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通 讯 写 作除消息外,新闻媒体采用最多的另一种体裁是通讯。1942 年 7 月 18 日延安解放日报的社论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些就曾指出:“报纸既不是书籍也不是杂志,它的生命主要的就寄托在大大小小的新闻( 指消息)和通讯上面。”通讯是一种比消息更深刻、更详尽、更生动的新闻体裁,优秀的通讯作品可以在读者中产生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抗美援朝时期,一篇“ 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全国广为流传,人们从此把志愿军称为“最可爱的人” ,直到 1979 年,还把参加对越反击的解放军称为“新一代最可 爱的人” 。20 世纪 60 年代,伟大的战士雷锋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两篇通讯,为中华民族树立
2、了几十年来永不退色的楷模。今天,我与大家一起学习通讯的基本特征、主要类型和写作方法。第一部分 通讯的含义、特点和作用一、通讯的含义通讯是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据考证,“通讯”一词是由“ 通信”演变过来的。最早的新闻,传递手段主要靠电报和信函两种方式。用电报传递的稿件叫“ 电讯” ,由于电报费十分昂贵,一般都写得极其简略,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消息。而采用信函的方式传递的稿件,就写得比较详尽了,里面有较多的议论和描写,比电讯要充实、生动得多,被叫做“通信”。随着新 闻事业 和电讯业的发展,本来运用信函传递的稿件,也改用电报传递了,于是人们又把“
3、 通信”改称“ 通讯”。这 就是“通讯”名称的由来。1848 年,马克思主编新莱茵报,恩格斯为该报撰写的6 月 23 日事件的详情、 六月革命、 从巴黎到伯尔尼等著名通讯。这些可以算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名作。在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上海的申报、 时报为了从北京获得新闻,聘请身居北京的名记者黄远生为特约撰稿人,申报还专门开辟了北京通讯专栏,刊登黄远生从北京发来的稿件,受到读者的欢迎。这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通讯作品。随后,通讯这种文体在我国不断得以发展,从开初的报道政治热点为主,发展到记人、述事 、写地方风貌等多种样式。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通讯不仅文体样式不断创新,写作手法也日臻成熟,产生了大量有深远
4、影响的名作。- 2 -二、通讯的特点(一)同题消息和通讯的比较通讯的特点,在同消息的比较之中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下面我们先把报道同一题材的消息和通讯放在一起比较一番,再来讲述通讯的特点。先看一篇报道孔繁森事迹的消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王闽京 王杰昌 王国柱一位山东籍的汉族干部,两次告别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和妻子儿女,来到世界屋脊支援西藏建设。十年中,他为这片土地的发展与兴旺而呕心沥血勤奋工作,十年中他同这里的藏族同胞结下了生死相依的鱼水深情,他就是山东省援藏干部孔繁森。1994 年 11 月 29 日,孔繁森带领工作组在新疆考察途中,不幸因车祸遇难,殉职在阿里地委书记的岗位上,时年五十岁。孔繁森不
5、幸遇难的消息传出后,人们满怀痛惜之情悼念这位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是山东聊城人,1979 年国家需要选派一批年富力强的干部赴西藏工作,当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响应号召,主动申请赴藏,在海拔4700 多米,坐落在喜马拉雅山脉上的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历时三年,圆满完成了援藏任务。1988 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近九旬瘫痪在床,妻子刚动过手术,三个孩子都在上学不能自立的情况下,瞒着老人说服妻子儿女再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1993 年,孔繁森第二次援藏期满,组织上又决定让他到环境更为艰苦的阿里地区担任地委书记,他又愉快的接受了组织的安排,直到以身殉职。1994 年 9 月国务院授予他全国民族
6、团结先进模范的光荣称号。孔繁森遇难后,记者追寻他生前工作生活的足迹,先后到岗巴、拉萨、阿里等地实地采访。草原上、泉水边旁, 记者随时 随地都可以听到藏族农牧民对他亲切而自然的呼唤。(同期声 ):孔书记在这个地方蹲点的时候,白天和群众一起到田间地头干活,晚上就帮助给群众看病。她说这个领导确确实实是个好干部,要说如果世上有菩萨的话,他就是活菩萨。1995 年 4 月 6 日山东、西藏电视台新闻联播(原稿 1300 字左右,播出时间 3 分 59 秒)为了节约篇幅,这里省略了中间的一段文字。即使引用全文,也只有一千多字,作为消息,是非常概括简短的。- 3 -同样报道孔繁森事迹的通讯又是什么样的呢?下
7、面我们再来看一段相同标题的通讯的开头部分: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何 平 朱幼棣 陈 雁 陈维伟 魏武 王世亮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 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绝不会忘记,20 世纪 90 年代,有这样一位共产党员,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万人的心灵为之震撼。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西藏高原。两次进藏,历时十载。在党的召唤面前,在人生的选择中,他的精神境界一次次得到升华。1993 年 4 月 4 日,孔繁森告别拉萨赴阿里上任。越野车载着他,向西急驶而去,
8、车窗外,油画般的高原景色一幕幕掠过:清澈的拉萨河,奔腾的雅鲁藏布江,高耸的雪山,明镜般的湖水孔繁森热爱西藏的山山水水,但此时却顾不上欣赏这高原美景,伸向远方的莽莽苍苍的路,多么像人生之路。回顾过去的路,思谋未来的路,他的心早已飞向了阿里。孔繁森先后两次进藏,这时已在高原工作了 6 年。他现在应该东进返乡。然而,他却接受了一项更艰巨的任务,驱车向西,奔赴自然条件更恶劣的地区,挑起阿里地委书记的重担。新华社 1995 年 4 月 6 日通稿(原文 11500 字)这只是一个开头,但我们已经可以从直觉上看出通讯和消息的差异它要比消息详细、生动得多。下面我们再从理论上将通讯和消息的区别加以概括。 (二
9、)通讯与消息的区别1.内容上,消息简略单纯,通讯详细丰富从内容方面看,消息大多是一事一报,而且只报道新闻事件的大致情况,如果有细节也是非常少的。而通讯报道的可以是一人一事,也可以涉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同时,通 讯十分重视细节的刻划,在一篇通讯中往往有大量的细节。例如,2000 年 3 月 8 日大河报在第一版刊登消息俯下身做农民的牛 站起来当农民的伞 中共河南省委授予郝桃枝“ 勤政廉政的好干部”荣誉称号,关于郝桃枝事迹的表述只有这样一段:今年 47 岁的郝桃枝现任扶沟县崔桥镇党委书记。1987 年由县直到乡镇工作,13 年来,特 别是任崔桥镇党政主要领导以来,她牢记党的宗旨,扎根基层, 心系-
10、 4 -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全镇干部群众艰苦创业,脱贫致富,被农民群众誉为“贴 心书记 ”。而在当日报纸的第 5 版,还发表有一篇通讯桃花一枝送春风记农民的“贴心书记”郝 桃枝,其中关于郝桃枝的事迹计有引水治旱、修路通车、关心贫户、抗洪抢险 、清正廉洁等多个材料,具体地展示了郝桃枝和模范形象。2.形式上,消息程式性强,通讯创造性强形式,一般是指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从结构上看,消息是一种程式化的文体,它的外部结构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组成, 标题、 导语 又都有一些常用的模式。消息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着固定的模式进行操作, 创造性只体现在一些局部性的地方。而通讯则不然,它的写
11、作跟一般的记叙文相似,没有固定格式,每一篇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形式。另外,消息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也都有一定的程式性。在表达方面,消息主要用叙述,别 的表 达方式用得很少。在语言上,消息运用词语的直接含义,显得简洁朴素,循 规蹈矩。而通讯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语言常有新颖独特的创造性运用,显得溢光流彩摇曳多姿。这在关于孔繁森事迹报道的消息和通讯的比较中能够明显见出。3.在写作技巧上,消息手法简单,通讯手法多样这里所说的写作技巧,含义较广,包括虚实相衬、对比烘托、铺垫弄引、设置悬念、欲擒故纵、欲露先藏、欲 扬先抑、曲径通幽、断 续反跌等多种表现手法,也包括比喻、 对偶、排比、夸 张、比拟、起兴、象征等多种
12、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消息也是要运用的。但是,由于消息简洁朴实的文体本性所限制,消息对这些手法是在合适的地方偶尔一用。通讯则不然,为了能够加强作品的感染力和生动性,它常常综合使用以上多种写作技巧。例如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一文中有这样的片断: 孔繁森离开拉萨两天后,进入阿里地区措勤县境。藏北大草原那雄浑、壮美的景色展现在他的面前。远方,绵延起伏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壮丽,广袤无垠的草原一直伸展到遥远的天际。近旁,一座座用石头垒成的玛尼堆披挂着祈祷吉祥的五彩经幡,一堆堆高寒地带特有的红柳丛在阳光下像火一样耀眼。天空,时而白云朵朵,时而乌云密布;原野,时而大雪纷飞,时而风沙弥漫这段文字中有虚实
13、、有对比、有比喻、有 对偶、有夸 张作者就是运用这些手法,使新闻也具有了艺术的品性。4.风格上,消息朴实,通讯富有文采手法的不同自然会造成风格的不同。消息一般没有文学性,朴素实用。通讯则有较强的文学性,生动活泼而富于文采。在一期报纸上,只有消息的凝重则不- 5 -够活泼多样,只有通讯的文采则不够朴素踏实。这两种不同的风格是各有所长的,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和相互补充,使新闻媒体的面貌臻于完美。5.时效上,通讯不如消息更迅速及时虽然有消息、通讯同时发表的情况,但一般来说,通讯的时效性是赶不上消息的。这倒不是说通讯就不追求时效,通讯的写作和发表也是讲究越快越好。可是事实上它不可能像消息那样快。其中的道
14、理很简单:消息内容简略,篇幅短小,采访快,写稿也快。通 讯有大量的细节,篇幅一般比消息长,采访快不起来,写稿时间自然也比消息长一些。三、通讯的作用有了消息,为什么还要有通讯呢?一个明显的原因是:消息和通讯有不同的功能,各自满足着读者的不同阅读需求,是相互不能替代的。通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为读者提供更多的新闻细节按说,有了消息,新闻受众就可以即使不出门,也全知天下事了。消息把国内国外、各行各业的有价值的新闻都作了报道,保证了新闻的全面性。可是,读者不会因此而满足,对于他们特别关心或感兴趣的新闻,他们总是想知道得更详细一些。举例说,中国女排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之后,中国出现了“ 女排热”,女
15、排的国际比赛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如果报道一场女排的重要国际比赛,只用消息的形式,说什么 时间在什么地方,中国女排战胜了国家女排,比分是多少。这对于一篇消息而言大概是只能如此了。 可是有些读者关心的东西却没有报道出来:双方派出了什么样的主力阵容?比赛过程是一边倒还是有起伏波澜?教练在关键的时候采取了哪些措施?球星的表现如何?比 赛中有哪 些扣人心弦的场面发生?观众有哪些反映等等。对这些方面,消息即使有所涉及也多是语焉不详的。为 此,当 时我国各个媒体在报道关键性比赛的时候,在刊发消息的同时还有刊发相应的通讯,以满足读者了解详情的要求。(二)使新闻具有感染心灵的艺术品格新闻固然主要靠新闻事实本身的
16、魅力征服读者,作者采取的形式是第二位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形式的重要作用,有的时候,形式甚至就是内容。一个新闻事实,采用消息的形式给读者这样一种印象,采用通讯的形式就可能给读者那样一种印象了。通讯和消息的本质区别在于消息是概括的实用性的反映,而通讯是详细的在实用的基础上还有些审美化的反映。通讯是有文学性的,文学性一方面表现在形象性上,一方面表现在情感性上。有了一定的文学性,形象感强了,感染力强了,阅读的效果就大不一样。虽然就这两种文体而言无所谓孰优孰劣它们都- 6 -有着各自的长处,适应着不同的需要。但是,就某些题材而言,具有艺术品格的通讯要比消息更感人。例如,穆青等人的著名人物通讯为了周总理的
17、嘱托,所报道的吴吉昌的事迹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加以报道,肯定没有这篇通讯的魅力大。(三)在消息不能有所作为的地方发挥作用有一些有价值的新闻题材,不适合写成消息。因为消息是以新闻事件为基本内容的,而有些新闻是非事件性新闻。例如,一个平平常常的劳动者,在平平常常的一天之中度过,这其中有没有新闻呢?按过去的眼光来看,没有新闻,可是在现代记者的眼中,它很可能是有价值的新闻。近期全国各大媒体都刊登或热播的“记者走基层” 节目,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那些出现在其中的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如果用消息的形式去报道,很可能无话可说除了琐琐碎碎的细节之外,并没有什么能够惊动世人的“ 新闻事件” 。可是用通 讯的形式写出来,就可以是十分动人的。有一些当代的记者,把眼光盯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还整天整天地跟随扫马路的清洁工、 变电站的巡线员、出租车司机、传呼台的传呼小姐等,跟他们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艰辛和喜怒哀乐,然后写成通讯发表。这样的新闻有时更为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