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6935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走进教材 走出教材很多美术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儿童天生就喜欢绘画或者做手工。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让孩子们大胆、纯真地用各种手法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很少受到条条框框的束缚,美术作品充满童趣。再仔细回味一下,我们会发现学生作品的童真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积累和美好的憧憬,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美术教育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甚至可以认为美术教育就是生活。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而不是两个东西。 ”这些事实和理论为美术教学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和引领。 既然生活背景和学习的关系如此密切,我觉得,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要不违背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就应该结合教材和学

2、生的生活实际,重新组织和寻找他们感兴趣的、熟悉的创作素材,创设一种贴近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真心投入到学习当中去,主动进行美术创作,从而高高兴兴地接受更多更美的艺术熏陶,所谓乐在其中,说的就是这个意境。试想,如果学生长大之后,回想起曾经在小学的美术课堂当中度过了那么快乐美妙的童年时光,对于他们来说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基于这些想法,我围绕“结合儿童生活和身心特点活用教材”这个中心命题进行了几方面研究性的教学实践。 一、贴近心灵,激发童趣 2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效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们最初的学习动力源于兴趣,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存在于他们生活周围并和他们有紧密联系的,那

3、孩子们就很容易接受。要想让我们的美术课堂达到让学生乐在其中的这个境界,做老师的就要好好围绕“儿童特点”这个词做文章,让你的教学贴近他们的心灵,让你的课堂就像儿童的思维一样生动自由、丰富多彩。 每次备课的时候,我都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才符合儿童特点?我的教学目标落实在学生那里会有什么反映?如何活用教材让学生对我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我认为,只有做到和儿童同步,才能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的价值。 记得前两年,我在讲小花饰这节课的时候,当时正赶上全国热播虹猫蓝兔七侠传这部动画片,孩子们特别喜欢。于是,我把原来单纯的手工课改成手工游戏“小花饰我的蓝兔最漂亮” 。上课的时候,我请学生看了

4、一段动画片,观察其中“蓝兔”的外形特点、动作表情,同学们还带来了相关的漫画书,大家互相交流感受,比如谈谈“蓝兔”身上最漂亮的装饰品,“蓝兔”戴什么样的头花最好看,讨论动画片当中那些花朵飞舞、彩带飘扬的精彩场面等等。孩子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经验,思维也更活跃。在介绍了花饰的一些基本知识之后,我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同学扮演“蓝兔”,一组扮演“虹猫”,两组人共同用彩纸设计装饰品,充满创意地装扮“蓝兔” 。有的同学做了头花,有的用小花连起来做成腰带和项链,有的同学用彩色花瓣粘在鞋上学生的创作过程充满热情,作3品生动漂亮。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借助艺术的表现手段,很好地释放和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最向往、最

5、关注的动画人物的喜爱之情,不知不觉中也习得了美术技能。 我觉得,在美术教学当中,不仅仅要让孩子把美术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更要引导他们富于感情地接受它、创造它。所以,只要确立好正确的教学目标,老师尽可以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然后再开动脑筋运用美术的技能改善它。 类似这种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改编教材的例子还有很多,在准备花点心这节课时我想到,生日蛋糕比一般的点心上面的图案更加丰富,更加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于是我把“花点心”这一课变通了一下,设计了橡皮泥活动“生日蛋糕” 。又提前调查了同学们的生日,准备在讲课的时候给快过生日的几个同学做一个特别的橡皮泥蛋糕。上课一开始,我说:“老师听说咱们

6、班的某某同学要过生日啦,为了表示祝贺,我特意做了个蛋糕送给你们,其他的同学想不想也为他们做个蛋糕表示祝贺呢?”学生听到这里很兴奋,学习兴趣高涨。由于有着强烈的愿望和生活记忆,学生把生日蛋糕的形状、特征、颜色、味道描绘得有声有色。他们不但生动地再现他所见到过的蛋糕,还大胆地创新,有的用模具在“蛋糕”上印出卡通图案,有的在“蛋糕”上面盖上“冰淇淋”,有的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做了个“蛋糕宝塔”等等。当我和同学们把美丽的橡皮泥蛋糕都摆在那几名同学的面前时,还为他们唱了生日歌,这样创设出的生活情境又不露痕迹地在情感上对孩子进行了教育。 4二、融入自然,滋养童心 课堂上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

7、有的孩子的答案非常独特、有见地,有的孩子就只能是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同样一个主题,有的孩子表现得丰富多彩、充满童趣,有的孩子就只能照书上或者老师的演示临摹、抄袭。抛开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我们发现生活经历丰富的学生表现的手法和内容就丰富,那些拘谨、平淡的作品多出于生活单调乏味的孩子之手。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尽自己的所能,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孩子开阔视野,加深体验。不但让学生把所见所闻作为一种知识去了解它,更引导他们富于感情地接受它。只有当学生的经验丰富起来,他的感受才能更深刻,从而产生表现的愿望,才会有独特的,发自内心的作品。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带孩子们到校园里的绿化带走一走、看一看,找找柳枝上

8、冒出来的嫩芽,怒放的桃花、杏花;冬天的时候,挑个下雪的日子,领着孩子在雪地里打个滚儿,接几片小雪花儿,辨别每片雪花儿不相同的模样;雪停了,找个平整的地面,带着他们用小脚丫踩出巨幅儿童画,再堆个大雪人儿。这是多么自然淳朴的美术教育。虽然小学生还不能用太多漂亮的词语来描述他们的发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已经体验了愉悦的情感,积累了创作经验,激起了创作的愿望,当他们有一天拿起笔来想要表达的时候,脑海中会浮现当时的情景,画面也会更充实。请记住,只有丰富的生活体验,才会有丰富的艺术表现。 在讲拓印树叶真有趣一课的时候,我从生活情景入手,秋天里先带学生在校园里、小区里捡树叶,比一比看谁捡到的树叶种类多。

9、在明亮5的阳光下,同学们发现树叶大小不一样,颜色深浅也不一样,树叶的筋络清晰可见,孩子们高兴极了。这时候,我提出了用叶子来贴画,留住这美好的秋天。带着这样的愿望,孩子们有的把叶子涂上颜料印一印,再添上几笔,做成漂亮的装饰画;有的用双面胶把树叶贴在报纸上,再用彩带装饰一下,做成裙子;有的用各种颜色的橡皮泥把叶子的脉络拓印下来,做成彩色的叶子橡皮泥画。同学们体会到了大自然的美妙,也就很自然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这节课显然已不能仅从贴画的技巧上去理解和教学,它已要求我们把美术学习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层面提高到生活文化的层面,让学生从美术与大自然的联系中来学习美术,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文化的滋润。

10、 三、走入生活,找寻童真 生活中孩子们特别乐于摆弄那些废旧物品,像彩色的小纸片、饮料瓶、包装盒,还有把水彩笔连在一起、用绳子编小辫子等等,这些东西他们能玩好长时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合理利用多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激发美化生活的愿望。 ”我们美术老师可以结合课程,根据孩子爱摆弄小东西的特点,让孩子不但爱摆弄,还要会摆弄,更要摆弄出美来。比如:很多孩子喜欢用铅笔在橡皮上钻小窟窿,用小刀划出各种各样的痕迹,根据这个特点,我设计了一节刻橡皮章的美术课,既满足了学生的童心,也让他们掌握了一项技能;母亲节前夕,我让孩子们找出自己穿小了的白袜子,让学生们把他们当作画纸、当作背景布,用水

11、彩笔画,用毛线、6小珠子、剪贴画等装饰在上面,把它们变成漂亮的玩偶,然后作为礼物送给妈妈;还有第四册有一节课叫做纸盒变家具,我和学生们用小纸盒制作了沙发、床、冰箱、立柜等等各种家具,然后,我们用课桌面当作房间,把家具摆放组合成一个个“小家”,我扮演客人,学生们作为主人向我介绍他们可爱的家,整个课堂洋溢着温馨浪漫的家庭气息。后来受这堂课的启发,我鼓励同学们在规定的创作要求之上自由发挥,回家尝试着用纸箱做大的家具,有个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还真用几个大纸箱子做出了真正能使用的桌子和凳子。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作品能够美化生活,有了实际的价值,那可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样的美术学习活动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能

12、力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变废为宝的热情,培养了节约资源的意识。 还有很多东西也能为学生的艺术创作提供天然的素材,像坚果壳,蛋壳,小石头子,细草棍、种子等等。美术老师可以在我们已经熟悉了的创作形式上创新使用这些材料,让他们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比如把陶泥压成平板,用各种颜色的种子压在上面,设计出漂亮的图案,这个做法要比单纯的种子贴画更具立体感;原来的手工课上,旧毛线经常被用作装饰品的毛发、吊线部分,老师们可以换个思路,把不同颜色的毛线剪成不一样的长短线,用来贴画也别有情趣;很多孩子每天都要喝那种纸袋装的牛奶,我们可以把这些牛奶袋子积攒起来,剪开后用银色的那面做一些手链、浮雕画等装饰品。这

13、些材料在孩子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们对它们既熟悉又新奇,容易唤起他们的创作热情与创作欲望,做起来也会感到兴趣盎然。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孩子,美术老师要努力在他们的心中播种下美的种7子,用爱和专业培育使之生根发芽,他们才能在将来的生活中感知到美好的事物、创造有艺术感的生活、收获美丽的心情。 我觉得,实现教材活用和美育儿童化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不断更新。作为美术教育启蒙者,要有一颗童心,要培养不怕麻烦、善于钻研的精神,具备一双明亮敏感的眼睛和灵巧勤快的手,用我们全面高超的专业素养去引导、影响孩子,让孩子的艺术素养在童年时代得到自然发展。 愿每位美术老师都能在美术教学中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用儿童的眼光找寻艺术之美,和孩子们一起回归童心,重温童年。 (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一实验小学) 责编 / 董 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