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65863 上传时间:2019-05-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阅读训练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塞翁失马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1、塞翁失马节选自_。又名_西汉淮南王_等编著。“塞翁失马”至今已成为成语,常与_连用。2、解释加粗词的意思。(1)马无故亡而入胡 (2)居数月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堕而折其髀 (5)死者十九 (6)人皆吊之 3、翻译下列句子。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4、写出本则寓言的寓意:参考答案1、淮南子

2、 淮南鸿烈 刘安 焉知非福2、逃跑 经过 带领 大腿 绝大部分 对其不幸表示安慰3、这怎么就不能成为福呢? 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4、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或:告诉我们,看问题不能绝对化,在一定条件下,好事坏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解释加点的字。其子曰 其:_。其邻人之父亦云 云:_。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_。而疑邻人之父 之:_。2.翻译文言句子。天雨墙坏。译文:_。其家甚智其子。译文:_。3.本文的主旨,至少有两种角度的解释。请按要求填空:从消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

3、旨:_。从积极方面来说,这篇文章的主旨:_。智子疑邻阅读答案1.他的 说 丢失 的 2.天下大雨,墙坍塌下来。 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3.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 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 分)一寺临河干( ) 山门圮于河( )阅十余岁( ) 但知其一( )13.指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4 分)如是再啮 古义:( ) 今义:( )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 ) 今义:( )1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 分)A.闻之笑曰 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 D

5、.其反激之力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 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 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 16.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 分)答案:(二)12.靠近 倒塌 经历 只13.这样 判断动词 事物的道理 物理学 14.D15.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河水冲走呢?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太多了,难道可以根据一点道理就可以主观臆断吗?16.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言之成理即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6、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在横线上释义。(4 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 )教学相 长( ) (3)虽有至道(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每小题 2 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故曰:教学相长也。21.选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3 分)答案:19(1 )zh 知道(2)zhng 增长、促进(3 )su 即使(4 )kn 不通,理解不了(注意拼音和声调的准确。注意多音字“长”读 zhng。)20.(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

7、有理解不了的学问。(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2)重点解释“故” 和 “相长”。21.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一、文学常识填空。世说新语是_(朝代)人_(姓名)组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二、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未若柳絮因风起( ) (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 (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 )5、相委而去( ) 6、入门

8、不顾( ) 三、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A、俄而雪骤(cu) B、公大兄无奕女(y)C、尊君在否(b) D、友人惭(chn)四、解释下列词的意思。1、尊君: 2、家君: 3、君: 五、问答1、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2、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要怎样做人?六、释词:日中:( ) 舍去:( )无礼:( ) 引之:( )七、问答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什么?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什么?4、友人既然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元方的 这种做法是否失礼?并说明理由。八

9、、“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世说新语两则参考答案一、南朝宋 刘义庆 寒雪日 内聚 谢太傅和儿女 讲论文义二、1、比不上 趁 2、片刻 高兴地 3、比、比拟4、约会、约定 舍去 5、离开 6、回头看 三、3b四、1、称对方的父亲。2、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3、对人的尊称 五、1、元方,语言和行为2、守信用、讲礼貌。六、中午; 不再等候而走了; 没有礼貌; 拉元方七、1、“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2、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3、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4、失礼:可围绕“友人已经表示了

10、自己的歉疚,应该给人机会”来回答。不失礼:可围绕“元方毕竟是个孩子,他有他自己的思想和做法”来考虑。八、“柳絮比雪”好。因为二者俱白而轻,趁风而起,如大雪纷飞情状(或:因为能生动形象地写出大雪下得多洁白而且美丽的特点)。“盐”虽是白色,但为颗粒状且不能随风飘扬。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及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共二十篇。与 、 、 并称“四书”。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 ,字 , 时期 人,春秋末期的 、 、 , 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11、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 ) 不亦说乎( ) 不愠( ) 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 )不惑( ) 不逾矩( )( ) 不思则罔( ) 不学则殆( ) 一箪食( )曲肱而枕( )( )( ) 好之者( ) 笃志( )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 )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不亦君子乎( ) 5.吾日三省吾身( )(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8.三十而立(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

12、矣( )(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饭疏食饮水( )( )( )19. 曲肱而枕之( )( )20.不义而富且贵(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 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 )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 通 ,意思是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通 ,意思是 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 (时,古义: ;今义: 。习,古义: ;今义

13、:)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 ;今义: 。三,古义: ,今义:)3.温故而知新(古义: ;今义: )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 ;今义: 。从,古义: ;今义:。)5.可以为师矣(古义: ;今义: )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2.而: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3.知:人不知而不愠( )七、词语活用归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温故而知新( )4.乐:不亦乐乎(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学而时习之( )2.吾日三省吾身( )3.传不习乎( )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5.饭疏食饮水( )6.择其善者而从之( )7.温故而知新( )( )八、成

14、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 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 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十、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译文: 4.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译文: 5.为人谋

15、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 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 7.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 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2孔子(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略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按时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从 ) 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 )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反省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站立,站得住,这里指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 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14.可以为师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