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罗什译本现代汉语译文.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170985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刚经罗什译本现代汉语译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金刚经罗什译本现代汉语译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金刚经罗什译本现代汉语译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金刚经罗什译本现代汉语译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金刚经罗什译本现代汉语译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金刚经现代汉语译文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我听闻佛如此说:有一段时间,佛住在舍卫国祗陀树林给孤独园中,跟随他的还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得道的和尚。有一天,到了吃饭时间,世尊穿好衣服,手持钵盂,到舍卫国大城中乞食。他在城中按次序乞讨,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完饭,收拾好衣服和钵盂,洗完脚,在平常铺好座位上坐下。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此时,随行大众中的长老须菩提从座位上起身,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双手合掌恭敬地对佛说:“世所罕见的世尊!如来善于护念众菩萨,善于嘱咐众菩萨。世尊,发愿无上正等正觉,修行菩萨行的人,应该怎样使心安住?怎样制服内心?”佛说:“很好!很好!须菩提,如你所说,如来善于护念众菩萨,善于嘱咐众菩萨。

2、你仔细听,我为你说: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应该这样使心安住,这样制服内心。”“谨听教诲,世尊!愿您讲给我们这些人听,使我们欢乐。”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佛告诉须菩提:“众菩萨应该这样制服内心!所有一切的众生:无论是卵生、胎生、从水中生,还是蛹化而生的众生;无论是有身体还是没有身体的众生;无论是有思想、没有思想,还是既非有思想也非没有思想的众生,我都度脱他们到达终极的解脱境界。这样度脱了无法计量、没有数量、没有边际的众生,却并不认为有众生被度脱了。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区分,就不是菩萨。”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另外,须菩提!菩萨应该心无执着地做布施,对于眼所见

3、、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心所想,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应该能够布施出去而不起丝毫的吝惜之心。须菩提!菩萨应该这样心无执着地做布施。为什么呢?如果菩萨心无执着地做布施,所造就的福德是不可想象的。”“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东方虚空的大小可以想象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方上下十方(加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一共是十方)虚空的大小可以想象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菩萨心无执着地做布施,所造就的福德也是这样的不可以想象。须菩提!菩萨就应该这样使心安住。”第五品 如理实见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外貌见到如来吗?”“不可以,世尊!不可以通过观察身体外

4、貌见到如来。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身体外貌是虚妄的。”佛告诉须菩提:“但凡肉眼所见的外貌,都是虚妄不真实的。只有把肉眼所见的如来外貌看作虚妄的,才真正见到了如来。”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很多众生听见了这样的经文,会真信吗?”佛告诉须菩提:“不要这么说。如来灭度以后,末法时代中,有持戒修福的人,对这样的经文能够生起信心,认为是事实,你应该知道这个人不只是供养了一尊两尊三尊四尊五尊佛而种下了善根,而是已经供养了成千上万的众佛而种下了许多善根。听到这样经文的人,哪怕只是产生了一念的净信,如来都知道都见到了这个人,这些众生造就了无量的福德。为什么呢?这些众生心中没有自我、他人、众生、有

5、寿命者种种的执着,没有有法和没有法的执着。为什么呢?这些众生如果心中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区分,就是有执着。如果认为有法,就是有执着。如果认为没有法,也是有执着。因此不应该执着于有法,也不应该执着于没有法。因为这个缘故,如来常说:你们要知道,我讲的法如同渡河用的船筏一样(渡河之后就应该舍弃),法这个概念尚且应该舍弃,何况执着于没有法。”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如来有法可以说吗?”须菩提说:“根据我所理解的佛说的义理,无上正等正觉法是虚妄的,如来也没有法可以说。为什么呢?如来所说的法,都是不可以对其心生执着的,也是不能够用语言表达的,不是

6、真有法,也不是没有法。为什么呢?一切佛教的圣者,都是依据离生灭为作的无因无果之法而显现出来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第八品 依法出生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有人用装满一个大千世界的七种宝物做布施,此人造就的福德多吗?”须菩提说:“非常多,世尊!福德的本性并非真实,所以如来说福德多。”“如果有人对本经典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子领受在心而持久不忘,并给他人讲解经典含义,他所造就的福德超过了前者。为什么呢?须菩提!一切众佛,和众佛所得的无上正等正觉法,都是从本经典产生的。须菩提!所谓的佛法是虚妄的。”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须陀洹能够这么想吗:我得到了须陀洹的果位?”须菩提说:

7、“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须陀洹的意思是入流,但是入流法是虚妄的,眼所见、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心所想也都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须陀洹。”“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斯陀含能够这么想吗:我得到了斯陀含的果位?”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斯陀含的意思是一往来,但是一往来法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斯陀含。”“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阿那含能够这么想吗:我得到了阿那含的果位?”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阿那含的意思是不来,但是不来法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阿那含。”“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阿罗汉能够这么想吗:我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须菩提说:“不能,世尊!为什么呢?真的没有称作阿罗汉的

8、法。世尊!如果阿罗汉这么想:我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心中就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世尊!佛说我得到了无烦恼的正定,在众弟子中位列第一,是第一绝离欲望的阿罗汉。我不这么想:我是绝离欲望的阿罗汉。世尊!我如果这么想:我得到了阿罗汉的果位,世尊就不会说须菩提是安住于出家修行的人!因为须菩提真的是心无执着地修行,所以说须菩提安住于出家修行。”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佛问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过去在燃灯佛处,有没有得到任何法?”“不,世尊!如来在燃灯佛处没有得到任何法。”“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菩萨能够修饰、加强佛土的宏伟精妙吗?”“不能。世尊!佛土的宏伟精妙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宏伟精

9、妙。”“须菩提!众菩萨应该这样使内心远离烦恼,不因眼所见而起执着,不因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心所想而起执着,应该保持内心无所执着。“须菩提!比如有人,身体有须弥山那么大,你是怎么认为的?这个身体大吗?”须菩提说:“非常大,世尊!佛说的身体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身体大。”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须菩提,如果有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恒河,全部恒河中沙的数量多吗?”“非常多,世尊!只那样数量的恒河就是无数的,何况其中沙的数量。”“须菩提!我现在告诉你实话:如果有人用能够装满那些沙数量大千世界的七种宝物来做布施,所得到的福德多吗?”须菩提说:“非常多,世尊!”佛告诉须菩提:“如果有人对本经典哪怕

10、只是其中四句偈子领受在心而持久不忘,并给他人讲解经典含义,他所得到的福德就比前者还要多。”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另外,须菩提!无论有人在什么地方讲解本经典,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子,你应该知道,这个地方就如同佛的塔、庙一样,一切世界的天神、人、阿修罗都应该对它礼敬供养。更何况有人能够尽心领受而持久不忘、读诵讲解本经典。须菩提!你应该知道这个人造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本经典所在的地方,就是佛或者是尊敬的佛弟子所在的地方。”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此时,须菩提问佛说:“世尊!应该怎么给这部经典命名?我们如何奉持它?”佛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典名字叫做到达智慧的彼岸,你们应该以这个名字来奉持它。为什么呢?须菩提

11、!佛说的到达智慧的彼岸法是虚妄的。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有法可以说吗?”须菩提回答:“世尊!如来没有法可以说的。”“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一个大千世界中全部的微尘数量多吗?”须菩提说:“非常多,世尊!”“须菩提!这些微尘,如来说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微尘。如来说:世界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世界。”“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可以通过三十二种超绝稀有的容貌特征观察如来吗?”“不能,世尊!如来说:三十二种超绝稀有的容貌特征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三十二种超绝稀有的容貌特征。”“须菩提,如果有人用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身体,每天不停地做布施;另外如果有人对本经典哪怕只是其中四句偈子领受在心而持久不忘,

12、并给他人讲解经典含义,那么后者造就的福德就超过了前者。”第十四品 离相寂灭分此时,须菩提听了本经典,深刻地理解了其中的意义和旨趣,痛哭流涕,他止住眼泪对佛说:“世所罕见的世尊!我自从过去生中获得智慧以来,未曾听到过这样的经典。世尊!如果有人听到这部经后,虔诚信仰不受外扰,就能见到万事万物的真相,这个人造就了第一稀有的功德。世尊!万事万物的真相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真相。世尊!我现在听了这样的经典,能够心无疑虑而明见其理、领受在心而持久不忘,这并不困难,如果在未来世,末法时代中,有众生听到了本经典,也能够心无疑虑而明见其理、领受在心而持久不忘,那么这个人就是第一稀有罕见啊。”“为什么呢?这个人没有

13、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为什么呢?自我是虚妄的,他人、众生、有寿命者也都是虚妄的。为什么呢?远离一切的执着,就是众佛的境界。”佛对须菩提说:“是的!是的!如果有人听到本经典,不惊恐,不害怕,不畏惧,你应该知道这个人非常稀有难得。为什么呢?如来说到达智慧的彼岸法是第一重要的法,第一重要的法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第一重要的法。须菩提!如来说到达忍辱的彼岸法是虚妄的。为什么呢?须菩提!比如我在过去生中被歌利王截断身体时,没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为什么呢?我在被一节一节地支解身体时,如果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应该产生嗔恨的心理。须菩提!又比如我在过去五百

14、世时是忍辱仙人,那时的我同样没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所以须菩提!菩萨应该远离一切的执着,发愿无上正等正觉,不因眼所见而起执着,不因耳所闻、鼻所嗅、舌所尝、身所触、心所想而起执着,应该这样保持内心无所执着。如果心有执着,就是执着于虚妄。所以佛说:菩萨应该心无执着地做布施。”“须菩提!菩萨为了利益一切的众生,应该这样布施。如来说:一切形象都是虚妄的。又说:一切众生也是虚妄的。”“须菩提!如来说的是真话、实话、原原本本的话,不说骗人的话、不同的话。”“须菩提!如来所得法并非真有法,也不是没有法。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执着于法而去做布施,就如同一个人走进了暗室,什么都看不见。如果菩萨心

15、无执着地做布施,就如同一个人在阳光下,眼睛能够看见各种各样的事物。”“须菩提!在未来世,如果有人能够读诵本经典,领受在心而持久不忘,那么如来通过佛的智慧都能知道、看到这些人,这些人都造就了无法衡量、没有边际的功德。”第十五品 持经功德分“须菩提!如果有人从日出时开始用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身体做布施,到了日中时还在用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身体做布施,到了日落时仍然在用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身体做布施,这样经历了无数量的成百上千万亿劫还在用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身体做布施;另外如果有人听到了本经典,虔诚信仰而不退转,那么他造就的福德就超过了前者。更何况书写、读诵本经典,将经典领受于心而持久不忘,

16、并给别人讲解经典含义。”“须菩提!简要地说,本经典有无法想象、无法衡量、没有边际的功德。这是如来为发大乘心的菩萨说的,是为发最上乘心的菩萨而说的。如果有人能够这样做,如来都能知道、看到这些人,这些人都造就了无法衡量、无法言说、没有边际、无法想象的功德。这些人就是传承如来无上正等正觉法的人。”“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是乐于小乘佛法的人,心中怀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那么对于本经典,就不能在听到后领受于心,不会去读诵本经典,也不能给别人讲解经典含义。”“须菩提!任何地方,只要有本经典在,一切世界的天神、人、阿修罗都应该对它礼敬供养;这个地方就是佛的塔、庙,都应该恭敬地施礼围绕,用各

17、种花香散布四周。”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另外,须菩提!有人能够将本经典领受于心而持久不忘,如果在读诵本经典时遭他人鄙视侮辱,应该知道这是他过去世中造下的恶业所带来的果报,由于在今世中遭他人鄙视侮辱,他在过去世中所造的恶业因此消亡,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我回忆过去无数劫前,在供养承事燃灯佛之前,已经供养承事了八百四千万亿数量的众佛,没有漏过供养一尊佛,如果在未来世有人能够将本经典领受于心而持久不忘,那么用我供养众佛的功德和这个人所造就的功德相比较,还及不上后者的百分之一、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无法用算术和比喻来说明。”“须菩提!如果在未来末法时代中,有人读诵本经典,将本经典领受于心而持久

18、不忘,他所造就的功德,我如果都说出来,也许有人听了会疑惑狂乱,心中不信。须菩提!你应该知道本经典的义理是不可以想象、不可以讨论的,修习本经典所获的果报也是不可以想象、不可以讨论的。”第十七品 究竟无我分此时,须菩提问佛说:“世尊!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应该怎样使心安住?怎样制服内心?”佛告诉须菩提:“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应该这样想,我应该度脱一切众生至于终极的解脱境界。虽然度脱了一切的众生,但是并没有一个众生被我度脱了。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果菩萨心中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真的没有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在燃灯佛处,

19、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法吗?”“没有,世尊!如来在燃灯佛处,没有得到任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佛说:“是的!是的!须菩提!如来没有得到任何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须菩提,假若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法,燃灯佛就不会给我授记说:你在未来世中会成佛,称号是释迦牟尼。因为没有得到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所以燃灯佛给我授记说:你在未来世中会成佛,称号是释迦牟尼。为什么呢?如来是一切存在的本来面目的意思。”“如果有人说: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法。(应该知道这是假话。为什么呢?)须菩提!如来没有得到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须菩提!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并不是真有法,也不是没有法。所有如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所说的

20、一切法,也都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一切法。”“须菩提!比如一个人的身体又长又大。”须菩提说:“世尊!如来所说的身体又长又大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又长又大。”“须菩提!菩萨也该这样。如果说:我应当去度脱无数的众生,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须菩提!菩萨是虚妄的。所以佛说:在包含一切事物、物质、精神,以及所有现象的存在中,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都是虚妄的。须菩提!如果菩萨这么说,我应当修饰、加强佛土的宏伟精妙,那就不是菩萨。”“为什么呢?如来说,佛土的宏伟精妙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宏伟精妙。须菩提!如果菩萨对此能够心无疑虑而明见其理,那么如来说他是真正的菩萨。”第十八品 一体同观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

21、的?如来有肉身之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肉身之眼。”“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有天趣之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天趣之眼。”“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有智慧之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智慧之眼。”“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有法门之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法门之眼。”“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来有觉者之眼吗?”“是的,世尊!如来有觉者之眼。”“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恒河中全部的沙,佛说是沙吗?”“是的,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假若有恒河中全部沙那样数量的恒河,佛世界的数量就如同全部恒河中沙的数量一样多,你认为佛世界的数量多吗?”“非常多,世尊!”

22、佛告诉须菩提:“这些佛世界中无论哪一类众生,他们各种各样的心念,如来全部知道。为什么呢?如来说:心念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心念。为什么呢?须菩提!过去的心念在时间中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心念在随着时间流逝,未来的心念也会随时间终究成为历史。”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有人用装满一个大千世界的七种宝物来做布施,此人因此造就的福德多吗?”“是的,世尊!此人由布施所造就的福德非常多。”“须菩提!如果福德的本性是真实的,如来就不会说福德多;因为福德的本性是虚妄的,所以如来说福德多。”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可以通过极好的佛肉身辨识如来吗?”“不能,世尊!不能依

23、靠极好的佛肉身辨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说:极好的佛肉身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极好的佛肉身。”“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可以通过极好的佛外貌辨识如来吗?”“不能,世尊!不能通过极好的佛外貌辨识如来。为什么呢?如来说:极好的佛外貌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极好的佛外貌。第二十一品 非说所说分“须菩提!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种想法:我有法可说。不要这么想。为什么呢?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法可说,就是在诽谤佛,不能理解我说的法的缘故。须菩提!如来在说法,但所说的法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在说法。”此时,须菩提对佛说:“世尊!未来世的很多众生,听到这样的法,会相信吗?”佛说:“须菩提!不是真有众生,也不是没有众生。为什么呢

24、?须菩提!众生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众生。”第二十二品 无法可得分须菩提对佛说:“世尊!佛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是什么也没有得到吗?”佛说:“是的,是的。须菩提!我没有得到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的法,甚至至没有得到任何法,这才叫做无上正等正觉。”第二十三品 净心行善分“另外,须菩提!此法平等,没有高与低、好与差的分别,所以叫做无上正等正觉;(因为是平等的法),所以没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分别。修行一切修善果之法,就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所说的修善果之法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修善果之法。”第二十四品 福智无比分“须菩提!如果有人用七种宝物堆积成如同一个大千世界中所有的须弥山加起来那么大的宝

25、山,用这些宝物来做布施;另外如果有人将此到达智慧的彼岸经典,乃至其中四句偈子领受于心而持久不忘,并给他人讲解经典含义,那么前者所获的福德还及不上后者的百分之一、百千万亿分之一,乃至无法用算术和比喻来说明。”第二十五品 化无所化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你不要认为如来有这种想法:我应当度脱众生。须菩提,不要这么想。为什么呢?如来度脱的众生是虚妄的。如果如来认为有被他度脱的众生,如来就有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种种的执着。须菩提!如来说:自我是虚妄的,但是凡夫执着于这个自我。须菩提!所谓的凡夫,如来说也是虚妄的。”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可以通过三十二种超绝稀有的容貌特

26、征辨识如来吗?”须菩提说:“不能通过三十二种超绝稀有的容貌特征辨识如来。(其他五种译本都作否定回答,只有此译本作肯定回答,根据上下文看,应该是否定回答)”佛说:“须菩提!如果通过三十二种超绝稀有的容貌特征观察如来,那么转轮圣王就是如来。”世尊此时因而说了个偈子:“如果想通过我的身体外貌辨识我,想通过我的声音寻找我,此人是在走邪路,不能见到如来。”第二十七品 无断无灭分“须菩提!你或许有这种念头:如来是否因为有极好的外貌特征,所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不要有这种念头。如来并不是因为有极好的外貌特征才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你或许有这种念头: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认为一切法都是根本不存

27、在的。不要这么想!为什么呢?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不会说法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二十八品 不受不贪分“须菩提!如果有人用装满恒河中全部沙数量世界的七种宝物来做布施;另外如果有人能够通达无生无灭的道理而不动心,那么后者所造就的功德就超过了前者。须菩提!因为菩萨不领受福德(所以只得到功德)。”须菩提对佛说:“世尊!菩萨为什么不领受福德?”“须菩提!菩萨不应该贪着于所作的福德,所以说菩萨不领受福德。”第二十九品 威仪寂净分“须菩提!如果有人说:如来有时来了有时走了,有时坐着有时卧着,这个人不能理解我所说的义理。为什么呢?所谓如来,不是从何处而来,也没有地方可去。所以叫做如来(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

28、人)。”第三十品 一合理相分“须菩提!如果有人把一个大千世界全部破碎成微尘,那么全部的微尘数量多吗?”“非常多,世尊!为什么呢?如果那些微尘真的存在,佛就不会说那些微尘多。为什么呢?佛说:微尘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微尘。世尊!如来说大千世界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世界。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真实的存在,那么就是一个整体。如来说:这个整体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整体。”“须菩提!这个整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是凡夫执着于有这么个整体。”第三十一品 知见不生分“须菩提!如果有人说:佛说存在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各自不同的知见。须菩提!你是怎么认为的?这个人理解了我说的义理吗?”“不,世尊!这个人没有理解如

29、来所说的义理。世尊说: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各自不同的知见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自我、他人、众生、有寿命者各自不同的知见。”“须菩提!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对一切法,应该这样识别,这样判断,不执着于法。须菩提!所说的法是虚妄的,姑且称之为法。”第三十二品 应化非真分“须菩提!如果有人用装满无数量世界的七种宝物来做布施,另外如果有发愿无上正等正觉的人,将本经典乃至其中四句偈子领受于心而持久不忘,读诵本经典并给他人讲解经典含义,那么后者所获的福德就超过了前者。怎样给他人讲解呢?心无执着,就像什么也没说一样。为什么呢?”“一切由于因缘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现象,应该视作梦境、幻像、水泡、影子、露珠、雷电一般,都是转瞬即逝不能长久的。”佛说完了本经典,此时须菩提长老和所有的和尚、尼姑、在家奉佛的男子和女子、一切世界的天神、人、阿修罗在听了佛的言说后,心中生起无比的喜悦,相信、领受并遵照佛的教导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