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杜滨写戏歌:“戏”与“歌”相融小时候,在音乐学院附中的欣赏课上,第一次听到河北梆子,就被它的高亢激越征服了。年华逝去,很多东西遗落在时间的沙漏中。剩下的竟还是当年那几段耳熟能详的“它们”我知道,自己必须做些什麽了。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精选出来的十首“戏歌” ,把“戏”写成“歌” ,让“歌”融于“戏” ,是我的初衷。如果能让您也从中领略到河北梆子音乐那迷人的风采和无尽的魅力,让您也像我一样迷恋至今,人生足矣!” 这是英年早逝的作曲家、原河北歌舞剧院院长杜滨写在他生前最后一部歌曲专集吼春杜滨河北梆子戏歌专集 (CD)封套页上的一段文字。如今斯人已去,音容犹在,每当我听他这部歌集,看他这段文字,总
2、会生出一些感想。 杜滨写戏歌,源于他自少年时代起就萌生的对戏曲(曲艺)音乐的敏感和迷恋,比如对河北梆子、评剧、唐山皮影、苏州评弹、单弦等等。先有早年的敏感和迷恋,才有后来的执著和随心所欲。而在戏歌中选用哪个剧种的音乐作为某首歌曲的基本元素,则来自作者对这一剧种音乐的感悟及其美学特征的理性判断。 “高亢激越” ,便是杜滨对河北梆子音乐最初的印象和感悟。而这曾经“征服”过他的高亢激越,慷慨悲壮,原本是河北梆子音乐最重要、最基本、最典型的情感特征,梆子腔释放着我国北方汉民族粗犷豪放的阳刚之气,彰显出燕赵儿女源自先祖,融2进血脉的那种雄健淳朴的精神气质,于是,当他着手为毛泽东沁园春?雪谱曲的时候,便在
3、情感、气质、风格等方面从梆子腔的音调和毛泽东的这首气势恢弘的词作中找到了契合点。 歌集中的另外几首歌,如讴歌中华文明的五千年之恋 、抒写燕赵人民“遇水击水,逢山开山,跃马追日,纵云补天”壮志豪情的燕赵魂 、 吼春等,大抵也是如此。这组歌曲突出地体现出杜滨歌曲创作中大气、豪放、酣畅的风格特点。 任何一个剧种的音乐都必然是一个完整的情感表达体系,能够被用来表达人的各种情感以及不同情感之间的联系、转换和对比。否则便无法完成其作为戏曲音乐唱腔的艺术使命。河北梆子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剧种,唱腔音乐十分丰富,绝不只有大江东去的豪放,它也有小桥流水的婉约、有风趣的戏谑、也有率直的白描。 钟馗嫁妹中,我们
4、听到的是出嫁路上钟馗兄妹一行的轻松诙谐,欣喜自得;而在回家的心中我们又像是在倾听一位离家者思念亲人,怀恋故乡之情的内心独白;咏梅宛若一幅淡雅的国画;在小河淌水的地方则是一首迷人动听的情歌。这组歌曲再次显示了杜滨歌曲创作中的抒情性特征。 杜滨写戏歌,既“进得去” ,又“出得来” 。 “进得去” ,是他真能在歌里写出梆子味儿,梆子风格;“出得来” ,是他真能把梆子腔的戏味儿变成歌味儿。让歌者和听者都觉得是在唱(听)歌而非唱(听)戏,在唱(听)一种不同于一般歌曲的,带戏味的特殊风格的歌。 从杜滨所留下的这批(包括未收入歌集的)戏歌中,不难看出他在创作过程中艺术构思和审美追求的若干特征: 3首先,他力
5、图在歌曲中一方面充分体现剧种唱腔的独特风格,另一方面又力图避免将一首歌写成一段戏曲清唱。为此,他往往在歌曲的主体部分独唱或领唱部分,尽可能多地保持该剧种唱腔音乐的原有风格,包括其一般的旋律音调和该剧种特有的个性化旋法、节奏节拍、运腔、唱法风格、韵味等,用以突出作品的“戏”味。同时,在歌曲的非主体部分声乐伴唱、器乐伴奏和间奏、合唱背景等部分,则充分调动歌曲创作的多种手段旋法、和声、织体、配器、唱法、尽可能多地脱离开该剧种唱腔音乐的原有风格,向创作歌曲的风格靠拢,用以突出作品的“歌”味。正是这种对原有戏曲风格的“力图保持”和“力图避开” ,才保证了“戏歌”似戏非戏,似歌非歌的艺术特质。 杜滨在戏歌
6、创作中不仅善于捕捉戏曲唱腔的旋律风格特征,而且十分注重运用板腔体唱腔所特有的结构发展手法,通过不同板式的取舍、变化、连接、过渡、对比发展乐思,表现主题,使音乐更加富于逻辑性、戏剧性和层次感。应该说,这是一种更带有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特点的创作手法。一般说来,用传统戏曲音乐唱腔元素创作歌曲很容易写的陈旧、老套,缺乏新鲜感和当代性,很难为当今的听众特别是年轻一代听众所认同。因此,把歌写得更时尚,更符合当代听众的审美情趣,更为他们乐于和易于接受便成为杜滨苦苦追寻的目标之一。 在歌集收录的这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杜滨为此作出的努力:在旋律音调上,他将民歌、民谣与戏曲音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的像许多民歌一样,
7、巧妙地运用衬词衬字(钟馗嫁妹 ) ,听起来更生动活泼,也更有“歌”味;有的直接将某一民歌的主导乐句拿来,作为贯穿4全曲的音调(在小河淌水的地方 ) ,将听众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意境之中;在织体上,作曲家很少只用单声的独唱,而是根据不同的歌词内容精心构思,充分发挥多声部织体的功能,作多种形式的声部变化,从而提升了歌曲的表现力;在节奏上,除熟练地运用唱腔本身固有的节奏规律和节奏程式外,还大量吸收戏曲音乐中少有,但在歌曲和乐曲特别是通俗流行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形式;在演唱上,也有意识地让多种唱法相融于一体,使其互为映衬,互为补充,互为对比。在伴奏上,作曲家则基本舍弃原戏曲伴奏乐队而代之以管弦乐队,既避免了过浓的戏味,又大大丰富了乐队的音色和表现力。 杜滨在戏歌创作中的种种努力和探索表明,他不甘于墨守陈规,他要创新,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创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