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市花圃中学 科 教 学案 (八下)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设计 教学内容: 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通 过 阅 读 南 方 地 区 的 地 形 图 , 明 确 南 方 区 域 主 要 的 自 然 特 征 。 知 道 南 方 地区 是 我 国 重 要 的 水 田 农 业 区 。2 了 解 南 方 地 区 的 自 然 环 境 以 及 对 日 常 饮 食 的 影 响 , 进 而 树 立 人 地 关 系 协 调 发展 的 关 念 。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各类图表,分析说明南方地区自然与人文地理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南方地理概况,认识到祖国南方地区的壮
2、美。重难点 重点:南 方 地 区 的 自 然 与 人 文 地 理 。 难点:认识自然条件对人们经济活动,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地影响。教学法 学法:自主学习、比较分析、读图析图教法: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具准备: 南方地区地形图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生活动) 方法与措施(教师活动)一、导问题导入:“小桥流水人家”这句诗指的是我国哪个地理区域?二、 学(一)自主学习1 .我 国 北 方 地 区 和 南 方 地 区 的 分 界 线 是 一 线 。2 .南 方 地 区 的 植 被 类 型 主 要 是 , 在 我 国 南 方 , 仍 然 是 常 用 的 一 种 交 通 运 输 方 式 。3
3、.南 方 的 农 田 多 为 , 主 要 种 植 , 也 种 植 小麦 、 棉 花 、 等 , 一 年 两 熟 或 一 年 三 熟 。4.南 方 地 区 居 民 屋 顶 坡 度 , 墙 体 .5、标记疑难。(二)合作学习1 思考:(1) 参考课本 P44-48,回答下列问题。南方地区的范围南方地区东西部有何差异?属于什么气候?南方地区为什么会形成“红土地”?南方地区农田有何特点?(2)读 图 认 识 南 方 地 区 的 地 形 差 异 及 对 气 候 的 影 响 。对 照 46 页 活 动 题 思 考2、组内交流(三) 、展示与质疑: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提示:展示学会的 方式可多样 以小组为单
4、位三、结1、从这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2、老师小结。四、用下图中西侧的山脉和东侧的河流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按要求完成 1-3 题。1.山脉东侧的河流是( ) A.黄河 B.长江 C.淮河 D.珠江2.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 1 月 O等温线吻合C.大致与 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3.下列山脉中,既是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的 分界线,又是地势阶梯分 界线的是 ( )A.大兴安岭 B.太行山脉 C.秦岭 D.昆仑山脉4.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列举南方地区的一些食材,说出南方地区食材丰
5、富的原因。完成教材 48 页活动 2 题读右图,答题1.将 图 中 大 写 英 文 字 母 代 表 的 地 理 区 域 名称 填 在 下 列 空 格 内 :A、 地 区 , B 地 区 ,C、 地 区 , D、 地 区 。2.区 域 A 气 候 类 型 是 3 .A、 B 两 地 区 的 地 理 分 界 线 ( 图 中 虚线 ) 是 岭 河 一 线4 A、 B 俩 区 域 河 流 流 量 大 、 汛 期 长 的 区 域 是 , 有 结 冰 现 象 的 是 。 。板书设计: 地形气候河流自然概况 植被南方地区农业人文概况 工业交通建筑教学反思与总结新市花圃中学 地理 科 教 学案 日期: 年 月
6、 日 星期 设计 教学内容: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2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过程与方法: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的重要位置、城市和水乡文化特色及旅游的发展状况,认识区域发展的特点;重难点重点:我国最大的城市群;水乡文化特色及旅游难点: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认识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业的发展教学法 读图法、比较法教具准备: 有关图片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生活动) 方法与措施(教师活动)一、导请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
7、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二、学自主预习教材 49-57,回答下列问题说出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地表特点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点现在上海与杭州为何有“同城效应”介绍一下水乡文化特色及旅游小组讨论,探究提升1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补充并归纳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河流为长江三角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水路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2 城都平原位于
8、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下面的图文资料,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教材 52 页)成都平原主要由岷江及其支流冲击而成,像一把扇子平铺在四川的西板书: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部,地势由北向东南倾斜。都江堰水利工程修改于战国时期,有效控制了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灌溉水量,使岷江沿岸地区有便利的灌溉水源,又免受水患的灾害。由此,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1)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利和弊。(2)说说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3.议一议:长江下游和上游地区,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差异4 认识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阅读下面的资料,认识交通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张予墨的家在昆山,爸爸
9、在上海工作,妈妈在苏州工作。张予墨的爸爸、妈妈每天晚上都要回到昆山的家。表 7.1 列出了昆山到上海、苏州的不同交通方式所需要的时间与传统的生活方式相比,张予墨一家人的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利弊。这种生活方式依据的条件是什么呢?你身边的人们有没有类似这样生活方式呢?如有请给同学们讲一讲。三、结长江三角洲正是具备了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大的城市群。四、用1.完成导学案 16-17 页 2.引导学生课余从报刊、杂志、画册等媒体上搜集有关长江三角洲的资料,感受经济发展的特点。板书设计江海交汇之地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人口稠密 ,城市发达水乡文化,旅游业发达教学反思与总结新市花圃中
10、学 地理 科 教 学案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设计 教学内容: “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 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使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香港和澳门的“身世”和“一国两制”政策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国情国策教育。重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概况:位置、范围、人口等; 祖国内地与港、澳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香港经济特点及与内地的联系。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及小
11、组合作探究法。教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教具准备: 港澳地形图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生活动) 方法与措施(教师活动)一、导播放歌曲东方之珠 。伴随着舒缓的音述: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镶嵌着两颗璀璨的明珠,这曾引起欧洲列强的觊觎,被迫流浪,现在她们回来了,在祖国宽阔的怀抱中,她们更加光彩熠熠。这两颗明珠就是 香港和澳门。二、学(一)自主学习:阅读教材 58-64 页及图 7.28,回答以下问题:1.完成下表的填写:(可以板书,可用投影仪展示)回归祖国时间位置 面积 范围 人口 人口密度 香港澳门2.比较香港、澳门与北京、上海、新加坡的人口密度,深刻理解“人多地狭”的含义。3.说说香港是通过
12、什么方式扩大土地面积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4.“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什么还要保留大片绿地? (二)合作探究5、分析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6.香 港 和 澳 门 的 经 济 以 什 么 为 主 ?7 .港 澳 与 祖 国 内 地 有 着 什 么 样 的 经 济 关 系 ?(三)分组展示,全班交流三、结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祖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的概况、经济发展等知识,认识了香港和澳门过去是中华民族的耻辱,今天是炎黄子孙的骄傲。香港的发展离不开祖国内地的支持,香港的发展也带动了祖国内地的发展。相信在伟大祖国的大力支持下,香港和澳门这两颗明珠会更加熠熠生辉,光芒四射。 四、用1 .香 港 是 由
13、、 九 龙 和 三 部 分 及 周 围 200多 个 岛 屿 组 成 。 澳 门 由 半 岛 、 和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明确:香港的地理位置优势体现在:1.香港背陆面海,海陆兼顾,具有双向优势,既有利于开拓中国内地,也为开拓沿海经济地带和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2.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同美国的旧金山、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并称为世界三大最优良天然港,又位于沟通日本、东南亚、大洋洲及太平洋沿岸美洲各国的海上交通要道,这使得香港成为许多国家商品的中转站,转口贸易发达。 组 成 。2 .香 港 为 了 扩 展 城 市 建 设 用 地 , 主 要 采 取 两 种 重 要 的 方式 : “上 天 ” , “
14、下 海 ” 。3 .港 奥 地 区 第 产 业 发 达 , 香 港 是 、运 输 中 心 、 金 融 中 心 、 和 中 心 。板书设计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1 .港 澳 的 概 况2 .人 多 地 少3 .港 澳 与 祖 国 内 地 的 关 系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唇齿相依。 教学反思与总结花 圃 中 学 科 教 学 案 ( 八 上 ) 日 期 : 年 月 日 星 期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 课 型 新 授 课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 过 程 与 方 法 :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 重 难 点 重 点 : 难 点 : 教 学 法 学 法 : 教 法 : 教 具
15、 准 备 : 教 学 内 容 及 预 见 性 问 题 ( 学 生 活 动 ) 方 法 与 措 施 ( 教 师 活 动 ) 一 、 导 二 、 学 三 、 结 四 、 用 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 与 总 结 花圃中学 地理 科 教 学案 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设计 教学内容: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 课 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说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的人口,明确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2.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掌握台湾省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色。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简单区域知识的能力;2.培养学生从地图和资料中提取、加工信
16、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大量的史实材料,使学生明确台湾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神圣的民族感、使命感、责任感。 重难点重点:1.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难点:1.台湾省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台湾岛丰富的资源及经济特点。教学法 讨论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具准备: 板图、青藏高原景观图、台湾景观图教学内容及预见性问题(学生活动) 方法与措施(教师活动)一、导(复习提问)仔细观察两幅景观图,判断哪幅是青藏高原的景观图?(一幅青藏高原景观图,一幅
17、台湾景观图)二、学(一)台湾之宝及其成因(板图)台湾岛、澎湖列岛等岛屿。分组探讨(1)宝岛台湾有什么宝?为什么能有这些宝?(2)台湾之根在哪里?有什么证据?(二)引导学生分析台湾经济。台湾的这些宝贵资源拿在手里怎么用呢?台湾和日本的地理环境相似,它的发展可以借鉴日本的什么经验?目前,台湾在发展“进口加工出口”经济时,谁应是台湾最好的合作伙伴呢?海峡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可行性如何呢?请同学们根据下列两幅表格分析。两岸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生产要素比较基本生产要素 大陆 台湾 待选内容资金 A.雄厚 B.紧缺技术,设备 A.先进 B.落后劳动力价格 A.昂贵 B.廉价场地租金 A.昂贵 B.廉价内部
18、市场 A.广阔 B.狭小(三)台湾之根及其证据介绍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台胞的“寻根”活动和少数人企图分裂祖国的言行。请学生根据摘抄或剪贴的资料阐明自己的观点。量算厦门到高雄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三、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了解了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经济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台湾是祖国之“宝” 。台湾自古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翘首盼望着她的归来,都有责任和义务为祖国的繁荣强大、和平统一尽一份力。 四、用试分析比较香港与台湾经济发展特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台湾省。(板书)台湾省(补充:台湾与大陆有广阔的经济技术合作前景。同学们喜欢的亲亲八宝粥就是与台湾合作生产出来的。但是因为有人为障碍,这种合作还没有广泛进行。很多商人都急切地盼望两岸关系的进一步改善。教学反思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