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73680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未来人才发展的思考人才是高地,人才是未来。谁抓住了人才, 谁就赢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最近,为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 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他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的智慧。今天,就未来人才发展问题讲四方面重点问题:一、人才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这次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人才优先”战略,这也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人才思想,充分体现了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要素。人才优先概括起来是“四个优先” :一是位置 优先:把人才发展

2、放在最优先位置。 二是积累优先:瞄准未来,考虑我国在未来 12 年国际地位,作好人才储备。三是投资优先:优先投资于人才开发,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四是开发优先:在整体发展中,优先开发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落 实“ 四个优先”,关键是人才工作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第一次提出了科学人才观。中央领导讲,人才的概念很大(有100多种),最近温家宝总理也讲,什么是人才,什么是优秀人才,杰出人才,拿到群众中去评,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人才范围的界定要科学,要树2立和实践科学的人才观。当前,必须实行三大突破:第一个突破,人才内涵的突破,确立“世界性人

3、才观”(大人才观)。发达国家现在实行的是“ 全员人才观” 。我 们提出科学人才 观,体现在“四个不唯”:就是不唯学 历,不唯 职称,不唯资历 ,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都能成才(当然, “四个不唯”不是“四个不要”)。真正做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但做的怎么样?实在是不敢恭维。比如,有不少单位,不仅“四个不唯”没有做到,相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 、唯身份 现 象愈演愈烈,真是有 过 之而无不及。现在国内各种干部选拔、人才招聘、人才引进, “四唯”现象到 处可见,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规定学历高。大都规定本科学历以上。其实,按照国外经验,往往门槛 越低,越容易

4、发现人才。据 专家研究,有学历的人至少有20是名不符实的;没有学历的人至少有20是远远超有学历的人。如果你按照学历去选才,至少会造成40的偏差。二是要求年龄低。现在有些部门把“年龄杠杆” 看成用人的刚性条件,规定提拔 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年龄定在45岁甚至40岁以下;提拔地厅级领导干部的年龄定在50岁甚至45岁以下;有些地方47-48岁的乡镇长, 虽然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经验丰富,也不得不退居二线。但是,日本专家认为,高层管理人员应在50-60岁左右,这部分人精神上最成熟,毅力上最坚韧,能力上最从容不迫。而我们却把这部分最优秀的人才切掉了,是对人才的最大浪费。三是设置门槛多。现在人才门槛何其多,

5、有人讲是“ 世界之最”,3学历门槛,专业门槛,外语门槛, 电脑门槛,身份 门槛,性别门槛,年龄门槛,体检门槛等。设置门槛是对人才的人为限制。 (例如,闵行企业引进一位摸具工,10个手指,只留下3个,但锉出摸具比数控机床还准确。但没有高学历,不能引进。 )因此,要解决三方面现象,人才工作必须要树立实践“ 科学人才观” ,必须象落实科学发展观那样落实科学人才 观,当 务之急是要做好以下工作:1、实行人才概念新定位。这次在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过程中,李源潮部长提出:对人才概念要与时俱进。原来2003年提出三句话(具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三个文明作贡献,都是党和国家的人才),在原

6、有基础上有所突破。关键是提出了新的人才包括内涵与外延界定。内涵有3个质的规定性:(1)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2)能够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产生新增价值。 (3)对社会作贡献。外延主要界定两方面:(1)是与人力资源关系。即人才包含在人力资源中,是人力资源中能力较高的部分。 (2)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定位。即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和重要推动力。这一人才新概念,就解决了学历加职称不一定是人才,没有学历职称的不见得不是人才。只要为社会带来资本增殖的就是人才。2、全面改革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全面改革不是小改小革,而应该是“ 颠覆性”的,就是在党管人才的原则下,在人才选用中参照国外做法,以能力和

7、业绩作为主要标准,学历、 职称 仅作为参考。根据不同职位,不是让 你选择最优秀的人,而是让你选择最合适的人,合适是最4好的。在选择中牢牢把握“五个不等式”:(1)学历不等于学识;(2)职称不等于称职;(3)论文不等于论证;(4)成果不等于成效;(5)专利不等于利润。3、积极寻求人才评价的制度创新。不久前,国际著名数学家、哈佛大学教授、浙江大学数学中心名誉主任丘成桐,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多思考比会考试更重要”的文章。读后对我启发很大。他说,在中国,用考试选 拔人才的力量很大,它是公平的竞赛;但是,如果把很多精力放在考试上,很难成为好的科学家。他鼓励年轻人要多思考,而不单是会考试。 (例:公务员考试

8、出现三种怪现象,一是男的考不过女的;二是年龄大的考不过年龄小的;三是能力强的考不进公务员。 (例如,日本公务员考试设置A、B、 C,不同的 试卷,录取后走不同的职业发展渠道)第二个突破,人才标准的突破,确立新的人才标准。关于人才的标准。据我 们研究,几代领导人都有重要论述,毛泽东讲人才标准:“又红又专”;邓小平讲人才标准:“德才兼备”;江泽民讲人才标准:“靠得住,有本事”。三代 领导 人的共同特点都是强调“德”和“才”两个方面。这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与时俱进,提出一个新的人才标准(四个要素、8 个字):“品德(思想政治素质)、知识(受教育的程度)、能力(才干、本事)、业绩(做的怎么样)”, 把

9、德才兼 备具体化。最近,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 以德为先” 的用人标准, 坚持把品德放在第一位。认为一个人能力虽然重要,但“国家意识、民族精神、职业道德”的品德素质更为重要。古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把道德放第一位,5他说,道德高,才能高,圣人,重用;道德高,才能低,君子,可用;道德低,才能高,小人,坚决不用;道德低,才能低,愚人,一般不用,若在小人与愚人中择一,只好用愚人。如,目前人才中大量存在人格信仰危机、金融信任危机、诚信可靠危机等问题,主要是道德体系出了问题。 “三鹿奶粉事件”、 “山西危矿溃坝”等等。不是什么都靠法制能够解决问题的。光讲法制,治表不治本, 还要讲德制。要以法制国,以

10、德制国两手抓。第三个突破,统计方法的突破,确立“分类统计”思路。要淡化人才总量的概念,实行分类统计的办法。在编制 12 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具体提出了“5 18” 人才队伍概念: “5”是主体人才队伍,包括党政人才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18” 是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包括 18个发展的重点领域:教育、科技、社会、宣传 文化、金融、国际商务、法律、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环保、现代交通运输、卫生健康与医疗、防灾减灾等。二、人才开放要提上重要日程最近,李源潮部长提出,人才国际化概念可以提出来。在北京、上海、

11、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人才国 际化问题 已很突出,那里企业都在用全世界的人才,这个问题可能超前一点,我们应该超前。他还说,“我们正在经历 从商品国 际化、产业国际化逐步 进入人才国际化阶段,在这个人才大循环、大交流的时代,只有开放的人才战略才是健康、稳定和有效的。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要建设“ 四个中心”实现“四个率6先”,但是具有国际化素质的人才不多。如,上海要建国 际金融中心,金融人才总量约18万,其中有国际化经历的仅占0、2% ,国际化人才缺口很大。又如,上海专业技术人才能掌握本行业国际规则和惯例占31、9%左右,企业经营者38%。香港大学吴家伟校长曾经说:上海缺三种人,一是国际通,二是

12、企业家,三是技 术创新者。因此,上海必须从战略高度,要把人才开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明确提出国际人才高地建设的重大命题,我把它归纳为四个新亮点:(1)新的概念: 人才高地的概念,原来我们认为“高地”是一种物理概念,就是人才数量多、素质优、 结 构好、效益高就称之 为 人才高地。现在我们认为国际人才高地新概念,应该是动态概念,是全球优秀人才向往之地,这个地方一定是机制活,环境好。这就是“高地 ”。中国的高地在深圳,世界的高地在美国。美国环境对人才有“三个有利于” :一是有利于技术创新;二是有利于财富的积累;三是有利于投资安全。这“三个有利于” 集聚了全世界 1/2 的研究生,1/3 的本科生, 1

13、/4 的优秀科技人员。所以,我们 一定要做好机制活、环境好这篇大文章。(2( 新的定位:94 年上海提出人才高地五个高:“人才的高密度、人才的高水准、人才的高活力、人才的高对应、人才的高效益。新世纪在人才国际化推进中提出四个化:人才构成国际化、人才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人才流动国际化。这次提出国际人才高地定位在“六个度” :1、在数量上表 现为人才的集聚度高,2、在 结构上表现为人才的融合度好,3、在质量上表现为7人才的创新度强,4、在效益上表现为人才的贡献度大,5、在发展上表现为人才的实现度优,6、在环境上表现为人才的开放度宽。(3)新的方针:国际人才高地指导方针归结为十六字:“开放先

14、导、战略聚焦、梯度推进、引领发展” 。开放先导:就是以更开发的姿态引进积聚更好更多的优秀人才,目光不是上海 1900 万人,而是投向 63 亿全世界人才为我所用。美国国务卿的科技顾问讲,美国成为世界科技领导者,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美国在历史上一直重视公共教育(100 年来)。第二, “二战”对美国破坏不大。第三,美国社会的普遍开放性。他建议,中国要成为 21世纪科技的领导者,必须坚持走一条开放的道路。同样上海要成为全国的领跑城市必须坚持走一条开放的道路。战略聚焦: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是抓住上海发展机遇,重点积聚上海重点发展的行业、重点发展产业人才,如,金融、航运、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

15、电子信息、生物医 药等。梯度推进:就是未来人才发展的战略重点。有两个纬度:一个工作重点纬度,人才数量、人才质量、人才 结构三者之间,人才数量不是重点(除高层次人才以外),现在人才数量不少,已经是世界第一。现在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素质和人才结构问题。为此,要重点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 还 有一个人员重点纬度,要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先导,以 实用型人才为主体。因此, 上海在人才引进积聚中要把握梯度。主要从三方面来把握:(1)重点引进“领军 人才” 。领军人才在国8外属于中产阶级,无论家庭、还是事业原因,这些人很难下决心回国。对这些领军人才引进主要是有的放失地实行“才的回归” (为国服务)。(2

16、)主动引进“特殊人才 ”。这些人在海外各大公司、企业工作创业,是我们各行业需要的人才,对这些“特殊人才”要有的放失,实现“人的回归”(来华工作)。 (3)广泛引进“科技人才” 。这批人在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公司、企业工作达 6-8 年,是一支有生力量。他 们可以在国外发展,也可以在国内发展。但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对他们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对这一批人才要广泛引进。在引进策略上,既要重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也不可忽视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积聚。既要注重引进在国内外已经拿到奖牌的显人才,但也要关注引进今后在国内外能够拿下奖牌的潜人才。引领发展:就是上海引进积聚的人才,能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来资本增值并充

17、分发挥带动作用和导向作用。人才引进积聚关键要能引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带动一个产业。江苏无锡施正荣,是无锡近几年“530”计划引进的领军人才。5 年来,太阳能产业做到 50 亿美元,是引领与带动的定位。通过十六字的指导方针,最终在上海形成“人才积聚度高、人才融合度好、人才创新度强、人才贡献度大、人才实现度优、人才开放度宽” 的人才积 聚大港。也就是我 们讲的国际人才高地的目标。(4)新的目标,上海提出三方面主要目标-国 际人才的 总量目 标。 到2020年,外籍常住人口达到60万以上,现在14万左右。9-国 际人才的 结构目 标。 到2020年,上海国际人才与产业结构高对应,

18、第三产业、第二 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比重是60:39.5:0.5。 (现在53.5:45.9:0.6)-国 际人才的效益目标。 到2020年,人力资本贡献率力争达到70%以上( 现 在35% ),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达到70%以上(现在61、2%),对外技术依存度力争降低到 30以下(现在50%)。这三大主要目标可以说是任重道远。三、人才改革要成为工作重点邓小平同志在 1992 年南巡讲话中有句名言:“恐怕再有 30 年的时间,我们 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这就是说,上海人才高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制度建设。当前必须把改革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具体在培养、使用、激励、评价、流动制

19、度方面要有突破:1、培养方面:提出三种培养模式最近,中央组织部李源潮部长提出:“要突出人才的能力本位,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提高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把人才资源开发由量的扩大转变到质的提升” 。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尹蔚民也提出:“一般干部 对本职工作要做到 应知应会,处级干部要成为行家里手,厅局级干部要成为专家权威。因此,上海在高端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三种培养模式:-开放式培养,重点实行三个计划。 (1)实施“重大项目带动计划” 。通过重大项目公关,主动拓展培养海内外科技人才。 (2)实施“ 国际市场对接计划” 。利用上海世博会契机,培养一批 项目管理、国际商务、10超大型项目组织管理

20、人才。 (3)实施“骨干人才国际化培训计划” 。每年选派一批懂外语、高素质、有潜力的骨干人才进行为期 1 年以上的境外培训和挂职锻炼。 (如,闵行区政府提出,三年内机关干部出国培训一遍。口语好的送美国、英国等欧洲国家,口语差的送新加坡、香港培训)-使用中培养,强调一线锻炼。拿出一部分关键领导岗位、重大科研项目让海内外人才担任组长,让他们有职、有权、有利。大胆使用、放手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成长。-传 承性培养, 实施师徒带教制,最近上海市科委提出“科技特派员制度” ,选派 4000 名重量级科技人员进 入企业。 实行传、帮、带项目公关。2、使用方面:重点解决三方面瓶颈一是确立“以用为本”人才观念。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但是,我们 在人才使用上还存在三大问题:(1)人才不够用。虽然我国人才总体规模很大(1.04 亿人才总量),但整体素质不高。不仅创新型人才匮乏,而且大量应用性人才供不应求。 (2)人才不适应。虽然培养人才很多,有职称的人也很多。但能胜任工作要求的人很少。(3)人才不被用。由于体制、机制、管理制度等原因,人为造成人才使用浪费。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 2005 年调查,我国就有 2500 万人(占人才总量 40%,)的作用未能发挥好,真是触目惊心! 这种不够用、不适用、不被用的怪现象,暴露了我国人才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