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3179071 上传时间:2019-05-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当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当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当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当代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研究――以上海为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闵行社区治理模式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居住方式由散居向聚居的转变,社区成为人们集中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必需的物质保障和服务,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载体。此时,社区工作和社区管理就显得越发重要起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潜在的矛盾开始显现,给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对上海市社区建设与管理现状进行概括阐述,借鉴国内两种典型的社区管理模式的经验,最后综合性地提出完善上海市社区治理的相关建议。关键词: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 建议目录一、概念界定 .11、 社区 .12、 社区治理川沙模式 .1二、川沙模式的特点与问题 .21、 川沙模式特点 .

2、22、 川沙治理模式问题 .3三、上海川沙治理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41、 明确川沙新镇政府的职责 .42、 加强社区委员会的自身建设 .43、加强社区“镇管社区”培育功能 .54、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 .6结语 .7参考文献 .80一、概念界定1、社区我国的社区研究起始于上世纪 30 年代,最先倡导社区研究是当时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文藻,其也是我国社区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奠基人。在他的影响和带领下,国内出现了一批研究乡村社区的理论成果。1933 年,费孝通等燕京大学的一批青年学生,在翻译美国著名社会学家帕克的社会学论文时,第一次将“community“译为“社区” ,后来成了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到

3、20 世纪 80 年代,美籍华裔社会学家杨庆统计出社区定义己经增至 140 多种。但是从现有的140 多种社区定义的出发点来看,不外乎两大类:一类是功能主义的观点,认为社区是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利害关系的人组成的社会团体;另一类是地区性的观点,认为社区是在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群体。本文所讲的社区,采用第二大类地区性观点。如今,随着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加快推进,浦东、阂行、青浦、宝山、松江等区县出现了许多城市化转型不充分,介于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之间、处于转型阶段的混合社区,或称城郊社区、边缘城市社区和人口大量导入区。这些社区的共同特点是:它们身处城市边缘,在城市扩展自身边界的过程中被逐步划

4、入城市的地理区间内,其社区形态既不同于城市原有社区,又不同于农村的村级社区。在“村改居”的城市化推进过程的出现,镇也开始逐步涉及和街道办事处一样根据法律、法规和上级政府赋予的权力推动本社区的经济、社区发展管理的功能。换句话说,也就是一部分镇开始逐步进入到既管理村,又管理居委的现状中。此“社区”即为本文研究的对象。2、社区治理川沙模式区委、区政府将原有的川沙镇、机场镇“撤二建一”,建立川沙新镇。川沙新镇与川沙功能区域在管理地域、人员配置上高度合一,实行“区镇合一”的管理形式。川沙功能区域涵盖了历史上两镇撤并前的川沙、城厢、江镇、施湾、黄楼、六团六个乡镇,总面积 139. 83 平方公里,共有 6

5、5 个行政村、38 个居委,总人口 31. 8 万人。现划分为华夏、城厢、城南、江镇、施湾、黄楼、六团 7 个社区,分别建立了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以此为平台,按照“管理、协调、服务、监督”的功能定位,解决社区内的社会发展和民生问题,此即所谓“镇管社区”。1由于功能区域与单一镇域的高度合一,川沙功能区域(川沙新镇) 从一开始就立足于探索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设计实施了新的社区管理形式,即上海浦东川沙“区镇合一、镇管社区”社区管理形式( 以下简称“川沙形式”)。至此,川沙地区开始尝试以“一级政府、三级管理”为特征的“ 功能区域(镇)社区( 社区委员会)村 (居)委”的全新“行政社区”管理体制。这

6、种根据“社区共治”理念的基层“ 行政社区” 管理形式既不同于上海中心城区沿袭多年的社区管理形式,也与其他地方的社区管理形式有所不同。二、川沙模式的特点与问题1、川沙模式特点川沙形式是一种以居民自治为基础的,共同参与、条块整合、多元互动的社区管理架构。按照这种形式,整个川沙功能区域被划分为 7 个社区,分别建立社区党委和社区委员会。每个社区委员会覆盖人口 4-6 万人、工作地域依区域城市化水平凹凸不等,最大的施湾社区面积达 58. 86 平方公里,最小的城厢社区面积 2. 86 平方公里。川沙形式是一种过去没有过的创新形式,那么,这种形式是什么背景下实施、有何创新点呢?1.1 呼应了构建社会主义

7、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社区是各种社会矛盾的交汇处。构建和谐社会,有必要从构建和谐社区做起。只有办理好了社区,协调好了各方利益关系,才能把各种矛盾、疑问最大极限地消化在底层,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疑问的决议(以下简称 决议) 强调,要“推进社区建设,完善底层效劳和办理网络”。那么,如何完善底层效劳和办理网络呢?决议围绕“把社区建设成为办理有序、效劳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方针,明确提出了“健全新型社区办理和效劳体系”的要求。川沙办理模式就是浦东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健全新型社区办理和效劳体系”的有力呼应。1.2 扩大了基层民主、促进了

8、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居民自治,是在基层实行直接民主的一种最好方式,是基层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创新重点和发展方向。实践证明,一个有活力、有创造力、有用率的社区,都是居民自治水平较高的社区。居民能够主动参与社区的事务,说明他把自己的利益和社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这是社区发展的根底和源泉。为此, 决定要求“完善居(村) 民自治,支持居 (村) 民委员会协助政府做好公共服2务和社会管理工作,发挥驻区单位、社区民间组织、物业管理机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我管理有用联接、政府依法行政和居民依法自治良性互动。 ”循着

9、加强基层民主这个方针,川沙模式在社区变革过程中,积极开展社区共治的渠道建设与共商共决的机制创新,调动社会组织和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努力实现社区管理从“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 的过渡,对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进行了积极有力的探索。2、川沙治理模式问题2.1 观念更新滞后以社区委员会为中心的共商共治平台的提出,是适应现代社会成长而提出的一项有别于传统经验的社会管理模式的立异。因此,关于参与组建和运作这一平台的具体人员来说,不论在理念上,还是在具体工作方式上都需求有根本性转变。任何个体思想观念和行动模式都是过去经验沉淀的成果,关于新体制中工作的人员来说,同样面临着思想观念转变和行动模式调整的问题。在研

10、究过程中,咱们发现,新体制中工作人员对以社区委员会为中心的共商共治平台的工作模式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之处,或理解不到位等现象:一是相当部分人员将社区委员会理解为形式上的共商共治平台,而实质上的政府派出机构;二是不适应共商共治中重视民众参与,强调利益协调等工作模式,依然存在着较强的行政化工作倾向;三是不了解共商共治的实质内涵以及民众参与的重要性和社会成长的意义。2.2 政府与社区业务分工不清晰。确保社区委员会成为当之无愧的共商共治渠道,使之成为社会办理的一种立异性形式的要害即是消除行政特性。从技能层面来说,要到达这一方针,很重要的一点即是要清晰川沙新镇政府与华夏社区之间的业务分工。可是,华夏社区委员

11、会创立时刻较短,再加上当前各个层面的人员在观念更新上存在着必定滞后性,因而,在政府与社区之间业务分工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含糊性,从而使社区委员会在详细工作中很难脱节政府派出机构的人物,这将致使两方面结果:一是因为要处置很多政府业务,因而在时刻和精力上无法实行社区委员会的应有责任,从而使社区委员会本身无法取得生长;二是因为需求处置很多行政业务,从而使民众以及政府和社区委员会内部都潜在地将社区委员会定位为实质上的政府派出机3构,这样将致使以创立共商共治为中心的社会办理形式的试点工作无法到达预期作用。2.3 共商共治机制有待完善商共治的实质就是要让涉及社区事务的各方力量在一定机制内进行合作与互动,因此,

12、能够最大限度容纳各方力量的机制建设以及保证机制运行的有效性,成为共商共治机制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从华夏社区委员会目前情况来看,在共商共治机制建设方面还有许多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如:专业工作委员会功能定位和作用发挥尚未到位; 公民参与的途径还不够丰富等。三、上海川沙治理模式的对策与建议1、明确川沙新镇政府的职责社区委员会其作业重点大概是围绕着社区严重业务以及与社区发展有关的业务而打开,其主要作业方式是以共商共治来安排社区内各种力气参加社区建造,经过结合社区内各类资源来推进社区建造的各项内容取得处理,在详细作业方法上采纳社会化手法,而不能采纳行政化方法。即,社区委员会大概要有个人相对独立的作

13、业内容以及着重社会化的作业方式,这意味着社区委员会不能成为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需求,在准则安排上,新镇政府大概盲目意识到这一点,经过标准新镇政府与社区委员会之间的业务分工,防止政府行政业务的简略下移。由于,在当前强政府弱社会的布景下,若是没有对业务进行相对严厉和标准的分工的话,政府必定将很多行政业务交由社区委员会完结,这样社区委员会就将变成新的政府派出机构或办事机构,然后致使创立社区委员会的试点失利。一起,咱们还必须看到,即便在准则进步行了清晰的分工,但是在实际中政府作业部分仍然还会在漏斗效应效果下,将行政业务下放给社区委员会,这就意味着咱们还必须经过其他机制予以防止。2、加强社区委员会的

14、自身建设社区委员会作为共商共治渠道,其性质决议了它与传统体系中的政府、事业单位有着严重差异。因而,关于社区委员会与各类安排之间联系,咱们也大概跳出传统等级制思想来知道和从头定位,从而为共商共治机制构成奠定相应的理念根底和内涵次序。社区委员会与党的联系。宪法规则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这一准则规则了社区委员会受党的领导。从详细方法来看,党对社区委员会领导首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社区委员会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4有必要契合党的路线、政策和政策;二是社区委员会有必要承受社区党委的领导,社区党委有必要承受其派出的党安排领导;三是社区党委成员能够经过相应合法方法,担任社区委员会关联领导,从而在社

15、区委员会的体系内发扬党的领导效果;四是社区党委对社区内各类业务负有领导责任。因而,社区委员会在对社区内其他安排与单位在联系无法和谐时能够经过社区党委的安排方法予以处理。第二,社区委员会与政府的联系。从必定含义上说,政府与社区委员会之间联系比较复杂,详细来说表如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安排之间,因为社区委员会作为共商共治渠道,不是政府或其派出机构,也不是政府的下属单位,因而,政府对社区委员会是辅导和合作联系,而不是领导联系;二是因为政府对所在地的当地业务具有职责,因而,政府对关联业务可以依法行政和干涉,因而,在这一含义上,政府可以依法对社区进行办理及在关联业务上进行干涉;三是政府职能部门成员可以作为

16、政府方面的代表,成为社区委员会委员或是专业作业委员会成员,在共商共治渠道的体系内发扬相应的效果。因而,因为社区委员会在业务、资金等方面需要政府予以撑持和处理,而且还存在着若干互动机制和介入机制,这就决议了尽管政府与社区委员会之间仅仅辅导和合作联系,但是在实践作业中政府却具有较大的调控权。因而,要建立社区委员会的“威望” 性。这种威望不是“ 行政威望”,而是可以处理问题的“和谐威望”。若是社区委员会不能处理居民的如常日子与日子办理需要,就得不到居民的信赖。社区委员会大概成为社区居民定见的表达者、抵触的和谐者和利益的维护者;大概专著于社会业务的办理而相对超逸于详细行政业务的运作。3、加强社区“镇管

17、社区”培育功能加强社区“镇管社区”培育功能,为切实解决社区矛盾问题出发,增加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运用社区制度性化解社区内部矛盾的途径;为民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培育一个制度性渠道。将行政事务进行分类管理,把不应下放给社区委员会的行政事务,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交给相关中介组织来完成,从而达到以下两方面目的:一是促进社区委员会的发展,将社区委员会从大量行政事务中剥离出,使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政社合作和社会发展的工作,提高相关公共服务的质量。二是提高行政事务的质量,长期以来大量行政事务都下放到社区委员会来完成,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 ,由于时间和5精力不足,相当部分工作也只能是应付。如

18、果通过政府购买方式交由相关中介组织来完成的话,政府可以通过契约方式来制约,从而保证了这些事务的完成质量。4、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社区意识是促使居民参与的思想基础,而要增强居民的社区意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宣传意识,扩大其社会影响力,使更多的社区居民能更好、更全面的了解社区事务及性质,了解社区权利在社区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从客观实际出发,切实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当居民知道自己的利益之后自然会理解:要享受社会的公益就必须尽自己的义务。这样,居民才乐于参与社区事务和管理,社会组织才能不断地壮大自己的力量,社区公共产品才能不断地被提供,社区居民才能得到更大的实惠。居委

19、会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其工作往往是来自政府部门的行政性事务。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把一些属于职能部门的事务交给职能部门而不再下派给居委会;另一方面则是培育和发展社区组织,让部分职能转到社区组织身上。这样,居委会可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成为名副其实的居民自治组织,为居民组织化参与提供有效的渠道,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提供便利。6结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与此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的居住方式由过去的散居式逐渐变为聚居型,城市流动人口增多,社区由过去的最熟悉的地方正变得日益陌生,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难度也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

20、上海的社区管理出现了政府管得紧,社区放不开,社区管理者思想僵化、观念滞后等问题,走进了诸如行政化色彩重,服务缺乏,资源利用率低的困境,本文通过对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根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理清角色、引进人才、重构社会资本等改善的方向。7参考文献1社区发展论,徐永祥著: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2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8),时正新、朱勇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年版。 3选举与治理,白钢、赵寿星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1年版。 4新视角下的政治关于社区政治发展的专题研究,王振海、王存慧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5社区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丁元竹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5年版。 6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王青山主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年版。7政府行政改革,赵立波著,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8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