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库现场检查表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1冷库的设计规模以冷藏问或冰库的公称容积为计算标准。公称容积大于 20000m3 为大型库; 20000m35000m3 为中型冷库;小于 5000m3 为小型冷库。库址选择与总平面2冷库库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符合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并应经当地规划部门批准。2 库址宜选择在城市规划的物流园区中,且应位于周围集中居住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下风侧。使用氨制冷工质的冷库,与其下风侧居住区的防护距离不宜小于300m ,与其他方位居住区的卫生防护距离不宜小于150m 。3 库址周围应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且必须避开和远离有害气体、灰沙、烟雾、粉尘及其他有污染源的
2、地段。4 应选择在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5 应具备可靠的水源和电源、以,及排水条件。6 宜选在地势较高和工程地质条件良好的地方。7 肉类、水产等加工厂内的冷库和食品批发市场、食品配送中心等的冷库库址还应综合考虑其特殊要求。3冷库的总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满足生产工艺、运输、管理和设备管线布置合理等综合要求。2 当设有铁路专用线时,库房应沿铁路专用线布置。3 当设有水运码头时,库房应靠近水运码头布置。4 当以公路运输为主时,库房应靠近冷库运输主出人口布置。5 肉类、水产类等加工厂的冷库应布置在该加工厂洁净区内,并应在其污染区夏季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6 食品批发市场的冷库应布置在该市场仓储
3、区内,并应与交易区分开布置。7 在库区显著位置应设风向标。4冷库总平面布置应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对库房占地、铁路专用线、水运码头、设备管线、道路、回车场等资源应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应兼顾今后扩建的可能。5冷库总平面竖向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库区内应有良好的雨水排水系统,道路和回车场应有防积水措施。2 库房周边不应采用明沟排放污水。6 库区的主要道路和进入库区的主要道路应铺设适于车辆通行的混凝土或沥青等硬路面。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7 制冷机房或制冷机组应靠近用冷负荷最大的冷间布置,并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8 变配电所应靠近制冷机房布置。9两座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库房贴邻布置时,贴
4、邻布置的库房总长度不应大于150m ,总占地面积不应大于10000m2 o 库房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贴邻库房两侧的外墙均应为防火墙,屋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l. 00h 。10库房与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贴邻布置时,相邻侧的墙体,应至少有一面为防火墙,屋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 OOh。库房的布置11库房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运输线路宜短,应避免迂回和交叉。2 冷藏间平面柱网尺寸和层高应根据贮藏食品的主要品种、包装规格、运输堆码方式、托盘规格和堆码高度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使用功能确定,并应综合考虑建筑模数及结构选型。3 当采用氟制冷机组时,可设置于库房穿堂内。4 冷间应
5、按不同的设计温度分区、分层布置。5 冷间建筑应尽量减少其隔热围护结构的外表面积。12冷藏间与穿堂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隔墙,该防火隔墙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 ,该防火隔墙上的冷藏门可为非防火门。13冷藏间的分间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贮藏食品的特性及冷藏温度等要求分间。2 有异味或易串昧的贮藏食品应设单间。3 宜按不同经营模式和管理需要分间。14 库房应设穿堂,温度应根据工艺需要确定。15库房公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站台宽度不宜小于5m 。2 站台边缘停车侧面应装设缓冲橡胶条块,并应涂有黄、黑相间防撞警示色带。3 站台上应设罩棚,靠站台边缘一侧如有结构柱时,柱边距站台边缘净距不宜小于O.
6、6m; 罩棚挑檐挑出站台边缘的部分不应小于1. OOm ,净高应与运输车辆的高度相适应,并应设有组织排水。4 根据需要可设封闭站台,封闭站台应与冷库穿堂合并布置。5 封闭站台的宽度及其内的温度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其外围护结构应满足相应的保温要求。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6 封闭站台的高度、门洞数量应与货物吞吐量相适应,并应设置相应的冷藏门和连接冷藏车的密闭软门套。7 在站台的适当位置应布置满足使用需要的上、下站台的台阶和坡道。13库房的铁路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1 站台宽度不宜小于7m 。2 站台边缘顶面应高出轨顶面1. 1m ,边缘距铁路中心线的水平距离应为1. 75m 。3 站台长度应与铁路
7、专用线装卸作业段的长度相同。4 站台上应设罩棚,罩棚柱边与站台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m ,檐高和挑出长度应符合铁路专用线的限界规定。5 在站台的适当位置应布置满足使用需要的上、下台阶和坡道。17 多层、高层库房应设置电梯。电梯轿厢的选择应充分利用电梯的运载能力。18库房设置电梯的数量可按下列规定计算:1 5t 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34t/h 计; 3t 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20t/h 计;2t 型电梯运载能力可按13t/h 计。2 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冷库及港口中转冷库的电梯数量应按一次进出货吞吐量和装卸允许时间确定。3 全部为公路运输的冷库电梯数量应按日高峰进出货吞吐量和日低谷进出货吞吐量的平均值确
8、定。4 在以铁路、水运进出货吞吐量确定电梯数量的情况下,电梯位置可兼顾日常生产和公路进出货使用的需要,不宜再另设电梯。19库房的楼梯间应设在穿堂附近,并应采用不燃材料建造,通向穿堂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首层楼梯出口应直通室外或距直通室外的出口不大于15m 。20带水作业的加工间和温度高、湿度大的房间不应与冷藏间毗连;当生产流程必须毗连时,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21建筑面积大于1000旷的冷藏间应至少设两个冷藏门(含隔墙上的门) ,面积不大于1000旷的冷藏间可只设一个冷藏门。冷藏门内侧应设有应急内开门锁装置,并应有醒目的标识。22 冻结物冷藏间的门洞内侧应设置构造简易、可以更换的回笼间。23 冷
9、藏门外侧应设置冷风幕或在其冷藏门内侧设置耐低温的透明塑料门帘。24 库房的计量设备应根据进出货操作流程短捷的原则和需要设置。25 库房附属的办公室、安保值班室、烘衣室、更衣室、休息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室及卫生间等与库房生产、管理直接有关的辅助房间可布置于穿堂附近,多层、高层冷库应设置在首层(卫生间除外) ,但应至少有一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卫生间内应设自动冲洗(或非于动式冲洗)的便器和洗手盆。26 在库房内严禁设置与库房生产、管理无直接关系的其他用房。库房的隔热27库房的隔热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热导率宜小。2 不应有散发有害或异味等对食品有污染的物质。3 宜为难燃或不燃材料,且不易变质。4
10、 宜选用块状温度变形系数小的块状隔热材料。5 易于现场施工。6 正铺贴于地面、楼面的隔热材料,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O.25MPa 。28 相邻同温冷间的隔墙及上、下相邻两层为同温冷间之间的楼板可不设隔热层。29当冷库底层冷间设计温度低于OOC 时,地面应采取防止冻胀的措施;当地面下为岩层或沙砾层且地下水位较低时,可不做防止冻胀处理。30 冷库屋面及外墙外侧宜涂白色或浅色。库房的隔汽和防潮31当围护结构两侧设计温差等于或大于5 0C 时,应在隔热层温度较高的一侧设置隔汽层。32库房隔汽层和防潮层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库房外墙的隔汽层应与地面隔热层上、下的防水层和隔汽层搭接。2 楼面、地面的隔热
11、层上、下、四周应做防水层或隔汽层,且楼面、地面隔热层的防水层或隔汽层应全封闭。3 隔墙隔热层底部应做防潮层,且应在其热侧上翻O.12m。4 冷却间或冻结间隔墙的隔热层两侧均应做隔汽层。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33氨制冷机房、变配电所和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规定:1 氨制冷机房平面开间、进深应符合制冷设备布置要求,净高应根据设备高度和采暖通风的要求确定。2 氨制冷机房的屋面应设置通风间层及隔热层。3 氨制冷机房的控制室和操作人员值班室应与机器间隔开,并应设固定密闭观察窗。4 机器间内的墙裙、地面和设备基座应采用易于清洗的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面层。5 变配电所与氨压缩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
12、墙,该墙上应只穿过与配电室有关的管道、沟道,穿过部位周围应采用不燃材料严密封塞。6 氨制冷机房和变配电所的门应采用平开门并向外开启。7 氨制冷机房、配电室和控制室之间连通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34氟制冷机房如单独设置时,应根据制冷工艺要求布置其设备、管线,满足制冷工艺要求,并应按照氨制冷机房的相应要求执行。35当外墙与阁楼楼面均采用松散可燃隔热材料肘,相交处应设防火带。相交部位防火分隔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楼板的耐火极限。库房36 包装间、分割闽、产品整理间等人员较多房间的空调系统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37冷间内排管与墙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0mm ,与顶板或梁底的净距离不宜大于250mm
13、。落地式空气冷却器水盘底与地面之间架空距离不应小于300mm 。38设于冷库常温穿堂内的冷间新风换气管道,在其紧靠冷间壁面的管段的外表面,应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其保温长度不小于2m; 对设于冷库穿堂内的库房排气管道应将其外表面全部用隔热材料进行保温。39 冷间通风换气的排气管道应坡向冷间外,而进气管道在冷间内的管段应坡向空气冷却器。制冷压缩机和辅助设备40制冷机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制冷设备布置应符合工艺流程及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并适当考虑设备部件拆卸和检修的空间需要紧凑布置。2 制冷机房内主要操作通道的宽度应不大于1. 3m ,制冷压缩机突出部位到其他设备或分配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14、 。两台制冷压缩机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m ,并能有抽出机器曲轴的可能,制冷机与墙壁以及非主要通道不小于O.8m 。3 设备间内的主要通道的宽度应为1. 2m ,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O.8m 。4 水泵和油处理设备不宜布置在机器间或设备间内。安全与控制41制冷压缩机安全保护装置除应由制造厂依照相应的行业标准要求进行配置外,尚应设置下列安全部件:1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排出口处应设止逆阀;螺杆式制冷压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缩机吸气管处应设止逆阀。2 制冷压缩机冷却水出水管上应设断水停机保护装置。3 应设事故紧急停机按钮。42冷凝器应设冷凝压力超压报警装置,水冷冷凝器应设断水报警装置,蒸发
15、式冷凝器应增设压力表、安全阀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43制冷剂泵应设置下列安全保护装置:1 液泵断液自动停泵装置。2 泵的排液管上应装设压力表、止逆阀。3 泵的排液总管上应加设旁通泄压阀。44所有制冷容器、制冷系统加液站集管,以及制冷剂液体、气体分配站集管上和不凝性气体分离器的回气管上,均应设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45制冷系统中采用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均应采用制冷剂专用表,压力表的安装高度距观察者站立的平面不应超过3m。选用精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 位于制冷系统高压侧的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1. 5级。2 位于制冷系统低压侧的真空压力表不应低于2.5 级。3 压力表或真空压力表的量程不得小于工作压
16、力的l. 5 倍,不得大于工作压力的3 倍。46低压循环贮液器、气液分离器和中间冷却器应设超高液位报警装置,并应设有维持其正常液位的供液装置,不应用同一只仪表同时进行控制和保护。47贮液器、中间冷却器、气液分离器、低压循环贮液器、低压贮液器、排液桶、集油器等均应设液位指示器,其液位指示器两端连接件应有自动关闭装置。48安全阀应设置泄压管。氨制冷系统的安全总泄压管出口应高于周围50m 内最高建筑物(冷库除外)的屋脊5m ,并应采取防止雷击、防止雨水、杂物落入泄压管内的措施。49制冷系统中气体、液体及融霜热气分配站的集管、中间冷却器冷却盘管的进出口部位,应设测温用的温度计套管或温度传感器套管。50
17、设于室外的冷凝器、油分离器等设备,应有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的围栏。设于室外的制冷机组、贮液器,除应设围栏外,还应有通风良好的遮阳设施。51 冷库冻结间、冷却间、冷藏间内不宜设置制冷阀门。52 冷库冷间使用的空气冷却器宜设置人工指令自动融霜装置及风机故障报警装置。53 冻结间在不进行冻结加工时,宜通过所设置的自动控温装置,使房间温度控制在一8 0C :c 2 0C 的范围内。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54对使用氨作制冷剂的冷库制冷系统,宜装设紧急泄氨器,在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下,将氨液溶于水,排至经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消纳贮缸或水池中。55对使用氨作制冷剂的冷库制冷系统,其氨制冷剂总的充注量不应
18、超过40000kg ,具有独立氨制冷系统的相邻冷库之间的安全隔离距离应不小于30m 。管道与支架56制冷管道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低压侧制冷管道的直线段超过100m ,高压侧制冷管道直线段超过50m ,应设置一处管道补偿装置,并应在管道的适当位置,设置导向支架和滑动支、吊架。2 制冷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墙体(除防火墙外)、楼板、屋面时,应加套管,套管与管道间的空隙应密封但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管道与套管间的间隙不应密封。低压侧管道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套管应超出墙面、楼板、屋面50mm 。管道穿过屋面时应设防雨罩。3 热气融霜用的热气管,应从制冷压缩机排气管除油装
19、置以后引出,并应在其起端装设截止阀和压力表,热气融霜压力不得超过O.8MPa( 表压)。4 在设计制冷系统管道时,应考虑能从任何一个设备中将制冷剂抽走。5 制冷系统管道的布置,对其供液管应避免形成气袋,回气管应避免形成液囊。6 当水平布置的制冷系统的回气管外径大于108mm时,其变径元件应选用偏心异径管接头,并应保证管道底部平齐。7 制冷系统管道的走向及坡度,对使用氨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应方便制冷剂与冷冻油分离;对使用氢氟短及其混合物为制冷剂的制冷系统,应方便系统的回油。8 对于跨越厂区道路的管道,在其跨越段上不得装设阀门、金属波纹管补偿器和法兰、螺纹接头等管道组成件,其路面以上距管道的净空高度
20、不应小于4.5m 。制冷管道和设备的保冷、保温与防腐57 凡制冷管道和设备能导致冷损失的部位、能产生凝露的部位和易形成冷桥的部位,均应进行保冷。58 穿过墙体、楼板等处的保冷管道,应采取不使管道保冷结构中断的技术措施。59 制冷系统管道和设备经排污、严密性试验合格后,均应涂防锈底漆和色漆。冷间制冷光滑排管可仅刷防锈漆。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变配电所60高、低压配电室及柴油发电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高、低压配电室备用照明照度不应低于正常照明的50% ,柴油发电机房备用照明照度应保证正常照明的照度。当采用自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时,备用照明持续时间不应小于30min 。制冷机房(电气)61氨制冷机
21、房应设置氨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当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lOOppm 或150ppm 时,应自动发出报警信号,并应自动开启制冷机房内的事故排风机。氨气浓度传感器应安装在氨制冷机组及贮氨容器上方的机房顶板上。62 氨制冷机房应设事故排风机,在控制室排风机控制柜上和制冷机房门外墙上应安装人工启停控制按钮。63事故排风机应按二级负荷供电,当制冷系统因故障被切除供电电源停止运行时,应保证排风机的可靠供电。事故排风机的过载保护应作用于信号报警而不直接停风机。气体浓度报警装置应设备用电源。64氨制冷机房应设控制室,控制室可位于机房一侧。氨制冷压缩机组启动控制柜、冷凝器水泵及风机、机房排风机控制柜、氨气浓度报警装置
22、、制冷机房照明配电箱等宜集中布置在控制室中。65每台氨制冷压缩机组及每台氨泵均应在启动控制柜(箱)上安装电流表,每台氨制冷机组控制台上应安装紧急停车按钮/开关。库房(电气)66冷间内的动力及照明配电、控制设备宜集中布置在冷间外的穿堂或其他通风干燥场所。当布置在低温潮湿的穿堂内时,应采用防潮密封型配电箱。穿过冷间保温层的电气线路应相对集中敷设,且必须采取可靠的防火和防止产生冷桥的措施。制冷工艺自动控制67氨制冷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小型冷库制冷系统宜于动控制,应实现制冷工艺提出的安全保护要求。低压循环贮液桶及中间冷却器供液及氨泵回路宜实现局部自动控制,宜设计集中报警信号系统。2 大、中型冷库及
23、有条件的小型冷库宜采用人工指令开停制冷机组、制冷系统自动运行的分布式计算机/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空气冷却器除霜宜采用人工指令或按累计运行时间编程,除霜过程自动控制。序号 规范要求 实际情况3 有条件的冷库宜采用制冷系统全自动运行及冷库计算机管理系统。68冷库应设置温度测量、显示及记录系统(装置)。冷间门口宜有冷间温度显示。有特殊要求的冷库,可在冷间门外设置温度记录仪表。69冷藏间内温度传感器不应设置在靠近门口处及空气冷却器或送风道出风口附近,宜设置在靠近外墙处和冷藏间的中部。冻结间和冷却间内温度传感器宜设置在空气冷却器回风口一侧。温度传感器安装高度不宜低于108m 。建筑面积大于100m2
24、的冷间,温度传感器数量不宜少于2 个。70冷间内空气冷却器动力控制箱宜集中布置在电气间内或分散布置在冷间外的穿堂内,不应在空气冷却器现场设置电动机的急停按钮/开关。给排水71冷却间和制冷压缩机房的地面应设地漏,地漏水封高度不应小于50mm 。电梯井、地磅坑等易于集水处应有排水及防止水流倒灌设施。72冷风机水盘排水、蒸发式冷凝器排水、贮存食品或饮料的.冷藏库房的地面排水不得与污废水管道系统直接连接,应采取间接排水的方式o73 冲(融)霜排水管道出水口应设置水封或水封井。消防74冷库内的消火栓应设置在穿堂或楼梯间内,当环境温度低于OC 时,室内消火栓系统可采用干式系统,但应在首层人口处设置快速接口和止回阀,管道最高处应设置自动排气阀。75库区及氨压缩机房和设备间(靠近贮氨器处)门外应设室外消火栓。大型冷库的氨压缩机房对外进出口处宜设室内消火栓并配置开花水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