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装饰图案装饰图案是一门装饰艺术,是各美术设计专业课程的公共基础课,其实用范围和装饰范围涉及面非常广。自从“三大构成”进入中国的艺术设计课程后,对“装饰图案”的课程就不断的进行削减。但我们要正确的处理好这两个课程的关系,这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装饰图案是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艺术加工,使其造型、色彩、构图等适用于审美目的的一种设计图样。装饰图案作为一种基础的艺术训练,在设计艺术中作用很大,它不仅在形象思维上解决装饰造型的基本问题,更重要的是能够全面遵循艺术形式美的规律。本课程让学生从浅到深的学习: 从观察写生变化装饰,运用各种手段和形式来提高学生
2、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丰富了装饰的理念和手法。针对装饰图案的要点进行典型的举例说明和示范展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还丰富了装饰的技法,也使装饰图案的设计与表现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对于视觉艺术设计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一、时间安排第一周:安排:装饰图案的语意设计装饰图案的形式美程式化秩序化象征性第二周:形式美的总法则实例讲解:花卉学生花卉练习第三周:装饰图案的思维特征联想想象第四周装饰图案的变化法则变化法则2、点、线、面的装饰语境第五周装饰图案的画面构成装饰图案的构成特征装饰图案的透视特征第六周装饰图案的色彩特征与表现形式图案的写生与变化图案的组织形式第七周实例讲解与课堂作业辅
3、导作业讲评二、授课内容第一章 装饰图案的语意设计教学目的: 通过对装饰艺术、图案概念的了解,学习与掌握基本的设计概念,形成整体认识,为进一步掌握装饰图案做好准备。重点:了解装饰、图案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概述形成系统的认识。首先我们理清几个概念:艺术装饰图案装饰图案艺术罗伯特穆希尔:“对我们而言,艺术就是我们在艺术这个名称中看到的东西,他是不依赖于法规而存在的复杂的社会产品”说明了艺术是社会的产物。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中说“艺术是情感符号” 。我们来了解这两个人:(1 )罗伯特穆希尔( ):奥地利作家,代表作德语长篇小说没有个性的人 。罗伯特穆西尔 1880 年出生于奥地利,他的家族是一个在文化界
4、很有声望的家族,自小他便喜欢文学艺术。17 岁的时候,为了满足父亲的意愿,罗伯特 穆齐尔进入维也纳军事学院学习, 23 岁那一年,他进入柏林大学学习哲学、语言学和心理学课程,28 岁那一年获得了柏林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1906 年,还在大学读书的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学生特尔莱斯的困惑 ,1911 年和 1924 年,罗伯特穆齐尔还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统一和三个女人 ,他还创作有剧本狂热的人和温芩茨 ,并写了很多的文学评论、随笔和包含有自传色彩和思想结晶的日记,构成了罗伯特穆齐尔丰富和复杂的文学世界。(2 )苏珊朗格(Susanne K.Langer,1895-1982)德裔美国人,著名哲
5、学家、符号论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等校任教,主要著作有哲学新解(1942 年)、 情感与形式(1953 年) 等。其艺术哲学全面继承、发展和完善了卡西尔的符号论,使符号论美学在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达到鼎盛,产生了巨大影响。 艺术问题与情感与形式是朗格集中阐述其美学思想的主要著作。苏珊朗格在给“艺术”下定义时指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在本世纪个叶曾风蹿一时。美国的一位评论家理查德科斯特技尼茨宣称:“战后十年,在美国几乎没有一种艺术哲学比苏珊朗格所阐述的理论占据更大的优势。 ”著名美学家托玛士门罗也承认,符号和符号论在当时是占统治地位的美
6、学理论。朗格不仅在哲学、美学上建树不凡,而且对符号逻辑、心理学、生理学、人类学等学科进行过专闻的研究,加之在文学和音乐上都具有相当厚实的功底,所以她的著作思想深刻,逻辑严谨,材料广博、切适,读起来颇具吸副力和启发性。艺术到底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艺术家也未必能精确地回答。因为,艺术的内涵和外延,实在太丰富,决非三言两语所能概括。 辞海中这样说:“人类以感情和想象作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即通过审美创造活动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在想象中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互相对象化。具体说,他们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艺术家知觉、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有机产物。作
7、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主要是满足人们多方面的审美需要,从而在社会生活尤其是人类精神领域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表现手段和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表演艺术(音乐、舞蹈) ,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 ,语言艺术(文学) ,综合艺术(戏剧、影视) 。根据表演的时空性质,又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 ,空间艺术(绘画、雕塑、建筑) ,和时空并列艺术(文学、戏剧、影视) 。 ”艺术是通过对生活素材的分析、概括、加工、提炼乃至虚构去塑造具体的生动感人的形象来反映生活的。 (中国科学出版社美学教程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现代汉语词典 )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 (苏联涅陀希夫
8、的艺术概论 )以上三例都是讲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这是相同之点,但也有不同之处,第一条强调艺术是“感人的形象” ,第二条强调形象“有典型性” ,第三条强调艺术是一种“形式” 。此外,我再选三条来议一议: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古希腊大哲柏拉图)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这里的“理念” 、 “意味” 、 “情感符号”分别加在“艺术”上,从表达的含义说,迥然不同。总的来说,对于艺术定义的理解,各有各的理由,难以统一下界语。因此,我国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提出他的意见,他在美学四讲中说:艺术是各种艺术作品的总称。要理解这一提法,就
9、必须从艺术作品是什么来领会,艺术作品是什么?李先生接着说:艺术作品是指那一件件的雕塑、绘画、电影、舞蹈、戏剧以及文学(诗与散文)等等。一幅画、一曲音乐、一首诗、一个建筑,那就是艺术作品。一件一件艺术作品,在世界文明古国就已经出现,中国殷周的青铜器,印度的壁画,埃及的金字塔等等,都在世界历史上享有盛名的艺术,如若翻阅德国艺术史家格罗塞著作艺术的起源 ,对于艺术作品是什么,那就更加清楚了。艺术是什么,归总起来看,古往今来,答案大约分三类。一、艺术是摹仿。这是西方的“正流” 。源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跟进,途径中世纪的神学演绎,再由文艺复兴后的艺术实践予以深化。直至近世的“现实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的
10、“反映论” ,虽有各种变奏,但属同一主题。此说有诸多优点,但存在一大难题:如果艺术是世界的摹本,那么它就只是个替代的次品。就此,艺术的尊严很容易被褫夺,乃至被降为附庸。二、艺术是表现。这是西方的“支流” 。 (很多人说,这是我国的“主流” 。 )认为艺术的本源来自人的主观内心,而不是外在世界,从而,艺术提供了一个不同于表层现象的内在精神王国。从 18 世纪末至今,这种思潮压倒摹仿论,几近成为正宗。此说同样有诸多优点,但同样存在一大疑难:如果艺术是艺术创作家的个人内心写照,那么它与所有其他人的根本关联就产生动摇。有时,艺术成为自我表现的推销,或者干脆蜕变为无病呻吟的垃圾。三、艺术是形式。这是西方
11、的“潜流” 。同样贯通整个艺术的发展和反思历史。艺术的价值在于形式美感。而形式,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艺术独有的。于是,艺术成为具有自足意义和独立品格的“审美” 。世所公认,康德在这方面提供了最重要的思想资源。现代意义的“美艺术”概念由此发动并最终成型(在音乐中,所谓“绝对音乐”的概念成为理所当然) 。但近来,我隐约看到了另一条似乎更有希望走通的途径。它发端于黑格尔(当然最早的源流一定在古希腊) ,途径尼采,在海德格尔手中初步定型,并通过伽达默尔发扬光大。即,艺术被看作是真理的发生和存在的显现。由此,艺术的实质得以昭示。它不仅是现象的摹仿,更是本真的呈现;它不仅是感情的表达,更是意义的生成;它不
12、仅是形式的把玩,更是内核的“去蔽” 。从这种角度出发,艺术与世界、与生命、与我们自己就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紧密关联。二、装饰装饰是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从人类诞生之日起, 装饰就与人类朝夕相处,相伴而生.装饰不论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或艺术的一个门类,还是艺术实践中的一种技巧或手法,从其所发挥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来看,在人类的艺术史上都曾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我们的生活中,装饰的样式是随处可见的,各种装饰样式都以其不同的特点, 形式,材料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审美心理.装饰的概念装饰的概念一直是艺术家们探讨和思考的问题,理论家汉斯 塞多尔玛亚说:“ 如今很难为装饰下定义,因为它已经丧失了原来的意义和作用。“装
13、饰 “一词是充分具有中国哲理的宽容性和概括性的,它的不确定性亦使之失去准确的界定, 所以当代的“装饰“ 用语常常是各说东西.从字面上讲,装者 ,藏也,饰者,物即成而加以文彩也 .但这个概念已不适用于今天了 .今天的装饰是总体设计中的一部分,它不是加上的, 更不是锦上添花,是按照美的规律所从事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一种精神创造, 是由活跃而丰富的想像力所生成的,是以表达感情为主的审美活动.装饰是观察,发现, 概括自然和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美的一种方式.装饰是人类本性爱美的反映,也是人类追求美的途径.装饰使人类的理想美和实用美巧妙地结合为一体,它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人类文化发展所致, 是艺术发
14、展的必然趋势.装饰的发展人类在千百年生活实践中已不满足于纯自然物质本身的表现形式,要通过装饰达到理想美的境界.装饰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样装饰开始的,至少是公元前.世纪以前就有装饰艺术,原始洞窟壁画, 岩画及彩陶中的造型和图案纹样,都具有强烈的装饰性.例如:在地中海马尔他岛所发现的一个洞窟被称为“圣殿“, 天井上画满了蔓草状花纹. 考古家认为:这是原始人象征“生命之树“的装饰,也是原始人迷信观念的表现.但从蔓草花纹的取材分析,不外是新石器时代农业生产的反应.所以人类初期,装饰是人类追求理想美的原始手段之一,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创造了纹身图案和饰物,图腾崇拜等装饰品,以
15、及具有象征意义的装饰符号.这种超越民族,种族及时代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装饰符号,包含了原始人类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因此,装饰不仅仅是为了美, 而更重要的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表达方式. 从原始装饰艺术中,可以看到原始人的创造欲念大部分应归属于潜意识的世界.而潜意识在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象征化,形象化的.通过分析装饰艺术形象的象征性,可以得知象征与符号是紧密相连的.现代画家克利与米罗的绘画和原始艺术一样,用线和形的符号化形式,表达出了自我灵魂深处的原始感情.所以说装饰的语言是超越种族,民族与历史的共同语言,装饰艺术创作是人类精神本能的一种表达方式,是人在同外界接触,交流的过程中酝酿产生的一种精神活动.它
16、既包含了理性,又包含了潜意识精神.美术简论中曾写到:“若想正确地认识人类最古老的精神表现方式,必须从原始艺术创作的最初冲动中寻求根源.原始旧石器时期后期人类最早的雕像,以及原始时期的岩画艺术, 并不是原始人类美的意识在特殊形式下的表现.而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新石器时代彩陶中的装饰图案,以及岩画中的装饰艺术形象同样反映的是原始人的自我精神.进而言之,我们在各个时期的原始壁画中,不但看到装饰化的自然形象,而且还看到装饰化的超自然形象.如在法国拉斯格洞窟壁画中作者表现了鸟形人像.从画中的人身鸟脸及小鸟的振翅欲飞形象,可以更深一层地看到作者潜意识的精神表现.所以说,潜意识的精神表现不是现代艺术
17、的“独有物 “,远在原始社会的装饰艺术中就包含了作者的潜意识精神世界.从原始文化彩陶到汉唐的重彩绘画,不管是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上夸张而又简练的装饰手法,还是汉代画像砖, 唐代墓室壁画,明清民间剪纸及其它民间民俗艺术中都可以看到,装饰艺术显示了雄浑博大的气度和厚重斑斓的审美特征.唐朝是中国艺术装饰化发展的高峰期,特别是唐代绘画,具有色彩浓丽,雍容华贵, 遒劲简练的风范.宋代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宋瓷在装饰造型上, 对于形体空间线的曲直处理极其微秒,含蓄, 造成一种似曲非曲, 似直非直 ,直中含曲,曲藏于直的装饰艺术美感 .宋元以后的中国艺术,更是把装饰传统和文人画的写意性,书卷气相融合, 丰富了中国艺
18、术的多样性.装饰艺术是人类共同享有的,各民族在自己的艺术发展过程中, 互相学习,继承, 充实,才能产生自己独特的文化和艺术,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中国传统装饰艺术的伟大就在于没有固步自封.中国的敦煌壁画,从人物到动物, 从花卉到有景物形象都进行了概括,简化, 规整,夸张,秩序化,甚至出现了几何化的装饰纹样,显示出了东方装饰造型艺术的高超.尤其是飞天的造型,体态丰满,气度优雅, 线条流畅 ,动态自如,飘然超逸, 舞姿优美.她们有的吹萧,有的弹琴,犹如在仙境.优秀的装饰艺术能创造美好的诗意境界,在这个境界中人性将摆脱世俗的羁绊,回归自然,由此而获得彻底的解放.装饰艺术在表达人类生存主题和重大
19、历史主题方面亦有自己的优势,如中国汉唐时期的公共装饰艺术,西方中世纪教堂的彩色玻璃画,文艺复兴的壁画都证明了这一点.装饰艺术英文名:decorationart 。装饰这个词在西方最早出现于 17-18 世纪,泛指艺术修饰;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5-6 世纪,指修饰、打扮。 “女求作布衣麻履,织作筐绩之具。乃嫁,始装饰入门。 ”(后汉书梁鸿传 ) 。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系广泛,结合紧密,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依附于某一主体的绘画或雕塑工艺。使被装饰的主体得到合乎其功利要求的美化。装饰艺术与人的日常生活联
20、系广泛,结合紧密,如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日常用品装饰如服装、首饰、商品包装等等,几乎一切工艺领域均与装饰艺术有关。从其与装饰主体的关系看,它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它必须从属于主体,即装饰是从美感的角度来标明主体的特征、性质、功用以及价值。另一方面装饰艺术亦可从主体当中独立而出,显示出自己的审美价值,如中国古代汉墓中作为装饰的画像石、画像砖,它附属于整个墓室,与其浑然不可分离,然而,其精美、恢宏、古拙的画面完全可视为完美的艺术品。事实证明,其审美的意味有能超脱于主体性能和使用价值观念的趋向,从而具备了纯欣赏性的因素,导致了这些装饰性绘画与雕塑的独立。在区别于工艺设计的狭义的绘画与雕塑中使用或
21、汲取装饰艺术的形式特点创作的作品,通常称为装饰风格或装饰风。它们是自成主体、有自己内涵的独立型艺术,其强烈的特征是其欣赏性更强,造型上有一定幅度的夸张变形,并呈图案化趋向,色彩上多重视平面空间的对比关系,与强调三维空间的透视、光影的性质相左。装饰的概念与其本质谈陶瓷装饰艺术,自然就引出“装饰”这个概念。装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们从多种角度解释过它的含义。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说,“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 。这属于装饰一般现象的表述,而且容易使人产生装饰只是表面的、附加的误解;蔡元培先生曾说:“装饰者, 最普通之美术也” 。装饰即语义学的“准美术”或“美之术”,可以说明装饰的本
22、质就是“美”, 但从本质到现象还需要若干“中介”加以限定,这是以概念目标为基础的解释, 把装饰作为人类实践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行为模式,作为人类以精神和审美的方式掌握世界的一种手段,笔者认为:装饰就是以条理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的艺术方法,利用视觉对象的形象、色彩、肌理、构成于空间,使现实得以美化的广泛作业。这是以概念的实践特征为基础的解释。它作为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必然在时、空相位上不能摆脱“环境”这个前提,它服从于环境。装饰要讲“得体”和“适宜”,也就是要因人、因事、因时而宜。从这种意义讲,装饰是一种广义的生活环境艺术。我们说装饰是“使现实得以美化的广泛作业”也就是这层意思。因此
23、,作为环境要素而创造出来的任何一物需包含美的内涵特性。这种作用又使“物”成为一定时代与一定社会的文化要素,而传统观念对装饰的理解只是出于前一种, 即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其美观的一种表现形式,特别对陶瓷艺术来说, 就装饰而言更是如此,不管是实用的或欣赏的,人们习惯以物论物, 停留于事物的表象上 ,这种单单以装饰品指代装饰的解释, 从某一角度反映了人们对事物的一般认识。我认为,对“装饰”不能以有用和无用来衡量它的功能价值;也不能以手工或机械生产来决定它的存留取舍。 “装饰”和“装饰美”是人类为自己创造的特有的审美文化。日本的竹内敏雄曾说过:美与功能是同一人性的两个侧面。装饰作为人类
24、以审美和艺术的方式掌握世界、完善自身的有力手段,才是装饰的本质意义所在。也正如此,陶瓷装饰学才进入现代的文化观念意识。图案的概念 图案教育家陈之佛先生 1928 年提出:图案是构想图。它不仅是平面的,也是立体的;是创造性的计划,也是设计实现的阶段。图案教育家、理论家雷圭元“家雷圭元先生在图案基础一书中,对图案的定义综述为:“图案是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 ”辞海艺术分册对“图案”条目的解释:“广义指对某种器物的造型结构、色彩、纹饰进行工艺处理而事先设计的施工方案,制成图样,通称图
25、案。有的器物(如某些木器家具等) 除了造型结构,别无装饰纹样,亦属图案范畴(或称立体图案 )。狭义则指器物上的装饰纹样和色彩而言。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非再现性的图形表现,都称作图案,包括几何图形、视觉艺术、装饰艺术等图案。在电脑设计上,我们把各种矢量图称之为图案。我们可以说图案是与人们生活密不可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图案根据表现形式则有具象和抽象之分。具象图案其内容可以分为花卉图案、风景图案、人物图案、动物图案等等。明确了图案的概念后,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研究图案的法则和规律。形式规律与法则 1. 变化与统一 变化:是指图案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差异。 统一:是指图案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
26、联系。 图案不论大小都包括:内容的主次、构图的虚实聚散、形体的大小方圆、线条的长短粗细、色彩的明暗冷暖等各种矛盾关系,这些矛盾关系,使图案生动活泼,有动感,但处理不好,又易杂乱。如用统一的手法,把它们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既丰富,又有规律,从整体到局部做到多样统一的效果。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使图案的各个组成部分即有区别又有内在联系的变化的统一体。 2. 对称与均衡 对称:指假设的一条中心线(或中心点) ,在其左右,上下或周围配置同形、同量、同色的纹样所组成的图案。 从自然形象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对称的形式,如我们自身的五官和形体,以及植物对生的叶子,蝴蝶等,都是优秀的左右对称典型。从心理
27、学角度来看,对称满足了人们生理和心理上的对于平衡的要求,对称是原始艺术和一切装饰艺术普遍采用的表现形式,对称形式构成的图案具有重心稳定和静止庄重、整齐的美感。 均衡:中轴线或中心点上下左右的纹样等量不等形,即分量相同,但纹样和色彩不同,是依中轴线或中心点保持力的平衡。在图案设计中,这种构图生动活泼富于变化,有动的感觉具有变化美。 3.条理与反复 条理是“有条不紊” 。反复是“来回重复” 。条理与反复即有规律的重复。 自然界的物象都是在运动和发展着的。这种运动和发展是在条理与反复的规律中进行的,如植物花卉的枝叶生长规律,花型生长的结构,飞禽羽毛,鱼类鳞片的生长排列,都呈现出条理与反复这一规律。
28、图案中的连续性构图,最能说明这一特点。连续性的构图是装饰图案中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将一个基本单位纹样作上下左右连续,或向四方重复地连续排列而成的连续纹样。图案纹样有规律的排列,有条理的重叠交叉组合,使其具有淳厚质朴的感觉。 4.节奏与韵律 节奏是规律性的重复。节奏在音乐中被定义为“互相连接的音,所经时间的秩序” ,在造型艺术中则被认为是反复的形态和构造。在图案中将图形按照等距格式反复排列,作空间位置的伸展,如连续的线,断续的面等,就会产生节奏。 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它变节奏的等距间隔为几何级数的变化间隔,赋予重复的音节或图形以强弱起伏、抑扬顿挫的规律变化,就会产生优美的律动感。 节奏与韵律往
29、往互相依存,互为因果。韵律在节奏基础上丰富,节奏是在韵律基础上的发展。一般认为节奏带有一定程度的机械美,而韵律又在节奏变化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如植物枝叶的对生、轮生、互生,各种物象由大到小,由粗到细,由疏到密,不仅体现了节奏变化的伸展,也是韵律关系在物象变化中的升华。 5.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在图案中常采用各种对比方法。一般是指形、线、色的对比;质量感的对比;刚柔静动的对比。在对比中相辅相成,互相依托,使图案活泼生动,而又不失于完整。 调合就是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而是统一、和谐,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一般来讲对比强调差异,
30、而调合强调统一,适当减弱形、线、色等图案要素间的差距,如同类色配合与邻近色配合具有和谐宁静的效果,给人以协调感。 对比与调和是相对而言的,没有调和就没有对比,它们是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也是取得图案设计统一变化的重要手段。 图案的色彩 1.图案色彩总述 只有掌握了色彩构成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由此关系而产生的色彩冷暖、明暗、强弱之对比调合规律,并将这些规律应用到图案设计中的色彩表现上来,才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色彩的装饰作用。因为丰富多彩的图案设计在用色上也要求富于装饰性,它突破了自然主义的描摹,不把固有色和环境色看得太死,色彩的归纳,置换完全服从于画面需要,并按设
31、计者个人的主观意念、感受和激情去处理色彩。同时又不断从传统文化及外来文化中汲取营养,使图案具有了浓郁的装饰风格。对于装饰的色彩应用,我们还得从两个方面去认识和理解。 2. 图案写生色彩 写生色彩一般指按色彩的自然规律,以客观对象为依据,以反映对象的真实色彩为前提的写实性表现手法的色彩训练。写生色彩重视对象的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光源变化下对这种色彩关系的影响与作用。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充分理解认识色彩的原理,把握住对对象色彩的第一感觉,才可能真实地、自然地、准确生动地用色彩去表现对象,塑造对象,完成写生的目的。一定数量的直接写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建立在熟练的写生色彩基础之上,并掌握
32、色彩规律,才有可能进入理想的装饰色彩处理。3. 装饰色彩 (1 )装饰色彩总述 以写生色彩为基础,把自然的色彩加以强化,变换和转移,摆脱对自然色彩关系的依赖,带上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感情,以理想化的手法和浪漫的情调去自由运用色彩,这就是装饰色彩。装饰色彩淡化了真实性、逼真感,强调个性化的色彩认识与感受,加强了色彩的设计意识与象征意义。图案色彩要去寻找最美的色彩因素与色彩关系,去重新组合与再创造。人为地营造出一个煽情的色彩氛围,以此去激起观者的热情欢快、冷漠哀婉、激昂亢奋的情绪,使色彩表现成为装饰画面有机的统一体,从而达到完美的装饰效果。 对装饰色彩的研究,我们不妨再从色彩对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作
33、用及色彩之间相互关系与结构方面去探索与表现。结合装饰图案创作设计的实际应用,可作以下相关的色彩练习。(2 )高明度调和色调 明度高,纯度低的配色。色相可以是同类色、邻近色或对比色。这种配色使画面产生明亮、轻快、柔和的色彩感觉。 (3 )低明度调和色调 明度中低,纯度低的配色,色相不限。这种配色均产生中间灰调。这种色调色感不强, 缺乏力度。应用于画面时,可适当点以纯度高的小色块加以对比、提醒,以此增加画面活力 之感。 明度低,纯度高,色相不限的配色。可产生浓重暗色调合调,给人以沉稳庄重感。画面用这种色调时,若在局部置以高明度或高纯度的色块予以对比,可增加画面的生气与跳跃感。(4 )冷色调 色相以
34、冷色区为主的配色。在画面的冷色调气氛中,有适量暖色出现,既不破坏整个冷色调子又可增加色彩的丰富感。冷色调子,宁静、平和、神秘。 (5 )暖色调 色相以暖色为主的配色。在暖色调画面里可有适量冷色出现,可丰富画面的色彩表现力。暖色调给人以热情、亮丽、充满热情与活力。 (6 )对比色调 色彩的对比调最为丰富,最具感染力。对比调在具体画面中可分别为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色相对比、冷暖对比,也可综合对比。 色彩天地是广阔自由的。只要把握住色彩的构成关系,掌握色彩原理及色彩关系,就能任凭想象,驾驭自如地营造出一个色彩纷呈、个性鲜明、富于节奏韵律感的装饰画面来。这种既对比又和谐,既变化又统一的色彩关系,给人以
35、强烈的色彩冲击力,使装饰画面因色彩而更具魅力。 图案的分类与特点 1. 抽象图案 抽象图案的产生,原先是藉由将自然之物复制,例如由蔓草或蛇的交缠,而创造了细纹样;有如我们所见的由“龙纹”以至“线纹”的变化,即藉由单纯化的过程而使其抽象化。装饰一般而言仍倾向於抽象化,但另一方面,再现式的形象乃是源自於外界间有很大亲和力的气候,以及在自然环境中安定的地域;至于非再现式的图案,则是由自然环境中的严酷地域所发展出来的。如今,大多数人已倾向於此种看法。此外,宗教或世界观的差异,也是决定性的因素:例如,回教艺术的特征乃是不断地重复,以创造出无限的空间。至於以基督教为背景的西欧艺术,则是一种拥有一个中心的对
36、称性艺术。 编织物、砖块的堆砌、瓷砖、交织的绳索等,皆是由基本单元的连续而发展成无限平面,继而构成图形。编、织、交错都是藉由经线与纬线而构成规则的系统,其与藉由单元的接合而造成连续图形的方法虽然不同,但原理却是一样。在此过程中,所发现的美的统合原理即是“反复”与“对称” 。反复很明显的是一种生命律动的表现,其影响力广及造形艺术、诗、舞蹈、音乐等等。至於对称性则是由生命体的平衡感中所必然生成的,此为一切造型艺术的支配原理。 图案的设计必须对媒介物有透彻的了解,并且也要选择适合内容的表达方式。抽象图案就适用于音乐、美术、哲学、宗教、信息等不具有具体外形的内容,以将其视觉化。在那些特定地域的观光海报
37、,或特定商品的宣传海报上就不太适宜。 抽象图案在电脑设计上有着惊人的表现力,现今已由先前的点、线、面、色彩和质感的构成中向前更进一步,以色彩或线条所表现的幻觉效果或光线艺术都已有尝试。2.具象图案分类 (1 )分类 具象图案在图案设计中占有显著地位,它是人们从具象的自然形态中美化、创造出来的。具象图案的设计要摆脱纯自然的束缚,用归纳手法来获取自然形态,使其具有图案美。 具象图案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装饰植物、装饰动物、装饰人物、装饰风景、装饰器具等五大类。 (2 )设计手法 A 认识大形特征 特征是事物内在和外在本质的综合体现,也是区别与辨认不同事物最显著的依据。有特征才能有个性,有
38、特征才能有“变化” 。因此认识自然形态的大形特征是设计变化的第一步。如:自然的梅花是由五片圆形的花瓣组成,花苞呈小园球状,老枝干弯曲中多节疤,苍劲有力,新枝挺拔横生,梅花盛开时并无叶。图案家认识梅花的特征一开始就注意到了梅花五瓣圆片,这就是“变化”的第一步,在此情况下认识其它特征。不仅植物各有特征,动物、人物,不同地貌的风景都各有自己的特征。因此,必须抓住自然形态的特征,才能进行变化,才能走向图案美。 B 形象规律化、条理化 所谓规律化,是将自然形态美的特征抽出来,用适合人们想象的手段和形式,通过点、线、面、色彩和肌理等变化符号去归纳使之秩序条理而不散乱。如圆形的梅花瓣以圆形条理使之圆的更圆,
39、并以此规律去规范所表现的梅花图案形象。不论是以曲线或直线,或者以点、面来规范梳理自然形态,都应符合自然形态的生态规律,做到变化与统一相协调。 C 夸张与省略,加强与减弱 (1)夸张就是对事物特征的特意放大和渲染。突出自然形态中最本质最典型的部分。用超现实(自然) 的比例、尺度、色彩、表面肌理、动态与静态等手段,使之更集中更典型生动,更具图案装饰美。如牵牛花(又称喇叭花) 其外形酷似喇叭,这就是它的主要特征。在变化时,可重点夸张其喇叭造型。此外牵牛花属藤本攀缘植物,变化时可以夸张其缠绕延伸曲折的特点。其它诸如动物中夸张孔雀的尾羽和头冠、松鼠的尾、大象的鼻、斑马的斑纹等等。总之,夸张重在突出其内在
40、和外在的本质特征,内在的精神性格,外在的形象结构。 (2)省略亦称简化。省略是夸张的继续和延伸,是在夸张本质特征基础上的精炼和升华,减去非本质、非典型和繁杂的部分,保留具有典型而被夸张特征的部分,使之简化到不能再减的程度。但简化绝非“简单化” ,而是留其精华。我国古代图案运用夸张与省略手法造型在工艺与装饰纹样中是十分精美的,我们学习图案可以此为借鉴。 “加强与减弱” ,是图案变化中与“夸张和省略”并用的手段,也是“夸张省略”的互补。 加强,是在夸张的基础上,对其特征增加表现点、线、面、色、肌理等的力度,使之强化特征、性格、力量和装饰效果。如以重影、重线加强表现形象的外形。 减弱,是在省略的基础
41、上淡化其造型细节或局部,使之更有效地突出(衬托) 特征。中国京剧脸谱和剪纸等在形与色的使用上就是加强与减弱的范例。 D 添加与理想化 自然形态的美虽然给图案设计提供了美的来源,但人类的进步总是不断地追求现实生活中美的高度集中,而且更追求超现实的美和理想化的图案形态。因此,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图案形态中人们也采取了超越现实,充满创造性思维理想化的手段,使图案变化在赋予美的形态的同时,享受到比现实的自然形态更多更丰富的精神内涵,添加与理想化就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手段。 (1 )添加是超越自然真实形态的一种 “变化”手段。它可以在变化的图形上按主观设想添加别的形象,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形态。如动物变
42、化图案中有用四季花装饰的鸟,花卉图案中有花上叶,叶中花等等。添加方法目的仍是追求超越、完美和丰富图案形象。 (2 )理想化是添加的创意内涵,也是图案变化的一大特点。在很多情况下采用人的主观向往(幻想) 把不同的空间、时间,不同的形态,不同的规律,乃至不存在的事物,超越实地组合,使之表现人的主观理想意象。或通过某一形态变化为其它形态。或者打散(分解) 又重新按想象的创意组合。总之展开理想的翅膀是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 E 拟人化与象征性 图案形态,尤其是现代图案形态,作为一个典型的视觉形象的创造手段, “拟人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拟人化,又叫人性化,人格化,即将表现的自然对象人格化,使之赋予人的思
43、想、行为,模拟人的感觉,沟通人与物的情趣与感情。在拟人化的图案形态中获得更深的印象。拟人化是图案美的主观意象的延伸,它是在夸张与省略基础上理想化的发挥。 装饰图案:是将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删繁就简。保留其特征并加以改造。装饰艺术是最具时代属性的艺术表现形式,产生于人类最初的审美观念,是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探寻于发掘的审美感受,是人类以审美和艺术的方式表现自然、表现人类自身,表现时代风尚的一种手段是依赖并根植于一定物质材料的视觉艺术形式。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程式化、理想化为要求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类需求与人类都审美理想统一,相和协的美的形态。第 1 章 装饰图案的语意设计1.2 装饰艺术
44、装饰艺术作为一个覆盖面广泛的艺术种类,是按照装饰表现规律并运用装饰性的符号和手法,将其融入艺术设计等领域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造型艺术形式,是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装饰艺术贯穿艺术的发展史,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一切起到装饰作用的艺术,另一方面是指装饰化的造型艺术。从这两种意义上看装饰艺术,其装饰性和装饰美的表现,随着装饰实践活动的不同形式,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和规律。它既是审美方式的形象表现,又是审美改造的具体实践,因此受到装饰对象、环境、功能、材料、制作等条件的制约。在适应性的原则下,其形式表现出审美创造的极大自由和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由此表明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装饰艺术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现象,装饰的产生是以人类物文明的发展为基础的,它本身便是物质文明的产物和存在方式。当装饰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成为人生存生活的必备内容时,装饰实际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即艺术的生活方式。人类的艺术发展史也就是人类的装饰发展史。如图 6所示,木雕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成为供人们观赏、祭祀用的器具。木雕的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人们最初用其来刻画记录事物,后来逐步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质量,机器工业化大生产使人们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