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317005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抓住新机遇 谋求大发展2003 年 12 月 20 日21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了“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 ,来自主管部门领导、中央和地方媒体负责人、业界人士与新闻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 100 余人参加了这次论坛。与会代表就新一轮传媒改革及中国传媒未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充分的研讨,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对策和建设性的意见。 聚焦新一轮报刊治理 与会代表紧紧围绕 2003 年传媒改革尤其是报刊治理的宏观形势,密切关注中央提出的管办分离的改革措施,探讨了新一轮传媒改革的背景、意义、方略及存在问题等。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提出,新一届中央政府决定进

2、行新一轮传媒改革和报刊治理整顿,是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在新闻工作方面所采取的诸多重大改革举措之一,出发点在于在新闻工作中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体现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宗旨。这说明,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社会,对传媒业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也表明了新一轮传媒改革的重大意义。在受到高度重视的利好情况下,传媒业应该抓住新机遇,谋求大发展,在“充分传2播、有效监督”这对传媒的发展至关重要的两方面寻求进步。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分析了中国传媒业在性质功能、资本运作、内容配置、竞争改革、传播权利等五个方面仍然存在的困惑与尴尬,用“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形象说法,强

3、调处于市场经济十字路口的传媒业今后只有继续改革、加大改革进程才是出路。为此,他建议:“增强信息公开性;增强党性;提高公民维权意识;提高新闻传播科技含量” 。 黑龙江省记协副主席王亚光介绍分析了黑龙江省报刊治理的实际情况,指出目前报刊治理的方式还是行政手段,她提出了“不能要求党报党刊一定要走向市场”的观点,建议“可以调整政策,由党费或财政拨款保证报党刊运营,对党报党刊的编采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对待,使得党报党刊不必为广告发愁” 。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丁柏铨回顾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三次报刊治理的改革历程,认为新一轮报刊治理有三个鲜明特点:更强调管办分离;将相当一部分党报列为治理对象

4、;将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他认为,新一轮报刊治理固然为党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机遇的最终获得和转化成党报的实际发展优势,还需要党报坚持走在竞争中发展的路,要着重打好新闻信息权威发布的牌、亲民爱民的“民生”牌、舆论监督的牌。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建明认为,这次报刊治理,仍然是政府主管部门决定哪家报刊停办或划转,没有跳出行政规制的窠臼。他强调:“不进入市场平台,报刊整顿没有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则认为, “这次报刊业整顿提出了管办分离的新概念,基3本上解决了报刊业结构调整中的政策障碍” 。 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所长宋建武介绍了新闻出版总署报纸出版评估论证指标体系

5、项目报告的相关情况,该项目成为此次报刊治理整顿的一个重要决策依据。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昆提出了“中国县域报纸”的新概念,认为撤消县级党报其实反而是中国县域报纸发展的机会。 新闻记者副主编刘鹏介绍了上海大学生传媒消费情况调查的情况,提出党报应该思考如何避免陷入体内循环和重塑权威性这两大问题。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在大会总结时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改革的立意和出发点很好,是促进传媒产业建设,让传媒适应受众和市场需要、寻求新的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二是改革的措施和行动有力,从实践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三是改革的成绩和效果还只是初步的,有些问题从政策、体制和理论

6、上看,还没有真正解决” 。 关注广播电视前沿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张振华回顾了我国电视新闻三个“十年”的改革历程,并认为十六大后中国电视正在进入新一轮最为深刻的变革,他以“美国电视把宣传做成新闻” ,而“中国电视把新闻做成宣传”的区别为例,提出了中国电视尊重新闻规律的重要性;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总编辑黄勇回顾了我国广播影视业 25 年来的三次“大突破” ,认为当前4以体制突破为特征的新一轮“大突破” ,将会使中国广播影视业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秘书长王锋提出应该抓住包括传媒业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在理论、机制、体制三方面做好创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熊澄宇提出

7、了“对境外卫星电视重新认识和管理”的课题,认为应该消除对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单纯从意识形态角度的片面排斥,强调世界是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境外卫星电视节目可能也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郭镇之倡导成立省际间的卫星传播公司,即省际间的卫星电视台联盟,认为这既可以加强电视竞争,打破中央电视台的垄断,也可对我国电视传媒的宏观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上海大学新闻传播系教授吴信训分析了我国付费数字电视业务进展缓慢的原因,并提出了四项富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思考中国传媒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提出,应该注意目前繁荣的传媒业背后可能蕴涵的深刻危机;强调中国传媒业今后发展应该重视“信息安全的保障” 、

8、 “主流资讯领域的开放” 、 “公共话语权的活跃”等关键词。 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提出:“无论我们怎样看待中国新闻业的现在,更重要的是判断新闻业的未来” ,为此,他强调必须对三个问题重新认识:“一是新的新闻资源观。传媒的资源是信息源、独特的处理加工模式、影响力资源。传媒与其说是经营品牌不如说是经营影响力;5二是新的效率观,新闻是精神产品,其效率如何评价,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新闻生产是一种工业化生产,是一种流程化生产,应该可以量化考核,比如可以建立稿件数据库;三是新的数字媒体观,传媒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比如第五媒体(手机短信)的兴起。要吸引年轻读者,新闻业面临挑战,要从数字角度看待媒体” 。

9、 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刘卫东通过对传媒技术产品的普适性和差异性的分析,在技术层面上回顾分析了传媒改革的四个阶段后,预言民间资本投资传媒将形成新的高潮。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雷跃捷回顾了中国大陆媒介批评的嬗变轨迹,指出媒介批评对传媒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离不开媒介批评的发展。 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孙玉胜呼吁大家重视新闻的表达方式,并认为新闻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力量。北京交通台副台长秦晓天回顾了北京交通广播电台十年的发展历程,介绍了他们成功的最主要经验就是坚持以目标听众的需求制作节目、评价节目和培养编辑记者。京华时报社社长吴海民结合管理学中的“木桶原理” ,提出了传媒要成功必须同步推进观念、市场、定位、资金、团队、机制、产品、发行、广告、公关、博弈、战略等 12 块“木板”和核心价值观、制度安排、企业文化等 3 个“环” 。他强调指出,传媒成功的关键因素,说到底是需要新闻传媒人具有系统思维和系统把握经营、竞争的能力。中国汽车报社社长李庆文对中央对专业、行业报的整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我国专业、行业报在我国传媒事业结构中应该有一席之地,他呼吁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专业、行业传媒的发展,学界应加强对专业、行业传媒的研究。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