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土建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7506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库土建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冷库土建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冷库土建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冷库土建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冷库土建规范 Microsoft Word 文档 (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冷库设计规范 第三章 建 筑第一节 库址选择及库区布置第 311 条 选择冷库库址时除应遵守选择厂址的一般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肉类、鱼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城市居住区夏季风向最小频率的上风侧;二、库址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三、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并应避开产生有害气体、烟雾、粉尘等物质的工业企业及传染病医院、火葬场等;四、库址必须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第 312 条 冷库在厂区内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满足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二、库房应沿厂内铁路布置或另近码头;三、冷库应按夏季最大频率风向布置在厂内牲畜、家禽、鱼类等原料区和锅炉房、煤场、污水处理站的上风侧;四、库区

2、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今后扩建的可能。对于设有铁路专用线的新建冷库,其扩建库房位置宜留在专用线的两侧。第 313 条 库房与厂内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应符合表 313 的要求。库房与厂内建(构)筑物的卫生防护距离 表 313注: 冷库公称容积小于 2000 立方米时, 防护距离可适当缩小.2第 314 条 氨压缩机房的位置应靠近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第 315 条 变配电室应布置在机器间的附近。第二节 库房布置第 321 条 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要短,避免迂回和交叉;二、冷藏间柱网尺寸和净高应根据建筑模数和货

3、物包装规格、托盘大小、货物堆码方式以及堆码高度等因素确定;三、冷间应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四、冷间建筑的设计应尽量减少建筑的外表面积。第 322 条 每座库房中冷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应符合表 322 的要求。冷间建筑内防火墙应将外墙、屋面、楼面和地面的可燃隔热材料截断。冷间建筑的耐火等级、层数和面积 表 322注: 本表不适用于轻型预制隔热板装配冷库。第 323 条 冷藏间的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按食品的特性及冷藏要求分间;二、有异味的食品应单间储存;三、冻结物冷藏间宜采用大房间;储存水果、蔬菜和鲜蛋的冷却物冷藏间宜适当采用较小房间。第 324 条 库房宜采用常温穿堂,必要

4、时可采用有冷却设备的特定温度穿堂。第 325 条 库房的公路站台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3一、公称容积大于 4500 立方米的冷库的站台宽度为 68 米;公称容积小于或等于 4500 立方米的冷库的站台宽度为 46 米;二、站台边缘顶面高出站台下地面 091l 米。第 326 条 库房的铁路站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站台宽度:79 米;二、站台边缘顶面应高出轨顶 11 米,站台边缘距铁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为 175 米;三、站台长度一般为 220 米。当受地形等条件限制时,可适当缩短,但不应少于 128米;四、站台边缘距站台柱净距不应小于两米。第 327 条 库房的电梯应设置在常温环境内。电梯桥箱

5、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电梯的起重能力。第 328 条 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宜按下列规定计算:一、三吨型电梯运输食品的能力,按每小时 20 吨计;两吨型电梯按每小时 13 吨计;二、以铁路进出货为主的冷库及港口中转冷库应按进出货吨位和装卸允许时间确定设置电梯的数量;三、在已为铁路、水运进出货设置电梯的情况下,不宜再为日常生产和汽车运输另设电梯。第 329 条 多层库房的楼梯应设置在靠穿堂处,用非燃烧材料建造。如只设一个楼梯时,禁用螺步或扇步,楼梯口应靠近穿堂外门。如在同一穿堂有两个以上楼梯,允许其中一个楼梯用螺步或扇步。第 3210 条 晾肉间、冷却间等水分多的房间,不宜与冻结物冷藏间毗连。第 3211

6、 条 面积在 1000 平方米以上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门,面积在 1000 平方米以内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门。第 3212 条 扩建库房的冷间与原有库房的冷间毗连建设时,中间不得采用承重墙体。4第 3213 条 库房的过磅设备、烘衣室、办公室、更衣室及厕所等辅助房间宜布置在穿堂附近。第三节 库房建筑热工()隔热第 331 条 隔热材料的选择宜符合下列要求:一、导热系数小;二、不散发有毒物质或异味,不易变质;三、块状材料不易变形,易于切割加工,并便于与基层粘结;四、地面、楼面采用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25 公斤平方厘米;五、难燃或非燃烧的材料。第 332 条 围护结构隔热材料的厚度应按下

7、式计算:1 d1 d2 1d=R0-( + + + ) (332)w 1 2 n式中 d 一隔热材料的厚度(米); 一隔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c)R0 一围护结构总传热阻(千方米小时。千卡);w 一围护结构外表面的换热系数(千卡平方米小时);n 一围护结构内表面的换热系数(千卡千方米小时);d1、d2一围护结构除隔热层外各层材料的厚度系 数(米);1、2一围护结构除隔热层外各层材料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第 333 条 冷库隔热材料设计采用的导热系数值应按下式计算确定:=b(333)5式中: 一设计采用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正常条件下测定的导热系数(千卡米小时);b 一导热系数的

8、修正系数。第 334 条 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b 值可按表 334 规定采用。隔热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 b 值 表 334第 335 条 围护结构总传热阻可按附录二的规定确定。第 336 条 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换热系数(w、n)和换热阻(Rw、Rn)可按表 336 规定采用。库房围护结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换热系数w、n 和换热阻 Rw、Rn 表 3366第 337 条 围护结构的总传热阻必须大于按(337)公式计算出的最小总传热阻。tg-tdR0min=bRw (337)tg-t1式中 R0min-围护结构最小总传热阻(平方米小时千卡);tg 一围护结构高温侧的气温();td

9、 一围护结构低温侧的气温();t1 一高温侧空气的露点温度();b 一传热阻的修正系数,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 D4 时,b=l2;其它围护结构b=l0。第 338 条 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口可按下式计算:DR1s1R2s2+(338)式中 R1、R2一各层材料的传热阻(平方米小时千卡);7S1、S2一各层材料的蓄热系数(千卡平方米小时)。第 339 条 相邻同温冻结物冷藏间的隔墙可不设隔热层。上下相邻两层均为同温冻结物冷藏间时,其两层间的楼板也可不设隔热层。第 3310 条 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 0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注:地面下为岩层或砾层,且地下水位过低时可不作处理。第 3311

10、条 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等于或高于 0时,地面虽可不采取防冻胀措施,但应设置隔热层。此时在冷风机基座下部及周围一米范围内的地面总传热阻(R0)应采用 37 平方米小时千卡。第 3312 条 冷间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不大于 4 时,其隔热层外侧宜设通风层。第 3313 条 库房屋面及外墙宜涂白色或浅色。()隔汽和防潮第 3314 条 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度等于或大于 5时,应在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第 3315 条 围护结构蒸汽渗透阻可按下列经验公式验算:H016(PawPan)(3315)式中 H0围护结构隔热层高温侧各层材料(隔热层以外)的蒸汽渗透阻之和(平方米小时毫米汞柱克);Paw 一围

11、护结构高温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毫米汞柱);Pan 一围护结构低温侧空气的水蒸汽分压力(毫米汞柱)。第 3316 条 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砖外墙外侧应抹面;二、外用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隔汽层或防潮层搭接;三、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塔的隔热层两侧均宜设置防潮层;四、隔墙隔热层底部应设防潮层;五、楼面、地面的隔热层上、下、四周应作防潮层或隔汽层。8()构造要求第 3317 条 库房阁楼屋面上宜设置通风层或隔热层;无阁楼的库房屋面隔热层上宜设通用层。第 3318 条 仅用作用设松散隔热材料的阁楼,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阁楼楼面采用预制构件时,其板与板、板与梁之间缝隙应用实

12、;二、松散隔热材料上面如设置隔汽层时,应设置牢固的基层,隔汽层应与外用隔汽层搭接。松散隔热材料上如不设置隔汽层时,隔热材料厚度宜比计算厚度增加 50;三、阁楼柱应自阁楼楼面起包 l215 米高度的板装隔热材料,其热阻不小于16 平方米小时千卡。隔热材料外侧应设置隔汽层,隔汽层外面不得再行抹灰。第 3319 条 库房围护结构隔热层应防止在下列部位形成冷桥:一、外墙、隔墙、地面及楼面隔热层的相互交接处;二、门洞和管孔的四周;三、冷藏门门洞外面局部地面和楼面;四、柱子与地面或楼面的交接处。第 3320 条 块状隔热材料的粘结严禁采用含水粘结材料。第 3321 条 带水作业的冷间应有保护墙面、楼面和地

13、面的防水措施。第 3322 条 储冰间的围护墙和柱应有防止冰块冲撞的保护设施。第 3323 条 库房屋面排水宜设置外天沟和墙外明装雨水管。第 3324 条 冷间建筑的地下室或地面架空层应防止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浸入,并应有排水设施。第 3325 条 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时,其相交处宜设防火带;外墙内每层楼面处宜用非燃烧隔热材料作水平防火带。第四节 氨压缩机房和变配电室第 341 条 氨压缩机房的防火要求应符合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火灾危险性乙类建筑的有关规定。9第 342 条 氨压缩机房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一般不宜高于六米。第 343 条 氨压缩机房的自动控制室

14、或操作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观察窗。第 344 条 氨压缩机房屋面应采取隔热或保温措施。第 345 条 机器间的墙裙、地面和设备的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面层。第 346 条 变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毗连时,共用的隔墙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4 小时的非燃烧体实体墙,并应抹灰。该墙上只允许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其孔洞周围应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密堵塞。第 347 条 氨压缩机房和变配电室的门应向外开启,不得用侧拉门。配电室可通过走廊或套间与氨压缩机房相通,走廊或套间门的材料应为难燃烧体,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配电室与氨压缩机房共用的隔墙上不宜开窗;如必须开窗时,应用难燃烧的密封固定窗。冷库设

15、计规范 GB 50072-2001(下)日期:2007-9-30 出自: 浏览 5937 次9 采暖通风和地面防冻9.0.2 事故排风是保证安全生产和保障工人生命安全的一项必要措施。对在事故发生过程中可能突然散发有害气体的氨压缩机房,在设计中均设置了事故排风系统。有些工厂虽然没有使用,但并不等于可以不设,应以预防为主,防止因设备管道大量逸出氨气而造成危害。关于事故排风的排风量,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中的规定,“事故排风的风量,应根据工艺设计所提供的资料通过计算确定。当工艺设计不能提供有关计算资料时,应按每小时不小于房间全部容积的 8 次换气量确定。”因此本规范事

16、故排风的换气次数定为不应小于 8 次/h 。9.0.4 根据建国以来的经验,体积在 2250m3(500t )以下的冷库大多采用自然通风管地面防冻的方法。穿越冷间的通风管长度为 24m,加上站台宽 6m,每根通风管总长度为30m。使用情况表明,此种直通管自然通风地面防冻的方法,只要管路畅通是安全可靠的,均未出现问题。据调查,辽宁、广东有几个冷库,由于设计时自然通风管进出风口未加网栅及使用管理不当,进出风口被垃圾等污物堵塞,有的还造成地面局部冻鼓,影响使用,因此本条指10出应在进出风口设置网栅。9.0.5 机械通风地面防冻装置虽然运转费用稍高,但目前尚有不少冷库使用。本规范中对支管风速规定了下限

17、。若风速低于 1m/s,则表面传热系数值下降很多,传热效果就差了。总风道尺寸定为不宜小于 0.8m1.2m,目的是便于进入调整和检查,有利于保证各支风道布风均匀。采暖地区的机械通风地面防冻设施强调设置空气加热装置,在整个采暖季节甚至过渡季都要每天定时运转。9.0.69.0.11 过去进行地面防冻通风系统计算时,采用的理论公式要经过繁杂的计算,而实际施工时,往往不可能按理论计算结果来布置,所以按不等距离布置实际意义并不大。我国近年冷库地面防冻设计中,通风加热管按等距和不等距布置的都有。实践也证明,冷库地面冻鼓并非由于通风管的等距或不等距布置造成。采用等距布置既满足需要又简化了计算。采暖地区地面防

18、冻的加热计算,采用稳定传热计算公式。其中土壤传给地面加热层的热流量计算中,土壤厚度和土壤温度是按我国气候资料和有关测定,并参阅国外资料确定,基本上是合理的。土壤有关资料见表 25:冷库地面的加热防冻措施,由于埋设在冷间地面隔热层(指地面隔热层下面的混凝土板)的下方,对其效果不易直接地观察到,为保证冷库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装设温度监控装置是必要的。通过调查,一般认为加热层的平均温度取 13。有的冷库根据投产 10 多年的经验,取+3或更高的温度对冻结物冷藏间中靠近地面的货物的贮藏质量是有影响的,建议以12为宜。因此本规范取 12,既满足要求,又可节约加热能量。原苏联资料,也规定为 1。9.0.

19、13 架空地面自然通风防冻方法具有效果好、维护简单等优点,普遍受到各类冷库的欢迎,尤其是多层冷库。这种方法能否适合我国所有的地区,在调查过程中,据辽宁省介绍,架空地面在东北地区现在也在大量采用,他们仅在冬季用保温门将进出风口关(堵)好。在东北的某些寒冷气候条件下,只要能防止架空层内土壤冻结到基础埋深以下,俟来年气温升高的季节开启进出风口的保温门后,能使已冻结的土壤融化解冻,即不会发生由于土壤冻结过深造成柱基础冻鼓、结构损坏的现象。但在某些特别严寒、寒冷季节时间很长的地方,则要另行考虑。应该指出,目前有些冷库架空地面下架空高度过小,进风口小,通风不畅,且无排水沟,内存积水,影响效果。使用本条时,应结合本规范的 4.6.9 条同时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