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森先进事迹一.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3175592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吕清森先进事迹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吕清森先进事迹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吕清森先进事迹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吕清森先进事迹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吕清森先进事迹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吕清森先进事迹报告一大山里的巡线工-31 年山路巡线人生吕清森的人生,多数时间在路上。这路,一条在脚下,走了 31 年;一条在空中,看了 31 年。一路上他拘谨而沉默,偶尔答话时总 是低着头,垂着眼睛,更显身形瘦小。但进了山,他好像回到家一般舒展开来,背着黄挎包、绿水壶,还有装着扳手等工具的小布袋,在密林覆盖、狭窄陡峭的山道上走得飞快,全不像 50 岁的人。走得欢畅了,他就拂开扑到脸上来的枝丫,仰起头放开嗓子唱:“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盛夏的长白山余脉,回应他的只有体型硕大的蚊虫和间或飘飞起来的蒲公英。若是冬天积雪齐腰深,只能咬紧牙关在雪地里滚爬,扑簌簌掉落入怀的白雪便是最大的

2、回应了。常常走上几天几夜,他也遇不上一个人。高寒山区,茫茫林海,危险而寂寞,旁人很早就猜测他会离开,但他到现在也没停下脚步。这里有一条长 47 千米的 66 千伏输电线路红(红石电厂)白(白山)线,他为它在林海雪原里走了 31 年。在这 31 年中,他首创了“采光巡 线法”“风力风向观测2法” 等工作方法,及时发现数千个大小缺陷,为企业减损数千万元。作为吉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站的一员,他在山路上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干了巡线这个工作,就要保证不出事故进山前,路过义务护线员王立伍的家,“小吕子来啦!”王立伍看见吕清森,高兴地迎出来大声招呼,这个家一直给吕清森留着门,“小 吕子巡线 有时会下山

3、来歇脚呢。”这一留,便留了几十年,推门进来的“小吕子”已成了“ 老吕”。王立伍没想到,吕清森自己也没想到。红白线共有 179 基铁塔,沿线山地丘陵地形占 99%,几乎每个小山头就有一基铁塔,最高的一基铁塔位于海拔 1100 米高的山上,曾被称为桦甸地区“线况最坏、导线最旧、线径最细、离地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 六最 ”线路,线路主要负荷是以“ 中国第一金矿” 为 代表的冶矿业用电 ,容不得一点闪失。谁愿意长期把这副担子挑在肩上?更何况,20 岁前,吕清森根本没有想过要一辈子干巡线这个工作。和很多男孩一样,他最大的梦想是当兵。可村里需要这个有技术,能干活的小伙子,他留了下来。1979

4、 年,父亲吕明俊退休3了。这个巡了一辈子线的老工人,把自己的望远镜像发奖牌一样挂在吕清森脖子上。“他跟我说,你拿上这个望远镜,干了巡线这个工作,就要保证不出事故。”父亲老了,身体不好,吕清森想多陪陪父亲,可父亲却总把他“撵 ”出去:“你的工作不能耽误,我干了一辈子还没干够呢!”他独自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对父亲的话并不理解:“那时候真是想不明白,这工作又苦又累,还那么枯燥,怎么能干了一辈子还没干够呢?”但他再没有机会向父 亲提问了。“1992 年 4 月 17 日。” 他说出这个日子时,有很长时间的停顿,“父 亲 走的那天,我还在线路上。” 父亲 之前已经住院,正好赶上红白线停电检修,他有过短

5、暂的犹豫,却还是在父亲的催促下出了门。后来,回家一进门,他就一头晕倒在父亲的遗像前。“守好线路,不出事故,也是我父亲的心愿。”他再次低下头去,想把眼角的那点湿润藏起来。父亲留给吕清森的最后一句话,还是让他好好巡线。这线路从此牵着他的魂。老邻居杨淑艳说,几十年了,很少在吕清森家里跟他说上话,因为他总是在路上。有那么几次遇上了,发现他在家还穿着沾满泥的胶鞋,好像随时准备出门。他的确是随时准备出发。有一年过生日,他刚好巡线回来,难4得在家吃顿生日饭。家人齐了,小鸡也炖好了,忽然电闪雷鸣下起雨来,他拿了工具袋拔腿就往外走,连口汤都没喝。“线路如果受到雷击就可能出问题,不去看看总不放心。”从家到红白线第

6、一基塔下,坐车要两个多小时。“他心里装着线路,一分钟也等不得。”家里人 说。走了这么多年,他现在已能理解父亲的不舍,自己也开始有些觉得“没干 够” 。“拿着望远镜,看护着线路,我觉得特别自豪,就好像在战场上指挥一样。”他把杨靖宇将军曾战斗过的这片人烟稀少的山林当成自 己的阵地,把线路看成自己的朋友、对手。“我和这条 线路拼了 30 多年,争了 30 多年,已经摸清了它的脾性。看护好它是我的任务,这银线上流动的都是经济价值呀!”连续 31 年,红白线安全运行无事故。别人看不出来的问题他能看出来,他就有这股钻研的劲儿下午,幼儿园放学了,吕清森接孙子回家,陪着他一起玩,再帮家里做一顿饭。晚上 7 点

7、半,天气预报开始了,吕清森闭着眼睛认真听现在,他的休息时间多半这样打发。电视,大多时间只听不看,这是他多少年的习惯了。“巡线主要用眼睛,有时蹲在地上一看就是二十几分钟,眼睛特别累,所以有时间就要让眼睛好好休息一下。”妻子高秀凤嗔怪地说:“他就是对这工作魔怔了。”5儿子吕鹏举双手赞成这个评价。小时候,吕鹏觉得自己有个“笨爸爸”:“ 他把家里的铝勺烧熔了,说是观察铝导线受热变化情况,结果把手烫起了那么大的一个水泡。”吕鹏在自己手上比划着 说,“我当时觉得爸爸真笨。还有,他从来不穿短裤,即使夏天最热的时候,为了防虫蛇也穿着秋裤,在家也不脱。我妈劝他在家里换上短裤凉快凉快,他不干,说是在家里凉快了,再

8、上线路穿秋裤就受不了那个热了。”“魔怔”了的吕清森在家里,常常想着线路就出神了。“ 怎么叫都叫不应,去拉他,他还拿不动腿。”家里的大事小情当然指望不上他,高秀凤却从来没有埋怨。他出门巡检时,她总是给他炒上把黄豆,让他在不能抽烟的时候解馋。她打心眼里佩服他:“你别说,别人看不出来的问题他就能看出来,光听声,他就能知道哪个方向在打雷;电灯闪几下,他就能说出哪个地方有雷击,几乎都能说中。”能作出如此惊人的准确判断,他凭的就是“有股钻研的劲儿”。他只有初中文化,刚参加工作时,要看的资料多,甚至还有不认识的字。他让家人帮忙把资料用录音转记下来,硬听硬背。不认识的字就等闲了在地上多写几遍。几十年来,他记下

9、了 20 多本工作笔记。这些边缘已经破损,6纸页开始发黄的笔记本上,有不少只有他才知道意义的符号。除此之外,这里还记录了他发现的少脚钉、缺螺丝等缺陷,写满了他多年总结出的可操作的经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记笔记,我父亲这样教我,我师傅也这样教我,几十年记下来,现在这些问题都在我脑子里。”他总结的经验包括已经推行的“采光巡线法”。“ 采光巡线法就是找到最合适的观测位置平视导线,等太阳光直射导线的时候进行观察,这就像漫山遍野给你打着探照灯一样,能发现导线断股等平时很难发现的缺陷。”徒弟翟信龙说。很长时间都默不作声的吕清森忽然补充说:“采光巡线法特别讲究时间,每个季节的最佳观测时间都不一样,春夏两

10、季是在早上 8 点到 10 点之间,秋冬是下午 3 点左右。”翟信龙呵呵一乐:“我师傅不爱说话,就是好琢磨线路,他教我这些方法,还常常说,咱是干这个工作的,但不能光闷着头苦干,得琢磨怎么才能干好。”红白线跨越高寒山区,线路走廊地形复杂,巡线的路陡峭难走,还有碎石、青苔,“站都站不稳” ,很容易滑倒摔 伤。他为了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观察导线,反复琢磨形成了独特的“之” 字行走法,现在也已经推广。大家都用这种走法巡线,效率更高了。红白线的铁塔多在山顶,导线跨越山谷,复杂的地形会影响7风向。早上和下午的风向不一样,观测行走的路径也不一样,早上要在导线左边走,下午则要走在右边他不只自己琢磨,还带着大家一

11、起琢磨,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些巡线方法,他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交流。同事傅文超刚干这份工作时,觉得不光累,还发现不了缺陷,心里很难受,甚至想过放弃,他就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带傅文超巡线,把自己的心得都传授给他。他不觉得自己“魔怔” 了,因为他认定巡线是神圣的职责。把本职工作做好,不得全身心投入地琢磨吗?人没有精神不行,多干点活累不死人,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他的绿水壶用的时间长了,边缘剐蹭出许多白印。这是儿子吕鹏当兵时用过的水壶,吕清森愿意带着它走在巡线路上。聚少离多,他很少跟儿子谈及 30 多年来这一路上的危险状况。但吕鹏会在不经意间捕捉到父亲遭遇危险的讯息。巡线归来,长时间没见着人的吕清森特别想跟儿子

12、聊天。他想不出什么更有趣的故事,只好告诉儿子,夏天别往草丛深的地方去,因为有各种各样的蛇,蛇立起来会咬人;看见野猪带着小猪仔过路,要屏住呼吸静静地等它们过去;狼的毛色会随季节变化,不易发现,进山时要用“叫棍” 勤敲 树干;豹子身量有多长,熊的脚印有多大8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茂密的山林非常适合一种叫“草爬子” (学名“ 蜱 ”)的寄生虫生长。“草爬子”很小, 钻入人体不易被发现。若不及时取出,严重时使人高烧不退、深度昏迷,甚至呼吸衰竭致死。他是当故事讲的,吕鹏小时候也就当故事听了,长大后才觉得心惊肉跳。山林太密,吕清森身上常常被树枝划得到处是细小的血痕,他不说 ,吕鹏也不便问.只有一次,他巡线时

13、遇上山体滑坡 , 回家时满身都是伤。 吕鹏终于忍不住和他 谈 了一次。“你也上年 纪了,就换个稍微轻松点的地方,不用那么累那么危险,不一样也是巡线吗?”“不一样 。”他说,巡这条线路太艰苦,新手往往几年都很难适应。而他最熟悉这里,夏天雷击、冬季覆冰,他都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到事故点。他没想过自己会离开这路,离开这山。“就算将来退休了,我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的。”他说,儿子,你知道吗,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这是一股子什么精神?9就是做人讲诚信,工作负责任,与人比奉献。31 年,就是这股不能丢的精神头,使一个普通的电网员工,在巡线的人生中,创造了宝贵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