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78049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 ”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课标表述】*对学习汉字

2、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学习目标】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

3、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3.能抓住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重点难点】1.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评价方案】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评价单第一题)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 1。(终结性评价)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单第二题),评价目标 1。(终结性评价)3.通过

4、课下查找有关资料,帮助理解课文内容,完成评价单第四题,评价目标 2。(终结性评价)4.联系上下文理解“ 打破砂锅问到底” 等词语,通过评价单第三题,检验学生是否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评价目标 3。(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5. 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过程性评价)【教学过程】一、奠定基调、直入课题1.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曾经积累过许多名人名言,其中有这样一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指读。“崛起” 是什么意思?你当时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这句话是谁说的?周恩来的简介。(多媒体显示画面)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周恩来 12

5、岁时的故事,齐读课题。小小年纪就立下如此崇高的志向,你想说点什么?学生清晰而坚定地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2.识字写字。(落实目标 1)(1)多媒体出示: 崛起 模范 巡警 吵嚷 铿锵 惩处谁愿当小老师领大家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小老师讲生字“字音上提醒大家注意”“ 字形上提醒大家注意”老师提醒多音字“处”(2)出示:“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这句话也有一个多音字“背” ,读什么?为什么?(3)文中有很多四字词语,齐读。课下积累下来。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衣衫褴褛 疑惑不

6、解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3.感知课文内容(落实目标 2)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1-6 自然段)来到东北与伯父的对话得知“ 中华不振”,使他疑惑不解(7-8 自然段)在租界看到中国妇女受欺侮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9-17 自然段)修身课上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就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了这三部分内容。把这几部分内容串联起来就是本文的主要内容,自己读读看,这种方法叫做“段意合并法”。我发现 6、7 自然段之间有这样一句话“ 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学生找到第 9 自然段。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不妨试着用

7、上过渡句,使内容更加连贯紧凑。接下来让我们跟随 12 岁的周恩来走进当时的东北。三、重点深究(一) 学习第一部分(落实目标 2、3)1.12 岁那年,周恩来离开家乡,来到了东北。当时的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争夺的焦点。“焦点”怎么理解?伯父对周恩来说了什么?周恩来又是怎么说的?出示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指读,你发现什么?(周恩来一直在问“为什么?” 伯父的话都是感叹号)2.对于周恩来的表现,文中用了一个词叫做“打破沙锅问到底”,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打破砂锅问到底?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非常不解)谁能读出周恩来的内心感受,指读。3.你从伯父的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8、?(无奈、叹息)4.谁能读好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5.听了伯父的话,他疑惑不解经常这样想:“租借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指读,齐读。【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对话。在读时,“为什么?”“ 那又是为什么呢?”要读出不解和追问的语气,体会周恩来对这些事情的关注;“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要读出疑惑不解的语气,体现出周恩来在疑惑中不断地追问和思考。】(二) 学习第二部分(落实目标 3、4、5 )1.通过周恩来与伯父的对话,你觉得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 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 一个惹出麻烦,没处说理的地方。是不

9、是真如伯父所说的那样呢?课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汇报。2.小组合作学习第八自然段。(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人物的词句并注明属于哪方面描写。(2)思考并讨论:透过这些描写,你仿佛听到他们内心在说些什么?3.改为陈述句: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由此可见,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黑白颠倒、是非不分)4.补充资料,介绍历史背景,进一步了解租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景象,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那就是“中华不振”。5.作为一个中国人,当你看到自己的同胞在自己的土地上受到欺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谁能谈一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体会当时我国贫究落后、遭受帝国主义更强侵略的社会现实,更加深刻地

10、理解“中华不振” 的具体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 】6.周恩来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他开始“沉思”,可他究竟在沉思什么呢?谁能走进他的心灵?把你体会到的写在书边好吗?谁愿意来读一读?7.是的,亲眼见到中国人在租界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这正是他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远大志向的直接导火索。这件事不但使他真正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的含义,而且引发了他更深入的思考,逐渐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三)学习第三部分(落实目标 4)1.那天的修身课上,当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时,同学们是这样回答的,而周恩来却说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是周恩来一时冲动而随口说出的吗

11、?【请你认真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3.【对比思考一下: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从中你又对周恩来有了什么认识?】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读书又是为了什么?二、课外拓展1、课下了解其他伟人、名人或身边的人的成长故事,并在感受他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汲取营养,获得启示,主动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2、准备小演讲:为 而学习板书设计: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华不振 立志 振兴中华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评价单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一、 我会读帝国主义 灯红酒绿 耀武扬威 得意扬扬 衣衫褴褛 疑惑不解 铿锵有力 振兴中华小组评价 1.读字音准确 2.读多音字正确 二、我会写同桌评价1.部件紧凑 2.占格准确 3书写姿势正确 嚷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打破砂锅问到底: 耀武扬威: 教师评价1.表述准确全面 2.意思理解正确 四、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说一说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指向的原因是什么?教师评价 1.表述准确全面 2.意思理解正确 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