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追求高尚人格 必须重视学习随着生命科学、航天航空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明与不断进步,人类社会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速度和成就,远远超过以往几十万年的发展总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使人们有理由相信,人无完人,金无足亦的话并不足绝对真理,总有一天,足赤之金可以被人们提炼出来。就是说科学技术可以实现人类在古代的许多梦幻,自然界也有可能达到尽善尽美的状态。但这并不是宇宙万物完美的顶峰。因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所谓道德完人始终没有出现。古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与那个时代的社会文明程度相适应,造就了许多那个时代的道德圣人。今天的社会-与往昔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物质文明的程度远非古代所能比拟
2、。但是,成为道德完人的愿望却没有实现。这就是说,人类的道德水准并没有与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在这种状态下,塑造圣贤的工作就显得非常艰难。这要求人们从道德上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向更高的理想境界奋进,把自己修养成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品格的人。 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是一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中国古人说,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人,这实际是对人们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古今中外的许多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就是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矢志不移,刻苦钻研,努力探索,在道德上不断自我完善,从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丰功伟绩。那么,要追求道德上2的完美人格,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多
3、阅读好书,多思考;多接近君子,远小人。书是人类理性和心灵的翅膀,读了书的人不一定都能够修养成道德高尚的君子,但是不读书的人绝对谈不上有真正的教养。关于书,中外哲人有多种说法,诸如书籍是改造人类灵魂的工具,是滋补人类精神的养料,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凡是在事业上、道德上获得成功的人,都有着博览群书的嗜好。孙中山就说过他每天都不能不读书。他们从好书中吸取丰富的道德营养,从而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强者,甚至是民族的栋梁之材。但是一味埋头苦读是不够的,还要勤于思考问题。读书的人要结合自身的情况,对书中的“营养”加以理解和消化;还要经常反省自己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随时纠正不正确的思想言行。那些有良好道德修养的
4、人,古人称为君子,其自身就是一本好书。与这样的人多接近,就会从他的身上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对小人要避而远之,有时候还要严加防范。与小人交往过多的人,如果自恃清高,就有可能坏在小人手里;如果同流合污,时间久了,也会染上小人的恶习。古人就说过一针见血的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不能改造小人,那就与他保持距离。 凡是有道德的人,不会因善小而不为,也不会以恶小而为之。中国古代有一本名为淮南子的书里说:“君子不谓小善不足为也而舍之,小善积而为大善。 ”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个有着良好道德修养的人,不会因为某件事情是小事而不愿意去做,小的好事积累多了就成为大好事了。一点一滴地去积累善端,天长日久,就会养成
5、美好的品德。这就是荀子所说的“积善成德”的道德修养方法。这就讲了道德修养的长期性3和艰巨性。每个人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几件好事根本不是什么难事,反过来说一件坏事都不做也并非易事,否则就成了神,而不是人。这就要发扬自身的善性,克服各种恶性,多做好事,不做坏事;克己奉公,先人后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人贵有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明,准确地找出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问题,用切实可行的办法加以改正,而且要持之以恒。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避免的缺点和毛病,有些是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纠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那就要找准问题的症结,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范和改正。这也就是说,一个人要经常反省自己,随时找出自己的
6、缺点,不至于因长期积累而积弊难返。 做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完人,并不是什么名人或者伟人的专利。名人和伟人也同样会在道德修养上存在某些缺陷,甚至有些还超过了一般的平民百姓。名人之名在于他只是在某个领域内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但是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却并不是超乎他人的佼佼者。所以在这个领域,没有什么等级的区分,并非只是那些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才可以具备良好的道德境界。无论什么出身,什么环境,什么职位,什么性情,只要你能够经受艰难困苦等种种考验,做到宠辱不惊,在自我完善的曲折道路上孜孜勤求,就有可能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 要想成就大事业,应当依托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一是后天学习和实践,一是先天的
7、品格和性情。仅仅依靠个人的聪明智慧,不一定能够在事业和生活上获得成功。有些人在说话、办事的时候不考虑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局限,不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恰当利用自4身现有的条件、地位、出身和朋友关系,以为自行其事、我行我素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人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实际上是小聪明,或者是自作聪明,不具备为人处世的大智慧,当然也就不可能成就事业。 人的性格和智慧并不都是与生俱来的。人们常常说,性格是人的天性,是父母所赐,不由自主。正如民谚所言“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但是,在许多人的社会实践中,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他们的天性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人的知识的积累、阅历的丰富和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而
8、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有些内向性格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适,会变为外向型的性格。例如,内向型人可以从沉默寡言,变得口若悬河,喋喋不休;外向型的人也可以从粗心大意,变得严谨缜密,稳重大方等等。 人的智慧毫无疑义有其天赋的因素,人与人的天赋智商不是完全相等的,有时候差异还很大。有的人聪颖敏捷,有的人憨厚愚钝;有的人明眸皓齿,有的人面貌平平。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后天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所谓天赋无法可比的。就是说,人的社会生活与工作环境可以使愚钝笨拙之人变得聪明起来。这就要依靠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这样说,人的智慧主要来自于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有人说,所谓天才就是九分的勤奋加上一分的天赋,这说明知识创造了人类的智慧。西方哲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这个认识是社会实践的结论。因为,知识可以赋予人们聪明智慧和聪明性格。具备了智慧和其他优秀品格,就一定会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坦荡、品德高尚、思5维敏锐的人。只要你有掌握知识、增长才智的愿望,就会从各种不同门类的知识中吸取智慧的营养。 (作者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