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元代客观题1.元曲第一人:马致远2.元杂剧的创始人:关汉卿(以及庾吉甫)3.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悲剧:窦娥冤 、 西蜀梦 、 哭存孝 喜剧:救风尘 、望江亭 、 谢天香 、 金线池 、 玉镜台4.元杂剧北方创作中心:大都 (北方杂剧四大中心:大都、平阳、真定、东平。但只有大都是确定的。 )南方创作中心:杭州是杂剧南移的第一大中心(代表人物是郑光祖) ,扬州是第二大中心之地。5.录鬼簿的作者是:钟嗣成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7.元曲五大家(王国维提出):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郑光祖8.元杂剧中术语的含义: 曳剌:走卒。 孛老:老翁。 邦老:盗贼。 细酸:即秀才,有年轻
2、文弱的读书人的意思。 卜儿:有时仅作“卜” ,即老妪。 孤:官员。 徕儿:有时仅作“徕” ,指小孩。 驾:帝王。 禾旦:指村姑。9.元杂剧中“科”的含义:是“科范”的简称。一是关于剧中人物的动作的提示,包括:剧中人物的表情、表演动作、武打动作、歌舞动作。二是关于人物动作之外的“舞台提示” ,这其中最主要的是“音响效果” 。10.元杂剧“水浒戏”的代表作:今知共有 30 余种,其中存全本者六种,它们是康进之梁山泊李逵负荆 、高文秀黑旋风双献功 、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 、李致远都孔目风雨还牢末 、无名氏争报恩三虎下山与鲁智深智赏黄花峪 。11.被称为“黑旋风专家”的是:高文秀。 (元杂剧早期作家、
3、山东东平人高文秀一人就创作了 10 种以李逵为主人公的杂剧,占其一半以上,元杂剧家中最青睐黑旋风题材的无疑是高文秀,所以胡适、郑振铎分别称高文秀为“黑旋风的专家”或“黑旋风专家” 。 )12.元杂剧“神话剧”的代表作:“神话剧”双璧尚仲贤的洞庭湖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沙门岛张生煮海两剧。13.元杂剧“爱情戏”的代表作:元杂剧的爱情婚姻戏,以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为最杰出,关汉卿幽闺佳人拜月亭 、白朴裴少俊墙头马上与郑光祖迷青锁倩女离魂也是优秀的作品,它们被称为元杂剧的四大爱情戏。214.元杂剧中第一部讽刺喜剧:郑庭玉的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 (是所有元杂剧“离合悲欢”类作品中最为优秀的作品,是我国现
4、存的第一部优秀的讽刺喜剧。 )15.元曲中的“曲状元”指谁:马致远。(秋思为元曲代表作,而马致远本人明清以来被推为元散曲第一人。马有“曲状元”之称,所作散曲任讷辑为东篱乐府 。)16. 元散曲的含义: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燉的诚斋乐府 ,不过该书所说的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代中叶以后,散曲的范围扩大,成为小令、套数的统称。元代曲分为:散曲(散套)和小令(带过曲) 。散曲(散套)依其体制,可分为:小令(带过曲)和套数。与词的最主要差别:曲之小令到底有不同于词的地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曲有所谓衬字。 (除此之外,还有:押韵比词密,几乎句句押韵;用与词不同的韵系;一韵到底(词可以一韵到底,也
5、可以换韵) ;平上去通押(词一般平仄不通押,但也有通押的例子) ;只有一曲而不像词有双调、三叠、四叠。散曲的风格也与诗词不同。首先,散曲虽然受字数句数等限制,但因为它可以加衬字,所以它具有句式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特点。其次,散曲语言以俗为尚并非常的口语化,使之具有自然酣畅的审美风格。 )17.元话本三个代表作:宣和遗事 (讲史话本) 、 三国志平话 (讲史话本) 、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说经话本) 。 (其中宣和遗事与三国志平话分别对水浒传 、 三国演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取经诗话对后来的西游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18.“铁崖体”是谁创立的诗歌样式:元末诗坛还有两位重要的作家:杨维桢与萨都剌
6、。杨维桢的诗歌创作追求构思与意象的新奇,创造了所谓的“铁崖体” 。19.“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关汉卿窦娥冤“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出自:王实甫西厢记20. 董西厢是指: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大约北宋开始,崔、张故事便逐渐引起人们改编的兴趣,其中对西厢记杂剧产生直接而巨大影响的,是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21.南戏发生的时间、地点:南戏产生于南北宋之交。南戏产生的地区传统说法是温州。22.南戏现存最早剧本:今存最早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23南戏代表作: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高明的琵琶记 、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24. 被称为“词曲之祖”的是什么戏:高明
7、琵琶记 (后世曲谱征引曲文为第一,被称3为“词曲之祖” 。 )25.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包含张协状元与均有残损的错立身 、 小孙屠三剧。26. “荆、刘、拜、杀”四大南戏:荆钗记 (主人公:王十朋和钱玉莲) 、 刘知远白兔记 、施惠拜月亭 (主人公:王瑞兰和蒋世隆?) 、 杀狗记27. 最早研究南戏的专著:徐渭的南词叙录 。 (南词叙录是中国最早的、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的专论南戏的著作。 )28.与关汉卿窦娥冤齐名的悲剧是纪君祥赵氏孤儿 (好像是这样说得,哇哇,忘了)29.元第一剧西厢记主观题1.元杂剧最基本的体制特点:(一)元杂剧的段落元杂剧是分段落的。这种“段落” ,当时或者称“折”或者称
8、“段” 。 所谓“折” ,显然是包含“曲白科”的一个“段落” 。 “一折 ”即是一个情节段落。一般而言,元杂剧每个剧本都是四折,通常称“一本四折” 。 “折”之外,元杂剧的另一段落形式就是“楔子” 。楔子就是“难入”四折的“余情” 。(二)元杂剧的构成因素元杂剧由歌唱的“曲” 、念诵的“白” 、表演动作与音响效果的说明的“科”三部分组成。(1)白:通称宾白或说白。 (2)科:元杂剧的人物动作一般用“科”表示。 “科”是“科范”的简称。 (3)曲:元杂剧的曲是就是其中的唱词。(三)元杂剧的演唱元杂剧的演唱扮演,学者们通常概括为“一人主唱” ,即元杂剧扮演之时,只有一人主唱套曲而其它脚色只能配戏。
9、(四)元杂剧的脚色元杂剧的脚色,可分末旦净丑四大类。 “末”一般扮演男性人物。元杂剧女性演员叫“旦” 。 “净”一般扮演滑稽逗乐的人物。 “丑”是“而张协有之,或创始于戏文” 。42.南戏的体制特点:(一) 、结构:杂剧分折,南戏分出。元杂剧一本四折,而南戏可长可短。只是总体而言,南戏的篇幅是杂剧的三倍因而是长篇的剧作。(二) 、音乐:不像元杂剧一折一套曲,南戏虽然也常是一出用一个套曲的,但也常有一出用两个(甚而多个)套曲的情况。如张协状元第十出至少有三套:黄钟出对子仙吕五方鬼(三支)(1)仙吕入双调五供养(三支)(2)双调(引子)新水令仙吕入双调江儿水(二支)(3)双调(引子)捣练子双调锁南
10、枝(六枝)(三) 、演唱:不像元杂剧“一人主唱”即一个主角一唱到底,而是各个角色均可以唱。如张协状元第十出,共有净、末、丑、旦、生五个角色有唱词。(四) 、角色:元杂剧分末、旦、净、杂(或丑)四类,南戏则分生、旦、净、丑、末、贴、外等七种角色。3关汉卿窦娥冤的艺术特色:第一、剧作情节紧凑,重点突出。开篇“楔子”中,窦娥七岁被父亲抵债与蔡婆,但到第一折,已是十三年以后,其间窦娥为童养媳的生活以及她结婚、她丈夫病死、她守寡等内容只让蔡婆、窦娥作简要交代。而且窦娥刚出场时,蔡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而张氏父子也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强娶蔡家婆媳为妻。这就节省了笔墨,将矛盾冲突
11、一下子就集中到了窦娥的冤案上。第二、剧作人物既性格鲜明,又真实可信。比如面对张驴儿父子的逼婚,蔡婆委曲求全,显得很软若,而且面对窦娥的反对甚而责问,她反复辩解,一再回护,这一是因为张驴儿父子是蔡婆的救命恩人,她不能转眼忘恩负义,二是因为张驴儿父子凶狠奸诈,而蔡婆则胆小怕事,三是因为蔡婆“一女不嫁二夫”的观念较为淡薄。相反,窦娥不同,张驴儿父子既不是她的救命恩人,而她又是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之人,深信“一女不嫁二夫”的教条,加之她性格坚强,对官府报有幻想,所以她坚决反抗张驴儿的逼婚,哪怕对方以“药死公公”的罪名相威协也决不妥协。这样的处理,使剧作人物性格与剧作的规定情境完全相一致。第三,作者继承了“
12、东海孝妇”故事中“枯旱三年”与血“缘旛竹而上标,又缘旛而下”以及淮南子所记邹衍蒙冤、六月飞雪的传说的内容,让窦娥三桩誓愿一一应验,又在第四折中安排窦娥的鬼魂上场,使剧作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5第四、 窦娥冤第三折的艺术特色充分运用戏曲创作上的集中性原则:情节集中。剧作将情节的发展阶段安排在前两折中,到第三折自然而然使矛盾冲突进入高潮。它的好处是可以在此折中集中写窦娥被押赴法场与窦娥被屈杀的经过,充分展示窦娥临刑前的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满腔悲愤与冤屈无处述说的心理活动以及社会的黑暗无道。人物集中。集中写窦娥,其他人为窦娥陪衬。比如通过窦娥与刽子手的对话,展示了窦娥的善良的品质;通过与监斩官的对
13、话,展示了窦娥的反抗精神。 问题集中。集中写窦娥之冤,写窦娥对黑暗社会的斥责,通过窦娥无辜被斩,充分暴露社会的黑暗。4.关汉卿的地位及成就:1958 年,关汉卿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1953 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举文化名人进行纪念,我国推举一人:屈原。1958 年,再次推举世界文化名人纪念,我国再推举一人:关汉卿(关汉卿戏剧活动 700 年) 。关汉卿的成就与地位如此之高,主要是因为他是中国戏曲第一个黄金时期元杂剧的奠基人而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表现为:创作时间最早。 录鬼簿将其列为杂剧作家第一人, 太和正音谱称其“初为杂剧之始” 。杨维桢等也说他是“创制”杂剧的
14、人。作品数量最多。其作品 67 种(不少于 62 种) ,其它如高文秀 32 种,马致远 15 种,王实甫 14 种,都远不及关汉卿。就是在中国戏曲史上,关汉卿也是“第一”的。另外题材样式也是多种多样。历史剧如单刀会 西蜀梦 ,公案戏如窦娥冤 、 鲁斋郎 、蝴蝶梦 ,男女风情戏如救风尘 、 谭记儿 ,爱情戏如谢天香 、 玉镜台 。剧作取得了极高的思想与艺术成就。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充满了战斗精神,与其他作家比更能直面现实:多取材于现实,尤其多写下层民众(如妇女)生活。写历史剧,但几乎都明显地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写当时社会,但暴露其黑暗冷酷;写下层民众(如妇女) ,但不仅写其苦难遭遇,更
15、写其敢于抗争,善于反抗争的勇气和智慧;写统治阶级,但多揭露其荒淫、冷酷、残忍、暴戾、愚蠢、贪婪;写包公,也必让恶人“交构其间”以显示社会黑暗。艺术上,善于设置悬念通过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如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以及一系列悬念的设置,塑造出了善良而又具反抗精神的窦娥,机智战胜恶人的赵盼儿、谭记儿,智勇双全、威风凛凛的关羽等等。剧作常常矛盾冲突紧凑集中,冷热相济而又情节起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如6救风尘围绕“救”展开, 窦娥冤围绕“冤”字展开,就是如此。特别是救风尘“布置结构,亦极意匠惨淡之致,宁较后世之传奇,有优无劣也” 。 单刀会结构也很“别致” 、 “别有一番用心” ,被认
16、为是世界戏剧杰作中“结构最单纯、手法最简练”的剧作之一。语言上,本色自然,雅俗兼收。如王国维所说:“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显得通俗,质朴,自然,真切而又生动活泼。5.王实甫西厢记女主人公崔莺莺的形象特点:莺莺:是一位受礼教熏陶而又多情叛逆、强烈追求爱情的相国小姐。首先,她是“淑女” 。她“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 ,表明她是多才多艺的;她每晚焚香祝告,一“愿化去先人,早生天界”,二“愿堂中老母,身安无事”,她又是孝顺的;孙飞虎乱军围寺、玉石俱焚时,她甚至想用牺牲自己的办法,来换取老太君免遭摧残、堂殿免作灰烬、诸僧无事安存、先君灵柩安稳并保全崔家后代子孙,说明她还有舍
17、己救人的思想。其次,她又多情叛逆之女。她与张生佛殿初逢,便一见钟情,笑捻花枝,亸着香肩,尽其调戏,而且临去之时,还顾盼流连,秋波频转,让张生魂不守舍。此后,她便为之“神魂荡漾,情思不快,茶饭少进” ;他背着夫人,与张生互吟诗句以通情意;她利用为父亲做道场的机会,观察、了解张生;她在老夫人背信弃义赖婚之后,主动出击,先让红娘传书约张生相会,随后又大胆以身相许。可以说,莺莺一方面是深受封建思想熏陶的“淑女” ,另一方面是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叛逆”之女。要成为不折不扣的“淑女” ,就不能名正言顺地、合法地爱其所爱,而要与情投意合的心上人携手共度一生,就要背负“自媒之女,丑而不 信”的恶名:莺莺
18、的“两难”境地,正是她的悲剧以及莺莺形象的深刻性与社会意义所在。6.西厢记成书的进程(西厢记的故事源流):一、 西厢记故事的源头莺莺传西厢记的直接源头是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因女主人公姓崔名莺莺,故名。小说写的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故事。写张生游于蒲州,住普救寺,巧遇姨母崔氏及其女莺莺。时乱军“大掠蒲人”,但崔氏母女因得张生保护,未及于难。崔氏设宴答谢张生,并命莺莺以兄妹之礼相见。此后,张生与莺莺感情渐深,终至私自结合。不久,张生赴长安,数月后又于蒲州与莺莺相会数月。张生因“文调及期”,西赴长安,遂与莺莺分别。次年,张生“文战不胜”,留在长安。其间两人虽有书信往来,但张生已经变心,最终竟然无
19、情地抛弃了莺莺。而抛弃的理由,就是女人是“祸水”:稹特与7张厚,因征其词。张曰:“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乘宠娇,不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余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情。”于时坐者皆为深叹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二、赵令畤蝶恋花鼓子词会真记小说问世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北宋赵令畤(德麟)蝶恋花鼓子词,其序说:“至今士大夫极谈幽玄,访奇述异,无不举此以为美话。至于娼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可见崔、张故事在当时是很深入人心的。赵德麟本人用商调蝶恋花曲调写了十
20、二首鼓子词,吟唱崔、张故事。但是,就情节与思想倾向而论,赵作与莺莺传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者,不过删去莺莺传中张生女人祸水的议论,流露出对莺莺更多的同情而已。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大约北宋开始,崔、张故事便逐渐引起人们改编的兴趣,其中对西厢记杂剧产生直接而巨大影响的,是金章宗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董解元在将小说崔、张故事改编成诸宫调这种说唱艺术时,对小说做了较大的改动。在小说中,张生始乱终弃,崔、张爱情以分离告终,在“董西厢”中,张生坚贞不渝,崔、张爱情以美满团圆结束;在小说中,矛盾冲突是在崔莺莺和张生之间展开的,而在“董西厢”中,崔莺莺则和张生站在一起,连同红娘共同与阻碍她们自由结合的崔
21、老夫人、郑恒斗争。尤其重要的是,“董西厢”摒弃了莺莺传中崔、张“始乱终弃”的内容,将其改造成崔、张共同追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并最终得以如愿以偿的故事。 “董西厢”的这种改动,显然改变了崔、张故事的性质,使其具有了反对“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肯定青年男女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观的积极意义。7 高祖还乡的艺术特色(艺术特点)第一、独出机杼地把刘邦过去微贱之时的流氓无赖行径同发迹变泰后的傲慢无礼、装腔作势作对比,增加了作品的讽刺效果与深刻的揭露性。第二、采用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一切从熟悉刘邦的过去与现在的乡民眼中看出,仿佛记录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第三、语言诙谐幽默,既犀利而又讽刺深刻,使封建君王的丑恶嘴脸暴露无遗。钟嗣成录鬼簿说:“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8公皆出其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