前五十世纪人天合一整体观的形成标志着养生概念的成熟; 公元610年,隋大业年间,当时的太医令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集中论述了各种疾病的病源和病候,但书中没有药方,只列养生方、导引法213种。由此可知,中国从那时起就已经将养生作为治疗的常规方法,并得到官方的提倡。 养生的宗旨是身体阴阳平衡, 黄帝内经中养生的主意观点是阴阳平衡,阴阳平衡人则健康,有神;阴阳失衡就会患病,早衰,甚则死亡,当身体阴阳失衡时,应选择药疗、食疗、体疗、针灸疗法,使身体阴阳恢复平衡,病自然就好了。 健
4、康、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大自然中日月经天的现象,启发人们师法自然、回归自然,以使生命永在。 周易象上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 汉末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说:“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 ,明确提出运用医药的办法进行养生的观点。 华佗授其弟子的五禽戏是导引练形以养生的早期记载,华佗授其另一弟子的漆叶青黏散则是延年益寿方剂的早期记载,可知华佗在养生的研究上确有相当的造诣。以恬淡虚无为主导的精神
5、养生或精神调养,源于老庄之学,后来主要发展于佛、道两家,它与两家倡导修炼和清静无为的主张分不开,而这也正是气功修炼的重要前提。儒家的气功,遗祸亦烈,伤身殒命者比比,这从隋代诸病源候论有关记载中可以窥见;唐以后,衰而未绝,帝王豪门因之亡命者代有记述。房中术则在秦汉以前似乎较为开放,这从古时记述中及19731974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残存帛书中可以看出。三、不同年龄的养生要求 胎儿期。依于母体,长于子宫,亦能感受外界及母体的影响,此期养生主要依赖胎教,故各种养生要求均针对母体,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诸如行动稳重、食饮丰富平和、精神安定愉快、耳不闻恶声、目不睹恶事、睡眠充足、节制房事等。 婴儿期。已离
6、母体,哺乳赖母。此期为稚嫩之时,形气未充,神气未定,易饱易饥易惊易为邪袭,病则传变迅速,故此期养生在于母子同养,养母以防止母病及子,养子以保证其各种生理需求,适其寒温、多见风日、合理饮食,待之以慈祥、安和、愉快,使婴儿发育结实、稳定。 幼儿及青春期。此期已完全脱离母体,养生主要在于自身,但又须父母的指导和关怀。此期特点是生长迅速,智力、体力大增,生殖力亦渐成熟,是精神与形体变化最显著的时期。身体方面倡导杂食不偏、生活自理、手脚勤快,要充分保证其成长发育的营养需要,避免发育迟缓、发育不良等;尤须注意使其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及社会公益活动,急公好义,避免因过分溺爱而养成其所求必得,从不顾及他人的恶习
7、。 壮年期。此期应该严格按照长生不老的基本原理操作,物极必反,才能不会变老。 老年期。生命的最后阶段。人之衰老为自然规律,故精神上要放得开。此期人生大事多已了却,心无羁绊,怡然自得,访友话旧,琴棋书画,花鸟虫鱼,一凭己性为取舍,注意起居规律、食饮适宜、锻炼有常,使阴阳平衡、气血顺畅,精气神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则老而不衰,可望延年益寿。94、养生之道养生方法很多,着眼点各异,但殊途同归。大致分以下几类:调神养生精神乐观,则气舒神旺;精神抑郁,则气结神颓;喜怒不节,则气耗神消。故清心寡欲可使心气平和、血脉流畅、精神安定,虽有大惊猝恐而不能为害。调神之法,参禅入定,或心有所恃,或弦歌自娱,或山林探
8、幽,以气度从容,心思安定,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则神调。吐纳养生即今之气功。气功之要,一是静心,静而不思,若能无外无我,可以养神而致长寿。二是以意引气,以气行周身,通达经络,包括通任督、通小周天、通大周天等各种方法,达到养气养神、经脉流畅,保健强身。气功,作为医疗保健,其历史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唐尧时期,奠基于春秋战国,以后历代有所发展。远在两千多年前先秦时期的医学著作和其他著作中,就有关于气功的论述。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一批简帛医书中,就有描述气功的帛书帛画。 黄帝内经中亦有不少地方与气功有关,但这一词在古代未普遍使用,而是直到现代才盛行起来;在古代,仍称为导引、吐纳。服气
9、等。葛洪在其抱朴子中,对气功养生的经验和方法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辑录了六朝以前的气功养生经验,编辑成养性延命录 ,占该书之半的服气疗病和导引按摩两部分,有些内容与目前在应用的动静功法极为相似。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于绝大部分证候下都载有导引、吐纳的方法,约有260余种,可说是隋代以前气功疗法的一次总结。孙思邈的摄养枕中方一书,其中导引、行气两节,专论古代气功。孙氏特别强调“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的呼吸锻炼作用。他还介绍了六字诀的具体运用,以及动功“天竺国按摩婆罗门法”计十八势、 “老子按摩法”计四十九个动作。导引养生又称为练形养生。导引吐纳,自古即用于描述气功及形体强身,未有细致
10、确定的区分。这里则专指以形体动作为主导方法的养生,所谓“主导” ,是因为这种方法本身也要求有呼吸动作的配合。这类养生术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太极拳以及被动的推拿等。食饵养生通过调节食物的品质、数量、进食规律,以及回避有害的食物以养生,也包括饵药养生(古称神仙服饵) ,其内容包括食性、食养、食疗、食节、饮食禁忌及药养等。环境养生人的生活,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因而对水土气候、地形地貌、森林植被等均有所选择。古人主张在高爽、幽静、向阳、背风、水清、林秀、草芳之处结庐修养,故多选择名山大川、幽雅清静之处。现实生活中只要达到适宜也就可以。熏治养生以传统中医芳香熏治,达到养生目的。古人熏治消毒
11、常采用的药物有艾草、苍术、贯众等。临床上运用苍术的方剂很多,端午节前后,古人有用苍术“辟疫邪”的习俗,或用苍术熏屋,或以苍术和辛夷、薄荷、苍耳子等多种中药做成香袋、香囊挂于室内、佩于身上。达到辟疫邪、身芳香之功效。熏治养生,芳香辟晦、清热解毒。可安寝、预防时疫、净化空气、改善亚健康、驱蚊去虫等。对于现代都市人群,可谓万能养生方。自行买香药熏治剂量及方法较难掌握,故推荐古格藏香坊四部医典藏药名香。 (摘自古格藏香坊 )锻炼养生吃完饭后散步一小时,可以帮助消化食物,促进血液而循环,增加食欲,减少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风险。瑜伽养生四季养生瑜伽是中国最有代表性的瑜伽学派作品之一,由我国著名资深瑜
12、珈导师张梅历经二十年修习而创写。20 年来,张梅导师潜心钻研,并结合近千名瑜珈修习者的实践经验,最终开发出一套适合中国人自己的瑜珈课程 四季养生瑜伽。按照四时交替,四季轮回,顺应季节的变化和特点,将传统的中医文化和古老的印度瑜伽二合为一,对应二十四节气,通过不同的瑜伽体位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将瑜珈练习与中医养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好的适应国人体质,满足人们健康养生的需求。四季养生瑜伽包涵768个经典瑜伽体位。所有的养生智慧最终是离不开阴阳平衡的,而一年中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易-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万物如何变化都离不开四时阴阳的规律,阴阳的平衡决定了万物的生死存亡,
13、人的生活规律应该顺其自然,顺则昌盛、逆则衰败。 内经中说“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意思就是,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生相克的关系,如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一、要顺应春夏秋冬的变化,与所处的节气和谐,始终保持融入自然的的状态。这部分占了养生的十分之七,所谓“三分调七分养”之七二、保持和谐的心态随遇而安,保持健康的心理。这部分占了养生的十分之二,即“三分调”的个人调养部分。三、及时调理身体失衡之处,使人体在变化的时空中处于平衡状态。这部分占了十分之一可喜的是从2004年5月
14、开始,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卫生部,与北京大道堂中医养生研究院共同举办了四期养生培训班,至此养生这一职业正式被国家批准,命名为“养生师” 。五、养生相关文化 养生文化特征养生一词,原出管子 ,乃保养生命以达长寿之意。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中,健康与长寿一直是人们向往和追求的美好愿望,因而养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遍布世界。相对于世界其他地区的养生文化而言,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由于有着古代哲学和中医基本理论为底蕴,所以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汇集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防病健身的众多方法,揉合了儒、道、佛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堪称一棵充满勃勃生机和浓厚东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树。探索中国养生文化这棵古老而神秘
15、的东方智慧之树,不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而且符合当今世界科学发展趋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终于以自己的聪明睿智创造出了一系列与疾病和衰老抗衡的独特理论方法,逐渐使养生成了一种极具华夏民族特色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的最重大意义就在于探求各种文化现象的内在目的和特征。就感应的中国养生文化而言,尽管它的研究对象是人体的健康与长寿,但健康和长寿在人类社会中从来就不单单是人体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及其自然环境有着一种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和探求中国养生文化的基本特征决不能仅仅囿于人体生物模式之中,而必须结合社会、经济、政治、哲学,乃至
16、艺术的诸多层面加以综合考察。中国养生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产物,其理论体系本身具有这种学科所具有的双重特征。具体来说,中国养生文化的社会科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理论体系与中国古代哲学存在着一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中国养生文化的自然科学性质则主要体现在它的传统医学发生一种血肉相联的关系。作为一种焕发着勃勃生机的文化现象,传统养生学在数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且也积累了一整套实用、同时又充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睿智的实践方法。 道家养生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因崇尚自然高
17、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长期以来被今人错误的认为道家走向极端,因为今人错误的认为道家思想中有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其实,今人的这些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要正确理解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 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 ,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老子的“ 无为 ”学说,当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多把它当作一个消极的思想来理解,其实这是错误的。从道德经的全篇哲学理念的反映,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按现在通常的说法,无为,就是科学的作为,就
18、是合理的作为,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其实现代词汇里的“消极” 和“积极”,都是以讹传讹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误解了。消极,就是消除偏执和极端,是非常对头的行为;积极,就是强化偏执和极端,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既然已经以讹传讹,实在无可奈何。只望细心研究的人,读到此处,知道有人纠正即可。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 少私寡欲 ”。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贵柔、返朴归真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
19、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3形神兼养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 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 熊经鸟申 ,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他们一方面身体力行,体验效果,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中医养生中医养生,就是指通过各
20、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在2000多年前的这本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及“七损八益”的养生理论,但书中并没有具体说明七损八益的内容。直到长沙马王堆古墓出土的珍贵医学帛书竹简天下至道谈中才有了“七损” 、 “八益”房中养生术的具体内容,这是对我国房室养生学理论的重大贡献。 千金方二十七卷房中补益卷八更加详细介绍了孙思邈所了解的房中术。网上曾流传著名中医学者聂文涛与网名石万嗔的医生的一段对话中医的性技巧与养生杂谈就是关于千金方中的房中术的。明代著名中医龚居中所著的四百味歌括曾是无数中医的入门读本,而其所著的福寿丹书则大量介绍了古代的房中术。 国外养生其实养生不仅
21、是在国内,在国外如今同样注重养生。德国一位医学专家经过数十年的研究,最近告诫中老年人:想健康长寿,务必动用“保、活、转、参、睡、调、听” 这七个字。“保”即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报看书,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一个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活”是指活动手指俗话说心灵手巧,经常活动手指,做两手交替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两半球,有健脑益智、延缓大脑衰老的作用。“转”即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在较长时间的单调工作或读书、写作后,应及时转换另外不同性质的活动,使大脑神经松弛而不过分疲劳,使脑力保持最佳状态。散步、做体操等是较好的
22、转换活动方式。“参”即参加社会活动和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以接受青春活力的感染,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脱离孤僻的生活环境。积极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促进疲劳消除,体质增强,身体更健康。“睡”即睡好觉,保证睡眠充足中老年人要学会有规律地生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一天有8 小时(老年人 10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调”是调节饮食做到粗细混杂,荤素搭配,兼收并蓄,多吃维生素和矿物质丰富的红枣、牛奶、豆浆、蛋黄、桑葚、芥菜、芝麻、胡桃仁、百合、猪脑、猪心、木耳以及大部分蔬菜水果;少吃些动物脂肪和含糖类食物。“听”即听优美动听的歌曲优美的旋律可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 的功能,使人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欢乐感觉。 道教
23、养生现在道教养生最有名气的老师是: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风水)学、道家养生学术。在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在大学任教及调科研机构工作时期,利用假期、业余时间在下农村,走城市,采药、疗疾的实践中,善于结合中西医理论诊断病症,长期运用食养、食疗、点穴、针灸、中草药等施治病症历经数十年。曾给中央领导干部治愈过多种疑难疾病。在著书的同时朱老在香港信报写有“养生之道”“拉阔健康”专栏、在香港东方新地写有“玄鹤子传奇”“素男玄女”“耳听八方”专栏。在香港东方日报写有“ 饮
24、宝食补 ”专栏等。通过现代传媒传播中华养生、医学、武学文化,众多海外媒体(如美国 CNN、日本 NHK、英国 BBC、亚洲电视、无线电视、华娱电视)对其进行采访及专题现场直播。除了 黄帝内经之外,与老庄哲学有着理论渊源关系的道教养生家,更是直接从“道法自然 ”的观点出发,丰富和发展了顺应自然的养生理论与方法。道教养生家大多认为人体只有能够仿效天地运动的形式和时机来进行养生活动,就可以长生久视。元代著名道教理论家俞琰就说过:“人受冲和之气,生于天地间,与天地初无二体。若能悟天地之妙,此心冲虚湛寂,自然一气周流于上下,开则气出,阖则气入;气出则如地气之上升,气入则如天气之下降,自可与天地同其长久。
25、 ”(周易参同契发挥 上卷)作为上述理论的具体实践,道教养生气功十分注重选择炼功时机与天地自然同步。“天道自然 ”作为中国古代一条影响极广的哲理,它就盘根错节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不但与养生理论和实践有着渗透交叉关系,而且艺术审美领域也同样为其根须所及。 “天道自然” 作为一个 哲学范畴而涉足艺术审美领域,是大概最早出现在 庄子中。作者在该书的达生篇中讲述了一个名为“梓庆削木为鐻” 的寓言。说的是一位名叫 “庆”的木工制作了一副雕刻有鸟兽等图案、用来悬挂钟鼓的木架子,工艺十分精美,众人见了非常惊异,认为简直是鬼斧神工之作。当鲁国的国君询问梓庆凭借什么制造出如此精致的工艺品时,梓庆回答说,这
26、是“ 以天合天”所致。它所崇尚的同样是一种 “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知此游 )的顺应自然的审美原则。庄子之后,不少中国文学艺术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顺应自然的审美原则,而且把它具体贯彻到了艺术创作的过程之中,从而形成了一种“ 天趣自然之妙 ”的独特艺术风格。 中医养生音乐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徴,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角、徴、宫、商、羽五音称之为“ 天五行”。 养生箴言1、以默养气,以瞑养血,以睡养精,以静养神。2名
27、过伤肺,色过伤肾,财过伤肝,食过伤脾,睡过伤心。3肺病者宜逃名, 肾病者宜戒色, 肝病者宜散财,脾病者宜节食,心病者宜减睡。4减食以助药,增睡以节耗。舒以养体,缓以却劳。5无病时以劳动养阳,有病时以安静养阳。动能生阳,亦能散阳。静能伤阳,亦能敛阳。6病有百药不痊者,当静室问心,知因达果,可以无惑。治法宜在忏悔中求之,体力不足,辅以心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云:致心一处,无事不办。治病亦如是。7子曰: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言少年人也。少男在卦为艮,阳气在外,阴体未成,最忌阴气感召。是以遇少女则为损,遇长女则为蛊,遇老女则为剥,皆阳损阴伤之象也。当以师友之道导之,使进于学,则遇中男为(开)蒙,遇长男为颐(养) ,遇老男为大畜(存) ,皆阳生阴长之象也。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