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语1—4单元重点知识汇总.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178057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1—4单元重点知识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1—4单元重点知识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1—4单元重点知识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1—4单元重点知识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语1—4单元重点知识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观潮1、篇章整体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课文是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写的,重点写了潮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作者的感受)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2、课文中心句:“ 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3、作者观察顺序:由远到近4、课文结构:总(天下奇观) 分(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奇观景象)5、3、4 自然段是课文重点部分,写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从浪潮的声音、浪潮的形态、以及观潮人高涨的热情来写的。 钱塘江大潮声音变化的句子: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比喻)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

2、越大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比喻) ,震得大地都被颤动起来(夸张) 。 钱塘江大潮形态变化的句子:只见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那条白线很快的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的飞奔而来。 观潮人热情高涨的句子: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 人群有沸腾起来。 按原文填空: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 ,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 ,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

3、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 (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 ,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5、“横卧”:写出了钱塘江的静态,表现了潮来前的的平静。 “横贯”:表现了潮来时的壮观景象。7、“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天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句话用了比喻和夸张,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和巨大声音。) 3 鸟的天堂1、 鸟的天堂的

4、作者是巴金。 “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幸福的生活环境,文中“鸟的天堂”是说这棵大榕树是鸟儿们生活的乐园。2、主题: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3、作者傍晚描写大榕树时,观察顺序是由远到近,着重写了静态的大榕树,作者没有看到鸟,是因为鸟儿们都栖息了。4、12、13 两个自然段点面结合,写了鸟儿数量多、种类多,生活自由快乐。5、课文五次提到鸟的天堂,前四次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引用别人的话,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的称谓。不加引号鸟的天堂,是作者看到大榕树后,觉得鸟儿们在这里生活的自由、幸福、

5、快乐,真像在天堂中一样,在作者心里,大榕树的确是鸟的天堂。6、 “一株”: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说明了枝干数量多,榕树很大。 “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树叶很茂盛。 “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赞美了榕树充满生机。7、这株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是:“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语文园地一有关自然景观的对联: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 绿水本无忧 因风皱面 青山原不老 为雪白头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重重叠叠山 曲曲环环路 丁丁冬冬泉 高高下下树 5 古诗两首题西林壁:宋 苏轼 横

6、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前两句写景,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蕴含哲理,与俗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意思相近。游山西村:宋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当遇到困难时不要放弃,经过努力就能看到希望。如:有一道数学题,我不会,经过爸爸指点,我找到了思路,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6 爬山虎的脚1、作者是叶圣陶,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童话集稻草人 。2、按原文填空,完成要求: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红)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嫩绿

7、)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 (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此叶子(绿得那么新鲜) ,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 ,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 ,好看得很。这段话有五句话,2 4 句是静态描写,第 5 句是动态描写。这段话写了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绿的新鲜;长得整齐,铺得均匀,多;好看得很。3、以前,我只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

8、虎的脚。这段话写了爬山虎脚的形状、位置、颜色。 位置: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嫩红色。找出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打比方)4、 (如何爬墙:)爬山虎的脚步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爬山虎爬墙动作的词有:触、变、巴、拉、贴 5、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墙) ,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 (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

9、 。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6、通过课文我们体会到作者观察的方法是(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 。7、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铺的均匀不重叠?:因为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爬山虎的脚往上爬的时候前面的叶柄就会向下垂,叶尖就自然地一顺儿朝下了。叶子为了充分吸收阳光,所以均匀而不重叠地生长。7 蟋蟀的住宅1、本文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创作了著名的昆虫记 。2、蟋蟀具有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3、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他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随遇而安”是指: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论任何环境都能满足。4、别的昆虫

10、对住宅是随遇而安(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 。 蟋蟀对住宅不肯随遇而安(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它慎重地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5、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答:蟋蟀的整个身躯是那么柔弱,用来施工的工具仅仅是细弱的前足和后腿,这与它要完成的挖土、搬土块、踏地、推土、铺土、整修等工程相比,这是多么大的反差!所以,对蟋蟀来说,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工程。6、住宅的外部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特点:简朴、清洁、干燥、卫生。7、蟋蟀盖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时候。它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

11、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语文园地二正月梅花香又香,二月兰花盆里装。三月桃花连十里, 四月蔷薇靠短墙。五月石榴红似火,六月荷花满池塘。七月凤仙展奇葩, 八月桂花满枝黄。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正上妆。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雪里藏。成语故事:胸有成竹:指画竹子时心里已经有一幅竹子的形象了,比喻做事之前心中已经有了成熟的考虑。造句:因为她平时爱看书,所以每次写作文总是胸有成竹。9 巨人的花园 作者:英国 王尔德1、 春天(鲜花盛开) ,夏天(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 ,冬天(白雪一片)。2、 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3、

12、全文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展开故事来写的。 三处对比:花园景象的对比巨人对孩子们的态度对比巨人竖墙前后感觉的对比。4、 “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巨人在小男孩的眼睛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仿佛在说:“是你那颗自私冷漠的心,将春天挡在了外面,把墙拆了,你就能得到春天和温暖。”5、 巨人终于明白: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自己那颗自私冷酷的心将春天挡在了外面,明白了能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6、 “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神中明白了自己的自私,感到很惭愧,明白了只有和大家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7、 “

13、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一次次的赶走孩子们;自己太冷酷,一次次训斥孩子们,他想自己独享花园,结果得到的却是寒冷和荒凉。11 去年的树作者:日本 新美南吉1、全文一共有四次对话:第一次 鸟儿与大树的对话(大树:语气请求期盼;鸟儿:回答坚决肯定。分别时:依依惜别)第二次 鸟儿与树根的对话(鸟儿:焦急疑问;树根:沉重伤感)第三次:鸟儿与大门的对话(大门:平淡)第四次 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2、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四个动词写出了大树的不幸。3、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这是第一个“看”:鸟儿终于找到了自己

14、的好朋友,鸟儿仿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4、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这是第二个“看”: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这两个“看”:表现了鸟儿对大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5、读了这篇童话后,我的感受:做个诚实守信的人。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6、鸟儿,我想对你说:鸟儿,不要再为朋友的离去而伤心了,你对待朋友诚实守信,值得我学习,大树一定会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7、这篇童话告诉我们要(珍惜友情,诚实守信)的道理。13 白鹅作者:丰子恺1、白鹅的总体特点是:高傲。先总写后分写。本文从鹅的叫声(严肃郑重、厉声

15、呵斥) 、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和吃相(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三个方面来具体描写的。 (姿态:伸长头颈、左顾右盼)2、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这句话是文章的(过渡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它也是(中心句) ,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高傲: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3、本文三处对比: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作对比,突出了鹅的叫声很大而且严厉。用鸭的“局促不安”与鹅的“大模大样”作对比;狗吃饭时“躲在篱边窥伺”与鹅的老爷派头作对比。4、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这句话运用比喻,用“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写出

16、了鹅的步调从容,很傲慢。5、 “鹅老爷” 、 “不胜其烦” 、 “架子十足”全文多次运用反语“明贬实褒” ,来表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6、 “这样从容不迫的吃饭,必须有一人在旁时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运用反语,降低自己的地位,来显示鹅的尊贵,表现了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14 猫作者:老舍1、为什么说猫的性格古怪?猫的古怪表现在三方面:有时老实,有时贪玩,有时又非常尽职;高兴时温柔,不高兴时冷漠;既勇猛又胆小。2、本文描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3、句子理解:“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这句话是前三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明贬实褒,表现出作者对小猫的喜爱之

17、情,这句话是对猫性格的总体概括。古怪:指跟一般情况不同,本文指猫的性格让人难以捉摸。“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语,突出了猫的极其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造句:我不高兴时,任凭谁怎么叫我,我也不答应。“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用了关联词:“非不可” ,写出了猫等老鼠的耐心与决心,突出地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造句:我们要想写好作文,就非下苦功不可。“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这句话用“无论也” ,表现了猫在不高兴时极端冷漠。 造句:无论天气有多冷,我也要按时到校。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

18、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把黑乎乎的猫爪说成是小梅花,不仅写出了脚印的形状,更体现了作者对小猫的宠爱。4、刚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主要表现在: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5、 “用身子蹭你的腿”:“蹭”写出了小猫在撒娇,表现出小猫对人的感情很深;“丰富多腔” “长短不同” “粗细各异”:作者把猫当成了歌唱家,表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6、文章结构:总分语文园地四关于动物的四字词语龙: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首、龙飞凤舞虎:如虎添翼、调虎离山、骑虎难下、照猫画虎马:天马行空、汗马功劳、马到成功、老马识途牛刀小试 笨鸟先飞 呆若木鸡 胆小如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精品笔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