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三语文专题导学案 制作:孙士运 2012-4-11第 1 页 共 6 页第四节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第 29 课时)【学习目标】学会翻译句子,掌握翻译句子的技巧;【备考导航】考试说明: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 B。1.古文今译的标准信、达、雅。“信”就是要准确,要忠实于原文;“达”就是要通顺,要明白流畅;“雅”就是要语言优美。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准确,通顺。 “准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走样,不漏译,不错译;“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2.古文今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说文言翻译以直
2、译为主,字字句句讲究落实;当直译无法达意时,可用意译。一般说来,只有在直译不能确切地表达原文文意或虽勉强能达意,但却不合现代汉语的表达规范时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可以使用意译。例如:“秋毫不敢有所近。 ”直译:“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 ”意译:“连最小的东西也不敢占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说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独立存在于不同的语境中就表意而言会有较大差异,因此文言翻译时要重视语境对于正确理解词义、句义的重要性,培养“语境意识” ,把词义、句义的辨识与把握放置在句子、语段甚至篇章的语境中。【复习指南】1.整体把握文章,准确传达句意。增
3、强“语境意识” ,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切忌一叶障目,断章取义。2.坚持翻译原则,掌握翻译方法,力求字词落实。采用直译的方式,在翻译时不能孤立机械地死抠词义,直译讲究字字句句有落实,但也不是“对号入座” ,不多不少,否则就变成了“死译” ,势必造成译文的诘屈拗口,甚至出现谬误。3.从近两年来的高考试题看,高考命题选文已经从单一的史传类转向其他的文体,选文的范围越来越宽泛。所以,要加大文言文阅读量,对不同文体的文言文都要涉猎,增强文言语感,提高翻译能力。【典例探究】(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小题。(见市编资料 P53)陶澍,字云汀,湖南安化人。嘉庆七年进士, 选庶吉
4、士,授 编修,迁御史、 给事中。澍疏劾河工冒滥,及外省吏治积弊。巡南漕 ,革陋规, 请浚京口运河。二十四年,出为川东道。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 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 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 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道光五年,调江苏。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
5、,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高三语文专题导学案 制作:孙士运 2012-4-11第 2 页 共 6 页之。澍毅然以身任,亲赴上海,筹雇商船,体恤商 艰,群情踊跃。事竣, 优诏褒美, 赐花翎。江苏频遭水患,由太湖水泄不畅。疏言:“太湖尾闾在吴淞江及刘河、白茆河,而以吴淞江为最要。治吴淞以通海口为最要。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 兴工, 择贤任事,至八年工竣。澍自巡漕时,条奏利害,至是先浚徒阳河,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后在总督任,与巡抚林则徐合力悉加疏浚,吴中称为数十年之利,语详则徐传。晚年将推淮北之法於淮南,已病风痹 ,未竟其施,后咸丰中乃卒行之。十九年,卒。遗疏上,优
6、诏轸 惜,称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 ”。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用人能尽其 长,在江南治河、治漕、治 盐,并 赖王凤生、俞德源、姚莹、黄冕诸人之力。左宗棠、胡林翼皆识之未遇, 结为婚姻,后俱为名臣。(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注】漕:水道运粮。社仓法:用义积谷备荒的方法.风痹:手足麻木不仁之症.轸:痛。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陶澍就擢巡抚 擢: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 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 举: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 卒:最终【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做题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并结合语境来确
7、定实词义项,力求做到 “信达雅”。举, 兴起,发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A.出为川东道 B.于是三十余年之纠葛,豁然一清结为婚姻 并开引河,导之入淮C.灾民赖之无失所 D. 澍毅然以身任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 于是以海运节省银二十余万兴工【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的能力。A 项第一个“ 为”均是动词,成为;B 项第一个“之” 是助词 ,的,第二个“之”是代词,沙洲阻水;C 项第一个“所”是名词,处所,第二个“ 所”是所字结构,不 译;D 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表修饰,第二个“以”是介词,把。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
8、具体表现陶澍“实心任事”的一组是 (3 分) 总督蒋攸铦荐其治行为四川第一 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劝捐数十万金亲赴上海,筹雇商船 条奏厉害,至是先浚徒阳河澍见义勇为,胸无城府 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A. B. 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的要求,再用排除法;表现陶澍政治操守 ;表现陶澍应对水灾所采用的策略; 表现陶澍见义勇为的性格特征。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陶澍调查了安徽的账务账目,解决了财务上的难题 ;他还鼓励老百姓修筑堤坝以防止水 灾。B.陶澍在担任安徽巡抚的时候,在各县乡村设置了
9、丰备仓,命令老百姓在秋收后量力捐献,丰备仓中的粮食不得拿出去交易或借贷。高三语文专题导学案 制作:孙士运 2012-4-11第 3 页 共 6 页C.道光五年,在漕运受阻的时候,陶澍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D.陶澍除了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外,还善于发现人才,善于利用人才。【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由原文“先是洪泽湖决,漕运梗阻,协办大学士英和陈海运策,而中外纷议挠之”可知,首先倡导了以海运代漕运的是协办大学士英和而非陶澍。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 分)(2)创辑安徽通志 ,旌表忠孝节烈以
10、励风俗。(3 分)(3)晚年将推淮北之法于淮南,已病风痹,未竟其施。(3 分)【答案】(1)收成不好( 就把粮食储存起来) 以备赈灾,等到丰年再捐出粮食,此法大略像“社仓法”,但是去除了 “社仓法”的弊端。(2)(陶澍) 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一书,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以此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习俗。(3)(陶澍) 晚年的时候打算在淮南推行淮北的政策,后来生病且中风麻痹,没有能实施这政策。【解析】本题考察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翻译时要结合上下句读懂大意,抓住古汉语特殊句式及重点实词和虚词等。 (1)“歉”,粮食歉收; “乐岁 ”,丰年; “去” ,除去; (2)“旌表”,用表彰;
11、“以”,目的连词,用来;翻译时需要补充被省略主语;(3)“已”,后来, “风” ,中 风, “竟”,完成。此句中“ 于淮南”句为倒装句,翻 译时需要调整到正常语序。【要点精讲】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对,就是对译、对换。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对译出来;如:惟恐他将之来只害怕其他将领来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固定结构等都要换成与现代汉语相应的说法;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例如:公父母春秋高你父母的年纪大了。 “春
12、秋”一词古今都常用,但词义产生了变化,所以译文用“年纪”来替换它。 “高”也相应换成“大” 。3.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用的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恰好是一个双音词,对这类词语,需要拆成两个词来进行翻译,而不能用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的词义去解释。如:“穷饿无聊,追购又急”中的“无聊” , “无”是“没有”的意思, “聊”是“依靠”的意思。而不能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的词义“由于清闲而烦闷”或“(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 。4.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加的内容。补出省略成分。例如: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在翻译时,应补出“然而(王戎)被清廉谨慎的人鄙视,
13、因此损害了名声”。词类发生活用时,必须根据活用的类型增补有关活用后的内容。如:“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该句中的“是” “非”是词类活用,属于意动用法,翻译时应增补为“以为”(把看作)。5.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如:句首的状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一些连词,起补足音节或停顿、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均可略去不译。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高三语文专题导学案 制作:孙士运 2012-4-11第 4 页 共 6 页6.调,就是调整语序,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
14、整过来。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调。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可调成“汝之不惠甚矣”的形式。 “蚓无爪牙之利”可调成“蚓无利爪牙”的形式。7.还,即还原。对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互文见义、互文同义)还原成原来的样子。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 ”(阿房宫赋)这句是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的金银财宝是六国君主所经营、收藏、积累起来的精英。8.贯,就是贯通。古人在文章中经常使用典故,翻译时候要将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
15、译出。【巩固平台】把下列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一)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答案】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 ,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大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二)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
16、也?四十、五十而无 闻 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答案】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三)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 子曰:“ 师也过,商也不及。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译文:【答案】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 ”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四)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17、 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 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答案】子路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行动起来呢?”冉有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说:“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公西华说:“仲由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说有父兄健在 ,冉求问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你回答听到了就行动起来 。我被弄糊涂了,敢再问个明白。 ”孔子说:“冉求总是退缩,所以我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所以我约束他。 ”(五)高三语文专题导学案 制作:孙士运 2012-4-11第 5 页 共 6 页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
18、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答案】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 “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在了。 ”【达标检测】把下列文段翻译成现代汉语(一)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 ,国人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
19、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 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译文:【答案】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歌,起初他唱下里巴人 ,国都中跟着他唱的有好几千人;接着唱阳阿 、 薤露 ,跟着唱的还不下几百人;随后又唱阳春白雪 ,跟着唱的就不过几十人了;等他唱起高亢宛转、音调多变的乐曲时,能够跟着唱的不过几个人而已。他的曲调越高级,能和他一起唱的人就越少。(二)赵襄主学御于王子于期,俄而与于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主曰:“ 子之教我御, 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 贵, 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
20、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 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译文:【答案】赵襄主向王子于期学赶车,学了不久便与王子于期比赛;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结果每次都落在后面。赵襄主埋怨说:“你教我赶车,还留了一手呢。 ”王子于期回答说:“技术已经全教给您了,是您用的不对。赶车最要紧的是,要使马套在车上能舒适妥贴,赶车人的注意力要集中放在调理马上,然后才能赶得快,跑得远。在这次比赛中,您落在后面的时候就光相赶上我,跑在前面的时候又怕被我赶上去。其实引马上路去赛跑,不是领先就是落后;可是您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注意力都集中在我身上,哪里还顾得上调理马?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啊!”(三)郢人有遗
21、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而误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 者” ,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似此类。译文:【答案】郢都有个人寄给燕相国一封信。晚上写信时,烛光不够亮,他便吩咐捧烛的人说:“举烛!”一面顺手把“举烛”二字误写上去。其实“举烛”并不是信中所要说的话。燕相国接信后便解说道:“举烛的意思就是崇尚光明;崇尚光明的意思就是要我选拔并且任用贤才。 ”他便把这个意思报告给燕王,燕王听了很高兴,照这个意思去做了,因而国家治理得很好。国家是治理好了,却不是信中的意思。现在的学者
22、们做学问,大都跟这位穿凿附会的相国差不多。(四)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高三语文专题导学案 制作:孙士运 2012-4-11第 6 页 共 6 页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答案】宋国有家姓丁的,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担水,因此常占用一个劳动力在外边干这个活。后来他家里打了一口井,再也不用出去担水了,所以他告诉人家说:“我们家打了井后多出一个人来。 ”听见这话的人传开了说:“丁家打井挖出一个活人来。”国都里的人也都这样传来传
23、去,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宋君派人向丁家问这件事,丁氏回答说:“我说的是多出一个劳动力,并不是说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 ”(五)常羊学射于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 “若欲闻射乎?楚王田于云梦,使虞人起禽而射之。禽发,鹿出于王左,麋交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鹄拂王旃而 过,翼若垂云。王注矢于弓,不知其所射。养叔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 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答案】常羊向屠龙子朱学习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知道射箭的道理吗?从前,楚王在云梦泽打猎的时候,叫虞人把禽兽赶起来让自己射击。禽兽飞的飞,跑的跑,都出来了,鹿奔在楚王的左边,麋跑在楚王的右边。楚王刚拉开弓要射,忽然又有一只天鹅掠过楚王的旗子,两个翅膀好象低垂着的云彩。楚王把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该射哪个才好。这时有个叫养叔的大夫对楚王说:我射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射十次中十次,如果在那里放上十片树叶,那么能不能射中,我就没有把握了。 ”【达标作业】枣庄市二轮复习之对应部分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